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在馬超取少室山的時候,司馬懿早就預防此著,急奏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

反三國演義

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

且說馬超領了孔明將令,與馬岱姜維,領了一萬五千人馬,來取偃師,以斷洛陽後路。

在馬超取少室山的時候,司馬懿早就預防此著,急奏魏皇,調曹彰全軍來守偃師;司馬懿又叫蔣濟諸葛誕衛覬三將,各領兵五千,由洛陽連營,直抵偃師,以通聲息。

那曹彰因倚著父王一寵一 愛,諸將的推祟,故而所部的三萬餘人,皆系四方精銳之士,兵精械足,馬隊尤為出色,除了曹操自己御駕親征,他才前來護駕。

如今曹操在病中,接到許褚陣亡,澠池失守的消息,馬超回兵取偃師,情形危急,已到萬分,知道本軍大將張遼曹仁在葉,曹洪在禹,張郃徐晃在新安,皆是不能調動的,除了曹彰,別人誰也不能抵住馬超。

因此扶病作一手令,從滎陽調曹彰軍隊去守偃師,略言:「馬超國家世仇,洛陽國家重鎮,無偃師是無洛陽,馬超得志,寧為國家之福!令到日星夜起程,前往守禦。

仲達體國公忠,有謀能戰,當受其節制,以一事權云云。」

曹彰奉到手令,拔隊來到偃師,遣人報知司馬懿,靜候指揮。

懿聞彰至,願受節制,不覺大喜,即復書云:

使來,聞王自至偃師,甚喜慰也!馬超英鷙,所部皆羌氏隴西精悍之卒,益以勁騎,故往來飄忽,莫可策度。

加以諸葛亮詭計百出,關羽張飛黃忠魏延之徒,東西響應,令我軍顧此失彼。

自宜陽被陷,我洛陽之防,日益加重,許仲康世之虎將,千金之一弩一,其機乃為鼷鼠所傷,殲我良將,遂失虎牢,而我函谷之兵,不能不退走矣!前奏主上,續發青州兵三萬人來此,適彌缺伍,王可轉奏,再發徐州兵二萬人來前敵,俾疲勞之卒,可以更迭休息,國家安危,在此一舉,王其慎之!洛屯三將,即歸王驅策。

聞馬超此來,多系輕騎,尚無重兵,彼若前來,便可與戰,王兵倍於超,以主待客,以逸待勞,超雖勇鷙,無如王何也!彼若退兵,不可窮追,彼以龍門少室,為藏匿之地,王兵一至,彼四散無蹤,若入山搜捕,則彼以輕騎綴王,而全師以襲偃師,洛屯三將,非其敵也。

王回救偃師,則追兵躡於後,伏兵起於前,軍心一亂,必敗無疑,慎之慎之!

曹彰得書,也自歎服,立時轉奏父王,發徐州兵二萬,調赴前敵,以厚軍力。

自己整頓兵馬,預備迎敵馬超。

不幾日馬超的兵真正來了,曹彰令曹惠曹爽司馬孚司馬豫守住城池,自己領了三千鐵騎,步兵一萬,出城迎敵。

兩人並不答話,雙槍並舉,兩馬相迎,殺到難解難分。

姜維暗暗告訴馬岱,言曹兵陣上,鐵騎森立,懼將衝突,可飭軍士預備強弓硬一弩一伺候,馬岱如言。

曹彰與馬超鬥到八十餘合,架開一槍,抽身便走。

馬超見曹彰槍法並無半點破綻,知系詐敗,勒馬不追。

曹彰回到本陣,揚鞭一指,那三千鐵騎,如狂風驟雨,直捲過來。

馬岱姜維,指揮弓一弩一手上前截殺,弓勁矢銛,曹兵紛紛落馬。

曹彰揮兵急退,又挺槍出陣,來戰馬超;兩個又戰了三四十合,看看天晚,各自休兵。

馬超回轉營中,馬岱道:「偃師既有重兵,曹彰兵強將勇,一時諒難攻取,洛軍三屯必倚曹彰為重,而不嚴備,知我與曹彰接戰,而不虞我之卒至,我即夕棄營而往,進襲三屯,若破其一,洛陽必震動矣!」姜維道:「此兵法所云,避堅攻瑕者也。」

馬超見二人皆如此說,自己一想真是不錯,即刻潛師夜起,逕掩洛軍。

那洛軍三屯,早聞馬超來襲偃師,曹五爺身領重兵,必有一場惡戰,萬不料馬超不攻偃師,來攻洛屯。

天色黎明時,馬超軍隊,剛到衛覬營邊,馬超禁止軍隊,不許作聲,奮勇殺入,馬岱姜維兩口刀,闖入曹營,逢人便殺。

到了中軍大帳,衛覬睡眼朦矓,右手提劍,左手整幘,出外問道:「誰人在此喧嘩?」

馬岱縱步上前,手起一刀,將衛覬砍下了頭,就帳中放起火來。

馬超乘勢在外追殺,曹兵投降的投降,潰走的潰走,頃刻俱盡。

馬超乘勢來攻蔣濟的屯,蔣濟已知消息,憑屯死戰,超令軍士四圍放火,蔣濟屯也就潰了。

馬超連破二屯,便欲進攻諸葛誕。

馬岱道:「我兵苦戰一日,連破二屯,人馬已乏,可還軍龍門休養,啟稟元帥,加派文張兩將軍前來會攻偃師,方為長策。」

馬超依言,收兵速返。

剛退到龍門山,後軍報道:「曹彰領兵一萬,躡我軍後,來救諸葛誕,洛陽城裡,鍾會一鄧一 艾各領五千人,前來接應,我軍退速,彼軍空勞往返矣!」馬超聽罷,知道曹兵力足,未易得志,急差人報知孔明,請派文鴦張翼前來協助。

孔明接到馬超手書,立差文鴦張翼,前去龍門,聽候馬超調遣,並與書馬超,略言:

曹彰武勇,操之愛子,所部皆四方精銳,據偃師以待我軍,主客之勢既殊,攻守之略自變;避堅攻瑕,連破洛屯,全師疾返,還據龍門,動合古法,深中機宜,彰雖英狠,無能為矣。

今仍遣文鴦張翼各領三干人,速來左右,孟起可東出以擾曹洪,西出以疑鍾一鄧一 ,乘間盛兵以窺偃師,仍啟知雲長君侯,令翼德指揮諸將相為協應也。

洛屯既破,彼必更益重兵,我由登封以擾穎密,則彼將又益穎密之守,處處益兵,則厚薄相形,擊其薄以亂其厚,陷其中以搖其外,不出三月,曹氏必疲於奔命矣!我據龍門少室嵩山之險,得宜陽登封郟鄏之糧,軍士可以休養,馬匹可以選購,尚何往而不勝哉!司馬懿自駐新安,當遣黃魏諸軍時相擾之,令彼無暇兼頤也。

馬超接了元帥手書,見過二將,休息數日,將部軍分為七隊,每三千人為一隊,姜維馬岱領二隊,專擾洛陽方面;文鴦張翼領二隊,會合關興,專擾禹縣方面;留兩隊守龍門少室,自領一隊出嵩山以擾穎密。

那曹彰令蔣濟招集敗殘,補充軍實,仍屯洛右,分所部五千人,從新來徐州兵抽調五千人,令鍾毓衛瓘分屯偃洛,合諸葛誕蔣濟為四屯,以厚兵力,多設烽燧,廣置耳目,以待馬超。

誰知馬超又往別處去了,一連半月,不見動靜。

司馬懿卻時時關心曹彰,聽見曹彰設備整嚴,也自歡喜;卻聞馬超破了兩屯,半月以來,並未出兵,懿笑道:「馬超游弋,兵出無常,見我嚴防偃師,彼不攻洛陽,必往攻禹縣矣!」急檄鍾一鄧一 嚴防洛陽,曹洪嚴防禹縣。

姜維馬岱率領部隊乘夜渡洛,來攻洛陽,一鄧一 艾領兵出戰。

姜維並不迎戰,一鄧一 艾卻也不追,姜維引兵再回。

鍾會恐姜維有詐,出城接應一鄧一 艾,雙戰姜維。

姜維回馬又走,二將莫名其妙。

姜維頭也不回,領兵沿路,緩緩而行。

鍾一鄧一 方一疑心,只見城東一彪漢兵,打著西涼馬超旗號,竟搶洛陽,二將麾兵還救,姜維兵又回來;二將分頭迎敵,漢兵卻又緩緩回去了。

二將恐怕中計,收兵入城,來見劉曄。

劉曄道:「三位將軍中彼之計矣!我在高處,見彼實無重兵,純係虛張聲勢,故示我以整暇之狀,令我不敢窮追,彼得以輕騎掠吾東關積貯也。」

一鄧一 艾聞言,火速綽槍上馬,來到東關,只見火光四起,漢兵已到洛水,正在半渡之際。

一鄧一 艾督兵急追,漢兵大呼,回戈直入,姜維馬岱,冒死迎敵,漢兵背水列陣,士殊死戰。

諸葛瞻在宜陽城下,大陳兵馬,撞金鳴鼓,隔河助戰。

一鄧一 艾見不能取勝,只得率兵退去。

馬岱姜維,收兵渡洛,回到宜陽。

鍾會一鄧一 艾,撲滅東關余火,檢查積聚,損失已屬不少,只得加意提防漢兵二次渡洛。

西路的姜維馬岱一軍奏效,東路的文鴦張翼來到禹縣,兩個在路上商議,文鴦道:「曹洪謹守禹縣,我軍近城,彼決不出,必候我歸,方出截擊,不如大掠近郊,揚兵直進,而潛師夜返,伏兵城側,彼來追我,我從後入城,彼不我追,我全師而反,還入登封,以待後命。」

張翼道:「兩軍血戰,百姓何辜?弔民代罪,正在此時!曹洪積聚,盡在城中,百姓蓋藏,區區有數。

何必造無窮之劫,失黎庶之心?揚兵而過,示彼以威,善兵而藏,待時而動,兩路出兵,不過以疑敵兵,俾主帥橫行穎密耳!何必殘民,以求濟事?」

文鴦道:「將軍真仁人之言也!」隨令前軍,盡揭西涼馬超旗幟,繞城而過。

曹洪與毋丘儉,在城樓觀看,曹洪見漢兵目中無人,繞城而過,不覺大怒道:「馬超藐視我兵,一至於此,不雪此恥,何以為人!」便欲開城出戰。

毋丘儉諫道:「馬超年少,久歷兵間,知我守城不出,故欲以此相激,我若出城,必中彼計;我前有重兵,彼必不能深入腹地,旦夕便當退兵,我乘其惰歸而擊之,蔑不勝矣。」

曹洪方才息怒,整兵待出。

文鴦張翼過去十餘里,將兵屯住,請關興出登封,至禹縣城北接應。

到了夜間,文鴦領部兵,仍繞禹城而過,張翼引兵埋伏城側。

曹兵見文鴦退兵,火速報知曹洪。

曹洪令毋丘儉守城,自領萬人出城截擊。

文鴦揮兵疾走,曹洪隨後追趕,行不到十里,轉過山坡,一聲鼓響,火把齊明。

閃出一彪軍馬,為首一員大將,橫刀勒馬,大叫道:「曹洪休要猖獗,俺關興在此!」曹洪大怒,來戰關興。

文鴦回馬,雙戰曹洪。

大凡黑夜用兵,全恃軍心穩固,曹兵屢敗,先已膽怯,見有伏兵,不覺自亂。

又兼文鴦關興少年英勇,槍刀齊舉,曹洪惟恐城池有失,且戰且退。

將至城邊,忽然一片火光,一彪軍馬,從城側殺出,大叫道:「曹兵休走,馬超在此!」曹兵聽馬超來,紛紛潰散。

曹洪見是張翼假充馬超,驚散眾軍,又氣又恨,舉刀向張翼就斫。

張翼迎住廝殺,背後文鴦馬岱雙雙趕到,前後夾攻,曹兵大亂,毋丘儉急領兵出城接應,曹洪火速回到城中,閉上城門。

漢兵三將,也不攻城,連夜回到登封去了。

如今且說馬超自領馬隊三千,乘隙直入,到了密縣。

密縣守將韓瓊,猝不及防,被馬超掩入城中,就縣衙內,捉住了韓瓊,將密縣城中公私財物,盡行搜括,倉庫糧食,即用密城騾車運載;令部將馬駱,先行押赴穎陽鎮大營,自領部兵在城休息,派人至登封調文鴦張翼前來接應。

那葉縣張遼,連接禹城密縣警報,火速派兵馳救;聽得馬超輕兵,深入重地,令曹仁守住葉縣,自領大兵萬五千人,馳向密縣來圍攻馬超。

馬超休息三日,方欲整隊出城,只聽得城外喊聲動地,張遼大兵已至,將密縣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

超大驚,知道城不可守,急忙帶領軍隊,開了西門,馬超一馬當先,殺出城來。

曹兵將士,向前攔阻,馬超手起槍落,連刺數將,眾軍乘勢殺開一條血路,突圍便走。

張遼指揮眾將隨後追趕。

馬超回馬,敵住張遼,真個棋逢對手,將遇良材,曹兵一擁上來,將馬超軍隊,圍在垓心,馬超左衝右突,不得出來。

張遼吩咐軍士放箭,西涼兵紛紛落馬。

馬超正在危急中,西北角上,一聲鼓響,文鴦張翼兩馬當先,殺入陣中,救出馬超,向西便走。

張遼見有救兵,亦不窮追,大獲全勝,進了密縣,另選能將,統兵把守,自回葉縣。

馬超回到穎陽鎮,計點軍士,折損二千餘人,飛報孔明請罪。

孔明聞知詳細,復書安慰,言三路皆捷,徒以兵少致敗,張遼老將,自系勁敵,孟起國家重臣,宜以持重為主,不宜冒險深入,以危士心。

馬超奉書,感激涕零,召集姜維馬岱,重整旗鼓,決意報張遼敗兵之仇。

孔明見馬超兵敗,張遼得勢,恐其與司馬懿合兵,以窺登封郟鄏,令黃忠領馬步萬人,逕叩新安營搦戰;令魏延領兵五千為左翼,李嚴領兵五千為右翼,孔明自將馬忠廖立諸將,大兵三萬,隨後接應,以全力攻新安,分曹兵兵勢。

那曹兵主將司馬師,聽得漢兵討戰,即令張郃為正先鋒,徐晃司馬昭為副,來戰黃忠。

張郃領令,來到陣前,大叫道:「黃忠老兒,今天是你壽終之日,快來受死!」黃忠大怒罵道:「張郃匹夫,累敗之將,老夫不願與你動手,你叫徐晃出來。」

張郃並不打話,舉槍便刺。

黃忠將刀架住道:「張郃!老夫與你刀對刀,槍對槍,今日拚個你死我活,要人幫助,不算好漢。」

張郃道好,兩個接手就殺,真個刀光似雪,槍賽梨花,戰到九十餘回,司馬師恐張郃有失,吩咐鳴金收軍。

到了次日,兩個又戰了一日,還是不分勝負,把黃忠可激惱了。

到第三日,黃忠與張郃戰到陣雲深處,大喝一聲,張郃吃了一驚,手中一鬆,被黃忠一刀砍去,張郃把頭一低,將一頂頭盔砍落,張郃回馬就走。

黃忠叫道:「張郃休走!」隨後趕來。

曹兵營中,左有徐晃,右有司馬師,來戰黃忠。

漢兵陣上,魏延李嚴雙馬齊出,捉對兒廝殺。

黃忠揮兵直入,自己當先殺進曹營,來捉張郃,司馬師急揮兵抵住。

孔明見黃忠得勝,教馬忠廖立督兵大進,曹兵抵敵不住,望後退走。

徐晃司馬昭,棄了魏延李嚴,就回本陣。

二將那裡肯捨,縱馬追趕,漢兵得勢,無不以一當十。

司馬師兄弟徐晃張郃苦苦血戰,看看敗到新安,司馬懿親領重兵,出城接應,孔明方才收兵,離新安十里,紮下大營,賞賚將士,飛檄馬超,領馬岱姜維文鴦三將,前來大營,會攻新安,留張翼守宜陽。

馬超奉到將令,領兵萬八千人,來到大營,參見元帥,孔明十分慰勞,馬超與三將謝過。

孔明道:「司馬懿以重兵扼新安,以鍾一鄧一 守洛陽,我軍若攻破新安,洛陽自易攻取;然張郃徐晃,並系曹兵良將,司馬懿父子,才兼文武,我軍欲得新安,非用全力不可,是以特調孟起前來,與黃老將軍並文長正平,會兵前進,張郃一勇之夫,不足深慮,除晃謀勇兼備,當先除此人,以斷司馬懿左臂;晃部下滿一寵一 牽招,為晃左右翼,欲除徐晃,須先除此二人。

方才細作報稱,徐晃安營在新安城北,張郃安營在城西,今夜三更,黃老將軍與文長正平,去劫張郃營寨;孟起同仲華伯約,去劫徐晃營寨,可在營前擂鼓放火,讓其自亂,不必入營,中彼詭計。

文將軍認識滿一寵一 牽招,可領三千人,從徐晃營後殺入,專殺二人,不得有誤。」

眾將領令。

正是:

欲擒猛虎鬚除倀,要捉山雞且覓媒。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操於漢中之敗,遇著張飛,急思曹彰,謂吾黃須兒來,破劉備必矣。

而孰知黃須兒至,馬超軍來,卒亦不可敵,以致興悲雞肋,只可憐惱羞變怒,枉殺了一個楊修!終見曉夜不停,抱頭鼠竄,直到京兆,方始安心,此演義之文也。

今局勢安危殆又甚於斜谷之秋,何可不叫黃須兒再來露一露臉?作者自寫奇文,而隨時仍在細補以前翻而未完之筆,故必以馬超與斗書,要可知已。

渭原馬超,既未嘗斗許褚,則偃師馬超,自不妨來斗曹彰。

一翻一補,以曹深仇,則斗也,至急且厲,而翻案乃益覺痛快。

至偃師受令,低首司馬,又寫盡彰平昔得操一寵一 愛,即暗映吾黃須兒來往事。

然兵臨城下,豈僅破不得劉備,恐真亦非死不可也,囑彰之語,臨死悲鳴,可歎可歎!

姜維之伐中原,退兵屯鍾堤,一鄧一 士載之拒蜀兵,進兵屯狄道;其策姜維必出,謂隴狄四戰,蜀或聲東擊西,或指南攻北,吾奪頭把守,蜀又合為一處而來,以一當四,救應不易云云。

此即今日馬超必勝,以疲曹兵之軍也,仍以維策之,欲維成其志耳。

於足馬超前以東西救應,而出函谷,茲復以往來游擊,而破洛屯。

凡昔日不得志於魏晉者,今悉如志於操懿,使鍾一鄧一 拒戰空勞,河洛成功,超安得不居第一?此亦俱如一鄧一 艾破蜀前,洮狄相持往來飄忽之兵也。

然而東西兩路,揚兵疑敵,善兵待時,以首尾常山之蛇,為神龍出沒之陣;或焚聚積不齊寇糧,或吊人民不掠郊野;以假馬超羞激曹洪,則成我夾攻之戰,以真諸葛嚇退一鄧一 艾,則濟我半渡之師,令人只見軍事雄談琳琅滿紙,不見半點遊戲筆墨參雜其間;而實嬉笑怒篤,無處蔑有,徒以未發諧音,先作莊語,斯乃讀來不覺耳。

至馬超深入葉縣,忽困張遼,則又正襟危言,致戒於行軍持重之道,文章因之而有變化,究又何非反翻鐵籠山雖困司馬而不得,此亦欲困馬超而不獲乎?噫!奇矣。

演義中葭萌之戰,張郃為曹洪所迫,既喪瓦口,乃受韓浩夏侯尚輩之監臨,而入黃忠老將驕兵之計;令寫張郃,固猶是據險巴西甘當軍令之張郃也,益以徐晃司馬昭之副,仍為黃忠不老所敗,蓋順逆之判,不可勝也,其敗雖同,而於細補前翻未及之中,卻得司馬懿令為正將之信用,以示一郃且不許見辱於洪,更先寫曹洪挫敗,示翻下辨曹洪斬將之先勝,則暗中亦為張郃吐氣不少。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