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二人探得南鄉富戶蔣欽谷積千倉,遂設一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

龍圖公案

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

話說許州有兩個光棍:一名王虛一,一名劉化二,專一詐騙人家,又學得攝摶之術。

二人探得南鄉富戶蔣欽谷積千倉,遂設一計,將銀十兩,逕往他家買谷。

來到蔣家見了蔣欽道:「在下特來向翁買些谷子。」

蔣欽道:「將銀來看。」

虛一遞過銀十兩,蔣欽收了,即喚來保開倉發谷二十擔付二位客人去。

二人得谷暗喜,遂用攝法將谷攝將去了。

又假行了半里,將谷推回還欽,說是吃了虧,要退銀別買,蔣欽看谷入倉,付還原銀。

那二人得了原銀,遂將欽谷一倉盡行攝去。

忽有佃夫張小一在路遇見,來到蔣家道:「恭喜官人,賣了許多谷,得了若干銀兩。」

蔣欽回道:「沒有賣得。」

小一道:「我明明遇見推去許多車子,官人何故瞞我?我聞得有一起撮摶的,休要被他撮了去,欽大驚疑,忙喚來保開倉來看,只見一倉之谷全無半粒。

蔣欽大驚,遂具狀投告開封府,包公准狀,發欽且回。

次日,乃發義倉谷二百擔,內放青靛為記,裝載船上,扮作湖廣客人,逕往許州來賣。

到了許州河下,那虛一、化二聞知,逕來船上拜訪,動問客官何處來的。

包公道:「在下湖廣人姓尤名喜,敢問二買戶尊姓名?」

二人直答道:「在下王虛一、劉化二,特來與尊客買些谷子。」

包公道:「拿銀來看。」

當時虛一遞過銀子,議定價錢,發谷二十餘車布在岸上。

那二人見了谷,先撮將去了。

少頃,那二人假相埋怨,說是買虧了,將谷退回還尤客人,取銀另買。

包公遂付還原銀,看將原谷搬入船倉。

等待那二人去後,開艙板驗看,一船之谷並無一粒。

包公回衙,心生一計,出告示曉諭百姓,建立興賢祠缺少錢糧,有民出糧一百擔者,給冠帶榮身;出谷三百擔者,給下帖免差。

令耆老各報鄉村富戶。

當時王虛一、劉化二摶得谷上千餘擔,有耆老不忿他家谷多,即報他在官。

他二人欲圖免差,雖被耆老報作富戶,自以為慶。

包公見報王虛一等名,即派薛霸牌喚他到廳領取下帖。

那二人見了牌上領帖二字,遂集人運谷來府一交一 割。

包公見谷內有青靛,果然是我原谷,喝問:「王虛一、劉化二,你們乃是有名光棍,今日這多谷從何而來?」

王、劉二人道:「是小人收租來的。」

初不肯認。

包公罵道:「這賊好膽大。

你前次摶去蔣欽的谷,後又摶我的谷,還要硬爭。

這谷我原日放有靛子作記,你看是不是?」

便令左右將虛一、化二捆打一百,二人受刑不過,一款招認。

包公便將二人擬徒,追還義倉原谷,並追還蔣欽之谷,人共稱快。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