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經略》將謀:而孔子言「行三軍」,亦曰「好謀而成」。故昔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草廬經略》將謀

草廬經略

將謀

三軍之事,以多算勝少算,以有謀勝無謀。

而孔子言「行三軍」,亦曰「好謀而成」。

故昔人論將之失者,不曰好謀無斷,則曰議論多而成功少。

斯言蓋中兵家之膏盲矣!凡為將,攻不必取不苟出師,戰不必勝不苟接刃。

夫必勝必取而後攻戰者,即《孫子》所謂「勝兵先勝而後戰」,言先得勝算也。

豈如庸將,不料彼我之蟄,不決制敵之機,不設奇譎之變,不講地形之利,統軍而進,偶爾合戰,亦偶爾分勝負,而將不能自主也哉!夫勝負之數,將不先定,安能為三軍之司命?如果敵勢方強,未可與角一朝之勝負,必堅守而不輕為一戰。

及其得機決策,則策勝如神矣。

故敵不能誘,亦不能激。

中詔讓之,而不以為嫌;眾人非之,而不為之轉者,蓋謀先定也。

李牧,趙北邊良將也。

嘗居雁門,備匈一奴一,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幕府,為士卒費。

日擊數牛餉士,一習一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

為約曰:「匈一奴一入盜,急入收堡,有敢捕虜者,斬。」

如是數歲,不亡失。

匈一奴一以牧為怯,即趙邊兵以為吾將怯。

趙王誚牧,牧如故。

趙王怒,召之,遣他將代。

歲餘,匈一奴一每來出戰,數不利,失亡多。

復強李牧,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

王許之。

牧至,如故約。

匈一奴一數載無所得,終以為怯。

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

牧知士之可用而匈一奴一之已驕也,佯謗匈一奴一入,而多為奇陣以待,大破之,十數歲不敢近趙邊。

此其謀在怒我而怠寇,而不撓於君命也。

趙充國擊羌,意欲降【上罒下干】、幵,而使先零自破。

議者以為先零兵盛而負【上罒下干】、幵之助,不先破【上罒下干】、幵,則先零來可圖也。

物議紛然,充國堅不肯從。

天子詔讓之,充國奏曰:「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百戰百勝,非策之善也。

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乃上屯田十二利,天子從之,卒大破羌,振旅而還。

此有謀而不撓於群議也。

周德威事莊宗,帝勇而輕,尤銳於見敵。

德威老將,務持重以挫人之鋒,故其用兵,每伺敵之隙以取勝。

及一胡一柳坡之戰,莊宗競不從其言,而德威敗死。

劉【尋】為梁招討使,莊宗嘗稱其一步百計。

及河上之役,末帝不聽其言,促之使戰,【尋】敗而梁酖之。

此皆有謀而其主不能用也。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草廬經略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