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入國: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管子》入國

管子

入國

【原文】

四旬,五行九惠之教。

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疾,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絕。

所謂老老者,凡國、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無征,三月有饋肉;八十已上,二子無征,月有饋肉;九十已上,盡家無征,日有酒肉。

死,上共棺槨。

勸子弟:一精一膳食,問所欲,求所嗜。

此之謂老老。

所謂慈幼者,凡國、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勝養為累者,有三幼者無婦征,四幼者盡家無征,五幼又予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後止。

此之謂慈幼。

所謂恤孤者,凡國、都皆有掌孤,士人死,子孤幼,無父母所養,不能自生者,屬之其鄉一黨一、知識、故人。

養一孤者一子無征,養二孤者二子無征,養三孤者盡家無征。

掌孤數行問之,必知其食飲饑寒身之膌勝而哀憐之。

此之謂恤孤。

所謂養疾者,凡國、都皆有掌養疾,聾、盲、喑、啞、跛辟、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後止。

此之謂養疾。

所謂合獨者,凡國、都皆有掌媒,丈夫無妻曰鰥,婦人無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三年然後事之。

此之謂合獨。

所謂問疾者,凡國、都皆有掌病,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問之。

九十以上,日一問;八十以上,二日一問;七十以上,三日一問;眾庶五日一問。

疾甚者,以告上,身問之。

掌病行於國中,以問病為事。

此之謂問病。

所謂通窮者,凡國、都皆有通窮,若有窮夫婦無居處,窮賓客絕糧食,居其鄉一黨一以聞者有賞,不以聞者有罰,此之謂通窮。

【譯文】

才四十天,就五次督行九種惠民的政教。

第一叫作老老。

第二叫作慈幼,第三叫作恤弧,第四叫作養疾,第五叫作合獨,第六叫作問病,第七叫作通窮,第八叫賑困,第九叫作接絕。

所謂老老,就是在城邑和國都要設有「掌老」的官,規定年在七十以上的老人,一子免除征役,每年三個月有官家所送的饋肉;八十以上的,二子免除征役,每月有饋肉;九十以上的,全家免役,每天有酒、肉的供一應。

這些人死了,君主供給棺停。

還要勸勉他們的子弟:細做飲食,詢問老人要求,瞭解老人的嗜好。

這些就叫作「老老」。

所謂慈幼,就是在城邑和國都要設有「掌幼」的官,凡士民有幼弱子女,無力供養成為拖累的,規定養三個幼兒即可免除「婦征」,養四個全家免除「婦征」。

養五個還配備保姆。

官家發給兩人份額的糧食。

直到幼兒能生活自理為止。

這就叫作「慈幼」。

所謂恤孤。

就是在城邑和國都要設有「掌孤」的官,規定士民死後。

子女孤幼,無父母所養,不能自己生活的,就歸同鄉、熟人或故舊撫養。

代養一個孤兒的,一子免除征役;代養兩個,兩子免除;三個,全家免除。

「掌孤」的官要經常瞭解情況,一定要瞭解孤兒的飲食饑寒和身一體瘦弱情況而進行救助。

這就叫作「恤孤」。

所謂養疾,就是在城邑和國都要設有「掌養疾」的官,聾、盲、喑、啞、瘸腿、半身不遂、兩手相拱而不能伸開的人們,不能生活自理的,官家就養在「疾館」而供給飲食。

直到身死為止。

這就叫作「養疾。」

所謂合獨,就是在城邑和國都要設有「掌媒」的官,丈夫沒有妻室叫作鰥,婦人沒有丈夫叫作寡,取鰥寡而加以配合。

予田宅而使之安家,三年後給國家提一供職役。

這就叫作合獨。

所謂問病,就是在城市、國都要設有「掌病」的官,士民有病的,「掌病」以君主旨意慰問:九十歲以上的,每天一問;八十以上的,兩天一問;七十以上,三天一問;一般病人,五天一問。

病重者,向上報告,君主親身慰問。

「掌病」的官要巡行國內,以慰問病人為專職。

這就叫作「問病」。

所謂通窮,就是在城市、國都要設有「通窮」的官,若有貧窮夫婦沒有居處。

貧窮賓客沒有糧食,其所在鄉里及時報告的,給予賞賜;不報告的,給予懲罰。

這就叫作「通窮」。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管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