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不到兩月,合肥守將張遼,報稱細作自建業回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

反三國演義

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

話說劉曄回到許昌,將孫權情態,稟知曹操,操大喜。

不到兩月,合肥守將張遼,報稱細作自建業回來,言孫夫人投一江一 身死,關雲長對一江一 南宣告絕一交一 ,現在雲長派趙雲同著馬良,領兵二萬餘人,在巴邱夏口附近一帶扎駐;東吳調陸遜守濡須,調呂蒙守夏口,徐盛甘寧盡歸節制,兩處兵隊,日形接近,早晚當有戰事。

曹操聞此消息,拊掌大笑道:「荊揚自逗,孤無慮矣!」即令曹洪於許昌南郊,晝夜督工,建造受禪台一座。

曹洪領命,發兵夫三萬,前往建築,十日之內即行完畢,曹洪繳令。

操更令華歆向建安勒索禪位詔書,選擇良辰吉日,與建安皇帝實行交代,文武百官,贊謁如儀;建安皇帝,退就臣列。

曹操改國號曰大魏,以漢時即位改元,徒撓觀聽,詔即稱大魏元年,昭示天下,封建安皇帝為山陽公,為國三恪,即日就國,赦天下殊死以下。

以曹洪為大將軍,曹仁為大司馬,曹休為司隸校尉,曹真為城門校尉,封夏侯淵為南鄭侯,夏侯惇為邰陽侯,許褚為舞陽侯,張遼為渦陽侯,李典為冠軍侯,徐晃為翊陽侯,張郃為桐鄉侯,以司馬懿為丞相,華歆為御史大夫,郗慮為廷尉,劉曄為丞相府椽,賈翊為侍中,文武百官封關內侯者八十人,其餘皆進爵有差,以次子丕為太子,封熊為濡陽王,植為東阿王,彰為任城王,彪為白馬王,追蹭長子昂為宛哀王,少子倉舒為靈寶烈王,立妃卞氏為皇后。

看官們不要希罕,兄弟因曹操要做周文王,心中恨他不過,所以偏要他做周武王,送他踞在火爐上,以便我這反三國誌後半部裡發展發展;這也算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比那武成三策,血流漂忤,一樣荒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罷了。

惟有華歆真是個孽龍頭,無惡不作,也不候曹操的旨意,暗遣勇士,隨著山陽公夫婦到了山陽,乘間將他二人雙雙刺死,地方官吏只好以急病奏聞。

曹操心內明知系華歆斬草除根,表面不能不輟朝三日,御賜祭弔,遮掩耳目。

一江一 東孫權,聞知曹操稱帝,又遣張宏入許,稱臣納貢。

操仍令其行大司馬事,一江一 南諸將,各加封爵,張宏拜謝,回轉一江一 東。

在此轟轟烈烈的中間,卻又出來一件奇奇怪怪事實,原來就是東阿王曹四王一爺 ,棄位潛逃,莫知所向,府內從人,呈上遺書一緘。

操大驚,啟視書云:

臣植言,臣夙承眷愛,早受義方,束髮讀書,歷覽前史,見往昔聖哲之後,每以織芥之私,閉其日月之顯,熒惑於左右邪僻之臣,肆志於邃古嬗代之事,遂令大節不終,貞懷日昧!使東海遺民,輟耕興歎;西山同氣,采薇甘食。

寧復當時澄清天下之初心,早歲孝廉為郎之本志哉!抑又聞之,功不倍者不圖事,利不什者不興工,昔據幽冀徐兗雍青方州之地,舉中原之眾,挾天子之尊,萃計謀之士,竭將帥之材,然猶東斥於合肥,西夷於關輔;趙雲以三數人闌入許昌,而將吏不知;穆順挾國之大器,遠赴益州,來去自如。

游徼捕盜,視若無睹,此豈王威之所不加,興國之所宜有者哉?今既毅然冒大不韙之名矣,主者方以為孫劉一交一 惡,為我之利,乘時肇運,千載一時,何其昧於目前之機,而忘百世之計也!孫權反覆小人,但思久據一江一 東,游移其旨,擇利以趨,世無兩利之事,利於我即不利於彼矣,彼既不利,附我何為?朝可棄劉而附曹,暮又何不可棄中原而即荊益哉?羈縻之則無益,資輔之則養寇,制鋌而命之,彼將喧然而相詬,戎馬之勢,絀於戈船,徒假虛名,將安用此!劉備以梟雄之姿,屈身忍志,翻然徐沛之間,追蹙襄樊之地,我不能以時翦滅,遂使唾手而得荊州,近據西川,更謀南鄭,金城天水,聲息相通,隴西羌氐,畏服馬氏,馬超與我仇讎,新降劉備,締好趙雲,關西之卒,一呼可集者,毋慮十萬人。

以劉備之雄武,馬超之凶悍,羌氐之敢戰,佐以諸葛亮之陰謀,趙雲黃忠之精銳,韓遂馬遵之響應,若出下辯,夏侯征西非其敵也。

南鄭一失,關中三面受敵,關雲長虎視荊州,張翼德窺伺河洛,又得龐士元徐元直以為之輔,養精蓄銳,伺隙而動。

我若西救關中之急,彼必進搖許下之防。

是我進退失據,彼則東西響應,孫劉失和,於我又何利之有?聞關雲長近絕吳好,以馬良佐趙雲,鎮撫下游;馬良老成持重,趙雲今日之雄,水陸輻輳,文武輯和,吳雖欲與我相輔以行,而下流仰攻良不易矣;荊州以逸待勞,吳雖有呂蒙徐盛,亦無如趙雲馬良何也。

吳既不能牽制荊襄之兵,我乃獨承關隴漢中之禍。

今又詒之以扶義之名,假以出兵之號,人心思漢,事將有不忍言者!何興作之急急,而不稍緩須臾以思之也?華子魚以孝廉入仕,受漢厚恩,折而從我,推刃故主,如又有以重利啖之者,則可以施之於建安者,未必不可再施之於我也!願陛下三思。

臣本書生,深懼禍患,語不雲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顧降下深思治亂之原,以為應變之具。

臣得優遊盛世,以終餘年,皆陛下覆載之貽也。

必欲求索,則惟有從幼安之後,蹈東海而死耳!瞻望宮闈,不勝依戀。

臨書涕泣,未盡欲言。

操覽書長歎,悶悶回宮。

正是:

犛牛之子,亦可用於山川;狐貉一丘,自易別於梟鳳。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曹操身不篡漢,而千古以篡賊目之,以漢帝本成贅瘤,操實行篡竊也久矣。

當時人人心目,皆以漢即是曹,曹即是漢。

知華歆輩且屬只知有曹,不知有漢,則又與篡何異!乃操志於文王,曾不一屍一篡漢之名,此大奸大雄所令千古人人心恨者也。

本書直寫其篡,便如掘疑塚而戮其一屍一,以為千古既無信史,自不必以史為信;可徑作誅心史筆之傳,則操本傳寫至本回,而明正典刑矣。

操一生所畏,踞於爐火之上者,只此一事,即踞之於爐火上死之,不亦快哉!若附逆華歆,亦故以手弒山陽公夫婦書,殆猶十惡不赦,不分首從,一律問斬之意雲耳。

曹植豆萁之詩,聞於千載,則處相煎之急,誠未聞適異國而逃兄;使能如本書而行,豈不為當日自處妙策,而植惜不知此也。

操有七子,惟植人品較佳,所為詩賦,亦不乏孤臣孽子之詠,後世輒能原之,此作者所以命為犛牛之子者也。

今就本書局勢,為作遺書,瞻慮詳明,儼如植生平懼禍懷憂之素抱,不知何法以寫出之也。

所謂與作亟亟,何不稍緩須臾以思,則言外貶植,終為賊臣之子,匪不一黨一 惡之意亦見,未可以全宥視之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