《上古神話演義》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其時正在四五月之間,山下已有炎夏景象,但是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上古神話演義》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

上古神話演義

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

且說帝堯與群臣等避玩黟山,流連多日。

其時正在四五月之間,山下已有炎夏景象,但是山上仍不甚暖,早晚尤寒。

山上開的花卉,以木蓮花為第一奇品,大的有十幾圍,高到二丈左右,花分九瓣,形如芙蕖,而顏色純白,香氣之遠,可聞數里。

它的葉子頗像枇杷,但光而不糙,秋冬不凋,亦是個常綠樹,在四五月之交,正是盛開的時候。

帝堯非常一愛一賞它。

赤將子輿道:「此花到八九月間結實,如菱而無角,色紅且艷。」

帝堯道:「可惜朕不能久居於此,且待將來八九月間再來吧。」

一日,帝堯等進到湯池。

池長丈餘,闊約一文,深不過二尺,水清可以見底,底下都是淡紅色的細沙。

北面有一個冷泉,由石罅中流到池內,沸熱的水有了冷泉調劑,剛剛溫涼適中,真是天生的浴一室。

赤將子輿向帝堯道:「這是有名的湯池,帝何妨試試呢。」

帝堯聽了,果然解一衣入裕但見水面熱氣蒸騰,初下水的時候,不過微溫,以後漸漸加熱。

腳下踏著的紅沙甚為細膩,就拿來擦身,擦到後來汗如雨下。

浴完之後,覺得暖氣沁入一毛一髓,許久不散。

兩隻手中更是馨香撲鼻,彷彿蘭花氣味,不禁連聲呼妙。

赤將子輿道:「這個沙叫做香沙,此地很多。

那邊峰上還有一個香沙池,取了池水洗目,盲者可以復明;取了香沙藏在衣袋裡,香氣可以終年不散,亦是異物。」

老將羿和羲叔聽了,都要人浴,於是一齊都洗過了。

赤將子輿道:「這個還是普通的湯池,人人洗浴,未免污穢了。

黃帝煉丹煮石的湯池,在過去一個高一峰的頂上,尋常人不能上去。

從對面峰上望過去,但見熱氣上升,如蒸如沸而已。」

一日,赤將子輿又引帝堯等到一個峰頂上,只見上面有一石一床一,長八尺有半,闊約四尺餘,彷彿是用玉琢成的。

一床一上有碧色的石枕三個,下面又有三座紫石一床一。

赤將子輿指著上面的一床一,說道:「這是黃帝與浮丘、容成三人休息之所。」

又指著下面的一床一,說道:「這是從臣宴寢之所,野人當日就是其中之一,在此間住了好幾年呢。

下面還有一個石室,深八十尺,闊有數丈,是其餘從臣所住的。」

帝堯道:「當初高祖皇考升仙,就在此地嗎?」

赤將子輿道:「不是,還在過去一個峰上。

那邊峰上也有一個大石室,當初黃帝功行圓滿的時候,有一日從山上得到一個珠函、一個玉壺。

珠函之內所藏著的是珠履、霞裳之類,玉壺之內所盛的是瓊漿、玉一液之類。

黃帝既然得到這兩種物件,知道,上升之期到了,即攜歸石室之中,與浮丘、容成二人先飲了玉一液、瓊漿,再將珠函中的霞衣披起來,寶冠戴起來,珠履著起來。

須臾之間,有一條天龍從空飛下,前面有無數仙人拿著彩幢珠蓋,為之引導;旁邊又有無數仙人各奏樂器,相與歡迎。

那時,黃帝和容成公、浮丘公三人就騎在龍上,飄飄然從峰頂上升。

那時野人不湊巧,剛在下面作一件事情,聽見空中有管弦絲竹之一聲,急忙抬頭一望,看見仙人天龍下來,知道是來迎接黃帝了,急忙趕上山去,不想偏偏沒有福分,到得中途被石子一絆,跌了一跤。

及至跑到山上,黃帝與群臣數十人早已在龍背上,離地數尺。

當時有許多人和野人一樣,趕不上,慌忙攀住龍鬚,但是龍鬚是不牢的東西,一經眾人攀扯,紛紛連人都掉了下來,不得成仙,反幾乎跌死。

可見成仙必須要有緣分、有福命的,所以野人從此以後,不要做官,亦不想成仙,但求長生而已。」

說罷,歎息不已。

帝堯道:「朕聽說高祖皇考的上升,是在荊山地方,何以又在此地呢?」

赤將子輿道:「這恐怕是後人傳說之誤吧。

要知道鑄鼎雖在荊山,上升確在此地。

當時鼎成之後,就移到此地來煉丹,這都是野人所親見的。

如不相信,現在就有憑據。」

說著飛跑下去。

隔了多時,手中拿著許多細草,又細又軟,長約丈餘,其色黑而微白,向帝堯說道:「這是龍鬚草。

當初野人等攀龍髯跌下之後,這些拔在手中之龍鬚,都棄在山中,後來盡化為草,滋生日蕃。

現在山下居民,竟有採取了去織以為簟的,豈不是的確證據嗎?」

帝堯聽了,悠然若有遐想。

老將羿在旁問道:「帝想學習嗎?」

帝堯道:「朕何嘗不作此想。

不過當初高祖皇考的求仙,是在治定功成之後;就是皇考的求仙,亦是在治定功成之後。

現在朕臨馭天下,只有十二年,去『治定功成』這四字遠而又遠,何敢作此非分之事!朕的意思,總想訪求一個大聖人出來,將這個天下讓給了他。

到那時,或者可以傚法祖父,此刻哪裡談得到此呢。」

大眾聽了,知道帝堯對於天下百姓極負責任,決不肯捨棄政治而求神仙的,所以亦不言語。

一日,赤將子輿向帝堯道:「今日須往黃帝煉丹處一看,可以見到許多遺物。」

大眾就跟了他走。

走到一處,忽見赤將子輿向一個小石洞中鑽了進去,轉身出來,攜著一個小石臼,向眾人道:「請大眾嘗嘗。」

眾人一看,只見中間滿滿貯著流質,芳一香撲鼻,究不知是什麼東西。

大家都嘗了一口,覺得甘香醇美,彷彿玉一液。

赤將子輿道:「這個叫花醞,是山中猿類採了百花醞釀而成的,久飲之後可以長生,並可以久視。

野人適才看見地上有猿行之跡,裡面又有一個小一洞,知道必定有物藏在其內了。」

羲叔戲說道:「先生此番偷竊猿類所藏之酒,似乎不在理上。」

赤將子輿也笑道:「充類至義之盡的說起來,不是自己所有的東西,拿了它來就是偷竊,這話固然不錯。

但要知道,人生如不用偷竊的手段,竟幾乎不能做人。

即如足下家裡,就不免日日有這種偷盜的行為,而足下所吃所用的,亦不免有賊贓在內。

習非成是,久已乎變為自然,足下何獨怪野人呢?」

羲叔聽了不解,忙問道:「某家裡何嘗有這種偷盜之事?某又何嘗吃用過賊贓?請先生不要誣蔑人!」赤將子輿道:「足下吃雞一卵一嗎?」

羲叔道:「吃的。」

赤將子輿又道:「足下用蜂蜜嗎?」

羲叔道:「用的。」

赤將子輿道:「那麼這個一卵一、這個蜜,從哪裡來?還不是從雞、從蜂那裡去偷盜來的賊贓嗎!」眾人聽了這話,一齊不服,嚷道:「豈有此理!

這個雞,這個蜂,都是自己養的。

自己養了雞,取它的一卵一;養了蜂,取它的蜜,哪能算是偷盜呢?要知道養雞養蜂,原為取一卵一取蜜起見。

雞和蜂尚且是自己的,何況乎一卵一與蜜!」赤將子輿笑道:「那麼野人還有一種行為,做給諸位看看,是偷盜不是偷盜。」

說著,飛身跑到一個巖壁邊的樹下,兩手將樹一攀,兩腳將樹一踏,轉瞬之間已到樹頂。

眾人看了,不勝詫異,都說道:「不想這個老頭子,有如此之輕捷!」再看他在一個石縫裡,兩手伸進去,不知弄什麼。

過了一會,只見他又翻身而下,手中用樹葉裹一著一種半流質過來,說道:「請帝和諸位嚐嚐。」

眾人嚐過了,都知道是蜂蜜,但覺得其味較尋常之蜜來得濃厚。

赤將子輿道:「這個叫石蜜,是野蜂所釀的,久服之後能延年益壽。」

羲叔道:「先生何以知道這個裡面有石蜜?」

赤將子輿道:「野人從前在此住餅幾十年,就是以這些物件做糧食,無處不去搜尋過,所以能一望而知。

但是請問足下,這種行為,亦可算是偷盜嗎?」

羲叔給他這一問,不免躊躇,勉強說:「蜜是蜂釀的,蜂不是你養的,當然亦是竊盜。」

赤將子輿道:「那麼地下生的仙草,可采嗎?山上出的丹砂,可采嗎?」

羲叔道:「那是無主之物,天所生產,原是供給人用的,不能算偷竊。」

赤將子輿道:「那麼足下所持的理由,自相矛盾了。

請問足下,究竟偷盜二字以什麼為標準?倘使以是不是自己所有的為標準,那麼就使它無主,我亦不應去取,因為總不是我的呀。

倘使以有主無主為標準,一卵一是雞生的,蜜是蜂釀的,不錯呀。

但是雞和蜂又是哪裡來的呢?最初之雞,是從野雉收養而來;最初之蜂,是從野蜂收養而來。

野雞可以收養,野雞之一卵一倒反不可以取食;野蜂可以收養,野蜂所釀之蜜倒反不可以取食,這是什麼理由?猿猴之類,我們無可利用,所以只好隨它去。

假使如牛馬之有用,我們人類亦當然收它來,代我們之用。

猿類本身,尚且可以收來供用,猿類所釀的酒倒反不可以取來供飲,這又是什麼原故?」

羲叔聽了,只能笑著,無言可對。

帝堯道:「古人有一句話,叫作『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是很不平的事情。

同是一個人,我拿了你的物件,就是偷竊,就是攘奪。

但是他一經做了天子或全國首領之後,就叫作富有四海。

不但四海之內所有物件都算是他的,可以予取予求,就是四海中之人民亦都算是他的臣子,可以任意生死,豈不是不平之極嗎!越是偷竊得大,越發無罪。

人與人尚且如此,何況對於禽一獸昆蟲。

現在世界,只有強權,並無公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矯正轉來呢。

時候不早,我們走吧。」

二人聽了,也不再辯駁。

一直走到煉丹之處,只見一塊平地,廣可容數百人,俯臨大壑,深不可測。

赤將子輿道:「此地又叫作曬藥台,當初曬藥亦在這裡。」

邊角之上還剩著一座丹灶。

到得下面,煉丹源,洗藥溪,搗藥之杵,舂藥之臼,種種都還存在,想見當時修煉的一精一勤。

旁邊一個峰頭,色紅如火,還有丹霞隱隱流一出。

赤將子輿一一的指點,帝堯看了不勝景仰。

剛要下山,只見對面山谷中忽然發出金光,五色燦爛,忽而如樓台殿閣,忽而如人物花鳥,忽而如蛟龍一虎豹,忽而如甲冑干戈,足足有一個時辰之久,方才漸漸消滅。

大眾又看得奇極了。

赤將子輿道:「這個就叫作放光,是此山三大奇景之一。」

帝堯道:「看這個情形,大概是蜃樓海市之類。」

赤將子輿道:「當初野人亦如此想。

後來不但日間看見,就是夜間月下也有得看見,似乎與海市蜃樓不同,究竟不知是什麼原故。」

大眾研究了一會,也都莫明其理,只索罷休。

這時,帝堯住在山中,已有旬餘,各處都已遊遍,遂向群臣道:「朕來此久了,巡守之事擱置,究竟不是道理,且俟將來有機會再來重遊吧。」

赤將子輿道:「野人天一性一喜歡遊蕩,既然勸帝到了這裡,還要勸帝到一處。」

帝堯忙問何處。

赤將子輿道:「離此地不遠有一座縉雲山,一名仙都山,亦是當初黃帝煉丹的地方。

帝既然為仰祖宗遺跡而來此,那麼彼處亦是遺跡,何妨順便一往瞻仰呢?好在路徑不遠,尚不至於有誤巡守之期。」

帝堯沉吟了一會,說道:「那亦試得。」

於是,次日大眾就下黟山。

臨走的時候,各人都取了不少物件,赤將子輿取了百花洞邊的百花。

老將羿取了一種放光木,放在室中,夜間能放光的。

羲叔取了兩種:一種是五色石。

這項石子椎碎之後,放在火中燒起來能起五色光,是可玩的物件。

一種是磁石,能夠吸鐵,是有用的物件。

其餘從人,取的尤多。

如龍鬚草、香沙、丹砂之類;香沙、放光木兩種,取得人尤多。

還有一種雲霧草,既可以作飲料,又可以治目盲,取的人也多。

大眾此番遊玩多日,既得飽暢眼福,又得到無數珍奇物件,歸去可以誇耀家人,饋贈親友,無不歡欣鼓舞。

下了黟山,順著一條港水而下。

那港水下流就是浙水,流到南江裡去的。

赤將子輿道:「前面有一座山,風景甚好。

黃帝時候,名醫桐君隱居在那裡,此刻他的廬舍還存在呢。」

帝堯道:「船過去經過嗎?」

赤將子輿道:「不經過了。

此地另有一條橫江,我們是轉彎去的。」

隔了一日,舟進橫江,只見兩岸山色非常之秀麗。

帝堯看了不覺心喜,就上岸步行。

走到一處,桑樹成林,稻田盈野。

這時正是五月中旬,農夫工作正忙。

帝堯看了,甚為愜意。

尤其可怪的,此地人民都是穿衣著裳,並無****紋身之陋狀,心中不覺暗暗稱奇。

又走了一程,忽見田野旁邊有一所廣大的園圃,竹籬圍繞,茅亭兩三,內中彷彿甚為一精一雅。

帝堯看了,遂信步踱進去望望,只見裡面所種的都是蘭花、蕙草之類。

正是不解,早有守門的狗狂吠起來,驚動了裡面的主人,出來問道:「諸位光降,有何見教?」

帝堯看他,竹冠草履,氣宇不俗,正要回答,早有侍衛上前,告訴他是天子。

那人聽了,慌忙行禮道:「小民不知帝駕來到,有失迎迓,死罪死罪。

不嫌污穢,請裡面坐坐。」

帝堯亦不推辭,就和赤將子輿、老將羿、羲叔一同人內。

那人先到草堂中布好了席,然後再出來敦請。

帝堯等進去坐定,那人又請教了羲叔等姓名,方才在下面陪坐。

帝堯等此時,但覺一陣幽香沁人心脾,四面一望,只見室中到處都放著蘭花,便問那人姓氏。

那人道:「小民姓金名道華,是此地人。

生平足跡未出裡門,久想到帝都觀光,終苦無緣,難得今朝仰接天子之光,真幸運極了!」帝堯道:「汝向來以何為業?」

金道華道:「小民務農為業。」

帝堯道:「汝一定讀過書。」

金道華道:「小民雖讀過書,但僻在蠻夷,書籍甚少,讀的不多,不過識幾個字罷了。」

帝堯道:「汝種這許多蘭草,是什麼意思?」

金道華道:「小民生一性一確一愛一此草,所以多種。」

帝堯道:「蘭草亦是尋常之草,有何可一愛一?」

金道華道:「小民的意思,覺得蘭草可一愛一之處有三種:一種是高致。

凡是花卉,都是種在平原,眾人易於矚目之處,爭研競美。

獨有蘭花,偏喜生在深谷之中,或者幽巖之上,彷彿不願人見,亦不求見人,足有隱君子之風。

這種高致,豈不可一愛一!一種是幽德。

凡是花卉,如桃、李、梅、杏、牡丹、菡苕之類,或以顏色悅世,或以濃香動人。

獨有蘭花,顏色愈淡愈妙,香氣極幽極微,而看過去別有風趣,聞著了無不傾心,不屑媚人而人自欽倒,譬如君子之道,闇然日章。

這種幽德,豈不可一愛一!還有一種是勁節。

凡有花卉,無論草本木本,在那風和日麗之中無不炫奇鬥艷,彷彿都有一切不懼的模樣。

一到隆冬,霜飄雪壓,那草本的固然連枝幹都不存在,就是那木本的亦大半紅葉蕭蕭,只剩了一叢光干,昔日繁華而今安在?豈不可歎!獨有蘭花,明明是個草本,但是任你嚴寒奇冷,那幾條翠葉依舊飄揚飛舞,一無更改,植物之中和它一樣的,能有幾個?這種勁節,豈不可一愛一!小民常怪古人說起勁節來,不是推松,就是推柏,有的拿了松樹和梅竹兩種來並稱,說是『歲寒三友』。

其不知道松、梅等都是木本的,歲寒不凋,有什麼稀奇!蘭是草本的,歲寒不凋,倒反沒有人讚它,真是令人氣忿不平。

小民的見解如此,未知聖天子以為如何?」

眾人聽了這番議論,都說:「極是極是。

蘭草這項東西,從古沒有人稱道過,得足下這番提倡,恐怕將來還有人稱它是王者香,或國香呢。」

金道華道:「果然如此,小民的意思亦不以為然。

因為蘭之可一愛一,並不全在乎香。

況且它明明有隱君子之風,偏要說它是王者,未免背道而馳,擬不於倫了。」

帝堯聽了這話,暗暗佩服他的人品高尚,不愧為隱君子。

當下又問他些蘭草的種類和種法。

金道華便起身進內,隔了一會,取出一厚冊書來,獻於帝堯道:「這是小民所著,一切有關係於蘭草的,俱在其中了。

請帝賞收,加以鑒定,小民不勝榮幸。」

帝堯接來一看,只見面上寫著「蘭譜」二字,隨意翻了兩頁,但見前面所載的都是蘭之種類,足有幾十種,並且有圖附在上面。

有一種叫風蘭,它的圖形系用竹籃掛在空中,下面有注云:「風蘭產於東南海邊山一陰一之谷中,懸根而生。

其花黃白,似蘭而細,不用裁去。

大窠者盛以竹籃,或束以婦人頭髮,懸於見天不見日之處,朝夕噗以清水,冬夏長青,可稱仙草。

又能催生,婦人將產,懸於房一中最妙。」

又翻到中間,都是說種蘭的方法和宜忌。

翻到後面,都是關係蘭的雜說,有一段云:「凡蜂采百花,俱置翅股之間,惟蘭花則拱背入房,以獻於蜂王。

小小物類,尚知蘭之可貴如此。

人有不一愛一蘭者,吾不知其何心也!」

正要再看下去,只聽見老將羿問道:「老夫一路來,看見所有居民都是紋身****,此地卻不如此,是什麼原故?」

金道華道:「此間本來是蠻夷之俗,斷髮文身的。

自從先祖遷到此地之後,訓誨子孫,切不可沾染這種風氣。

一則赤身露體,全無禮教。

二則毀傷肌膚,有傷孝道。

小民懍遵祖訓,世世不敢違背;並且遇著有機會的時候,常將這種道理和鄰居的人說說,哪知甚有效驗,逐漸將這種陋俗改正了。

現在鄉僻之地,雖然還有存在,但也是少數。」

帝堯問道:「令祖是何人?」

金道華道:「小民是金提國之後。」

帝堯恍然道:「原來汝是賢者之後,怪不得有這樣的氣度學識,朕真失敬了。」

當下又談了一會,天色不早,帝堯等起身,金道華送至門外,行禮而別。

帝堯一路歸舟,一路談起金道華這個人,說他真是高士,真是隱者。

羲叔道:「臣看此人,甚有道德。

帝何不一舉他一個官職,想來定有治績的。」

帝堯道:「剛才朕亦如此想,但是聽了他那番議論,恐怕他一定不肯受,所以亦不說。」

羲叔道:「受不受在他,舉不一舉在帝。

明日何妨傷人去和他商量呢。」

帝堯點首稱是。

到了次日,就命羲叔前往,哪知到了他家一問,他家人說金道華昨夜已經出門去了。

問他到何處,答稱不知。

問他何時歸來,答言不定。

羲叔沒法,只得怏快而回,將此情形告知帝堯。

帝堯點頭歎息道:「真是隱土,真是隱士!但是看到他昨日酬對及贈書的情形,貞不絕俗,尤為難得。」

大家歎惜久之,於是君臣等仍上路前進。

後來此地就叫作蘭溪,以金道華種蘭得名。

不過在下有一句話要聲明,這是在下想當然耳,並無證據。

即如蘭溪相近的金華縣,據志書上所載,是因金星與婺星而得名。

但是這個解釋很是模糊,婺星竟未提及,華字亦無著落。

據在下的推想,或者因金道華而得名亦未可知。

不過遍查各書,不得證據。

金提國在何處,亦考不出。

姑且寫在此處,以俟博雅君子教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一章 演古史之治亂 謀開篇說混沌第二章 皇娥夢遊穹桑 盤瓠應運降世第三章 共工氏稱霸九州 女媧氏摶土為人第四章 女媧氏煉石補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第五章 共工顓頊爭天下 共工怒觸不周山第六章 下絕手平定共工 上恆山再戮諸懷第七章 後稷初生遭三棄 帝嚳出巡守西北第八章 簡狄吞燕卵 稷澤出玉膏第九章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宮第十章 簡狄剖胸生契 帝嚳挈女南巡第十一章 游嵩山途遇奇獸 憶往事細說蚩尤第十二章 蚩尤遭敗績 黃帝得成仙第十三章 豐山有異物 房王兵虐民第十四章 房王作亂圍嚳 盤瓠智建神功第十五章 后羿將兵來救 盤瓢負女遁去第十六章 帝嚳深山尋女 唐堯降生母家第十七章 唐堯初降生 丹丘來進貢第十八章 盤瓠逸去帝女歸 帝嚳東海訪柏昭第十九章 帝嚳納妃羲和女 盤瓠子女到亳都第二十章 赤松子來訪 鳳凰鳥翔集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嚳訪道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書 帝嚳悟天道第二十三章 帝女常儀謝世 盤瓢子孫分封第二十四章 立摯為嗣子 封禪上泰山第二十五章 嗣子摯即帝位 老臣謀去三凶第二十六章 帝堯出封於陶 三凶肆虐當朝第二十七章 罐兜求封南方國 狐功設計害人民第二十八章 堯改封於唐 羿往殺楔揄第二十九章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殺封豕第三十章 羿殺九嬰取雄黃 巴蛇被屠洞庭野第三十一章 帝摯禪位唐堯 三苗建國南方第三十二章 唐堯居母喪 后羿繳大風第三十三章 唐堯踐帝位 皋陶感降生第三十四章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第三十五章 巫咸鴻術為堯醫 越裳氏來獻神龜第三十六章 帝堯東巡問樗莆 初見皋陶驗前夢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閼伯實沈共參商第三十八章 帝堯遇赤將 子輿官木正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第四十章 帝堯師事尹壽 尹壽舉薦四賢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第四十二章 帝堯箕山訪許由 長淮水怪興風浪第四十三章 帝堯初番見許由 黃帝問道廣成子第四十四章 帝堯遊黟山 覽盡大千界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華 蘭為王者香第四十六章 縉雲山黃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第四十七章 狐功設計害帝堯 責三苗帝堯動怒第四十八章 男女同川而浴 帝堯君臣中蠱第四十九章 養蠱之情形 苗民之風俗第五十章 帝堯師事善卷 揮師滅除西夏第五十一章 射十日羿見姮娥 渠搜國來朝貢獻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第五十四章 后羿射河伯 逢蒙殺后羿第五十五章 青鳥使迎大司農 西王母性喜樗蒱第五十六章 崑崙山稀有大鳥 西王母瑤池宴客第五十七章 大司農歸平陽 三苗驩兜降服第五十八章 讓天下於巢父 任許由州長第五十九章 海人獻冰蠶繭 堯教子朱圍棋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第六十一章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第六十二章 訓大夏討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壽 帝堯讓大位第六十四章 舜生於諸馮 務成子教舜第六十五章 倉頡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第六十六章 舜初耕歷山 象受教於兄第六十七章 秦東贈舜行 二耕歷山下第六十八章 舜與方回訂交 師尹壽蒲衣子第六十九章 耕歷山三番五次 訪大舜不遠萬里第七十章 被逐三四回 學琴作什器第七十一章 以德教化人 舜師事許由第七十二章 三足烏集庭 元愷大會聚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第七十四章 堯放子朱於丹淵 免共工四岳舉鯀第七十五章 神禹坼背生 鯀受命治水第七十六章 禹師郁華子 鯀作九仞城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東夷 陶河濱舜禹相遇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舉舜第七十九章 夢眉與發齊 舜不告而娶第八十章 堯降二女於溈汭 舜率二女覲父母第八十一章 堯賜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廩浚井第八十二章 象日以殺舜為事 舜為舉八元八凱第八十三章 堯以舜為耳為目 舜攝位三凶不服第八十四章 鯀治水不利 舜舉禹治水第八十五章 夢從月中過 師事大成摯第八十六章 初過桐柏山 宛委得寶物第八十七章 雲華夫人授書 伯益水平佐禹第八十八章 舜受終而攝政 禹治水以定計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應龍佐治水第九十章 天地十四將大戰 收服七地授仙菉第九十一章 平逢山群蜂為患 玉卮娘降服驕蟲第九十二章 禹鑿砥柱山 九仙集西嶽第九十三章 巨靈擘太華 大人釣六鼇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第九十五章 禹鑿龍門入 伏羲賜玉簡第九十六章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第九十七章 大禹被困於相柳 相柳見誅於五帝第九十八章 黃蛇守共工台 共工流於幽州第九十九章 導河積石得延喜玉 賜軒轅鏡除卻神光鬼第一百章 天地除妖蛇 鯉魚跳龍門第一百零一章 濟水三伏三現 天地將斬朱孺第一百零二章 天地將除妖鳥 嵎夷九族來朝第一百零三章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第一百零四章 桐柏山風雷震驚 兩儲君霍潛迎禹第一百零五章 巫支祁襲禹 鴻濛氏被囚第一百零六章 三過桐柏山 共戰巫支祁第一百零七章 禹鑿軒轅化為熊 女攸化石破生啟第一百零八章 鈸耳貫胸獻珠鱉 大禹過門不入家第一百零九章 水平王震澤為神 繇余黃魔使三苗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破三苗 騅驩竄南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計蒙誤衝突 雲林宮右英解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魔破土鑿黃牛 禹鑿巴山開三峽第一百一十三章 掘崑崙息土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將驅除犯狼 大禹二次遇疫第一百一十五章 方相氏驅疫 雲夢遇神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禹作岣嶁碑 神農教避疫第一百一十七章 樂馬山禹誅疫獸 蟠塚山驅龍導漾第一百一十八章 刑天氏與帝爭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三苗於三危 頒五瑞於群後第一百二十章 五老游河河圖來 龍馬鳳凰獻圖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禹巡海外 應龍殺旱魃第一百二十二章 誇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第一百二十三章 迷途入終北 行蹤至無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禹收九鳳強梁 又至肅慎之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禹至毛民等國 黿鼉代為橋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漫話扶桑國 詳說君子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第一百二十八章 禹歷小人大人國 有蜮山遭遇水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慮第一百三十章 禹受困於楓林 祖狀被殺南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禹到壽麻國 得見螺螄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腳扶盧女 軒轅丈夫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海神率禹避難 刑天氏命葬常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禹配合二國失敗 淑士國禹鑿方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奇肱試飛車 槐山通老童第一百三十六章 鍾山覲上帝 崑崙見王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仙大聚會 禹游崑崙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禹結束危神 堯沉璧於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堯作大章樂 皋陶作象刑第一百四十章 董父豢於雷夏 堯崩葬於谷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重到會稽百官官 迎即位分命都蒲阪第一百四十二章 封第象於有庳 立學校以施救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司稷逝世 渠搜國獻裘第一百四十四章 孝養國來朝 夔作樂改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奏韶樂舞百獸 郊天祈以丹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巡審樂三到會稽 修大道彭祖說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捲逃舜入深山 無擇被迫跳澗淵第一百四十八章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來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雲歌 黃龍負圖書第一百五十章 息慎氏進貢 大頻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義均命禹攝位 復九州玄都來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率封禪泰山 象病死有庳第一百五十三章 方回憑弔舜墳 二女化作湘神第一百五十四章 啟結天下賢 禹即天子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頒夏時於萬國 作貢法均地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改封丹朱商均 作樂雕俎臣諫第一百五十七章 柏成子高逃禹 陣塗民代皋陶第一百五十八章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禹讓天下於奇子 分散藏書於各處第一百六十章 禹會諸侯戮防風氏 啟為天子滅有扈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