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
接物類
【接物】
二八三、
[原文]
事屬暖昧,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
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
[譯文]
對待他人的隱私之事,應該委曲袒護,而不應有一星半點的聲張指責;對待貧寒而低微的人,須要憐憫禮遇,而不應有一絲一毫的傲慢輕視。
二八四、
[原文]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
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酒謔,慎勿形言。
[譯文]
對關係別人終身命運的事,即使是親歷的真實見聞,也不應開口;對能損傷我長厚風度的話,即便是茶餘飯後的笑談,也不可亂說。
二八五、
[原文]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一團一烈火,遇物即燒;
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一陽一,無人不暖。
[譯文]
思想嚴峻警覺,抵拒外物引一誘腐蝕,就像一一團一烈火,遇物即燒;心地寬容和善,對於別人以誠相待,就像一片一陽一春無人不暖。
二八六、
[原文]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
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譯文]
對待自己,應該從優點裡檢查缺漏過失,這樣不僅是提高思想道德,而且能消除隱患;對待別人,應該從過失裡尋找優點長處,這樣不僅能培養寬厚心地,而且能消除隔閡。
二八七、
[原文]
事後而議人得失,吹一毛一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
未必能效彼萬一;
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餘地,試思己受其毀,
未必能安意順承。
[譯文]
事情過後,議論他人得失,吹一毛一求疵,搜污索垢,常常是一絲不苟,言詞峻切;但是試想,如果自己處於當局,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萬分之一。
坐視旁觀,妄評他人短長,抉隱批評,摘微指責,常常是宏論滔滔,不留餘地;但是試想,如果自己受到指摘,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心平氣和。
二八八、
[原文]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
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譯文]
遇到事情,要鎮定從容,即使此事紛繁雜亂,最終也能安排就緒;對待他人,要毫不偽詐,縱然對方如何狡黠,最終也會被感化獻誠。
二八九、
[原文]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譯文]
公正使人清明,誠懇使人清明,從容自若使人清明。
二九十、
[原文]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
人用術,我以誠感之;
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譯文]
別人恃強,我以柔制勝;別人用計謀,我以誠懇感動他;別人意氣用事,我用道理說服他。
二九一、
[原文]
柔能制剛,遇赤子而賁育失其勇;
訥能屈辯,逢喑者而儀秦拙於詞。
[譯文]
柔能克剛,在初生的嬰兒面前,即使是孟賁和夏育也會失雲其剛勇;不善言談的人能使善辯之士屈服,在啞巴面前,即使是蘇秦和張儀也無言以對。
二九二、
[原文]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譯文]
使有智慧的人感到困擾的不是聰明的人,而是愚笨的人。
使雄辯家說不出話的人,不是善辯的人,而是啞巴。
使有勇力的人折服的,不是有勇力的人,而是怯懦的人。
二九三、
[原文]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
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譯文]
用忍耐瞭解天下的麻煩事,用不爭的心平息天下相爭的心。
二九四、
[原文]
何以息謗?曰無辯;
何以止怨?曰不爭。
[譯文]
如何制止譭謗?只有不去辯白。
如何停止怨恨,只有不去爭辯。
二九五、
[原文]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譯文]
別人譭謗我,與其與他辯解,不如寬忍他。
別人欺侮我,與其提防,不如化解。
二九六、
[原文]
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
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譯文]
在是非圈子裡,人家用口說,我用耳朵聽。
在熱鬧場合中,人家爭先向前,我則退後。
二九七、
[原文]
觀世間極惡事,則一咎一慝,盡可優容;
念古來極冤人,則一毀一辱,何須計較。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譯文]
看到人間最壞的事,盡可視而不見,則能悠然自在,想想自古以來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則毀辱有什麼好計較的呢?他有理,我無理,我讓他;相反地,他無理,我有理,則容忍他。
二九八、
[原文]
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譯文]
能容忍小人是胸懷寬大的人,能培養些許一陰一德,便是厚德。
二九九、
[原文]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譯文]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君子,只要看每件事肯吃虧的人便是君子。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小人,只要看好佔便宜的人即是小人。
三OO、
[原文]
律身惟廉為宜,處世以退為尚。
[譯文]
自律只有廉潔最適宜,處事以不爭先為崇尚。
三O一、
[原文]
以仁義存心,以勤儉作家,以忍讓接物。
[譯文]
心中充滿仁義,持家要勤儉,用忍讓的態度待人處事。
三O二、
[原文]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嗜。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
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譯文]
路窄的地方,要留一點地方讓別人通過。
好的味道,要留一些讓別人品嚐。
負責處理困難的事要有力而沒怨言。
與難以相處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數而口中不說。
三O三、
[原文]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
[譯文]
窮途末路之敵不能追,隱約其辭的話不可深究,對貧苦之人不要施之以威福。
三O四、
[原文]
禍莫大於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
恥莫大於不恩人,而詐恩人之狀態。
[譯文]
最大的禍患是和人沒仇,卻作出一副仇人似的神色;最大的羞恥是沒有施恩於人,卻作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態。
三O五、
[原文]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
[譯文]
恩惠怕先多後少,威嚴怕先寬鬆後嚴格。
三O六、
[原文]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譯文]
善於使用威嚴態度的人不輕易發怒,善於施恩的人不亂施恩惠。
三O七、
[原文]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一精一明者,不使人有所容。
[譯文]
寬厚的人,不使別人有所倚恃;一精一明的人不使人無地自容。
三O八、
[原文]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譯文]
有知道事情要變化而不得不順其自然的人,這是善於挽救罷了;有知道某人該退隱卻不得不用他的人,這是善於駕馭罷了。
三O九、
[原文]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
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譯文]
輕易相信,輕易發作用,是聽別人講話的忌;煽風激火,越激越厲,是勸別人從善的大忌。
三一O、
[原文]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譯文]
處理事情,應當留有充分餘地;勸勉從善,務必防止把話說絕。
三一一、
[原文]
施在我有餘之惠,則可以廣德;
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
[譯文]
把自己多餘的恩惠施給別人,就可以借此擴大德化;贏得別人對自己的不盡情意,就可以更加保持友誼。
三一二、
[原文]
古人一愛一人之意多,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
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譯文]
古人對別人多持友一愛一誠摯之情,所以人們容易知錯必改,以一片赤誠友一愛一之心待我,因此,我的教誨規勸就更加容易奏效;今人對別人常懷厭惡猜疑之心,所以人們甘心自暴自棄,以一種敵視提防之意待我,因此,我的批評引導就很難進行下去。
三一三、
[原文]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譯文]
喜歡聽別人的過錯,不如喜歡聽到對自己過失的批評;願意矜誇自己長處,怎如願意對別長處的表彰宣揚。
三一四、
[原文]
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
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
[譯文]
不僅聽他談話內容如何,還要觀看他的道德行為,這是選用人才的正確方法;只按他談話的內容去做,不問他的道德行為如何,這是擇善而從的正確方法。
三一五、
[原文]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
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譯文]
評論別人的失誤,應當探討其根源,不能只拘泥於事情本身,學習別人的長處,應當傚法他的言行,沒有必要探究其動機。
三一六、
[原文]
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並沒其是;
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並飾其非。
[譯文]
小人也有其長處,不能因為厭惡其人,連同他的長處一起埋沒;君子也有過失,不能因為喜歡他而掩飾他的缺點。
三一七、
[原文]
小人固當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譯文]
與小人應當遠離,但卻斷然不可樹為仇敵;和君子固當親近,但卻不能,曲意逢迎。
三一八、
[原文]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譯文]
對待小人宜寬厚,防範小人要嚴密。
三一九、
[原文]
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洩忿;
聞善不可就親,恐引一奸一人進身。
[譯文]
聽到別人說自己壞話,不能馬上動怒,恐怕是喜歡說閒話的人故意洩忿。
聽到別人說自己好,也不能馬上和他親近,否則將使狡詐的人靠近。
三二十、
[原文]
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
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譯文]
去除心中的慾念,處理公事才能公平。
去除心中的成見,才能聽得進別人的忠言。
三二一、
[原文]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譯文]
修煉自己,以清心寡慾最為重要。
在社會上做事,以謹慎說話為首先。
三二二、
[原文]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譯文]
最壞的行為莫過於放縱自己的願望,而最大的禍害莫過於挑一撥別人的是非。
三二四、
[原文]
人生惟酒色機關,須百煉此身成鐵漢;
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金人。
[譯文]
人生的路途佈滿酒色陷阱,要鍛煉自己成為不受誘一惑的鐵漢。
而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事非糾紛,要學金人一般保持沉默。
三二五、
[原文]
工於論列者,察己常闊疏;
狃於評騭者,發言多弊病。
[譯文]
專門論說別人的長短,對自己的行為則疏於反省。
習慣攻擊正直的人,所說的話常常錯誤很多。
三二六、
[原文]
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可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非明於理而復體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
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厭生,又以為甚苦,非平其心而復濟之以養,未有不思遷者。
[譯文]
常人在與人交往時,剛開始覺得親近,時間久了則感到厭惡,除非能明事理而又能體察人情,否則沒有不斷交的;人們每到新的環境,剛開始覺得很快樂,時間久了則感到苦悶,除非心平氣和,又能有所修養,否則沒有不想改變環境的。
三二七、
[原文]
觀富貴人,當觀其氣概,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後必昌;
觀貧賤人,當觀其度量,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譯文]
看富貴人,要看到他的氣度,如果一性一情平和,他的榮華才能長久,後代必能昌盛;而看貧賤人,應看他的度量,如果是寬宏大量,心胸坦蕩的人,那他的福氣必將來臨,而家境一定會富裕。
三二八、
[原文]
寬厚之人,吾師以養量;縝密之人,吾師以煉識;
慈惠之人,吾師以御下;儉約之人,吾師以居家;
明通之人,吾師以生慧;質樸之人,吾師以藏拙;
才智之人,吾師以應變;緘默之人,吾師以存神;
謙恭善下之人,吾師以親師友;
博學強識之人,吾師以廣見聞。
[譯文]
寬厚的人,要學習他的氣度;思維縝密的人,要學習他的達練識見;慈藹的人,要學習他的領導方法;節儉的人,要學習他的持家方法;聰明的人,要學習他的智慧;樸實的人,要學習他的一精一明不露;有才能的人,要學習他的應變;沉默的人,要學習他的心計;謙虛而善待下屬的人,要學習他親近師友;有學問的人,要學習他的廣博見聞。
三二九、
[原文]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譯文]
居家看他所親近的人,富貴看他的給予,發達看他的所為,窮困看他所不為,貧窮看他所不取。
三三十、
[原文]
取人之直,恕其戇。
取人之樸,恕其愚。
取人之介,恕其隘。
取人之敬,恕其疏。
取人之辯,恕其肆。
取人之信,恕其拘。
[譯文]
選取他的直率,寬恕他的憨傻。
取他的純樸,寬恕他的愚鈍。
取他的耿介,寬恕他的狹隘。
取他的恭敬,寬恕他的疏漏。
取他的辯才,寬恕他的放肆。
取他的誠信,寬恕他們的拘謹。
三三一、
[原文]
遇剛鯁人,須耐他戾氣;遇俊一逸人,須耐他妄氣;
遇樸厚人,須耐他滯氣;遇佻達人,須耐他浮氣。
[譯文]
遇到剛強耿直的之人,要忍耐他的暴躁。
遇到駿逸灑脫之人,要忍耐他的狂妄之氣。
遇到純樸之人,須忍耐他的遲鈍之氣。
遇到佻達之人,要忍耐他的虛浮之氣。
三三二、
[原文]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
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譯文]
遇到狹隘急躁的人,我用寬宏大量來接受他;遇到險詐之人,我用坦蕩之心來對待他。
三三三、
[原文]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譯文]
修身不能太潔白純淨,要一切污穢垢病都能容納;處事不能分得太清,要一切賢能愚美醜都能包容。
三三四、
[原文]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擇物而取之,安得別立宇宙,置此所捨之物?
人心之廣,何人不容,使擇人而好之,安有別個人心,復容所惡之人?
[譯文]
世界之大,什麼東西沒有?假使擇取自己有用之物,怎麼能另外建立一個世界,放置不要的東西?人心廣大,什麼人不能容?假使選擇喜歡的人親近,怎麼能有另外一個人心,容納自己厭惡的人?
三三五、
[原文]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譯文]
道德高尚的人,一性一情和緩平允,認為別人都有可取之處,所以眼裡有許多值得讚許的人;道德低劣的人,一性一情尖刻狂傲,認為別人都是可憎可惡,所以眼裡有許多值得鄙棄的人。
三三六、
[原文]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譯文]
要求自己須嚴厲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與人相處要像春風般溫暖和煦。
三三七、
[原文]
一愛一人而人不一愛一,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
一愛一人而人即一愛一,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焉。
[譯文]
一愛一護別人,但別人不一愛一護自己;敬重別人,但別人不敬重自己;君子就一定自我反省;一愛一護他人,而他人也一愛一護自己;敬重他人,而他人也敬重自己;君子應更加謙遜慎重。
三三八、
[原文]
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
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鱉,因臭而得臭。
[譯文]
人如果接近賢德之人,就如一張白紙,用白紙包裹芝蘭麝香,就會因香而得香;人假若接觸邪惡之友,就像一枝柳條,用柳條貫穿臭魚腐鱉,就會因臭而得臭。
三三九、
[原文]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
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
[譯文]
對於不瞭解自己的人不能讓他急於瞭解自己;對於彼此無交情的人,不能急於和他交為好友。
三四十、
[原文]
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離;
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譯文]
孤獨的人難於和別人相處,但一旦相交,就情誼篤厚,永不分離,喜樂的人容易和別人相好,但好上三天,就驟然結怨,分道揚鑣。
三四一、
[原文]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
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譯文]
向我討好諂媚的人一定也會加害於我,應特別留心防範他;願意規勸指教我的人一定也願意幫助我,應一心一意聽從他的批評。
三四二、
[原文]
出一個大傷元氣進士,不如出一個能積一陰一德平民;
交一個讀破萬卷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端人。
[譯文]
出現一個品行不端的高官,不如出一個積德行善的平民;與一個飽讀詩書的一奸一邪之人相交好,不如結交一位雖不識字但品行端正的人。
三四三、
[原文]
無事時,埋藏著許多小人;
多事時,識破了許多君子。
[譯文]
沒有事情的時候,人人都儼然君子模樣,小人之心藏而不露;有了麻煩之事,偽君子便紛紛暴露。
三四四、
[原文]
一種人難悅亦難事,只是度量褊狹,不失為君子;
一種人易事亦易悅,這是貪一污軟弱,不免為小人。
[譯文]
有一種人難以取一悅也難以相處,只是度量狹小,但不失為君子;另一種人容易共事也好相處,但是既貪一污又軟弱,不免為小人。
三四五、
[原文]
大惡多從柔處伏,須防綿裡之針;
深仇常自一愛一中來,宜防刀頭之蜜。
[譯文]
大的罪惡多潛伏於一陰一柔的地方,所以要謹慎防範像藏在棉被中的針一樣。
深仇大恨常因一愛一而產生,所以要小心甜蜜背後的利刃。
三四六、
[原文]
惠我者小恩,攜我為善者大恩;
害我者小仇,引我為不善者大仇。
[譯文]
施惠我的是小恩,能提攜我從善的是大恩。
害我的是小仇,引一誘我做壞事的是大仇。
三四七、
[原文]
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
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
[譯文]
不要接受小人的恩惠,否則將難以回報。
不要觸犯官吏的公憤,否則將無以救援。
三四八、
[原文]
喜時說盡知心,到失歡須防發洩;
惱時說盡傷心,恐再好自覺羞慚。
[譯文]
高興的時候說盡知心話,交情破裂時要防止惡言相向。
生氣時說盡傷心話,恐怕和好時覺得羞愧。
三四九、
[原文]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
[譯文]
大喜之時不要向別人許諾什麼,盛怒中不要與別人說話。
三五十、
[原文]
頑石之中,良玉隱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譯文]
頑劣的石頭有美玉隱藏其中,寒冷的灰燼中亦有未燼的火星。
三五一、
[原文]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譯文]
一個人獨自靜坐時,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和他人聊天閒談時,不要說人閒話。
三五二、
[原文]
對癡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
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
[譯文]
對癡傻的人不要說不可能的話,以免誤導他。
見到矮小的人不要說不中聽的話,以避免忌諱。
三五三、
[原文]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
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至刻骨。
[譯文]
奉承人的話,有見識的人聽起來不一定喜悅;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當事人恨之入骨。
三五四、
[原文]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
數落別人的過錯不能太過分,要想想他的承受能力。
勸人為善也不能要求太高,應當使他盡力而為。
三五五、
[原文]
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
闕一黨一童子則抑之,勉其學也。
[譯文]
對於缺乏教養的孩子應教他上進,開導他從善;教養好的小孩應當抑制他的驕傲之氣,以勉其努力學習。
三五六、
[原文]
不可無不可,一世之識;
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譯文]
不能認為沒有什麼不可為的,這是沒有原則,這是人一生的見識;不能認為有些人和事不對,這是偏見,是一個人的本心。
三五七、
[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一操一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譯文]
事情有急迫不能明白的,緩一段時間或許自己就會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加速它的毀壞;人有想一操一縱他他卻不服從的,放任他或許他自己會省悟,不要太急於控制他以增加他的頑劣。
三五八、
[原文]
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敵其才,便可壓倒;
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敵其奇,便可破除。
[譯文]
遇到自負自己的才學的人,不要以才華與他相比,只要用愚笨的方法與他的才能抗衡便可以制一服他;遇到一愛一炫耀自己的人不要用奇特的東西向他炫耀,只要用平常的東西來與他的新奇對比,便能消除他的炫耀之心。
三五九、
[原文]
直道事人,虛衷御物。
[譯文]
以坦誠直率之心待人,以虛懷無偏見之心駕御萬物。
三六十、
[原文]
不近人情,舉足儘是危機;
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譯文]
不合乎人的常情,逆情悖理,必然抬腳走路就遇到危險;不體會客觀條件,異想天開,一些定會終身虛幻如夢境。
三六一、
[原文]
己一性一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一性一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譯文]
對自身的一性一情不可放任,應用逆悖法遏制它,其方法關鍵在於忍讓;對世人的一性一情不可違背,應用順應法調和它,其方法關鍵在於寬恕。
三六二、
[原文]
仇莫深於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
禍莫大於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
[譯文]
不體諒別人的隱私,並且困擾他,往往形成深仇大恨;不避忌別人的短處,而且攻擊他,常常釀成巨災大禍。
三六三、
[原文]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傷人以已甚必反傷。
[譯文]
羞辱別人,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物極必反,定使自身反受污辱;傷害他人,到了超過極限的程度,激怒對方,定會自己反遭傷害。
三六一四、
[原文]
處富貴之時,要知貧賤的痛癢;
值少壯之日,須念衰老的辛酸;
[譯文]
處在豪富高貴的時候,應瞭解貧窮卑賤的生活痛苦;處於年輕力壯的光景,應思念年老體弱的悲愁辛酸。
三六五、
[原文]
入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
居旁觀之地,要諒局內人苦心。
[譯文]
出入於安樂場所,應當體會人在患難中的景況;處於一個旁觀者的地位,務必體諒當事者的苦衷。
三六六、
[原文]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譯文]
遇到事情應先替別人著想,議論別人時要先想想自己。
三六七、
[原文]
欲勝人者先自勝,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譯文]
要想戰勝別人,先要戰勝自己;想要議論別人,先想一想自己;想要瞭解別人,先要瞭解自己。
三六八、
[原文]
待人三自反,處世兩如何。
[譯文]
待人須不斷反省自己,處世要仔細思量。
三六九、
[原文]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
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譯文]
對待富貴的人,做到有禮並不難,難在是否得體。
對待貧賤的人,做到有恩不難,難在是否有禮。
三七十、
[原文]
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譯文]
對憂愁的人不要顯露快樂,對傷心的人不要展現笑容,對失意的人不要表現矜持。
三七一、
[原文]
見人背語,勿傾耳竊一聽;
入人之室,勿側目旁觀;
到人案頭,勿信手亂翻。
[譯文]
看著有人背著說話,不要去偷一聽;到別人房內,不要東張西望;在別人書桌前,不要隨便亂翻。
三七二、
[原文]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處藏物之所。
[譯文]
不進沒人的房間,不到有是非的地方,不在貯藏物品的地方停留。
三七三、
[原文]
俗語近於市,纖語近於娼,諢語近於優。
[譯文]
低俗的言語像市場人所說,挑一逗的語言像娼門的人所說,嬉笑的言語像唱戲的人所說。
三七四、
[原文]
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芳溢頰;
聞小人言語如嚼糖霜,爽美之後,寒冰凝胸。
[譯文]
聽君子的議論像喝苦茶,苦澀之後,必覺甘美。
聽到小人諂媚的言語像吃糖一樣,甘甜過後,便覺寒冷充塞胸中。
三七五、
[原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
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譯文]
凡以外在美貌取勝,內心均有不足。
凡被一奸一邪所佔有的,皆無光明正大可言。
三七六、
[原文]
存乎天者,於我無與也;窮通得喪,吾聽之而已;
存乎我者,於人無與也;毀譽是非,吾置之而已。
[譯文]
由上天掌握的命運,我無法參與決定,窮困通達或得失,一切順其自然。
我自己能掌握的事情,他人沒法決定,譽辱是非,一切隨它而去。
三七七、
[原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譯文]
小人喜歡聽到君子的過錯,君子則恥於聽到小人所做的壞事。
三七八、
[原文]
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擬議之念生,而傚法之念微矣;
濟人窮者,勿問其所以窮,恐憎惡之心生,而惻隱之心泯矣。
[譯文]
羨慕他人的善行,不要問他何以為善,恐怕自己有非分的想法,而傚法為善的念頭消失。
救濟貧困,不要問他何以貧困,恐怕厭惡感產生而同情心泯滅。
三七九、
[原文]
時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
功成名立之士,當觀其末路。
[譯文]
處於窮困無勢地位的人,應當探究他的本心;功成名就之士,應當觀看他的結局。
三八十、
[原文]
蹤多歷亂,定有必不得已之私;
言到支離,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譯文]
經歷許多挫折,一定有迫不得已的隱衷;話未說完而無法說下去,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三八一、
[原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譯文]
恩惠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受恩者當時身處危境;怨恨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傷心。
三八二、
[原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譯文]
不要因為小小的過節而疏遠親友,不要因為新近的怨恨而報怨舊時的恩情。
三八三、
[原文]
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
[譯文]
兩人都對對方施以恩惠,沒有不可消釋的怨恨,兩人都求全沒有不能和好的友情,兩人都發怒沒有釀不成的禍患。
三八四、
[原文]
古之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則相妒。
[譯文]
古時候名望相當的人能相處融洽,現今名望相當的人則相互妒忌。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