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允曰:「現在廣一陽一王鎮守恆州,去此不遠,不如投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史演義》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北史演義

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話說賀拔允、賀拔岳弟兄二人因失了武川,拍馬逃去,在路相議道:「今番雖留一性一命,但干戈擾擾,何處可以容身?」

允曰:「現在廣一陽一王鎮守恆州,去此不遠,不如投奔他去。」

正行之間,聽見後面喊聲大起。

岳曰:「定有追兵趕來。

兄請先行,弟自在後拒之。」

允曰:「雖有追兵,何足為懼。」

言畢,山坡下衝出二將喝道:「我赫連信、衛道安在此,你二人快快下馬受縛,免我動手。」

岳大怒道:「吾賀三郎也!誰敢阻我?」

赫連信挺槍便刺,岳以鞭架開,趁勢一鞭,赫連信腦袋皆破,倒於馬下。

衛道安方欲上前助戰,被賀拔允手起一刀,斬為兩段。

眾兵見主將盡死,驚懼欲走。

二人手起刀落,殺傷無數,然後住手,緩轡而去。

不一日來到恆州,見了廣一陽一王,哭訴情由。

廣一陽一大相敬重,留在軍中,各授偏將之職。

其時勝在雲中,忽聞父親被殺,哥弟皆逃,呼天搶地,痛哭不已,恨不得即時報仇。

費穆慰之曰:「老將軍為國身亡,自當奏知朝廷,以旌其功。

將軍正當善保此軀,報效君親。」

勝強忍哀痛,安心住下。

今皆按下不表。

再說賀六渾在京中遇見叔父高徽,擔擱兩月,事畢回家,閤家相見大喜。

其時拔陵未反,鄉土猶寧,六渾已有隱憂,廣結四方豪傑,不惜罄囊費產。

唯昭君知其意,餘人不識也。

內干嘗謂歡曰:「汝雖好客,何揮財如土若此?」

歡曰:「向在京師,見朝綱顛倒,君弱臣強,宿衛擅殺大臣,而朝廷不敢問。

大亂至矣,財帛豈可守耶?與其留供盜賊之用,不若用結豪傑之心,緩急可以得助。」

內干然之,因出資財以助其費。

於是六渾門前常多車轍馬跡。

雲中司馬一子如、秀容劉貴、中山賈顯智、鹹一陽一孫騰、懷朔尉景、廣寧蔡俊,皆一時豪傑,與六渾深相結納,往來無間。

其後高樹夫婦相繼而卒,六渾營葬於山南。

有弟永寶尚幼,歡撫之如子。

平城庫狄干家資巨富,身授平虜將軍之職。

慕六渾名,知其有妹雲姬,求娶為婦,以結好於歡。

既而昭君生一子,名曰高澄,字子惠。

歡自葬親後益不事家業,招集豪士以射生采獵為事。

婁昭學習武藝,亦朝夕為伴。

一日,劉貴到來,從者手中擎一白鷹,一毛一羽如雪。

六渾見之,謂貴曰:「此鷹可一愛一,從何得來?」

貴曰:「有一外路人帶來,吾以五百貫買之。

明日,我們同到沃野地方打獵,以觀此鷹搏擊之能。」

六渾欣然,便邀尉景、蔡俊、賈顯智、司馬一子如黎明齊集,共往沃野。

次日,輕弓短箭,一齊騎馬而去。

那知一到沃野,過了多少山岡,並無禽一獸。

六渾道:「素聞沃野野獸最多,如何今日沒有一個?」

話猶未了,只見南邊竄出一兔,身如火塊,眼似流星。

六渾就發一箭,弓弦響處,赤兔忽然不見。

拍馬趕去,卻見那箭射在樹上,拔之不出。

正驚異間,又見赤兔在前亂跑。

及搭箭在手,兔又不見。

才收了箭,兔又在前。

六渾怒道:「此兔莫非妖怪,敢如此戲我。」

劉貴便將白鷹放起,來搏赤兔。

鷹隨兔往,終搏不著。

六人緊緊相隨,約過三四里路,來至一處。

後面一帶山岡,靠山幾間茅屋。

屋外幾株合抱大樹,前有石澗,水聲潺一潺。

六渾謂眾曰:「此處大有林泉景致。」

停馬細看,忽見白鷹起在前面,赤兔正在其下。

茅屋中攛出一隻卷一毛一黃犬,一口將赤兔咬死。

白鷹下來,亦被黃犬一口咬死。

六渾大怒,搭箭在手,喝聲道:「著!」黃犬應弦而倒。

眾人皆道:「雖殺黃犬,可惜壞了白鷹,去罷。」

回馬正行,耳邊忽如雷震一聲,大喝道:「誰敢無禮,殺我黃犬!」回頭一看,有兩個大漢,身長一丈有餘,眼如銅鈴,面似藍靛,趕來拿人。

六渾正待迎敵,被他一手拖住,輕輕提下鞍鞒,橫拖倒拽而去。

一個又來拿人,眾人見力大難敵,拍馬而走。

走得遠了,勒馬商議道:「六渾被他拿住,還當轉去解救才好。」

於是回馬復來。

那知兩個大漢已將六渾綁在樹上,喝道:「你殺我犬,也須殺你,以償犬命。」

六渾極口分說,只是不理。

一個走進屋裡,取出剛刀一把,舉手要殺。

斯時六渾命在呼吸。

眾人望見凶勢,個個嚇得魂膽俱喪。

忽見屋內走出一個年老婦人,蕭蕭白髮,手持拄杖,連聲呼道:「我兒勿傷大家,快快放了。」

二人聽了,急忙將刀割斷繩索,放了六渾,就請六渾屋內去坐。

六渾隨入,見雖是茅舍,亦甚寬潔。

老婦向前稱謝道:「我二子空有兩眼,不識大家。

誤相觸犯,乞恕其罪。」

六渾謝道:「不敢。」

但見老婦雙目俱盲,口口稱他大家,未識何意。

卻說五人望見白髮婦人救了六渾進去,同至草屋前,下馬而入。

老婦亦命二子接進留坐,曰:「此皆貴人也。

今日蓬門何幸,大家及貴人偕來,但家貧無以待客。」

呼二子道:「尚有村酒數斗、莊羊一腔,可烹以佐酒。」

二子應諾而去。

六人謝了,便問道:「婆婆,令郎俱有非常之勇,何為埋沒山中?」

婆婆道:「老身兩目不明,全靠二子打獵為業,住此久矣。」

六渾道:「婆婆目不能視,何以知吾等前程?」

婆婆道:「吾善相術,一聞人言,便知貴賤。」

於是六人皆起請相。

婆婆用手捫摸,相六渾曰:「此大家也,貴不可言。」

相尉景位至三公。

相司馬一子如富貴最久。

相劉貴、蔡俊皆將相封侯。

惟相賈顯智心地不端,為人反覆,雖有高官厚祿,恐不得善終。

然五人雖貴,指揮總出大家也。

相畢,恰好搬出酒肉。

六人正在饑一渴時候,一齊坐下,飽吃一回。

然後起身謝了,便即告別,上馬而行。

行有里許,六渾道:「此婦大賢,日後倘有好處,當報此一飯之德。

惜未問其姓名,當轉去問之。」

六人並馬而回,及到舊處,茅屋全無,那有一個人影,惟有大樹數株依然在望。

六人一大驚道:「原來三個俱非凡人,乃是神仙化來指示吾等的。」

劉貴道:「若應其言,我們固有好處。

高兄日後定有帝王之分,豈非大幸。」

蓋當時稱天子曰大家,故貴以為六渾賀。

一路說說笑笑,行至沃野鎮。

是夜,同宿劉貴家。

明日,各自回去。

六渾回到家中,因對昭君訴說昨日之事。

昭君且驚且喜道:「據老婦言,君必大貴。

但當保身有為,不可乘危蹈險,以致不測之憂。」

六渾點頭稱是。

從此歡益自負,遠近聞其事者,益傾心六渾,待之有加。

正光五年,昭君又生一女,名曰端一愛一,即魏靜帝后也。

先時高澄生時,昭君夢見雲中白龍一條分為兩斷,慮其後雖貴,立業不終。

及生端一愛一時,夢見明月墜於杯中,吸之立盡,知其後亦必貴。

三朝後,親友作賀飲酒。

飲罷,共往白道南山采獵。

卻說其時正值拔陵攻破武川,因殺了他大將衛可孤,洩怒於一方,令眾將各領人馬四處抄掠,殺害百姓。

又差大將韓樓統兵十萬,自五原而來,去與廣一陽一交戰,打從白道村經過,村中攪得粉碎,房屋被燒,人民死者死,逃者逃。

內千百萬財產,頓時化為烏有。

六渾同了婁昭等數人正在南山打圍,離家約有三十里,忽見火光衝起,黑煙連雲。

六渾大驚,知有賊兵到了,急與眾友莊兵五六十人飛奔回村,果見賊人縱兵大掠,殺人放火,喊殺之一聲如沸。

六渾對眾人道:「此處已有賊兵阻住。

你看重重疊疊,約有十萬人馬,如何過去?我們須要齊心併力,有進無退,殺入村中,或救得各家一性一命。

不然,徒死無益也。」

眾皆領命。

六渾當先,婁昭押後,一齊捨命衝入。

賊眾見是數十鄉兵,不以為意,便來擋住去路。

六渾舞動神槍,連傷賊兵數十,眾皆辟易。

於是眾人隨了六渾殺出核心。

及到村中,但見煙火迷目,屋宇無存,各家眷屬都不知何往。

六渾失色,婁昭馬上大哭。

二人正在淒惶,只見一人飛馬前來,高叫道:「二位官人勿在此擔擱了,兩家人口都逃在南山樹林中,專望二位官人前去救護。」

其人乃婁家內丁,頗有膽勇,故此尋來通信。

二人聞知大喜,率領眾人即奔往南山。

那知賊兵旌旗滿路,山前山後已結滿營寨。

六渾謂昭曰:「兩家眷屬男一女俱在水火之中,今夜或可救之,明日皆被擄矣。」

忙同婁昭奮勇而前,大叫:「來軍放我上山,各不相犯。」

賊兵見其驍勇,且日色已昏,恐損士卒,不與爭鋒,乃分開一路,放他過去。

二人引了莊兵,尋路上山,直至山頂之上,見無數逃難人民都避在樹林中。

見了六渾皆高叫道:「高大官人來,可救我等一性一命矣。」

六渾尋見家屬,人人都在,單失散了高澄一人。

昭君不勝悲切,六渾嗟歎幾聲,可惜此子喪於賊手。

因語婁昭道:「失去只索罷了。

現在兩家人口在此,總非安身之所。

須當保護下山,方有生路。」

婁昭見夜黑難行,猶豫不決。

忽喊聲大起,滿山一片火光,樹木皆焚。

二人即忙上馬。

百姓強壯者及莊兵人等各執槍刀,六渾親自約束,分為數隊,在前領路,殺下山來。

賊兵抵敵不往,並得逃脫。

招呼眾人速往牛豆山去。

此山在南山之北,地僻而險。

山上有菩提寺,寺極廣大,可以容眾,故六渾領眾往避。

至寺,僧皆逃竄,眾遂屯聚寺中。

當夜驚魂未定,過了一宵,不見賊兵到來,人心始安,共慶更生。

唯有昭君不知高澄下落,思欲遣人尋覓,猶恐賊兵阻路。

後有上山來者報說,賊兵雖去,村中焚掠幾盡,老幼無存,房屋皆為白地,眼見高澄一性一命定然不保了。

昭君聞之,悲哭不已。

只見一個喜鵲飛向簷前,對了他喳喳的亂噪。

昭君止了眼淚,便對鵲祝道:「鵲兒,你莫非知我兒子下落尚未喪命,特來報信麼?如果未死,你須飛下地來,向我長噪三聲。」

那鵲果然飛下,長噪三聲,向南飛去。

昭君道:「鵲兒向南飛去,此兒必在南方。」

忙即喚人往南尋覓。

但未識高澄果在南路,可以尋得著否,且俟下回再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第二卷 於皇后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僕亡身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第七卷 幽母后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第八卷 太后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余勇大破葛榮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洩群謀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