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朱珍傳:太祖初起兵時,朱珍與龐師古、許唐、李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朱珍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朱珍傳

朱珍,徐州豐縣雍鳳裡人。

太祖初起兵時,朱珍與龐師古、許唐、李暉、丁會、氏叔琮、鄧季筠、王武等八十多人,以中涓官的身份相追隨,摧堅城陷戰陣,所向無敵。

到太祖鎮守汴州時,兼任招討使,暫任朱珍為宣武軍右職,以掌管心腹將士。

於是朱珍挑選士兵訓練部隊,制訂綱紀。

平定黃巢,攻破蔡州賊寇,多賴朱珍之力。

開始時尚讓帶領驍勇騎兵五千人來到繁台,朱珍與龐師古、齊奉國等擊退他們。

到黃巢失敗,朱珍與并州統帥李克用追到冤句而回。

接著跟隨太祖率汴、宋、亳州軍隊進入西華,攻破王夏寨,勇冠三軍,因功增加爵祿。

光啟元年(885),暫任各軍總指揮使,開始做上將。

於是駐軍焦夷,打敗蔡州鐵林軍三千人,俘虜全部將領。

又向西到汝州、鄭州,向南經陳州、穎州,輾轉於宋、亳、滑、濮各州之間,與蔡賊交戰,鏖兵攻殺,不計其數。

這時滑州節度使安師儒治理軍政不善,太祖命朱珍與李唐賓率領步卒騎兵以攻打他。

才入滑州,遇大雪,令軍士不准休息,一直奔到滑州城下,百輛雲梯一起架起,於是登上城牆,滑州被平定。

這時太祖正圖謀補充兵源,於是派朱珍前往淄州招募士兵,走到任縣,東面都統齊克讓伏兵於孫師陂以攔擊朱珍,朱珍打敗他。

進軍到牙山,都虞候張仁遇對朱珍說「:軍士有不統一行動的,當先問斬本部都將,然後宣佈罪狀,願答應這件事。」

朱珍怒他專擅,於是斬殺張仁遇遍告軍中,因此諸將震驚。

兵到乾封,與淄州人在白草口一交戰,打敗他們。

青州人率領步卒騎兵二萬,在金嶺驛立起三座營寨,朱珍與之交戰,接連攻破它們,殲滅了青州軍隊,俘獲全部軍器、戰馬。

這晚,進攻博昌,大獲兵眾。

後來打敗盧瑭、張日至以及朱王宣、朱瑾部隊,平定曹州、濮州,朱珍未曾不在戰役之中。

梁山戰役中,朱珍開始與李唐賓不和協。

朱珍在軍中曾私自從汴京接出自己的家室,而不先請示,太祖懷疑他,密令李唐賓監察他,二將互不相讓,因而交相爭辯。

李唐賓連夜斬關回汴京訴告,朱珍也放下部隊單騎而到,太祖對雙方都一愛一惜,所以不降罪,使回到部隊。

朱珍又帶領踏白軍騎兵進入陳州、亳州之間,以攔擊蔡州賊人,於是南至斤溝,打敗淮西石..的部隊兩萬人,抓獲石..獻上。

朱珍回師從亳州北面奔赴靜戎,坐船到滑州,攻破黎一陽一、臨河、李固三鎮,駐軍內黃,打敗樂從訓一萬多人。

分別命令聶金、范居實攻打澶州,與魏州軍隊在臨黃相遇,魏軍有豹子軍二千人,全被殺死不剩一個,朱珍威震河朔。

又進攻淮西,到蔡州,夾河道安營,打敗賊將蕭皓的部眾,都趕到河中淹死他們。

進軍蔡州,在西南結營,在攻破羊馬垣後,遇雨回師。

朱珍領兵援助劉瓚,奔赴楚州,到襄山以南,遇上徐州軍隊扼守通路,朱珍於是進攻豐州,攻佔了它。

時溥於是領全軍會戰於豐州以南的吳康裡,朱珍於是收回豐城兵力,打敗時溥三萬多部隊。

到蔡州賊寇平定,朱珍比其他諸將功勞居多。

龍紀初年,與各將屯駐於蕭縣,以抵禦時溥,朱珍估計太祖將親自前來,即令各軍葺修馬廄以等候太祖的巡視撫一慰,李唐賓的偏將嚴郊偏獨輕慢不從,軍候范權依仗朱珍以督責他。

李唐賓平素與朱珍不和,果然發怒,於是面見朱珍以申訴此事,朱珍也發怒說:「李唐賓無禮!」於是拔劍殺了他,朱珍令人騎馬向太祖陳述此事。

太祖剛聽到李唐賓的死訊,驚駭,與敬翔商謀,假裝令有關官員收捕李唐賓的妻兒下獄,以安定朱珍的心。

太祖於是徑直前往蕭縣,距蕭縣三十里,朱珍率將校迎接拜見,太祖令武士把朱珍抓起來,指責他專權擅殺,命丁會執行對他的死刑,都將霍存等幾十人叩頭以求,太祖大怒,用坐一床一擲擊他們,才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