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皇甫遇傳:父親皇甫武,流離寓居太原,曾任遮虜軍使。皇甫遇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皇甫遇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皇甫遇傳

皇甫遇,常山人。

父親皇甫武,流離寓居太原,曾任遮虜軍使。

皇甫遇小時喜好勇武,到年長時,鬚髮捲曲,善於騎馬射箭。

後唐明宗還在藩鎮時,把他收留在部下,歷次跟隨作戰,屢建功績。

明宗即位後,升為龍武軍都指揮使,遙任嚴州刺史,出征東川,擔任行營左軍都指揮使。

應順、清泰年間,歷任一團一練防禦使,不久遷任鄧州節度使。

所到之處,為官苛刻暴戾,以殺戮搜刮為要務,幕客多私下離去,以逃避他的牽累。

晉高祖進入洛一陽一後,皇甫遇移鎮中山,不久朝廷聽說他與鎮州安重榮結為親家,便調任他鎮守上一黨一,又改鎮平一陽一,都是因為用小人主事,政事敗壞混亂的原因。

到鎮守河一陽一時,在所轄境內建造別墅,開掘泉水,以用來灌溉,所經過的墳墓,全部加以毀壞,境內百姓因朝廷正姑息州郡主帥,沒有誰敢上訴。

少帝即位後,他罷官回到朝廷。

開運二年,契丹南犯,皇甫遇跟隨少帝到了澶州,在鄆州北渡口發生戰爭,契丹大敗,淹死的有幾千人,因功被任為滑州節度使。

開運三年(946),契丹國主率兵進駐邯鄲,皇甫遇與安審琦、慕容彥超等前去抵禦。

皇甫遇將要渡過漳河,契丹先頭部隊大軍殺來,皇甫遇向後撤退,轉戰二十餘里到達鄴都南面的榆林店。

皇甫遇對安審琦等說:「敵眾我寡,逃跑就沒有活路,不如血戰一場。」

於是從辰時戰到未時,打了一百多個回合,受傷的兵士非常多。

皇甫遇的坐騎也中箭死去,他的隨從杜知敏把戰馬給他,皇甫遇得馬後又投入戰鬥,戰了很久,形勢才逐漸緩解。

杜知敏已被敵軍俘獲,皇甫遇對慕容彥超說:「知敏在危急之中,把戰馬給了我,這是義舉,怎能讓他落在敵人手中!」於是與慕容彥超躍馬奪取杜知敏而回,敵人騎兵都欽佩他們的勇壯。

不一會兒剩下的軍隊又與敵人合戰,皇甫遇不能解脫。

當時安審琦已經到了安一陽一河,對統帥張從恩說:「皇甫遇等沒有回來,一定是被敵人騎兵包圍了,如不馬上援救,則要被俘虜了。」

張從恩說:「敵軍勢氣正盛,沒有誰可以抵抗,將軍獨自前往有何益?」

安審琦說「:成敗是命中注定的,假若不能成功,就與他一同死去,如果失去了這二位將領,將以何面目去見天子!」

於是率領鐵騎向北渡河奔去解圍。

契丹軍隊看見塵土飛揚,以為是援軍大量來到,便引兵退去。

皇甫遇與慕容彥超多處受傷,但得以生還,當時各軍將士感歎說「:這三人都是猛將啊!」皇甫遇歷官至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開運四年(947),契丹又南侵,皇甫遇跟隨杜重威經營滹水一帶,杜重威與契丹講和,皇甫遇沒有參與其中,到投降契丹後,心裡極為不平。

當時契丹國主打算派皇甫遇先進入汴州,他推辭了,還私下對人說「:我身蒙國恩,位兼將相,既然沒有死在戰場上,又有何面目以見舊主!反而接受偽命來圖謀他,我不忍心。」

第二天,走到趙郡,止歇在縣捨中,他看著跟隨的人說「:我已經二天沒有吃飯了,病得很重,君王受辱則為臣者當死,我不再南行了。」

因此切斷自己的咽喉而死,遠近的人聽說後都認為他有節義。

後漢高祖登上帝位,下詔追贈中書令。

後周廣順三年(953)一月,皇甫遇的妻子宋國夫人霍氏上奏,請求度為尼姑,周太祖准允了,並賜紫衣尼服,賜號貞范大師,法名惠圓,又賜僧齡十年。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