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還報曰:「眾兵盡散,營皆空矣。」王未肯去,斛律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

北史演義

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

話說高王立馬高坡,見東軍大敗,尚欲收兵更戰,使張華原歷營點兵,莫有應者。

還報曰:「眾兵盡散,營皆空矣。」

王未肯去,斛律金曰:「眾心離渙,不可復用。

宜急向河東,再圖後舉。」

俄而,婁昭、潘樂、段韶飛奔而來,皆曰:「王何不去?」

王曰:「能復戰乎?」

韶曰:「不能矣。

趙青雀已降於泰。

諸將只道大王已去,皆渡洛東歸矣。

此時不去,敵兵四合,恐自拔無路。」

王猶據鞍未動,斛律金以鞭拂王馬,乃馳去。

數將擁之而行。

王曰:「全軍盡沒,吾何以返?」

韶曰:「臣父總錦衣軍,有兵一萬三千未動。

侯景有五萬人馬,尚在河橋屯守。

渡過洛水,便得濟矣。」

行至洛口,時已二鼓。

只見前面火把大明,早有敵軍攔住。

段韶一馬當先,刺死來將,眾人殺散余兵,渡過浮橋。

將近黃河,忽報西軍抄截,河橋已斷。

王大驚,問:「侯景人馬何在?」

曰:「尚在迎敵西軍。」

俄而,天色漸明,侯景接著,慰王曰:「王無憂,河橋雖斷,臣已命劉貴、段榮在下流處預備樓船五十號以待。

王速登舟先渡,臣在此接應諸將便了。」

王循河而行,果見段榮、劉貴艤舟以候,但岸高舟遠,不能即登。

見一橐駝立在水灘,王下馬,縱身一躍,立在橐駝背上,才得就船。

諸將相繼渡畢。

喪甲士八萬,棄鎧仗十有八萬。

泰追至河邊,選留甲士二萬,余悉縱歸。

都督李穆曰:「高歡破膽矣,速渡河追之,歡可獲也。」

泰曰:「吾兵力未齊,且歡亦未能一舉滅之也。」

還軍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令於戰所人種一柳,以旌武功。

後人有沙苑詩一絕云:

馮翊南邊宿露開,行人一步一徘徊。

誰知此地青青柳,儘是高歡敗後栽。

西魏帝聞捷,加泰為柱國大將軍,李弼等十二將皆進爵增邑有差。

弼弟身小而勇,每躍馬陷陣,隱身鞍甲之中,彭樂幾喪其手。

敵人見之,皆曰:「避此小兒。」

泰歎曰:「膽決如此,何必八尺之軀耶?」

耿令貴殺傷甚多,甲裳盡赤。

泰曰:「觀其甲裳,足知令貴之勇,何必數級紀功乎?」

時高敖曹聞歡敗,釋弘農之圍,退保洛一陽一。

己酉,西魏行台宮景壽等向洛一陽一,洛州大都督韓賢擊走之。

又州民韓木蘭作亂,賢擊破之,一賊匿一屍一間,賢至戰所,按收甲仗,賊倏起斫之,斷脛而卒。

泰聞賢死,以為洛州可圖,復遣行台元季海與獨孤信將步騎二萬趨洛,楊忠、李顯引兵趨三荊,賀拔勝、李弼引兵圍蒲阪。

先是高王西伐,蒲阪民敬珍謂其從兄敬祥曰:「高歡迫逐乘輿,天下忠義之士皆欲倳刃於其腹。

今又稱兵西上,吾與兄起兵斷其歸路,此千載一時也。」

祥從之,糾合鄉里,數日有眾萬餘。

會歡自沙苑敗歸,祥、珍率眾邀之。

歡恐關東人心有變,急欲趕回晉一陽一,鎮撫四方,不顧而去。

及賀拔勝、李弼至河東,祥、珍率猗氏等六縣十餘萬戶歸之。

泰以珍為平一陽一太守,祥為行台郎中。

秦州刺史薛崇禮為歡守蒲阪,防禦甚固。

有從弟薛善為秦州別駕,欲降西魏,言於崇禮曰:「高歡有逐君之罪,善與兄忝衣冠緒餘,世荷國恩。

今大軍已臨,而猶為高氏固守,一旦城陷,函首送長安,署曰逆賊,死有餘愧。

及今歸款,猶為愈也。」

崇禮猶豫不決,善與族人斬關納西魏師。

崇禮出走,追獲之。

於是泰進蒲阪,略定汾、絳以西。

凡薛氏族人預開城之謀者,皆賜五等爵。

善曰:「背逆歸順,臣子常節,豈容闔門大小俱叨封邑?」

與其弟慎固辭不受。

泰善之。

晉州刺史封祖業聞西魏兵至,棄城走。

儀同三司薛修義追至洪洞,及之,勸其還守。

祖業不從,修義曰:「臨難而逃,非丈夫也。」

還據晉州,安集固守。

會西魏長孫子彥引兵至城下,修義開門,伏甲以待之。

子彥不測虛實,遂退。

王黜祖業,以修義為晉州刺史。

又獨孤信引兵一逼一洛一陽一,刺史、廣一陽一王元湛棄城歸鄴,敖曹不能獨留,亦引兵北渡。

信遂據金墉。

於是賀若統以穎川降魏。

前散騎侍郎鄭偉起兵陳留,據梁州降魏。

前尚書郎中崔彥穆起兵滎一陽一,據廣州降魏。

泰皆即地授為刺史。

東魏行台任祥聞穎川失守,率驍將堯雄、趙育、是雲寶進兵攻之。

賀若統告急於泰,泰使宇文貴將步騎二千救之。

軍至一陽一邑,雄等已退三十里,任祥率眾四萬繼其後。

諸將鹹以為彼眾我寡,不可爭鋒。

貴曰:「雄等謂吾兵少,必不敢進。

出其不意,進與賀若統合兵擊之,蔑不勝矣。

若緩之,使與任祥兵合,進攻穎川,城必危矣。

城若失,吾輩來此何為?」

遂疾趨穎川,背城為陣,與雄等戰於城下,大破之。

趙育請降,俘其士卒萬餘人。

任祥聞雄敗,不敢進。

貴復擊之苑陵,祥軍又敗,是雲寶亦降。

又都督韋孝寬攻東魏豫州拔之,執其行台馮邕。

獨慕容儼為東荊州刺史,有西將郭鸞來攻,晝夜拒戰二百餘日,乘間出擊,卒破走之。

故河南諸州多失守,惟東荊州獨全。

高季式為濟州刺史,有部曲千餘人,馬八百匹,鎧仗皆備。

會濮一陽一盜杜靈椿等聚眾萬人,攻城剽野。

季式遣騎三百,一戰擒之。

又進擊一陽一平賊路文徒等,皆平之。

於是遠近肅清。

或謂季式曰:「濮一陽一、一陽一平乃畿內之地,不奉詔命,又不侵境,而私自出軍遠戰,萬一失利,豈不獲罪乎?」

季式曰:「何言之不忠也?我與國家同安共危,豈可見賊不討?且賊知台軍必不能來,又不疑外州有兵擊之,乘其無備,破之甚易。

以此獲罪,吾亦無恨。」

高王聞而嘉之。

先是王之敗歸晉一陽一也,意忽忽不樂。

侯景曰:「黑獺新勝而驕,必不為備。

願得一精一騎三萬,逕往取之。」

王以告婁妃,妃曰:「設如其言,景豈有還理?去一黑獺,復生一黑獺,王何利之有?不若藏鋒蓄銳,待時而動,奚汲汲為?」

王乃止。

於是撫夷創,補軍旅,修甲乘。

閱一載,而兵力復振,乃分遣諸將,進復河南諸州。

賀拔仁攻南汾州,刺史韋子粲降之。

泰大怒,盡滅子粲之族。

西將韋孝寬、趙繼宗聞東軍至,以孤城難守,皆棄城西歸。

侯景方攻廣州,未拔,聞西魏救兵將至,集諸將議進退。

將軍盧勇請進觀敵勢,景許之。

乃率百騎至大隗山,遇魏師。

日已暮,勇乃多置旌旗於樹顛,夜分騎為十隊。

鳴角直前,西魏兵不測多少,軍大亂,勇擒其將程華,斬其帥王征蠻而還。

廣州守將駱超聞之大懼,遂以城降。

於是汾、穎、豫、廣四州復入東魏。

且說西魏大統四年,文帝知獨孤信已據金墉,將如洛一陽一,展拜園陵。

會信告急,言東魏高敖曹、侯景攻圍金墉甚迫,乞發大軍往救。

泰因請鑾駕幸洛,進觀形勢,帝從之。

遂命尚書左僕射周惠達輔太子欽,鎮守長安。

命李弼、達奚武率三千騎為前驅。

八月庚寅,至谷城,侯景聞援兵將至,謂諸將曰:「西賊新來,兵鋒必利。

當斂兵以待,徐圖進取。」

莫都婁貸文曰:「賊兵遠來,當乘其未至擊之。

願自引所部往挫其鋒。」

可朱渾道元以為然。

景不可,二人遂不稟景命,各以千騎前進。

夜遇李弼軍於秀水,弼命軍士鼓噪,曳柴揚塵,東軍不戰而退。

貸文走,弼追斬之。

道元單騎獲免。

悉俘其眾送弘農。

侯景知貸文、道元私戰失利,又聞泰兵至瀍東,乘夜解圍去。

辛卯,泰率輕騎追景至河上。

景設陣為長蛇之勢,北據河橋,南據邙山,與泰兵合戰。

西將衝入,兵皆散走。

泰亦親自陷陣。

戰久,鼓聲大震,東軍合力奮擊,泰被圍,諸將各自為戰,不及相顧。

泰乘間衝出,左右皆散。

忽流矢中其馬,馬驚而奔,泰墜地。

東魏兵追及之。

李穆下馬,以策抶泰背,罵曰:「籠東軍士,爾曹王何在,而獨留此?」

追者不疑其貴人,捨之而過。

穆以馬授泰,與之俱逸。

泰歸營,鳴金收軍,將士皆集,兵勢復振。

次日,進擊東魏兵,東魏兵北走。

高敖曹意輕泰,建旗蓋以陵陣。

泰曰:「此敖曹也,急擊勿失。」

於是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唯一奴從,往投河一陽一守將高永樂。

永樂,高王從兄子也,與敖曹有怨,閉門不納。

敖曹仰呼曰:「門即不開,速以繩來援我。」

永樂不應。

敖曹惶急,拔刀穿闔,未徹而追兵至,乃伏橋下。

追者見其從奴持金帶,問:「敖曹何在?」

奴指示之。

敖曹知不免,奮頭曰:「來,與汝開國公。」

以其殺己必獲重賞也。

追者斬其頭去。

又西兗州刺史宋顯有眾三萬,與泰戰,泰亦殺之。

虜甲士一萬五千,赴河死者以萬數。

敖曹首至,泰大喜,一軍皆賀,賞殺敖曹者絹萬匹,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

再說萬俟普自歸東魏,高王以尊且老特禮之,嘗親扶上馬。

其子洛免冠稽首曰:「願出死力以報深恩。」

及邙山之戰,諸軍皆北渡,洛獨勒兵不動,謂西魏人曰:「萬俟受洛干在此,能來可來也!」西魏人畏之而去。

東魏名其下營地曰回洛。

後隋之回洛倉,即其地也。

侯景聞敖曹死,即欲進戰。

諸將皆曰:「吾軍新失大將,人有懼心,勝勢在彼,未可遽與爭鋒。」

景曰:「不然,黑獺連勝數陣,有輕我心,其下將士必驕。

彼驕我懼,正堪一戰。

且沙苑之敗未復,今又喪師失將,恥辱甚焉。

大王付吾儕以閫外之任,若不大破黑獺,何面目見之?吾計決矣,諸軍勿疑。」

於是整率諸軍,盡渡河橋。

將戰,下令曰:「今日之戰有進無退,退者立斬!」乃命諸將分隊進擊。

泰見東魏兵至,命右拒敵其左,左拒敵其右,中軍敵於中路,自擁一精一騎一千,擁護帝駕,立馬高處觀之。

當是時,兩邊置陣既大,首尾懸遠。

從旦至未,戰數十合,彼此不相上下。

或東軍得利,西師敗而復振。

或西師得利,東兵卻而復前。

無不捨死忘生,互相對敵。

俄而,氛霧四塞,風沙迷目,左右兩拒,戰並不利。

景忽下令於東曰:「西陣已獲黑獺矣。」

東陣大呼。

又下令於西曰:「東陣已獲黑獺矣。」

西陣大呼。

西魏軍皆驚懼,遂大潰。

獨孤信等未識君相所在,棄軍走。

將軍李虎、念賢等為後繼,見信等敗亦潰。

泰見前軍瓦解,不敢留,與帝燒營而遁。

方戰急時,王思政下馬舉長祐左右橫擊,一舉輒踣數人,陷陣既深,從者盡死,身被重創,悶絕於地。

會日已暮,敵亦收兵,帳下督雷五安於戰處哭求思政,會其已蘇,割衣裹創,扶之上馬而歸。

蓋思政每戰,常著破衣弊甲,敵不知其將帥,故得免。

將軍蔡祐下馬步鬥,左右勸乘馬以備倉猝,祐怒曰:「丞相一愛一我如子,今日豈惜一死?」

帥左右十餘人,合聲大呼,擊東魏兵,殺傷甚眾。

東魏人圍之十餘重,祐彎弓持滿,四面相拒。

有厚甲長刀者一人,直進取之,去祐可三十步。

祐只存一矢在手,左右勸射之。

祐曰:「吾曹之命在此一矢,豈可虛發?」

將至十步,祐乃喝聲道:「著!」其人應弦而倒。

東魏兵退卻,祐徐徐引還。

正是:瓦罐險遭並上破,將軍倖免陣前亡。

但未識西師敗後竟得長驅入關否,且聽下文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