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一日聞報高澄身喪,以為天敗高氏,不勝大喜。及聞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北史演義

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話說宇文泰自穎川失守,師勞無功,只得退守關中,待時而動。

一日聞報高澄身喪,以為天敗高氏,不勝大喜。

及聞高洋篡位,謂左右曰:「高洋一豎子耳,料其才能不及父兄遠甚,而敢行僭逆,是自取滅亡也。

吾以大軍臨之,聲罪致討,何憂不克哉!」乃從同州至京,入見帝曰:「高洋廢君篡國,大逆無道。

臣請興兵討之,以誅逆臣之罪,以復一統之模。」

帝從其請。

乃召秦州刺史宇文導為大將軍,都督二十三州諸軍事,鎮守長安。

泰自引軍十萬,上將千員,往關東進發。

邊臣飛報至鄴,聲言西兵百萬,飛渡黃河,不日將到晉一陽一。

舉朝大驚,齊主集群臣問計。

或曰:「黑獺蓄銳有年,今傾國而來,其鋒不可當。

唯堅壁清野以待之,使之前無所獲,力倦自退。

昔先帝圍玉壁,西師不出,亦此意也。」

齊主曰:「此懦夫之計也。」

或曰:「昔黑獺侵犯洛一陽一,先帝遣將拒之,皆獲大捷。

今宜調集諸路之兵,命一上將迎敵,賊兵自退,陛下可以高枕無憂也。」

齊主曰:「此未足以制黑獺也,諸卿之言但守成法,未識機宜。

黑獺之敢於深入者,以朕年少新立,未經戰陣,有輕我心。

若斂兵遣之,示之以怯,益張其焰,吾兵將不戰自亂。

須乘其初至,朕猝然臨之,彼不虞騰出,見朕必驚,彼勢自沮。

所謂先聲有奪人之氣也。

轉弱為強,實在此舉。

高德政請待各路兵齊集,然後出師。

齊主不許,連夜馳往晉一陽一,貫甲乘馬,號令三軍,親為前部。

令段韶、斛律豐樂統大軍為後繼。

行至建州,遇西魏前鋒趙貴,有眾萬人,直攻其營。

身自搏戰,諸將奮擊,貴兵大敗。

泰聞前鋒軍敗大驚,問:「來將何人?」

探者報說:「齊主自來,去大軍不遠,旗風浩大,人馬一精一強,軍威嚴整,行陣肅穆。」

泰不信,曰:「洋聞吾至,方奔逃之不暇,何敢來與吾敵?」

是夜月明,泰與楊忠、達奚武等領數騎,易服潛往,登高阜以望齊軍,果見軍容威武,調度有方,與歡治軍無異,歎曰:「有子如此,高歡為不死矣。」

歸營後,因念洋未可輕,若與之戰,未必能勝,徒損自己威名。

又遽退而歸,恐為所笑,轉輾不決。

恰好秋盡冬初,久雨不止,軍中畜產多死,人心不安。

乃托以天時雨濕,弓弦解膠,不如暫回西京,俟春暖再來。

遂班師,從蒲州而去。

齊主聞西師退,追至河口,不及而還。

一日,接得肆州文書,報稱蠕蠕國太子羅辰興兵十萬,來犯吾疆。

齊主召集諸將商議拒之。

司徒潘樂曰:「昔先帝以蠕蠕反覆無常,難以力服,故娶其女為妃,歲賜金帛,以結其心,邊境得安。

今先帝崩,蠕蠕公主亦卒,聘問之禮遂絕,故興兵而來。

不若仍以重賂結之,復申舊好,庶干戈永息,而邊土無虞。」

齊主曰:「昔先帝欲散西魏之謀,故賂以玉帛,結以婚姻,以致太后避位,此權宜之術,亦先帝所恥也。

今日藐視吾邦,復行猖獗,不擒滅之,無以伸吾之恨,何用通好?」

段韶曰:「陛下親征,臣請為先鋒。」

齊王大喜,乃引大兵直抵恆州,與蠕蠕兵遇。

羅辰手下有勇將二員前來討戰,斛律豐樂挺槍迎敵,戰未下,齊主親自出馬斬之。

諸將見帝親自臨陣殺敵,孰敢居後,奮勇齊進,敵兵大潰,散走出境。

左右請班師,齊主命眾先發,自以三千騎押後。

夜宿黃瓜堆,羅辰探得後隊兵少,復領一精一騎數萬連夜趕來,把三千兵四面圍住。

火把燭天,槍刀密佈,將士皆失色,齊主安臥不動。

天明方起,神色自若,立馬陣前,指畫形勢,縱兵奮擊。

蠕蠕之眾披一靡一,乃潰圍而出。

前軍聞後有寇,亦來救援,遂大破之。

伏一屍一二十里,擒得羅辰之妻叱奴氏及番人三萬餘口。

斬叱奴氏於境上,羅辰超越巖谷,僅以身免。

由是諸夷畏服,終帝之世,蠕蠕不敢來犯。

今且按下不表。

且說西魏文帝痛東魏之亡,進討無功,高氏既篡,黑獺亦必傚尤,魏氏宗社不久將盡屬他姓,鬱鬱成疾,漸至不起。

泰聞帝不豫,入朝問安。

帝謂之曰:「卿來甚好,朕生死有命,不足惜也。

但太子年幼,未諳國政,托孤寄命,唯卿是任。

卿善輔之。」

遺詔太子元欽即位,與乙弗後合葬。

是夜遂崩,年四十五歲。

時西魏大統十六年三月庚戌也。

帝為京兆王元愉之子,以父死非命,終身不樂,在位十六年,安靜自守,國家大事悉決於泰,未嘗自主。

故處亂世,得保天年以終。

辛亥,泰奉太子登基,立宇文氏為後,後即泰長女也。

百官朝賀畢,然後發喪,頒示天下,謚帝曰文皇帝。

泰復歸鎮同州,蓋其地,當關河之險,北控諸蠻,東扼齊境,故泰常居之,猶齊之晉一陽一也。

時有尚書元烈,帝室親屬,見泰專權,屢懷不平,欲殺之,以興帝室。

然一性一粗少密,大廷廣眾之會,言及國事,輒撫膺長歎,怒形於色,以故謀未成,而機已洩。

泰殺之,沒其家口,不復稟於帝也。

少帝聞烈死,大怒,私謂左右曰:「丞相擅殺大臣,絕不啟知,目中豈復有我哉?我不殺泰,泰必害我。

誰肯為我謀之?」

一日,召臨淮、廣平二王,告以圖泰之意。

二人垂淚,泣諫曰:「不可為也。

丞相秉政已久,大權皆在其手,朝廷孤立久矣,奈何以赤手而捋虎鬚?事若無成,大禍立至,願帝勿作此意。」

帝不聽,曰:「吾實不能束手待死也。」

二人危之。

時泰諸子年幼,以諸婿為腹心。

長女雲英,已為帝后。

次女雲容,嫁清河郡公李遠之子李基。

三女雲慶,嫁義成郡公李弼之子李暉。

四女雲瑞,嫁常山郡公於謹之子於翼。

皆封武衛將軍,分掌禁兵,以防朝廷有變。

李基等探知帝欲害泰,臨淮、廣平二王止之不聽,令人密以報泰。

泰大怒,曰:「孺子不堪為君。」

旋即入朝,以帝居位無道,乏君人之度,不可作社稷主,告示百官,另立賢明。

群臣莫敢違,遂廢帝及後,皆為庶人,置之雍州。

奉齊王元廓為天子,是為魏恭帝。

文帝第四子也。

立妃若干氏為後,大赦天下,以安人心。

由是泰權愈重,雖魏之舊臣宿將,莫不屏息聽命。

少帝放廢雍州,朝夕怨望,泰以其有英氣,恐生他變,乃令人繼鴆酒至雍州。

使者至,少帝問:「何為?」

對曰:「太師獻壽酒一瓶,為陛下飲。」

帝見之,不覺淚下,與後訣曰:「因憐元命傾覆,故勉意為之。

不圖今日遭禍,乃至於此。

吾命已矣,汝歸母家,不須念我。」

後抱住大哭,謂使者曰:「太師既廢帝為庶人,亦當使我夫婦相守以老。

太師縱不念帝,何不憐我?煩卿一復我命。」

使者道:「太師之旨,誰敢有違?但令天子飲酒之後,便迎後歸耳。」

帝遂服毒而亡。

時年二十四歲。

後哀哭不食,親與左右手殮之。

使者欲迎以歸,不從。

淚盡繼之以血,且出怨言。

使者覆命,泰大怒,復令使者繼鴆酒至雍州,命之曰:「後倘執迷不改,即賜此酒。」

使者至,後身衣重服,方哭泣於少帝靈前。

使者致泰命,曰:「後歸無恙,否則飲此。」

後曰:「吾未亡人,視死如歸久矣。

意欲終百日之喪,然後就死。

今見一逼一如此,何以生為!唯負吾母生育之恩,不見一面為恨耳。」

言訖大哭。

哭已,飲酒而死。

年二十二歲。

後志一操一堅貞,儀容明秀,少帝深敬重之,伉儷無間,不置嬪御。

及帝崩,後以身殉。

後人有詩美之曰:

皎皎冰霜一性一,亭亭松柏姿。

綱常誰倒置,節義獨撐持。

一死隨君去,重泉痛國危。

芳名垂信史,巾幗勝鬚眉。

是時魏靜帝亦死於鄴,年二十八歲。

你道靜帝若何而死?先是齊主每出入,常以靜帝自隨,高後恆為之嘗飲食,護視之。

又婁太后嘗勸齊主勿殺,使之得保天年,故齊主欲害之未果。

及天保三年,太后欲歸故宮,遂還晉一陽一。

齊主召後宮中赴宴,遣使以藥酒鴆帝。

及後歸,帝已崩。

痛哭數日,欲自盡,左右勸止之。

齊主乃令人護喪事,謚曰魏孝靜皇帝。

葬於鄴西漳水之北。

送靜後至晉一陽一太后所居之。

其後封為太原公主,下嫁楊遵彥。

故人以為歡之女不及泰之女也。

且說泰自弒少帝后,見人心不變,天位易取,大業將成,而嗣位尚虛,不可不先立定。

正妃元氏生子覺,年尚十五。

次妃姚氏生子毓,年最長。

其婦大司馬獨孤信女。

信居重任,為泰腹心。

泰欲立覺為世子,恐信不悅,乃召諸公卿議之。

眾曰:「公所欲立,則竟立之,誰敢有違?」

泰曰:「孤欲捨長立嫡,恐非大司馬所樂。」

左僕射李遠曰:「臣聞立子以嫡不以長,古之道也。

略一陽一公覺合為世子無疑,若以信為嫌,請先斬之。」

泰笑曰:「何至於是。」

信亦自陳曰:「立覺,信之願也。

豈可以毓為信婿而有嫌疑?」

及退,遠謝信曰:「公莫怪,臨大事不得不爾。」

信亦謝曰:「今日賴公決此大事。」

遂立覺為世子。

是年,泰巡行北邊,至平涼郡,有建武將軍史寧率其子侄來迎。

泰見之大喜,曰:「吾欲於平涼城東校獵,卿可率子弟以從。」

次日,獵於牽屯山。

泰見眾中有一小將,年尚幼而容貌出群,弓馬嫻熟,往來如飛,箭無虛發,召而問之,乃史寧之子史雄也。

顧謂寧曰:「曾婚娶否?」

對曰:「未也。」

泰曰:「為汝佳兒,豈不可為吾快婿?」

時泰有幼一女雲安未嫁,因配之為室。

軍留平涼逾月,一一夜,忽有大星墜於營前,光燭四野,人馬皆驚。

又中軍帥旗無故自折,泰甚惡之。

俄而得疾,日加沉重,自知必死,因念大權不可付於他姓。

兄子宇文護常掌家政,可托以後事,乃於半途馳驛召之。

護至涇州見泰,泰謂之曰:「吾諸子幼弱,外寇方強,天下之事,屬之於汝,宜努力以成吾志。」

護再拜受命,遂統大軍進發。

十月癸亥,泰卒於雲一陽一,時年五十,泰一性一好質素,不尚虛飾,能駕馭英豪,得其力用。

明達政事,人莫能欺。

崇儒好古,凡所設施,皆依仿舊章。

先是恭帝之立,泰請去年號,稱元年,複姓拓跋氏。

其九十九姓改為單姓者,皆復其舊。

又請如古制,天子稱王,宗室諸王皆降為公。

故已,雖勳業隆重,只以安定公號終身也。

及泰沒,護撫柩還,至長安而後發喪。

奉世子嗣位,為太師柱國、大塚宰,襲封安定郡公。

鎮同州。

自天子以迄,大小臣僚、府中將士,皆素服舉哀。

當是時,元輔新喪,舉朝惶惶,中山公護雖受泰命,而名位素卑,未嘗預政,不厭人望。

在朝群公有共圖執政之意,莫肯服從。

護憂之,乃問計於大司寇於謹。

謹曰:「僕早蒙先公非常之知,恩深骨肉。

今日之事,必以死爭之。

若對眾定策,公必不得謙讓。」

次日,群公會議。

太傅趙貴對眾曰:「丞相亡,誰主天下事?蓋一陰一以自命也。」

眾莫發言。

謹獨曰:「昔帝室傾危,非安定公無復今日。

今公一旦違世。

嗣子雖幼,中山公其親兄子,兼受顧托,軍國之事理須歸之,有何議焉?」

辭色抗厲,聽者皆為悚動。

護曰:「此乃家事,護雖庸昧,何敢有辭?」

謹素與泰等夷,護常拜之,至是謹起而言曰:「公若統理軍國,謹等皆有所依。」

遂下拜。

群公迫於謹,亦下拜。

於是眾議始定。

護綱紀內外,撫循文武,人心遂安。

旋封世子覺為周公,為謀禪也。

但未識後事若何,且聽下文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