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翻譯》70--76:益齋詞《太常引 暮行雲》:「燈火小於螢。人不見、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蕙風詞話翻譯》70--76

蕙風詞話翻譯

70--76

70

益齋詞《太常引 暮行雲》:「燈火小於螢。

人不見、苔扉半扃。」

《人月圓 馬嵬效吳彥高》云:「小顰中有,漁陽胡馬,驚破霓裳。」

……《巫山一段雲 黃橋晚照》云:「夕陽行路卻回頭,紅樹五陵秋。」

此等句實之兩宋名家詞中,亦庶幾無愧色。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燈火小於螢」句善狀夜行景象,雖「小於螢」,然有暖意。

「人不見、苔扉半扃。」

有燈火即有人,而人不見,只見苔扉半扃,留下一片空靈,與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同一妙境,味更滄涼也。

「小顰」句剌而能蘊藉,尤見忠厚,不似今人劍拔弩張,淺而露者。

「夕陽」句只揀眼前景道之,眷眷之情自出。

71

益齋詞寫景極工,……《巫山一段雲 北山煙雨》云:「嶺村濃凝翠,溪花亂泛紅。

斷虹殘照有無中。

一鳥沒長空。」

「濃凝」「亂泛」,疊韻對雙聲,與史幫卿「因風飛絮、照花斜陽」句同。

益齋乃無心巧合耳。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一鳥沒長空」頓使畫生動,實優於史達祖句也。

72

蕭漢傑《菩薩蠻 春雨》云:「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國朝郭某《浪淘沙》云:「裌衣剛換又增棉,只是別來珍重意,不為春寒。」

何賞不婉麗可喜。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今夜」句寫閨中人對遊子的牽掛,「裌衣」句寫遊子對閨中人的眷戀,上句情深,下句味厚。

73

蕭吟所《浪淘沙 中秋雨》云:「貧得今年無月看,留滯江城。」

「貧」字入詞伙矣,未有更新於此者。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月自陰睛,何獨於貧者哉?無理語也。

然唯此無理之語,方見貧之入骨也。

74

彭會心《念奴嬌 秋日牡丹》云:「鶯燕無情庭院悄,愁滿欄杆苔積。

宮錦尊前,霓裳月下,夢亦無消息。」

詞旨淒絕。

彷彿貞元朝士,白髮重來;上陽宮人,青燈擁髻。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蕙風譽此詞「詞旨淒絕」,用了兩個比喻,一是「貞元朝士,白髮重來」,一是「上陽宮人,青燈擁髻」。

白髮重來,無盡滄涼;青燈擁髻,前塵似夢。

味此可解「淒絕」二字。

75

宋顯夫《賀新涼 徐復聽雨軒》云:「暗度松筠時淅瀝,恍吳娃、暱枕傳私語。」

昔賢聽雨詞伙矣,此意未經道過。

……《虞美人 雨中觀梅》「玉人誰使似冰肌。

酒闌歌罷、一晌又相思」句,亦清麗欲絕。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暗度」句以吳娃「暱枕傳私語」狀雨聲,妙在香艷故也,較東坡「若把西湖比西子」更能奪人心神,然病亦在此,少「淡妝濃抹」風調也。

故此種香艷語只宜其一,不宜其二。

秀句多則無妨,艷句多則傷骨,不可不慎。

梅既為「玉人」,宜其「冰肌」,宜其「相思」,此比擬得體也。

76

壽詞難得佳句,尤易入俗。

古山《太常引 壽高丞相自上都分省回》云:「報國與憂時,怎禁得、星星鬢絲。」

《水龍吟 為何丞相壽》云:「要年年霖雨,變為醇酹,共蒼生醉。」

此等句渾雅而近樸厚,雖壽詞亦可存。

(《蕙風詞話》卷三)

解讀:今人壽詞,大多以諛美為尚,或誦其職要,或高歌政跡,或譽其風雅,或贊其子孝孫賢,等等,不一而足。

上舉二壽詞,其一雖未脫諛美之嫌,但說得婉曲,報國憂時,只以「星星鬢絲」出之,別於直白肉麻。

其二為壽兼寄厚望,中樞之責,當在親民愛民,遺民福澤,非一己之享也。

寓剌於美,然詞筆溫厚和雅,壽之者見苦心,受之者亦欣然也。

特此拈出,作今人壽之借鑒。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蕙風詞話翻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