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高從誨傳:當初,在高季興將要反叛時,高從誨總是哭著勸諫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高從誨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高從誨傳

高從誨,開始時在後梁做官,歷任殿前控鶴都頭、鞍轡庫副使、左軍巡使、如京使、左千牛大將軍、荊南牙內都指揮使,代理濠州刺史,歷官至檢校太傅。

當初,在高季興將要反叛時,高從誨總是哭著勸諫他,高季興不聽。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就上表朝廷謝罪。

明宗表彰他,隨即令他除去喪服任職,授任荊南節度使、兼侍中。

長興三年(932),加封檢校太尉。

閔帝應順年間,封為南平王。

末帝清泰初年,加封檢校太師。

後晉高祖天福年間,加封守中書令。

天福六年(941),襄州安從進造反,朝廷派兵攻討,高從誨贈軍糧以助王師,朝廷詔令嘉揚他,立即加封守尚書令,高從誨上奏章堅決推讓,朝廷派使者勸說他,最後還是沒有接受任命。

因為當時有術數之士說高從誨這年有厄運,應當退避恩一寵一爵祿。

到契丹人攻入汴京消滅了後晉,後漢高祖在太原建立國號,高從誨派使者從小道奉上貢禮,暗中向高祖祈請,說待高祖平定黃河、汴州一帶後,請高祖將郢州劃為自己的屬郡,高祖沒有明確答覆。

到高祖進入汴京後,高從誨又送上貢禮,請求答覆以前的要求,高祖不答應。

高從誨大怒,便率領州兵攻打郢都,十來天後,被郢州刺史尹實打敗,從此不再向朝廷進貢。

高從誨又向東通好吳國,向西通好蜀國,都是以求得提一供軍援財貨而已。

晚年,因為鎮星移到與荊南分野相應的軫翼位置,高從誨脫一去羅紈衣服,穿上儉樸的衣服,節儉飲食,以禳除災禍。

並立即令人請托襄州安審琦,請求歸順朝廷聽任處置,朝廷也對他網開一面。

漢乾佑元年(948)冬十一月,因病在任上去世。

詔令追贈為尚書令,謚號叫文獻。

兒子高保融即位,位至荊南節度使、守太傅、中書令,封南平王。

大宋建隆元年(960)秋天去世。

謚號叫貞懿。

其眾將中深受倚重的,則有王保義。

王保義本來姓劉,名去非,幽州人。

小時任縣吏,粗一暴而無品行,熟習騎馬射箭,勇於搏鬥攻擊。

劉仁恭的兒子劉守奇善於射箭,只承認劉去非有才能。

劉守奇因為哥哥劉守光奪了父親的位置,便逃到契丹,又從契丹逃往太原,劉去非都跟著他。

莊宗討伐北燕時,劉守奇跟隨周德威帶著軍隊前進,部隊到達涿州,涿州刺史姜行敢登城固守,劉去非對姜行敢大聲說「:河東小劉郎領軍來為他父親剷除凶賊,你怎麼膽敢抗拒!」劉守奇取下頭盔問候姜行敢,姜行敢就在城牆上遙拜劉守奇,立即打開城門迎接投降。

周德威嫉妒劉守奇不戰而下涿州的功勞,密告莊宗,說劉守奇不可靠。

莊宗使人召回劉守奇商量事情,走到土門時,劉去非勸說劉守奇說「:您不費一兵一卒便降伏了涿郡,周將軍因為不是出於自己的功勞,必有巧舌離間,太原不能去啊!您家與梁朝,一向有君臣的關係,應投奔歸附於梁朝,才有大福以保萬全啊!」劉守奇於是投奔梁朝,梁朝以劉守奇為滄州留後,以劉去非為河一陽一行軍司馬。

當時謝彥章調劉去非任郢州刺史。

到莊宗平定河、洛一帶後,劉去非便丟下郢州歸順高季興,任行軍司馬,又改姓換名。

從此高季興父子把他當作心腹,舉凡守土規劃,出兵方略,言聽計從。

乾佑元年夏天,高從誨奏請任劉去非為武泰軍節度留後,仍任荊南行軍司馬,加封檢校太尉。

後來劉去非在江陵去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