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公案》第七十則 賊總甲:時有賣緞客畢茂,袖中藏帕,包銀十餘兩,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龍圖公案》第七十則 賊總甲

龍圖公案

第七十則 賊總甲

話說平涼府有一術士,在府前看相,眾人群聚圍看。

時有賣緞客畢茂,袖中藏帕,包銀十餘兩,亦雜在人叢中看,被一光棍手托其銀,從袖口而出,下墜於地?茂即知之,俯首下撿,其光棍來與相爭,茂道:「此銀是我袖中墜下的,與你何干?」

光棍道:「此銀不知何人所墜,我先見要撿,你安得白認?今不如與這眾人,大家分一半有何不可?」

眾人見光棍說均分,都來幫助。

畢茂哪裡肯分,相扭到包公堂上去。

光棍道:「小的名羅欽,在府前看術士相人,不知誰失銀一包在地,小的先撿得,他要來與我爭。」

畢茂道:「小的亦在此看相人,袖中銀包墜下,遂自撿取,彼要與我分,看羅欽言談似江湖光棍,或銀被他剪綹,因致墜下,不然我兩手拱住,銀何以墜?」

羅欽道:「剪綹必割破衣袖,看他衣袖破否?況我同家人進貴在此賣錫,頗有本錢,現在南街李店住,怎是光棍?」

包公亦會相面,羅欽相貌不良 ,立令公差往南街拿其家人並帳目來看,果記有賣錫帳目明白,乃不疑之。

因問畢茂道:「銀既是你的,可記得多少兩數?」

畢茂道:「此銀身上用的,忘記數目了。」

包公又命手下去府前混拿兩個看相人來問之,二人同指羅欽身上去道:「此人先見。」

再指畢茂道:「此人先撿得。」

包公道:『羅欽先見,還口說他撿麼?」

二人道:「正是。

聽得羅欽說道,那裡有個什包。

畢茂便先撿起來,見是銀子,因此兩下相爭。」

包公道:「畢茂,你既不知銀數多少,此必他人所失,理該與羅欽均分。」

遂當堂分開,各得八兩而去。

包公令門子俞基道:「你密跟此二人去,看他如何說。」

俞基回報道:「畢茂回店埋怨老爺,他說被那光棍騙去。

羅欽出去,那二個干證索他分銀,跟去店中,不知後來如何。」

包公又令一青年外郎任一溫一 道:「你與俞基各去換假銀五兩,又兼好銀幾分,你路上故與羅欽看見,然後往人鬧處去,必有人來剪綹的,可拿將來,我自賞你。」

任一溫一 遂與俞基並行至南街,卻遇羅欽來。

任一溫一 故將銀包解開買櫻桃,俞基亦將銀買,道:「我還要買來請你。」

二人都買過,隨將櫻桃食訖,逕往東嶽廟去看戲。

俞基終是個小後生,袖中銀子不知幾時剪去,全然不知。

任一溫一 眼雖看戲,只把心放在銀上,要拿剪綹賊。

少頃,身旁眾人挨擠甚緊,背後一人以手托任一溫一 的袖,其銀包從袖口挨手而出。

任一溫一 乃知剪綹的,便伸手向後拿道:「有賊在此。」

兩旁二人益挨進,任一溫一 轉身不得,那背後人即走了。

任一溫一 扯住兩旁二人道:「包爺命我二人在此拿賊,今賊已走脫,你二人同我去回復。」

其二人道:「你叫有賊,我正翻身要拿,奈人擠住,拿不著。

今賊已走,要我去見包爺何干?」

任一溫一 道:「非有他故,只要你做個干證,見得非我不拿,只人叢中拿不得。」

地方見是外郎、門子,遂來助他,將二人送到包公前,說知其故。

包公問二人姓名,一是張善,一是李良。

包公逼:「你何故賣放此賊?今要你二人代罪。」

張善道:「看戲相擠人多,誰知他被剪綹,反歸罪於我。

望仁天詳察。」

包公道:「看你二人姓張、姓李,名善名良,便是盜賊假姓名矣。

外郎拿你,豈不的當!」各打三十,擬徒二年,令手下立押去擺站。

私以帖與驛丞道:「李良、張善二犯到,可重索他禮物,其所得的原銀,即差人送上,此囑。」

邱驛丞得此帖,及李良、張善解到,即大排刑具,驚嚇道:「各打四十見風棒!」張善、李良道:「小的被賊連累,代他受罪,這法度我也曉得,今日解到辛苦,乞饒蟻命。」

即托驛書吏手將銀四兩獻上,叫三日外即放他回。

邱驛丞即將這銀四兩親送到衙。

包公令俞基來認之,基道:「此假銀即我前日在廟中被賊剪去的。」

包公回發邱驛丞回,即以牌去提張善、李良到。

問道:「前日剪綹任一溫一 的賊可報名來,便免你罪。」

張善道:「小的若知,早已說出,豈肯以自己皮肉代他人枉受苦楚?」

包公道:「任一溫一 銀未被剪去,此亦罷了,但俞基銀五兩零被他剪去。

衙門的人銀豈肯罷休!你報這賊來也就罷。」

李良道:「小的又非賊總甲,怎知哪個賊剪綹俞基的銀子?」

包公道:「銀子我已查得了,只要得個賊名。」

李良道:「既已得銀兩,即捕得賊,豈有賊是一人,用錢又是一人?」

包公以四兩假銀擲下去:「此銀是你二人獻與邱驛丞的,今早獻來。

俞基認是他的,則你二人是賊無疑,又放走剪任一溫一 銀之賊,可速報來。」

張善、李良見真情已露,只得從實供出:「小的做剪綹賊者有二十餘人,共是一夥。

昨放走者是林泰,更前日羅欽亦是,這回禍端由他而起。

尚有其餘諸人未犯法。

小的賊有禁議,至死也不相扳。」

再拘林泰、羅欽、進貴到,勒羅欽銀八兩與畢茂去訖。

將三賊各擬徒二年;仍派此二人為賊總甲,凡被剪綹者,仰差此二人身上賠償。

人皆歎異。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龍圖公案
第一則 阿彌陀佛講和第二則 觀音菩薩托夢第三則 嚼舌吐血第四則 咬舌扣喉第五則 鎖匙第六則 包袱第七則 葛葉飄來第八則 招帖收去第九則 夾底船第十則 接跡渡第十一則 黃菜葉第十二則 石獅子第十三則 偷鞋第十四則 烘衣第十五則 龜入廢井第十六則 鳥喚孤客第十七則 臨江亭第十八則 白塔巷第十九則 血衫叫街第二十則 青靛記谷第二十一則 裁縫選官第二十二則 廚子做酒第二十三則 殺假僧第二十四則 賣皂靴第二十五則 忠節隱匿第二十六則 巧拙顛倒第二十七則 試假反試真第二十八則 死酒實死色第二十九則 氈套客第三十則 陰溝賊第三十一則 三寶殿第三十二則 二陰簽第三十三則 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則 妓飾無異第三十五則 遼東軍第三十六則 岳州屠第三十七則 久鰥第三十八則 絕嗣第三十九則 耳畔有聲第四十則 手牽二子第四十一則 窗外黑猿第四十二則 港口漁翁第四十三則 紅衣婦第四十四則 烏盆子第四十五則 牙簪插地第四十六則 繡鞋埋泥第四十七則 蟲蛀葉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第五十則 騙馬第五十一則 金鯉第五十二則 玉面貓第五十三則 移椅倚桐同玩月第五十四則 龍騎龍背試梅花第五十五則 奪傘破傘第五十六則 瞞刀還刀第五十七則 紅牙球第五十八則 廢花園第五十九則 惡師誤徒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第六十五則 地窨第六十六則 龍窟第六十七則 善惡罔報第六十八則 壽夭不均第六十九則 三娘子第七十則 賊總甲第七十一則 江岸黑龍第七十二則 牌下土地第七十三則 木印第七十四則 石碑第七十五則 屈殺英才第七十六則 侵冒大功第七十七則 扯畫軸第七十八則 審遺囑第七十九則 箕帚帶入第八十則 房門誰開第八十一則 兔戴帽第八十二則 鹿隨獐第八十三則 遺帕第八十四則 借衣第八十五則 壁隙窺光第八十六則 桷上得穴第八十七則 黑痣第八十八則 青糞第八十九則 和尚皺眉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第九十一則 銅錢插壁第九十二則 蜘蛛食卷第九十三則 屍數椽第九十四則 鬼推磨第九十五則 栽贓第九十六則 扮戲第九十七則 瓦器燈盞第九十八則 床被什物第九十九則 玉樞經第一百則 三宮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