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旁觀者尚這樣的不平,難道那身受的,就好過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

反三國演義

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

上回所說的管寧蹈海,雖然是本人素來懷著厭世之心,不過因曹操帶劍逼官,才引起了他無限感慨。

旁觀者尚這樣的不平,難道那身受的,就好過麼?那建安皇帝被曹操那一番威嚇之後,到了後宮,伏皇后接著,問起根由,兩人抱頭痛哭,真有不知命在何時之苦。

大凡前人作事太過,後人自然要被人家欺負,單論漢朝開國的高祖皇帝,就是一個太沒良心的人,韓彭英布,替他汗馬勤勞,當一輩子走狗,到了天下太平的時節,卻開了一個人肉作坊,將他們做了新式蝦醬。

及至兵困白登,向那萬惡滔天的冒頓,饋禮求和,甘心送女,回過豐沛,酒後心明,才想道「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世界上那裡有許多賤骨頭,再替你來拿兔子呢?一轉眼呂後就來了一個牝雞司晨,少停一刻,王莽又來了一個弄假成真。

傳到順安桓靈手內,把宦官當作乾爹乾媽,殺戮朝廷大臣,如同雞狗,那一些清流一黨一 人,都只能說不能行。

後來實行一黨一 錮,連說也不許你說,真真的豈有此理!張角兄弟,照報應說來,都只算替天行道。

就是曹大爺所說,世上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句話簡直確確實實,並無半點牛皮;就做一個把皇帝,不算什麼一回大事!對於建安皇帝,凌虐到一百二十分,也只算替韓彭出氣罷了!從前有人造謠,說朱洪武轉世作祟禎皇帝,李自成,張獻忠,射塌天一坐城,眾位英雄,都是同起濠泗,橫受夷滅的功臣再生。

按照九九歸原的辦法,叫作不爽絲毫!曹操或許是韓信彭越重來,華歆郗慮,也許是英布丁公再世。

今世裡現世現報,我兄弟也很忙,犯不著替他們,跟包文正查柳金蟬一樣,去到九幽地府,一殿一殿的,查他亂七八糟的一塌糊塗混賬,只是眼見得建安皇帝,就已經夠受的了。

當下建安皇帝,跟著同生共死的皇后娘娘,悲悲切切,哭了一陣,好容易止住了,對伏後道:「孤與卿在曹操掌握之中,奸賊若有一些兒不順意,孤二人的性命便有些難保!那賊覬覦大位,已非一日,朝中大臣,孔融稍有骨氣,便被他殺卻;荀彧叔侄,因世受國恩,頗懷忠義,又被操賊雙雙逼死。

外面一些,儘是他一系的狐群狗一黨一 ,只要他稍示意思,便不愁無那趨承意旨甘作鷹犬的人,那時孤二人只好延頸受刃而已!性命不足惜,可惜祖宗基業,一旦付於流水了。」

伏後道:「皇叔左將軍既領荊益二州,兵多將廣,何不密詔令來勤王?」

帝歎道:「操勢大於皇叔,皇叔羽翼未豐,若輕舉妄動,必遭失敗,是漢朝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仰望於一人者,又將以孤之故而致絕望!且操賊前雲,皇叔若窺中原,即當先取孤首,是皇叔兵出宛洛之期,即孤二人駢首受死之日,事勢如此,何用勤王!」伏後又道:「操賊勢盛,我夫婦終不能脫此樊籠,皇叔懷投鼠忌器之心,不敢北向有所表示,陛下不徒誤皇叔之前程,抑誤宗社之大計矣!」帝不覺長歎,便道:「卿有良策,可解此困否?」

伏後沉思良久道:「妾有一策,陛下可將傳國玉璽暗中差人,送赴荊州,附一手詔,令皇救先正大位,恢復漢祚。

皇叔若遵詔書,則妾與陛下不過許昌一民家耳。

操挾之為無名,殺之無足輕重,或反留陛下以餌皇叔,轉勝於襲虛位以受禍也。」

帝道:「孤方寸巳亂,卿可為孤作書。」

伏後領旨,即操筆為書道:「諭左將軍益州牧:朕遭家不造,幼遘閔凶,近益孤危,命懸旦夕!今遣內臣穆順,賚璽付叔。

璽到日,便可速正大位,以定人心。

無以朕故,致多所疑慮,以誤事機!若宗佑重光,鍾虡無恙,朕死之日,猶生之年!願叔以天下為重,以一人為輕,上慰高祖世祖之靈!朕雖遘災,有辭以對。

功成之日,當以少牢告朕也。

建安年月

日。」

帝省書流涕道:「漢室再興,卿之功也,惜孤德薄,累卿同此困苦耳!」伏後亦泫然。

即喚穆順近前,告以此事,順頓首帝前,以死自誓,密密地藏了詔璽,借個名色,出了宮門,到了國丈伏完家中,密稟備細。

其時恰值伏完少子新卒,完令穆順更換家人衣服,同著自己家人,護送少子靈柩,回宛城原籍安葬,事屬尋常,無人盤問。

穆順逃出天羅地網,提心吊膽,改扮商人模樣,再由伏家人引導,千辛萬苦,到了南陽。

那南陽乃是關興把守,對著許昌方面來的人,自然注意盤問,穆順問知守兵,是關小將軍在此,告訴守門兵士,要去求見,關興即刻傳見。

穆順在許昌見過雲長。

此番見了關興相貌,跟雲長一樣,單缺了頷下長髯,穆順向前求個便,關興見來人相貌一溫一 文爾雅,不像個商人模樣,便知另有別情,即時叱退左右,細問根由。

穆順將奉旨南來的事,逐一告知。

關興問知詳細,連忙請穆順進內,沐浴更衣,設筵款待,又請趙累前來相見。

到了次日,叫一員偏將,帶了五十名兵卒,迭穆順去襄陽。

張飛龐統恭迎入署,酒席筵前,穆順將曹操如何凶橫,皇帝如何被其凌逼說知,張飛聽得,不覺環眼圓睜,鋼須倒豎,便要起兵,到許昌殺曹操。

龐統忙勸道:「將軍不可鹵莽,現在西川新定,大局未安,此刻不宜乍起兵端,萬一我處漏洩情形,反令聖上受無幸之禍。」

張飛謝道:「先生之言甚是,飛一時氣忿,不覺言之過量。」

龐統道:「事機緊迫,不可遲延,速送穆公公至荊州,候二君侯將令。」

張飛立即派兵護迭穆順去到荊州。

穆順到了荊州,雲長同徐元直迎接入府。

穆順道:「在許昌屢見君侯,深知忠義,頃奉旨意,來見左將軍,未知現在何處?」

雲長答道:「皇叔現在益州,許昌情況,現在如何?先生所奉,是何旨意?」

穆順道:「君侯有所不知,自從皇叔得了西川,消息傳入許都,聖上十分慶幸,無心中說了幾句話,曹操帶劍入宮,咄咄逼人,出言悖逆,無復情理!聖上與娘娘,哭了一日,後來娘娘定計,將玉璽授與左將軍,令某家攜著詔書,暗出許昌,面呈皇叔,請左將軍早進大位,令曹操失其所挾,或者聖上娘娘,反可以苟全性命。」

雲長長歎道:「當日許田射獵時,梭我徑行殺卻,何致有今日也!」才隨令關平領了十隻兵船,護送穆順入川,面見大將軍不提。

雲長送了穆順出城,回到府中,剛才坐定,只昕得報馬報道:「東吳水軍都督周瑜亡故。」

雲長驚道:「公瑾年少有為,忽然夭逝,一江一 南大事去矣!」即入府內,稟知孫夫人,夫人十分傷感。

雲長自派元直前往柴桑祭奠,順視繼任何人,以便應付,元直領命去了。

你道周瑜少年得志,坐鎮一江一 南,為何無病而死?那致死的原因卻也不一而足!從來聰明的人,不免好色,氣盛的人,不免好酒,周瑜才地聰明,風情高朗,目營八表,意在千秋。

在當時都說他雅量高致。

況以孫伯符虛心結納於前,孫仲謀竭誠推挹於後,精兵勇將,聽其指揮,陸馬水帆,供其驅策,不徒在一江一 東是第一流人物,就說北方大首領曹操,南陽賽管仲諸葛亮,也都欽佩莫名,拜倒無地。

又有沉魚落雁的小喬夫人,自然免不了舊小說中「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的兩句古話!兼之酒量甚好,一舉百杯,雖吃得酩酊大醉,卻還一溫一 克有容,所以有人說對公瑾如飲醇醪。

一個人精力,能有幾何?白日裡治理軍書,應酬賓客,深杯浮白,雄辯高談,晚上還得按時點卯,應付太太,便是生龍活虎,也受不了這樣消磨,任情縱慾,安得長命!誰知道這裡又來了一道催命符,這謠言可不是兄弟造的,乃是唐朝李端發明的: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便是周公瑾的催命符了。

原來周瑜在鄱陽訓練水師的時候,行軍打仗,誰人能帶家眷?周瑜年輕,忍耐不住,偏偏彭澤縣邊,有一個小家碧玉,名字叫金粟柱,生得丰姿絕世,瀟灑出塵,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彈得一手好箏,就住水軍行營附近。

只因周瑜治軍嚴整,水軍裡面將校人員,雖有染指之心,尚少問津之輩。

那一日周瑜還營,從她門前經過,自古道嫦娥愛少年,她便有心巴結,知道周瑜通曉音律,打量周瑜回營時候,自己把那十三弦柱,雁行兒排起,一弦一弦的銀甲輕佻,芳心半逗。

周瑜來到門前,駐馬側耳,昕得入神,便叫左右喚那家長出來。

金老頭兒見是都督傳喚,跪倒都督馬前聽令。

周瑜問道:「何人在此彈箏?」

金老頭答道:「是小的女兒。」

周瑜笑道:「彈得好好的,怎麼又錯了?」

金老請都督入內待茶。

周瑜向來待下有恩,治民以德,軍書稍暇的時候,同著親軍將校兩三人,騎行田間,看民耕種。

百姓要求他進內,喫茶吃酒,極其隨便,絕不擺格,一江一 南一江一 西的百姓,盡皆愛戴。

此番金老請他,遂命隨行將士,先行回營,自同魯肅帶了兩名從人進去。

只見門庭靜寂,花木翳如,進房坐定,細看陳設,甚為精雅。

金老喚女兒出來拜見,真個不是冤家不聚頭,周瑜教她坐下,問箏譜系何人傳授?指法調門,中間舛錯,一一指出。

金家女兒詳細答覆,言詞清朗,條理明晰。

周瑜正自驚訝,金老父女,上前跪倒。

周瑜教他起來,問他何事?金老便將女兒自誓,願適英雄,甘為妾媵的話啟上。

周瑜看著魯肅,魯肅道:「都督便可允許,以全其志。」

當下周瑜正式把金家女兒收為外妻,小喬賢慧,也不吃醋,周瑜往來兩地,倒也自在。

常言道得好,樂極生悲。

一日,周瑜在水寨宴客。

多飲了幾杯,酒酣耳熱,披襟乘風,心上一顫,便受了涼,少年人不管好歹,回到小公館,魚水方歡,手足忽厥,教金女代著衣裳,扶坐床 前,冷汗一交一 流。

急命從人送至營中,又冒了些風寒,請醫生前來看視。

那醫生是華元化的高徒,名喚夏磐,來到床 前,診過了脈,看過氣色,開了一方,退見魯肅說道:「都督之疾,已不可為,元氣太虧,六脈俱絕,賊邪入裡,無藥可醫。

今夜亥子之一交一 ,即當盡命。」

魯肅一面吩咐預備後事,一面來看視周瑜。

周瑜服藥下去,精神稍覺清醒,魯肅與眾將環侍,到了半夜,瑜通身大汗,知道不好,喚魯肅近前道:「子敬!我死後,公可帶領水軍。」

又顧諸將道:「事子敬,當如事我。」

諸將一齊答應。

再喚魯肅道:「荊州之一交一 ,不可絕也。」

說罷,氣喘不止,挨到子初,竟自長逝,年才二十八歲。

魯肅率諸將舉哀,將周瑜沐浴成殮,遣人飛報吳侯。

那邊金粟柱聞耗,即時仰藥自一殺。

諸將聞知,更加傷感。

噩耗到了建業,孫權捶胸痛哭,軍民上下人等,無不齊聲哀悼。

小喬夫人,更是慟不欲生。

依她的意思,是要相隨泉路,只因兒子周循尚在懷抱,被她母親姐姐苦苦勸慰。

軍民人中,第一個傷心的,要算喬國老,思想自己兩個女兒,一個嫁孫伯符,一個嫁周公瑾。

兩個都是一江一 南豪傑,年少英雄,到如今大女兒縗經未除,小女兒悼亡又賦,留著他一雙的昏花老眼,看這一對兒薄命紅顏。

到了周瑜靈柩回時,他那種撫棺痛哭,格外傷心。

大喬姊妹,見父親這樣年高,心中悲慘,越發難過。

倒是大喬明理,含悲忍淚,苦苦勸住。

小喬因憐金女烈性,將他祔入祖塋,相從地下。

孫權令魯肅代理水軍,滿朝文武,掛孝三日。

驚動了吳國太,年老多憂,便也奄奄成病。

原來周瑜與孫伯符同年,僅少一月,登堂拜母,吳國太以兒子畜之。

伯符臨死,遺言外事問公瑾,內事問子布,所以孫權在周瑜面前,簡直當他作伯符一樣看待。

合肥一戰,殺得曹操大敗而逃,周瑜還見吳侯,覲安國太,國太痛愛周瑜,自不消說。

老年人逢著歡慶的事,就精神百倍,逢著喪氣的事,也就懊惱萬分。

眼前見著伯符的媳婦,隱憂重孝,已覺難堪;又兼愛女遠適荊州,早晚言笑,誰與為歡?如今又加上周瑜這一死,心中又追想伯符起來。

再由伯符想到孫堅身上,再由內裡想到外邊,曹操與一江一 東深仇巨恨,若聞周瑜一死,前來報復,誰人可以抵敵?女婿遠在西川,女兒孤居荊州,未知又如何淒涼。

前思後想,徹夜無眠,初猶飲食不調,繼則怔忡失寐,孫權不覺恐慌起來。

正是:

漆室憂周,別有傷心之事;哀姜去魯,猶留灑涕之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天生蒸民而建之國,國必有主,主於君則君制,主於民則民一主 ,其原則皆書天下為公,天子亦為民而立,非可以國為私者也。

君主授統傳賢,馭於一智,民一主 繼任選賢,馭於眾智,一智較便易行,故各國馭始皆君。

如堯舜時,何嘗不美!自禹傳子家天下,秦暴民私天下,漢逐鹿爭天下,於是窮統私位,君制乃未嘗復。

自私不已,進而愚民,民不盡愚,而君主之禍作且酷矣。

惟自私乃成自禍,非君制害之,以自私害之也。

惟愚民適以自愚,非篡奪乘之,以民愚可得而乘之也。

漢家以後之禍,則皆如是。

故莽後有卓,卓後有操,操後有司馬。

人君竊主私於上,而後人臣竊主私於下,此篡逆所相生不已耳。

此中無甚天理,而亦若有天理,然則假韓彭俎醯,推論因果,如佛家言,殆無不可。

古人久有此說,全相三國誌即本此發端。

作者書成民國十四年,並未及睹海外搜殘之入國,卻立論與合,頗奇。

代身在樊籠之帝后設策,送璽入川,使當日真出於此,誠為妙策。

當時漢獻居不知命在何時之地,而死據一璽,從思想上討論,豈非至愚!然而孫堅死於此;袁紹敗於此,曹操志於此,漢獻實於此,華歆奪於此,曹丕受於此,區區一物,作盡天下之怪!而無一人能悟,且均犧牲性命,不惜生死以赴之,寧不可笑!今本當時人之愚想,代當時人出奇計。

此種文章,實暗含時代性,而以沉痛筆墨,寫出帝后對泣之可憐,直如身入其境,又幾令人不可卒讀。

此回寫一漢帝,即接寫一都督,天家敵體之淚臉方回,外室阿一嬌 之哭聲又起。

只寫兩對夫妻,同膺悲慘,而苦樂迥殊,且見鴛鴦同穴,則生漢帝不如死都督,而耕饁相莊,則大都督又不如小百姓,此中脈絡塵劫,有阿堵傳神之妙,非平凡之筆也。

傳李端臨一詩,憑空拉入為證,便似果有其事。

全書中以此節翻案為最出意外,最堪絕倒。

然公瑾風一流 ,一江一 東獨步,英雄兒女,原在意中,即無金粟柱其人,不可謂必無用於金粟柱之人也。

與其公瑾自歎瑜亮,不如令小喬同悲瑜亮,此翻得可喜者一。

與為諸葛三氣而死,不如公瑾大樂而死,此翻得可喜者二,與令喬家女獨佔英雄妒殺一江一 東,不知全家女共事英雄,羨殺一江一 東,此翻得可喜者三。

與叫諸葛痛哭更無知音,不如金女彈箏,便有知音,此翻得可喜者四。

與其賠了夫人,空言妙計,不如賺了夫人,享盡艷福,此翻得可喜者五。

與其氣死之後,柴桑有人弔孝,不如樂死之後,鄱陽有人仰藥,此翻得可喜者六。

一案翻來,有六可喜,便覺無金粟柱其人,不得況窈窕仙娘,書中有女,幾呼之欲出者乎。

噫!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