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經略》將信:一語之出,萬人傾聽。倘有言不踐,雲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草廬經略》將信

草廬經略

將信

將者,三軍之所仰也。

一語之出,萬人傾聽。

倘有言不踐,雲賞不賞,雲罰不罰,期約有如兒戲,許可一語無所憑,則禁令徒嚴,科條徒密,人必將心非而巷議,曰「此空談耳」。

其陳師而諭之也,賞格雖立,人不以為勸;刑章雖示,人不以為畏。

令之而不行,禁之而不止。

統馭雖多,總皆烏合,不可得而用。

以其信不足以結人也。

其視三軍,遵守將令,如奉神明,若《尉繚》所稱「如羊角,如水弩,人人無不騰陵張膽致死於敵者」,大不侔矣,第信貴豫也。

善乎文中子之言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

是以秦人徒木立信,豫之說也。

晉文公伐原,與軍中期攻十日。

攻原十日,而原不下,罷兵而去。

士有從原出者,曰:「三日即下矣。」

群臣諫曰:「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與士卒期十日,不去,是忘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為也。」

諸葛武侯數四伐魏,憫士卒勞苦,分為兩班,輪流更代。

方攻隴西,長史楊儀曰:「代者將至前路,公文已出,川口內四萬人應歸休息。」

武侯令其歸。

蜀兵將起程,魏兵突至,楊儀請留之。

諸葛武侯曰:「吾用兵命將,以信為主,便有大難,決不留也。」

軍中聞此言,皆不願歸。

武侯諭之曰:「汝等應歸之人,父母妻子皆倚門而望,何可留此,以誤歸期?」

諸軍曰:「丞相如此施恩,我輩願殺魏兵以報。」

數遣不從,乃命出城而陣。

蜀兵多磨勵以待,魏兵遠來初至,攻之,大獲全勝。

此外,如賞罰之信,無將不然,不可枚舉。

蓋千乘萬眾,司命一人。

心志難調,耳目難一,上非好信,何以必人之從,何以必事之濟?即夙號有孚,而一言爽約,且令信從之眾轉念生疑,況泛泛無足憑者乎?故信為至重也。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草廬經略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