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經略》將讓:推有功而不居其功,故天下莫與爭功;有能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草廬經略》將讓

草廬經略

將讓

《易》曰「勞謙」,謂有功而能謙也。

推有功而不居其功,故天下莫與爭功;有能而不居其能,故天下莫與爭能。

蓋功蓋天下,不過了人臣職分,何必炫耀以施勞?況亟欲自鳴,反開讒者萋菲之門,豈保身之長策哉!故有歸功於廟算,有委重於天威。

有暢言群帥效力,而自視缺然:有方念土卒用命,而瘡痍可憫:有引辜於平賊之晚,而俯首請誅,有負咎於糜費勞人,而功不贖罪。

側身修行抑損,似無所容;推功讓能避譽,若將染己。

遑言摧鋒攘地之勞,發縱指示之妙,昂然作功臣之色,而冀分茅土之榮耶?

一靡一笄之戰,晉既勝齊而歸,範文子後入。

武子曰:「無為吾望爾也乎?」

對曰:「師有功,國人喜以迎之,先入必屬人耳目焉,是代帥受名也,故不敢。」

武子曰:「吾知免矣。」

郤伯見,公曰:「子之力也夫!」對曰:「君之訓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

范叔見,勞之如郤伯,對曰:「庚所命也,克之制也,燮何力之有焉?」

欒伯見,公亦如之,對曰:「欒之詔也,士用命也,書何力之有焉?」

信陵既奪晉鄙兵符以破秦救趙,趙王多公子之功,欲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聞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平曰:「物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

且矯令奪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

公子乃有自驕為功,竊為公子不取也。」

於是公子立自貴,若無所容。

趙王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

趙王與公平飲,至暮,以公子退讓,竟不忍言獻五城。

韋叡、曹景宗既全勝魏人,乃設錢三十萬,官賭之,博有梟、盧、雉、特、塞五等。

景宗擲得雉,叡擲得盧,叡勝矣。

敘取一子反之,曰;「異事」,遂作塞。

及報捷,群帥爭先,敘功高群帥,獨居後。

世尤以此賢之。

晉三帥有功不居,誠有君子之風。

魏公子自責,若無所容,客固稱奇,亦微公子能受善,能得士乎!大抵人非聖人,即勳勞赫奕,誰曰無疵?緬懷疵累,爽然自失,則矜驕念頭,不覺頓消。

是亦致讓之術。

韋敘以勝為負,人先我後,特加委蛇,令好逞之人對之面慚,尤自高人一等。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草廬經略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