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具言:楊堅當國,周室將傾。梁主世受周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北史演義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話說尉遲迥欲求多助,遣使致書梁主,約其起兵。

具言:楊堅當國,周室將傾。

梁主世受周恩,當同心舉義,以誅賊臣。

梁主得書,語左右曰:「昔我朝傾覆,寡人得延茲宗社者,實藉周家之力。

今迥建義匡扶,理合助之。

但堅居中制外,勢大難搖,圖之不成,反受其害,奈何?」

諸將競勸梁主與迥連謀,謂進可以盡節周氏,退可以席捲山南。

梁主狐疑未決,使中書舍人柳莊,奉書入周覘之。

莊至周,堅極意撫納,執莊手曰:「孤昔以開府從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

今主幼時艱,猥蒙顧托。

梁主奕奕委誠,朝廷倚為屏藩。

當相與共保羅寒,幸勿惑於異說,致違素志也。」

莊歸覆命,具道堅語,且曰:「昔袁紹、劉表、王陵、諸葛誕等,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然功業莫就,禍不旋踵者,良由魏、晉挾天子,保京都,仗大順以為名故也。

今尉遲迥雖曰舊將,昏盲已甚。

司馬消難、王謙等,皆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周朝諸將多為身計,競效節於楊氏。

以臣料之,迥等終當覆滅,隋公必移周祚。

未若保境息民,以觀其變。」

梁主深然之,遂絕尉遲迥,一心附堅。

且說高熲至軍,勉勵將士,眾心益奮。

因為橋於沁水,尉遲惇於上流縱火筏焚之。

熲於軍中豫作土狗以御之,火不得施。

惇佈陣二十餘里,麾兵小卻,欲待孝寬軍半渡而擊之。

孝寬因其卻,鳴鼓齊進。

軍既渡,熲命焚橋,以絕士卒反顧之心。

於是西兵死戰,無不一以當百。

惇兵不能支,遂大敗。

惇單騎走,孝寬乘勝進追,直抵鄴下。

迥聞兵敗,大怒曰:「孺子敗吾事。」

乃命其二子惇與祐,悉將步騎十三萬陳於城南;親統萬騎別為一陣,皆綠巾錦襖,號曰「黃龍兵」。

戰急時,用以摧堅陷銳,當之者無不披一靡一。

又尉遲勤聞敵軍至鄴,亦帥眾五萬,自青州來會,以三千騎先至。

迥素習軍旅,老猶披甲臨陣,親自搏戰,匹馬所向,萬人辟易。

麾下軍士皆百戰之餘,無不驍勇。

交戰良久,孝寬軍不利而卻。

鄴中士民乘高觀戰者數萬人。

宇文忻曰:「事急矣,吾當以詭道破之。」

乃先一射觀者,觀者皆走,轉相騰籍,聲若雷霆。

忻乃傳呼曰:「賊敗矣!」眾復振,敵軍聞之,遂相擾亂。

孝寬因其擾而乘之,迥軍大敗,走保鄴城。

孝寬縱兵圍之,下令曰:「先登者有重賞。」

驍將李詢、恩安伯賀婁子干率行登城,城遂破。

迥窘迫,升樓自守。

先是崔弘度有妹,適迥子為妻。

迥升樓時,弘度直上迫之。

迥彎弓將射,弘度脫兜鍪謂迥曰:「頗相識否?今日各圖國事,不得顧私。

以親戚之情,禁約亂兵,不至侵辱家室,所以報公也。

事勢如此,公復何待?」

迥因擲弓於地,極口罵堅,而自一殺。

弘度顧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頭。」

弘升斬之。

軍士在小城中者,孝寬盡坑之。

勤及惇、祐東走青州,未至,大將郭衍擒之以獻。

堅以勤初有誠款,特不之罪,獨殺惇與祐.李惠自縛歸罪,堅復其官爵。

蓋迥末年衰老,及兵起,以崔達拏為長史,文士無籌略,舉措失宜,凡六十八日而敗。

於仲文進討檀讓軍,至蓼堤,去梁郡七里。

檀讓擁眾數萬,仲文以弱卒挑戰而偽北。

讓不設備,仲文還擊大破之,生獲五千餘人,斬首七百級。

進攻梁郡,守將劉子寬棄城走,檀讓以餘眾屯城武,仲文襲破之,遂拔城武。

席毗羅擁眾十萬,屯沛縣,將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鄉。

仲文詐為毗羅使者,謂金鄉城主徐善淨曰:「檀將軍明日午時至金鄉,奉蜀公令賞賜將士,速備供具。」

金鄉人皆喜。

仲文簡一精一兵,偽建迥旗幟,倍道而進。

善淨望見,以為檀讓,出迎謁。

仲文執之,遂取金鄉。

諸將欲屠其城,仲文曰:「此城乃毗羅起兵之所,當全其家室,其眾自歸。

如即屠之,彼望絕矣。」

眾皆稱善。

於是進擊毗羅,其軍大潰,爭投洙水,積一屍一蔽江,江水為之不流。

獲檀讓檻送京師,斬毗羅於陣。

山東悉平。

梁主聞迥敗,謂柳莊曰:「若從眾人之言,社稷已不守矣。」

先是堅封劉昉為黃公,鄭譯為沛公,委以心膂,言無不從。

朝野側目,稱為「黃沛」。

二人恃功驕恣,溺於財利,不親職務。

及辭監軍,堅始疏之,恩禮漸薄。

高熲自軍所還,一寵一遇日隆。

時山東雖服,而王謙未平,司馬消難外叛,堅憂之,忘寢與食。

而昉逸游縱酒,相府事多遺落。

堅解其職,乃以高熲為司馬。

不忍廢譯,一陰一敕官屬,不得白事於譯。

譯坐廳,事無所關預,惶懼,頓首求免。

堅念舊情,猶以恩禮慰勉之。

王誼兵至鄖州,司馬消難奔陳,遂復鄖州。

梁睿將步騎二十萬討王謙,謙分兵據險拒守,睿奮擊破之,蜀人一大震。

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帥眾十萬攻利州,堰江水以灌之。

城中戰士不過二千,刺史豆盧績晝夜拒守,勢甚危急。

會睿兵至,惎等遁去。

睿乃自劍閣入,進一逼一成都。

謙令達奚惎城守,親率一精一兵五萬,背城結陳以戰。

睿佯敗而退。

謙追之,遇伏,遂大敗。

及至城,城上已遍插敵軍旗幟。

謙眾見之,皆潰。

蓋萬戰時,達奚惎潛以城降,而睿軍已入據之也。

謙惶急,單騎走新都。

新都令王寶執之,斬其首以獻睿。

復錄其餘一黨一,劍南亦平。

於是群臣論功,以大丞相堅為相國,總百揆。

去都督、大塚宰之號,進爵為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隋國,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

建台置官,進妃獨孤氏為王后,世子勇為太子。

靜帝二年二月,庚季才上言:「今月戊戌平旦,青氣如樓闕,見於國城之上,俄而變紫,逆風西行。

《氣經》云:「天不能無雲而雨,皇上不能無氣而立。

』今王氣已見,須即應之。

又周武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漢高以二月甲午即帝位,享年四百。

今二月甲子,宜應天受命。」

群臣亦爭勸進。

於是假周王詔,遜居別宮。

甲子,命太傅杞公椿奉冊,大宗伯趙煚奉皇帝璽紱,禪位於隋。

隋王冠遠遊冠,受冊璽,改服紗帽黃袍,入御臨光殿。

服袞冕如元會之儀。

大赦,改元開皇。

命有司奉冊祀於南郊。

以相國司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

其餘內外功臣,皆進爵有差。

追尊皇考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皇妣呂氏為元明皇后。

立獨孤氏為後,世子勇為太子。

初、劉、鄭矯詔以隋主輔政,楊後雖不預謀,然以嗣子幼沖,恐權在他族,聞之甚喜。

後知其父有異圖,意頗不平,形於言色。

及禪位,憤惋逾甚。

隋主內甚愧之,改封為樂平公主,欲奪其志。

後以死誓,乃止。

又息州刺史榮建緒與隋主有舊,將之官,隋主謂曰:「且躊躇,當共取盎貴。」

建緒正色曰:「明公此旨,非僕所聞。」

及即位來朝,帝謂之曰:「卿亦悔否?」

建緒稽首曰:「臣位非徐廣,情類楊彪。」

帝笑曰:「朕雖不曉書語,亦知卿此言不遜。」

虞慶則勸帝盡滅宇文氏,高熲、楊惠依違從之。

李德林固爭,以為不可。

隋主作色曰:「君書生,不足與議此。」

於是周太祖以下子孫無遺。

德林品位不進。

旋弒靜帝,葬於恭陵。

以其族人洛為嗣。

且說隋主既受周禪,而江南尚屬陳氏,時懷併吞之志,因問將帥於高熲,熲薦賀若弼、韓擒虎可任。

遂以弼鎮廣陵,擒虎鎮廬江,使處分南邊,潛為經略。

唯是時,難初平,民力未復,故與陳氏猶敦鄰好之誼。

及後主荒一婬一日甚,內一寵一張、孔二妃,外暱嬖臣狎客,酣歌達旦,百務皆廢,民不聊生,闔境嗟怨。

隋主聞之,謂高熲曰:「東南之民,困於亂政久矣。

我為民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而不拯之乎!卿有何策足以平之?」

熲乃進策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

量彼收穫之際,微征士馬,聲言掩襲。

彼必屯兵守禦,廢其農時。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

再三如此,彼以為常。

後更集兵,彼必不信。

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

又江南土薄,捨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

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復更燒之。

不出數年,自然才力俱盡。」

隋主用其策,陳人始困。

開皇八年三月戊寅,帝數陳主二十罪,散寫詔書二十萬紙,遍諭江外。

其略云:陳叔寶據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險,劫奪閭閻,資產俱竭,驅一逼一內外,勞役弗休。

窮奢極侈,俾晝作夜。

斬直言之客,滅無罪之家。

欺天造惡,祭鬼求恩。

盛粉黛而執干戈,曳羅綺而呼警蹕。

自古昏亂,罕或能比。

君子潛逃,小人得志。

天災地孽,物怪人一妖。

衣冠鉗口,道路以目。

重以違言背德,搖蕩疆場,晝伏夜遊,鼠竊狗盜。

天之所覆,無非朕臣,每關聽覽,有懷傷惻。

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一朝蕩平,永清吳越。

於是置淮南行台於壽春,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皆為行軍元帥。

廣出六一合,俊出襄一陽一,素出永安,韓擒虎出廬州,賀若弼出廣陵,幾總管九,士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

東接滄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

又命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一應軍事,皆取決焉。

十二月,隋軍臨江。

熲問薛道衡曰:「今茲大舉,江東必可克乎?」

道衡曰:「必克。

郭璞有言:「江東分王,三百年後與中國合。

』今此數將周,一也。

主上恭儉勤勞,叔寶荒一婬一驕侈,二也。

國之安危,在所寄任。

彼以江總為相,唯事詩酒,拔小人施文慶委以政事,任蕭摩訶、任蠻奴為大將,皆一夫之勇耳,三也。

我有道而大,彼無道而小。

量其甲士,不過十萬。

西自巫峽,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四也。

席捲之勢,事在不疑。」

熲忻然曰:「得君一言,成敗之理,令人豁然。」

九年正月朔,陳主朝會群臣。

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

陳主昏睡,至晡時乃起。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韓擒虎自橫江宵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晉王廣率大軍屯於六一合鎮姚葉山。

楊素帥水軍東下,舟艫被江,旌甲耀日。

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偉,陳人望之,皆懼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二路並進。

緣江諸戍,望風盡走。

弼進據鍾山,頓兵白土岡之東。

總管杜彥率步騎二萬,與擒虎合軍,屯於新林。

時建康甲士,尚有十萬。

後主素懦怯,不達軍事,台內處分,一任施文慶。

文慶懼貽帝憂,凡外有啟請,率皆不行。

於是諸將解體,出降者相繼。

擒虎自新林進兵,陳將任忠迎降於石子岡,導擒虎入朱雀門。

城中文武皆逃,無一拒者。

後主聞城破,與張、孔二妃避匿於井。

軍士搜得之,遂與二妃同被執。

陳遂亡。

三月己巳,大軍班師,發陳君臣及後宮嬪御皆詣長安。

辛亥,帝幸驪山,親勞旋師。

奏凱歌入都,獻俘於太廟。

帝坐大殿,引叔寶於前,及太子諸王二十餘人,司空消難以下,至尚書郎二百餘員,責以君臣不能相輔,乃至滅亡。

叔寶及其群臣並愧懼伏地,屏息不敢對。

既而宥之。

先是消難降周,與帝有舊,情好甚篤。

天元時,帝引而用之,得為隕州總管。

及平陳,消難被執,特敕其死,斥為樂戶,二旬而免。

猶以舊恩引見,尋卒於家。

庚戌,大封功臣。

御廣一陽一門賜宴,自門外夾道,布帛之積,達於南郭。

頒賜各有差,凡用三百餘萬段。

給復江南十年,蠲免餘州一年租賦。

又詔宇文洛已承周後,而齊、梁、陳宗祀廢絕,命高仁英、蕭琮、陳叔寶以時修祭。

所須器物,有司給之。

蓋自晉代以來,南北分裂,東西割據,垂三百餘年。

至隋氏聿興興,而禪周滅陳,天下遂成一統雲。

歌曰:晉武龍興並吳蜀,上規秦漢統五服。

武號森列兵未戢,南風烈烈翻地軸。

為誰驅除膺大命,諸王先自殘骨肉。

淵曜猖狂勒虎繼,涼秦燕夏爭逐鹿。

殺氣飛揚天地昏,青衣執蓋愍懷辱。

一馬渡江守半壁,君臣無志中原復。

天開元魏平諸戎,佛狸威震江之東。

獻文孝文皆英主,一精一勤庶務勞宸衷。

平城奮志蒞中土,衣冠禮樂何雍容。

天未厭亂女禍起,春一宮穢亂招狼烽。

秀容酋長清君側,百萬大兵手自勒。

黃河萬里陣雲高,滿朝文武皆失色。

可憐玉石焚侖岡,河一陰一荒草埋骨殖。

天禍人亂於斯極,未卜江山屬誰得。

草澤英雄大有人,六渾才略超等倫。

少年落拓困懷朔,蛟龍失水旁人輕。

閨中巨眼有婁氏,邂逅一見心相傾。

吁嗟六鎮總群盜,爾朱勢敗功難成。

高王得志羅英俊,朝權遙執朝臣驚。

熒惑搖搖入南鬥,君臣疑忌生讒口。

晉一陽一兵至百官逃,天子下堂向西走。

關中黑獺人中傑,輕騎迎鑾氣飄撇。

勢均力敵各爭雄,分據東西魏土裂。

歡終洋及魏鼎移,秦亡覺立國亦竊。

無愁天子樂未央,天池獵罷平一陽一失。

周師長驅入鄴都,百年強敵一朝滅。

老公雖好後嗣弱,亂政紛紛心太劣。

齊人已滅躬蹈之,前後荒一婬一同一轍。

大權旁落歸椒房,趙王彈指空流血。

天心已改可奈何,鍾陵王氣亦銷磨。

東西南北大一統,隋文功業何巍峨。

嗚呼!君不見三代之君以德昌,卜年卜世時久長。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