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五則 鎖匙:後臣、龍二人同登鄉薦,共船往東會試。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五則 鎖匙

龍圖公案

第五則 鎖匙

話說潮州府鄒士龍、劉伯廉、王之臣三人相善,情同管鮑,義重分金。

後臣、龍二人同登鄉薦,共船往東會試。

鄒士龍到船,心中悒怏。

王之臣慰解道:「大丈夫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歎?」

士龍道:「我非為此。

賤內懷有七月之娠,屈指正月臨盆,故不放心。」

之臣道:「賤內亦然。

想天相吉人,諒獲平安,不必掛慮。」

士龍道:「你我二人自幼同學從師,稍長同進黌宮,前日同登龍一虎,今又彼此內眷有孕,事豈偶然。

兄若不棄,他日若生者皆男,呼為兄弟。

生者皆女呼為姊妹。

倘若一男一女,結為夫妻。

兄意如何?」

之臣道:「斯言先得我心。」

命僕取酒,盡歡而飲。

後益相親愛。

至京會試,士龍獲聯登,之臣落孫山。

臣遂先辭回家,龍乃送到郊外囑道:「今家書一封勞兄帶回,家中事務乞兄代為兼攝一二。」

之臣道:「家中事自當效力,不必掛念,惟努力殿試,決與前二名爭勝。」

遂掩淚而別。

之臣抵家見妻魏氏產一男,名朝棟。

臣問是何日,魏氏道:「正月十五日辰時。

鄒大人家同日酉時得一女,名瓊玉。」

臣心喜悅,遂送家書到龍家。

士龍妻李氏已先得聯登捷報,又得平安家信,信中備述舟中指腹的事。

李氏命婢設酒款待,臣醉乃歸,自後龍家之外事遂悉為主持,毫無私意。

數月後,士龍受知縣而回,擇日請伯廉為二家一交一 聘。

臣以金鑲如意玉禮為聘,龍以碧玉鸞釵對答之。

及龍赴任,往來書啟通問,每月無間。

臣雖數科不中,亦受教職,歷任松一江一 府同知。

病重,寫一書信於龍,中間別無所云,惟諄諄囑以扶持幼子。

既而,卒於任所。

龍偶歷南京巡道,得書信大慟,親往弔奠。

臣為官清廉,囊無餘剩,龍乃贈銀萬兩,代為申明上司,給沿途夫馬船隻,奔柩歸葬。

喪事既畢,欲接朝棟來任攻書,朝棟辭道:「父喪未終,母寡家貧,為子者安敢遠行?」

龍聞言頗嘉其孝,常給資以贍之,令之勤讀,而家資日見頹敗。

十四歲補邑庠生,龍聞知甚喜,亦特遣賀。

自後,朝棟惟知讀書,坐食山崩,遂至貧窮。

而龍歷任參政,以無子致仕回家。

朝棟亦與伯廉往賀,衣衫襤樓。

偶遇府縣官俱來拜,龍自覺羞恥,心甚不悅。

朝棟已十六歲,乃托劉伯廉去說,擇日完娶。

參政遂道:「彼父在日雖過小聘,未嘗納采。

彼乃宦家子弟,我女千金小姐,兩家亦非小可人家,既要完娶,必行六禮。」

朝棟聞言乃道:「彼亦知我家貧無措,何故如此作難?我當奮發,倘然僥倖,再作理會。」

竟不復言。

一日,參政謂夫人道:「女兒長成,分當該嫁。」

夫人道:「前者王公子來議完親,雖家貧,我只得此女,何不令其入贅我家,豈不兩便,何必要他納采?」

參政道:「吾見朝棟將來恐是個窮儒,我居此位,安用窮儒做門婿?諒他無銀納采,故爾留難。

且彼大言不慚,再過一年,我叫劉兄去說,再不納采,給他白銀百兩叫他另娶,我將女另選名門宦宅,庶不致耽誤我女。」

夫人道:「彼現在雖貧,喜好讀書,將來必不落後。

彼父雖亡,前言猶在,豈可因此改盟?」

參政道:「非你所知,我自有辦法。」

不意瓊玉在屏後聽知。

次日,與丹桂在後花園中觀花,見朝棟過於牆外,婢指道:「這就是王公子。」

各自相盼而去。

瓊玉見朝棟丰姿俊雅,但衣衫襤樓,心中暗喜。

至第二日,及又與丹桂往花園。

朝棟因見女子星眸月貌,光彩動人,與婢觀花,想其必是瓊玉,次日又往園外經過。

瓊玉令丹桂呼道:「王公子!」朝棟恐被人見,不敢近前。

婢又連呼,生見呼切,意必有說,竟近牆邊。

瓊玉乃令婢開了小門,將父言相告。

朝棟道:「此親原是先君所定,我今雖貧,銀決不受,親決不退,令尊欲將你改嫁,亦憑令尊。」

瓊玉道:「家君雖有此意,我決不從。

你可用心讀書,終久一團一 圓。

你晚上可在此來,我有事問你。

此時恐有人來,今且別去。」

朝棟回去,候至人靜更余,逕去門邊,見丹桂立候,乃道:「小姐請公子進去說話。」

朝棟道:「恐你老爺知道,兩下不雅。」

丹桂道:「老爺、夫人已睡,進去無妨。」

朝棟猶豫,丹桂促之乃入。

但見備有酒餚,留公子對坐同飲。

朝棟欲不能制,竟欲苟合。

玉堅不許,乃道:「今日之會,蓋憫君之貧耳,豈因私慾致此。

倘今苟從,合巹之際將何為質?」

朝棟道:「此事固不敢強,但令尊想把你改嫁,另擇門庭,你怎麼辦?」

玉道:「我父縱慾別選東床 ,我豈肯從。

古云:一絲已定,豈容再易。」

朝棟道:「你能如此,終恐令尊勢不得已。」

玉道:「我父若勢壓,惟死而已。」

遂牽生手,對天盟誓。

既而又飲。

時至三更,女年尚幼,飲酒未節,遂乃醉倦,忘辭生回,和衣而睡。

生欲出,丹桂道:「小姐未辭,想有事說,少坐片刻,候小姐醒來。」

生往觀之,真若睡未足之海棠,生興不能制,抱而同睡。

玉略醒,乃道:「我一時醉倦,有失贍顧。」

生求合,玉意綢繆,亦不能拒,遂與同寢。

雞啼,二人同起。

玉以絲綢三匹,金手鐲一對,銀釵數雙授生,臨別,又令次夜復入。

生自後夜來曉出,兩月有餘。

一晚,朝棟偶因母病未去,丹桂候門良久,不見生來,忽聞有腳步響,連道:「公子來矣。」

不意祝聖八慣做鼠竊,撞見衝入。

丹桂見是賊來,慌忙走入。

聖八遂乃趕進,丹桂欲喊,聖八拔刀殺死。

陡然入來,瓊玉於燈下見是賊至,開門走至堂上暗處躲之。

聖八入房,盡擄其物而去。

玉至天微明,乃叫母道:「居中被賊劫。」

參政道:「如何不叫?」

玉道:「我見殺了丹桂,只得開門走,躲藏於暗處,故不敢喊。」

參政往看,見丹桂被殺於後門。

問玉道:「丹桂緣何殺於此?」

女無言可答。

參政心甚疑之。

玉乃因此驚病不能起床 。

參政欲去告官,又無贓證,乃令家人梅旺到處探訪。

朝棟因母病無銀討藥,將金手鐲一個請銀匠饒貴換銀,貴乃應諾,尚未收入。

梅旺偶由鋪門前經過,望見銀匠桌上有金手鐲一個,走進問道:「此是誰家的物件?」

銀匠道:「適才王相公拿來待我換銀的。」

梅旺道:「既要換銀,我拿去見老爺兌銀與他就是。」

銀匠道:「他說不要說出誰的,你也不必說,勿令他怪我。」

遂付與梅旺拿去。

梅旺回家報告參政道:「此物像是我家的,可請夫人、小姐來認。」

夫人出見乃認道:「此是小姐的,從何處得來?」

梅旺道:「在饒銀匠鋪中得來的,他說是那王朝棟相公把來與他換銀的。」

參政道:「原來此子因貧改節,遂至於此。」

即去寫狀,令梅旺具告巡行衙門。

告為殺婢劫財事:狠惡王朝棟,系故同知王之臣孽子,不守本分,傾敗家業。

充腸嗟無飯,餓眩目花。

蔽體怨無衣,寒生肌栗。

因父相知,往來慣熟。

突於本月某日二更時分,潛入身家,抱婢丹桂逼姦不從殺死,劫去家財一洗。

次日,緝獲原贓金鐲一隻,銀匠饒貴現證。

劫財殺命,藐無法紀。

伏乞追贓償命,除害安良。

上告。

時巡行包公一清如水,明若秋蟾,即差兵趙勝、孫勇,即刻往拿朝棟。

棟乃次早亦具狀訴冤。

訴為燭奸止奸事:東家失帛,不得謬同西家爭衣;越人沽酒,何故妄與秦人索價?身父業紹箕裘,教傳詩禮。

叨登鄉薦,歷任松一江一 府佐。

官居清節,僅遺四海空囊。

鯫生樗櫟,名列黌宮。

岳父鄒士龍曾為指腹之好,長女鄒瓊玉允諧伉儷之緣。

如意聘儀,鸞釵為答。

孰意家計漸微,難行六禮。

瓊玉仗義疏財,私遺鐲釵緞匹;岳父愛富嗔貧,屢求退休另嫁。

久設阱機,無由投發。

偶因賊劫,飄禍計坑,欲絕舊緣思媾新緣,賊殺婢命坑害婿命。

籲天查奸緝盜,斷女畢姻,脫陷安良,哀哀上訴。

包公問道:「既非你殺丹桂,此金鐲何處得來?」

朝棟道:「金鐲是他家小姐與生員的。」

包公道:「事未必然。」

朝棟道:「可拘他家小姐對證。」

包公沉吟半晌,問道:「你與瓊玉有通乎?」

朝棟道:「不敢。」

似欲有言而愧視眾人。

包公微會其意,即退二堂,帶之同入,屏絕左右,問道:「既非有通,安肯與你多物?」

朝棟道:「今日非此大冤,生員決不敢言以喪其德。

今遭此事,不得不以直告。」

遂將其事詳述一遍。

包公道:「只恐此事不確。

倘是果真,明日互對之時,你將此事一一詳說,看他父親如何處置,我必拘他女來對證。

果實,必斷完娶;如虛,必向你償命。」

朝棟再三叩頭道:「望大人周全。」

包公次日拘審,士龍親出互對,謂包公道:「此子不良 ,望大人看朝廷分上,執法斷填。」

包公道:「理在則執法,法在何論情。

朝棟亦宦家子弟,庠序後英,何分厚薄?」

乃呼朝棟道:「父為清官,子為賊寇,你心忍玷家譜?」

朝棟道:「生員素遵詩禮,居仁由義,安肯為此!」包公道:「你既不為,贓從何出?」

朝棟道:「他女付我,豈劫得之。」

鄒士龍道:「明明是他理虧,無言可對,又推在我女身上。」

包公道:「伊女深閨何能得至?」

朝棟道:「事出有因。」

包公道:「有何因由?可細講來。」

朝棟道:「春三月,因事過彼家花園,小姐偶同婢女丹桂觀花,相視良久而退。

生員次日又過其地,小姐已先在矣。

小姐令丹桂叫生員至花園,備言其父與母商議欲悔婚,要叫伯廉來說,與銀一百兩退親,只夫人不肯。

小姐見生員衣衫襤樓,約生員夜來說話。

生員依期而去,丹桂候門,延入命酒,遂付金鐲一對、銀釵數雙、絲綢三匹。

偶因手迫,無銀為老母買藥,故持金鐲一個托饒銀匠代換銀應用,被伊家人梅旺哄去。

其殺死丹桂一事,實不知情。

望大人一體 好生之德,念先君只得生員一人,母親在疾,乞台曲全姻事,緝訪真賊,以正典刑,銜結有日。」

包公道:「既然如此,老先生亦箝管束不嚴,安怪此生?」

參政道:「此皆浮談。

小女舉止不亂,安得有此?」

包公道:「既無此,必要令愛出證,涇謂自分。」

朝棟道:「小姐若肯面對,如虛甘死。」

士龍心中甚是疑惑:若說此事是虛,我對夫人說的話此生何以得知?倘或果真,一則不好說話,二則自覺無顏,心中猶豫不決。

包公遂面激之道:「老大人身繫朝綱,何為不加細察?」

士龍被激乃道:「知子者莫若父,寒家有此,學生豈不知一二?」

包公道:「只恐有此事便不甚雅。

既無此事,令愛出來一證何妨?」

士龍一時不能回答,乃令梅旺討轎接小姐來。

梅旺即刻回家,對夫人將前事說了,夫人入室與女兒備說前事。

小姐自思:此生非我出證,冤不能自。

旺又催道:「包老爺專等小姐聽審。」

小姐無奈只得登轎而去。

二門下轎,人見包公。

包公道:「此生說金鐲是你與他的;令尊說是此生劫得之贓,涇渭在你,公道說來。」

小姐害羞不答。

朝棟道:「既蒙相與,直說何妨,你安忍令致我於死地?」

小姐年雛,終不敢答。

包公連敲棋子厲聲罵道:「這生可惡!口談孔孟,行同盜跖,為何將此許多虛話欺官罔上?重打四十,問你一個死罪!」朝棟嬰兒之態復萌,乃伏於地下,大哭而言道:「小姐,你有當初,何必有今日?當夜之盟今何在哉?我今受刑是你誤我,我死固不足惜,家有老母,誰將事乎?」

小姐亦低首含淚,乃道:「金鐲是我與此生的,殺丹桂者不是此生。

其賊入房,燈影之下,我略見其人半老,有須的模樣。」

包公道:「此言公道,饒你打罷。」

生乃洋洋起來,跪在小姐旁邊。

小姐見生頭髮皆散了,乃跪近為之挽髮。

參政見了心中怒起,乃道:「這妮子嚇得眼花,見不仔細,一發一胡一 言。」

小姐已明白說過。

因見父發怒越不敢言。

包公道:「令愛既嚇得眼花,見不仔細,想老先生見得仔細,莫若你自問此生一個死罪,何待學生千言萬語?況丹桂為此生作待月的紅娘,彼又安忍心殺之?」

參政道:「小女尚年幼,終不然有西廂故事麼?」

包公道:「先前真情,已見於挽髮時矣,何必苦苦爭辯。」

參政道:「知罪知罪,憑老大人公斷。」

包公道:「若依我處,你當時與彼父既有同窗之雅,又有指腹之盟,兼有男心女欲,何不令速完娶?」

參政道:「據彼之言,丹桂之死雖非彼殺,實彼累之也。

必要他查出此賊,方能脫得彼罪。」

包公道:「賊易審出,俟七日後定然獲之,然後擇吉畢姻。」

參政忿忿而出。

包公令生和女各回。

是夜,朝棟回家,燃香告於父道:「男不幸誤遇此禍,受此不美之名,奈無查出賊處,終不了事。

我父有靈,詳示報應。」

祝畢就寢,夢見父坐於上,朝棟上前揖之,乃擲祝簽一雙於地,得聖簽若八字形,朝棟趨而拾之,父乃出去。

朝棟遂覺。

卻說包公退堂,心中思忖,將何策查出此賊。

是夜,夢見一人,峨冠博帶,近前揖謝道:「小兒不肖,多叨培植。」

擲竹籤而去。

包公視之,乃是聖簽若八字形。

覺而思道:賊非姓祝即名聖或名簽。

次早升堂,差人喚王相公到此有事商議。

朝棟聞喚,即穿衣來見包公。

包公將夜來夢見擲竹簦事說知。

朝棟道:「此乃先父感大人之德,特至叩謝。

門生是夜亦曾焚香祝父,乞報賊名,即夢見先父如此如此,夢相符合,想賊名必寓簽中。」

包公道:「我三更細想,此賊莫非姓祝,即名聖,或名簽。

若八字形,或排行第八。

賢契思之,有此名否?」

適有一門子在旁聞得,稟道:「前任劉爺已捕得一名鼠竊祝聖八,後以初犯刺臂釋放。」

包公道:「即此人無疑矣。」

即升堂,硃筆標票,差二人快去拿來。

公差至聖八門口,見聖八正出門來,二人近前,一手扭住,鐵鎖扣送。

包公道:「你這畜生,黑夜殺人劫財,好大的膽!」聖八道:「小人素守法度,並無此事。」

包公道:「你素守法,如何前任劉爺捕獲刺臂?」

聖八道:「劉爺誤捉,審明釋放。」

包公道:「以你初犯刺臂釋放,今又不改,殺婢劫財。

重打四十,從實招來!」聖八推托不招,令將夾起,並不肯認。

包公見他腰間有鎖匙兩個,令左右取來,差二人徑往他家,囑咐道:「依計而行,如有洩漏,每人重責四十,革役不用。」

二人領了鎖匙到其家,對他妻子道:「你丈夫今日到官,承認劫了鄒家財物,拿此鎖匙來叫你開箱,照單取出原贓。」

其妻子以為實,遂開箱依單取還。

二人挑至府堂,聖八愕然無詞爭辯,乃招道:「小人是夜過他宅花園小門,偶聽丹桂說道:『公子來矣。

』小人衝入,彼欲喊叫故爾殺之,擄財是真。」

包公即差人請參政到堂,認明色衣四十件,色裙三十件,金首飾一副,銀妝盒一個,牙梳,銅鏡,一一領收明白。

包公判道:「審得祝聖八,素行竊詐,猖獗害民。

犯刺不俊,恣行偷盜,殺侍婢劫擄財物以利己;誤朝棟幾陷縲紲以離婚,原贓俱在,大辟攸宜。

鄒士龍枉列冠裳,不顧仁義,負心死友,欲悔前盟。

箝束不嚴,以致怨女曠夫私相授受;防閒有弛,俾令戴月披星密自往來,侍女因而喪命,女婿幾陷極刑。

本宜按法,念爾官體年老,姑從減等。

王朝棟非罪而受從脞,合應免擬;鄒瓊玉永好而締前盟,仍斷成婚,使效唱隨而偕老,俾令山海可同心。」

王朝棟擇日成婚,夫婦和諧,事親至孝。

次年科舉,早膺鶚薦,赴京會試,黃榜聯登,官授翰林之位。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