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誡》叔妹第七:。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已也;舅姑之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女誡》叔妹第七

女誡

叔妹第七

【原文】

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已也;舅姑之愛已,由叔妹之譽已也。

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復不可失也。

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親,其蔽也哉!自非聖人,鮮能無過!故顏子貴於能改,仲尼嘉其不貳,而況婦人者也!雖以賢女之行,聰哲之性,其能備乎!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內離則惡揚。

此必然之勢也。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此之謂也。

夫嫂妹者,體敵而尊,恩疏而義親。

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隱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聲譽曜於邑鄰,休光延於父母。

若夫蠢愚之人,於嫂則托名以自高,於妹則因一寵一 以驕盈。

驕盈既施,何和之有!恩義既乖,何譽之臻!是以美隱而過宣,姑忿而夫慍,毀訾佈於中外,恥辱集於厥身,進增父母一之 羞,退益君子之累。

斯乃榮辱之本,而顯否之基也。

可不慎哉!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

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

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詩》云:「在彼無惡,在此無射。」

其斯之謂也。

【譯文】

婦人能得到丈夫的喜愛,因為公婆喜歡自己;

公婆喜歡自己,因為叔妹稱讚自己。

(叔妹:丈夫的弟弟妹妹。

不說兄姐,因為兄必已娶妻令過,姐必已嫁人。

而叔妹年紀輕,常在公婆左右。

由此而言,我的善惡毀譽都掌握在叔妹手中。

叔妹的心,千萬不可失去。

一般人都不知道叔妹的心不可失,

而不能與之和睦相處以求親愛,

這是很不對的。

人非聖賢,很難不犯錯誤。

所以顏子貴於有過即改,仲尼稱讚他同樣的過錯不犯第二次。

何況是婦人呢?

雖然是賢明聰哲的女子,也不能盡善盡美而從不犯錯。

所以一家人和睦,雖然有過錯,也會被遮掩掉;

如果內姓與外姓相離間,所犯的錯誤就會被迅速傳播,惡名遠揚。

這是一定的會出現的狀況。

《易》說:兩個人同心,力量可以斷金;同心的言語,如蘭花般芬芳。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叔妹與自己是異姓,沒有血緣關係,但稱他們為叔為姑,在道義上來說是親近的。

如果是淑媛謙順的女子,

就會推廣丈夫的義、公婆的恩,與叔妹搞好關係,使他們樂於幫助自己。

使自己美好的品德日益彰顯,瑕玷過失得到隱蔽。

從而得到公婆的誇讚、丈夫的讚美。

美好的聲譽在鄉鄰中得到傳播,盛德光輝使父母感到光榮。

如果是愚蠢的女子,

對於小叔子就自恃自己是他嫂子,而矜高尊大,

對於小姑子就自恃丈夫對自己的一寵一 愛,而驕盈傲慢。

有了驕傲自大的心理,就無法和睦相處,

恩義沒有了,又哪會有美好的聲譽呢?

這樣就會美善日漸隱蔽,過咎日漸宣揚,

公婆忿恨,丈夫慍怒。

譭謗不善之言傳揚於家裡家外,遭受羞恥垢辱。

給父母增羞,給丈夫添累。

這是榮辱的根本、名譽好壞的根基,怎麼能夠不謹慎呢?

要想求得叔妹的心,只要做到謙順。

謙是德行的根本,順是婦人的行為準則。

能夠做到這兩點,足以和叔妹搞好關係。

《詩》說:在彼沒有厭惡之心,在此沒有妒忌之心。

能做到這樣,就會美善相隨、名譽彰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女誡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