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翻譯》31--35:李端叔《虞美人》過拍云:「好風如扇雨如簾,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蕙風詞話翻譯》31--35

蕙風詞話翻譯

31--35

31

李端叔《虞美人》過拍云:「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仲夏之交,近水樓台,確有此景。

「好風」句絕新,似乎未經人道。

歇拍云:「碧蕪千里思悠悠。

雖有霎時涼夢、到南州。」

尤極淡遠清疏之至。

(《蕙風詞話》卷二)

解讀:「好風如扇雨如簾」,比喻新妙也。

然比喻雖妙,「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必不可少。

有此,方成仲夏之景,於炎熱中方覺有好風如扇、簾雨清涼也。

若是深秋,則風寒雨冷,何「好」之有?「碧蕪」句之所以清疏淡遠,寫「思」寫「夢」,點到為止,無拖累故也。

32

竹齋詞句:「桂樹深村狹巷通。」

頗能寫村居幽邃之趣。

若換用它樹,意境便遜。

(《蕙風詞話卷二》)

解讀:為什麼只能用「桂」而不能用其它?這很難講。

有時是約定成俗,有時是物性使然。

如菊花淡遠,蘭花幽絕,桃花艷薄,梅花堅貞,等等。

而桂樹,詩人詞家慣用其造幽趣之境,如王維之「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即是一例。

此中消息,正復難言。

不過也不盡然,如將此句換成「槐古村深狹巷通」,也未必「意境便遜」。

33

大卿榮甄《南鄉子 詠梅》云:「江上野梅芳。

粉色盈盈照路旁。

閒折一枝和雪嗅、思量。

似個人人玉體香。

特地起愁腸。

此恨誰人寄與將。

山館寂寥天欲暮,淒涼。

人轉迢迢路轉長。」

「似個」句艷而質,猶是宋初風格,「花間」之遺。

(《蕙風詞話》卷二)

解讀:此處所說「艷」,騷艷也;質,內秀也。

然「似個」句只見「艷」未必見「質」。

必有下闋羈旅之愁,纏綿之思,方可見「質」。

34

詞亦文之一體。

昔人名作,亦有理脈可尋。

所謂蛇灰蚓線之妙。

如范石湖《眼兒媚 萍鄉道中》云:「酣酣日腳紫煙浮。

妍暖試輕裘。

困人天氣,醉人花底,午夢扶頭。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谷紋愁。

溶溶洩洩,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春慵」緊接「困」字、「醉」字,細極。

(《蕙風詞話》卷二)

解讀:此條專講詞作脈絡,即結構、層次。

詞雖是抒情之物,但脈絡亦需清晰,對普通讀者而言,一般不喜歡結構繁複、疊床架屋、顛三倒四的東西,南宋吳文英、王沂孫的某些詞作受眾面有限,原因不外乎此。

當代詩詞,更應走明白曉暢一路,如果借口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東一鎯頭西一梆子,弄得讀者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雖可自視高深,實則曲高和寡也。

35

宋王質《西江月 借江梅臘梅為意壽董守》云:「試將花蕊數層層,猶比長年不盡。」

元李庭《水調歌頭 史侯生朝》云:「側聽稱觴新語,一滴願增一歲,門外酒如川。」

並巧語不涉纖。

(《蕙風詞話》卷二)

解讀:兩詞語雖並巧,實則李勝於王。

花蕊雖層復終有數盡時,怎可狀人壽之「長年不盡」?唯李詞「門外酒如川」最是吉祥語,言壽最為貼切。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蕙風詞話翻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