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周瑜接了一看,不由大吃一驚!立刻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

反三國演義

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

話說周瑜魯肅,正在鄱陽議論曹操窺伺荊襄之事,從門上傳進甘寧告急文書。

周瑜接了一看,不由大吃一驚!立刻傳點升堂,請魯肅兼程前往一江一 夏,告知徐盛,將張繡全軍人馬,用戰船護送,由銅陵上岸,屯紮居巢,聽候調度。

一面令人火速報知吳侯,自己帶領五百餘號戰船,水軍三千餘人,直入濡須,接應呂蒙甘寧諸將。

調遣已定,各自分頭去了。

那建業城中,因系下游,得信尚早,孫權正接著張紘回來,報告許都一切情形,方以為周公瑾料事如神。

那時陸績之子陸遜,年紀尚少,孫權愛他聰敏,教他隨侍左右,此時正聽著張紘所說,便道:「主公!那曹操詭計多端,專好聲東擊西,往年大敗袁紹呂布,均系此策,安知此番他不又是明取荊襄,暗窺濡須呢?」

孫權被他一言提醒,連聲道:「伯言所見甚是。」

立傳程普黃蓋入府商議。

程普道:「主公憂深慮遠,防患未然,誠為高見;但以普愚見所及,濡須前有呂子明把守,後來又增派太史子義前往,縱使曹兵即出合肥,一時尚無危險,宜一面遣人告知公瑾。

普雖不才,願率兵五千,前往濡須,無事時可以屯田積粟,有事時亦可協力禦侮。」

孫權喜道:「卿言甚合孤意,但卿宜在此間計劃一切,可令公覆前去。」

黃蓋便應允了。

正在議論,甘寧的告急文書到了。

孫權閱畢道:「陸伯言真神童也!興霸前去,孤無憂矣!」隨命黃蓋率領軍隊,沿一江一 直上,火速前往,黃蓋領命去了。

剛一日,周瑜手書也就到了。

孫權看見張繡歸降,全軍調赴前敵,佈置一切,井井有條,掀髯笑道:「孤正慮步騎相當,勝負未定,得此勁軍,天助我也!公瑾倍道前進,不出半月,必來告捷矣!」

正嗟歎間,孫韶進來報告,曹兵大出合肥,被太史慈進扼小峴,呂蒙接應,甘寧自九一江一 馳援,會師夾擊,大敗曹兵,陣前殺了曹兵大將樂進。

孫權大喜,立命取新制蜀錦戰袍三領,並羊酒等物,命孫韶前赴小峴,傳吳侯命令,犒賞將士。

孫韶領命去了。

且說周瑜星夜前行,到了濡須,潘璋迎接人塢。

周瑜坐定,問知前軍大捷,甘寧亦在小峴。

隨帶百餘名小隊,韓當周泰兩員大將,前去小峴,視察軍情。

沿途駐紮吳兵,看見都督錦衣玉貌,雍容閑雅,無一個不歡欣鼓舞,唱得勝歌,迎接都督。

本來一江一 東英傑,第一個孫伯符,第二個要算周公瑾了。

周瑜在馬上看見眾兵士精神踴躍,殺氣縱橫,也就大加獎勵;然而不免又想起孫伯符來了,此時若是伯符健在,那種身當前敵的英雄氣度,那裡還有曹兵在他眼底?

正行之間,從建業北來大道上,旌旗一交一 展,一簇人馬,遠遠望見旗上,明寫著「零陵黃蓋」,周瑜知道是孫權派的援兵到了,立馬稍候。

黃蓋下馬參見,周瑜連忙請起,並馬同行。

黃蓋傳令,將人馬紮住,自己跟隨周瑜來到小峴大營。

早有伏路小軍報知呂蒙,呂蒙帶領眾將前來迎接,進到營中,一行坐定。

周瑜呂蒙,先向黃蓋問候吳侯安否,黃蓋—一答覆。

周瑜問呂蒙:「子義興霸如何不見?」

呂蒙答道:「自從第一次與曹兵接戰,興霸射殺樂進,小敗曹兵,曹操異常憤怒,猛烈進攻,子義興霸,在山口下營,因曹兵勢大,悉力固守,以待都督來時,再作道理。」

周瑜連聲讚道:「三位將軍,臨機應變,瑜不及也!」吩咐左右,起馬自去前營看視。

呂蒙諫道:「都督全軍命脈所關,不宜親臨危地。」

周瑜笑道:「我從討逆將軍,縱橫吳會,未逢大敵,久聞曹操善於用兵,今日相逢,豈肯錯過!黃將軍千里遠來,可在此休息一二日,整頓隊伍,以便應敵,呂將軍可同我前去。」

黃蓋應允。

呂蒙領命,出營上馬,隨著周瑜來到前營,只見山下喊殺連天,曹兵正在攻打,太史慈甘寧二人,率領偏裨,披堅執銳,周圍守禦。

守營軍士,見是都督來了,火速報知。

二人聞報大喜,急來參見。

周瑜令韓當周泰替代二人前往守禦,極力誇獎太史慈甘寧戰功,兩人都謙讓不已。

周瑜教從來軍士,簫鼓開營,把水軍都督旗號叉了起來。

原來周瑜癖好音樂,笙簫弦鼓,常以自隨。

東吳軍士,一聽樂聲,便知都督來了。

本來連日守禦,精神不免疲乏,聽了這特別軍樂,個個精神陡長。

山下曹兵,看見山上叉起周瑜旗號,連忙報知曹操。

曹操因折了樂進,心中忿怒,連日進攻東吳營壘,被太史慈甘寧兩人死守不出,倒折了好些兵士。

聽說周瑜到來,與眾謀士乘馬出了營門,只見小峴山高處一桿大紅旗,金線繡成大字:水軍都督周,隨風飄刮,耀日鮮明。

曹操傳令停止進攻,東吳兵即會出戰。

曹兵方才退後,一聲鼓響,東吳軍馬,強弓勁一弩一,一擁而出。

曹兵退過里餘,才阻住陣腳。

東吳人馬趁勢列開陣勢,左邊甘寧太史慈,右邊韓當周泰,當中一員大將,錦袍金甲,白馬銀鞍,美如冠玉,矯若游龍,正是那威震一江一 南雄姿英發的周公瑾。

曹操看見,喑暗稱奇,不覺自慚形穢起來。

周瑜見前面曹兵陣上,謀臣武將,眾星捧月似的簇擁一人,王衣王帽,形容猥瑣,口眼喎斜,心上打量他,一定就是曹操。

縱馬來到陣前,請曹操答話。

曹操也螫螫蠍蠍的來到陣前。

周瑜道:「來者可是曹丞相?」

曹操道:「正是,來者莫非周都督?」

周瑜道:「是也!足下坐領五州,為何貪心不足,興兵犯境,是何道理?」

曹操答道:「一江一 南不服王化,故爾興師。」

周瑜笑道:「人人爭說曹操英雄,今日看來,乃是市井匹夫,乘時僥倖,妄竊高位,自己目無天子,還要滿口王化,真乃不知人間有羞恥事也!那位將軍與我前去拿來,以除漢賊。」

周泰飛馬出陣,提刀直取曹操。

曹兵陣上,許褚躍馬而出,大叫「吳兒勿傷我主」,敵住周泰。

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材,兩個正殺得難解難分。

曹軍陣上,樂進的兒子樂琳報仇心急,同著張遼的兒子張虎,雙馬齊出,夾攻周泰,韓當縱馬上前,接住二將,五匹馬攪做一一團一 。

韓當覷個破綻,刺斜裡一刀,將張虎砍下馬來。

周瑜看見大喜,吩咐擂鼓助戰。

太史慈甘寧看得眼熱,雙馬齊出。

曹兵中張遼李典,分頭迎敵,兩邊混殺一陣,直殺至紅日西斜,各自收兵回營。

周瑜回到帳中,重賞將士。

太史慈道:「今日一戰,曹操銳氣已挫,不如今晚前去劫營,必獲全勝。」

周瑜笑道:「曹操征戰半生,深曉兵法,劫營必為所算。

子義興霸,連日勞苦,且去休息。」

慈謝過,去到後帳。

瑜喚呂蒙道:「曹操詭計極多,他今日小挫,必然派兵繞出大峴山後,截我濡須輜重,將軍可同黃將軍往大峴山左右埋伏,候曹兵半過擊之,必獲全勝。」

呂蒙領令,自去與黃蓋埋伏。

周瑜吩咐韓當周泰小心守護營盤。

忽報孫韶到來,周瑜因孫韶是孫怕符最心愛之人,迎接坐下,孫韶便將吳侯意旨說明,周瑜教人頒發將士,留著孫韶,在帳中談論,靜候張繡兵到,再行開戰。

話說曹操收兵回營,與諸將說道:「人人爭說周公瑾英雄年少,今日一見,名不虛傳!」諸將盡皆默然。

於禁啟道:「丞相!周瑜年輕氣盛,勇往直前,禁聞其與孫策,均好輕敵搏戰,此刻佔住險要,阻擋我兵;禁昨探問土人,知離小峴右側十里之遙,有一山徑,可以繞出大峴山後,直取濡須。

連日吳兵得勝,防守必懈,禁願協同那位將軍,帶領三千人馬,越過山徑,直入賊巢,為丞相分憂。」

操聞言甚喜,便問:「那位將軍,與於將軍同去?」

張郃一聲答應,同著於禁領兵去了。

操問眾謀士:「東吳水軍甚銳,我兵即使戰勝,亦無如彼何,諸君有何妙策?」

賈詡獻計道:「一時興創水軍,實無辦法,不如將淮淝兩一江一 民舟,盡行拘集,擇其船身堅固,行駛靈便者,令彼裝載軍士渡一江一 ,便可上岸追擊矣!」操深然其言,立命張遼前往收集民船,厚恤樂進張虎,靜候於禁張郃捷音。

且說於禁同著張郃領三千人馬,跟著土人,乘夜由小峴山側,偷渡過去。

吳兵明白看見,故作不知,讓其前往,自投羅網。

於禁張郃,暗暗歡喜,銜枚疾走,只是山路崎嶇,樹木叢雜。

看看天晚,已來到大峴附近,狹道容車,下臨深澗。

張郃遲疑不肯前進,於禁催督起行,張郃道:「於將軍!此山山勢險惡,道路逼仄,敵人倘有埋伏,一夫嘩噪,全軍崩潰,似宜緩進。」

於禁道:「將軍之言雖是,但事已至此,兩鼠斗穴,將勇者勝,惟有死中求活耳!」仍催督人馬前進。

剛到得三叉路口,一聲鼓響,吳兵兩頭截住,山上滾木擂石,如雨點般打來。

曹兵進退無路,墜崖落塹,死者無數。

於禁馬倒,被黃蓋生擒。

張郃在後,見事不諧,棄了衣甲,帶領殘餘人馬,扒山越嶺走了。

黃蓋呂蒙回營繳令,周瑜大喜,慰勞二將,教將於禁兩耳割去,放回曹營,以示軍威。

於禁抱著頭下山去了。

細作報曹操拘集民船,裝載兵士,將由濡入一江一 。

周瑜笑道:「操捨其所長,而欲與我爭勝於江湖之上,必敗無疑!」一言未了,魯肅同丁奉來到,行禮已畢。

瑜問張繡人馬,可曾來到?魯肅答道:「肅到一江一 夏,徐將軍已與張繡整軍待發,猶恐軍前需人,又命丁將軍一同前來,張繡軍隊,完全開到居巢,聽候命令。

周瑜即時升帳,請魯肅仍同丁奉前去居巢,將張繡馬隊,完全開赴前敵,計往返程途,三日可達,第四日下午,可從合肥左側,逕擊曹兵後路,不得有誤,魯肅領令去了。

又喚陳武潘璋,各領戰船五十隻,水軍千人,溯淮而上,截殺曹兵,防其偷渡,二人領兵去了。

又喚甘寧領本部三千人馬,於四日拂曉,向曹軍左路進攻;太史慈領本部三千人馬,向曹軍右路進攻,一交一 綏即還,聞山上鳴角,再行反攻。

黃蓋領本部五千人馬,預備硝磺引火之物,火炮火箭等項,在小峴山左側埋伏,候曹兵追至山前,橫出放火,以亂曹兵之心。

三將領命,各各預備去了。

又令呂蒙領三千人馬,帶著曹兵俘虜,由山前小道,竟奔合肥。

周瑜自同韓當周泰,準備接應。

且說曹操初以為一江一 南無備,千里襲人,不料被張繡洩漏機關,呂蒙太史慈,先佔有了小峴山天險,又得甘寧周瑜火速援赴,一連敗了幾陣,心中老大不舒服起來,才冒險讓於禁張郃去襲吳軍後路。

誰知道一個丟盔棄甲,一個連兩隻耳朵都不能夠帶回,心中又恨又氣,教於禁好好養傷,又安慰了張郃,一面與眾謀上商議道:「吳兵甚銳,周瑜又凋度有方,曠日持久,非我之利,諸君有何高見?願聞良策!」

劉曄說道:「丞相南征出於倉卒,吳人不扼淮以拒我,而據小峴山,捨水就陸,失其所長,周瑜年輕好戰,決不肯久守,一二日後,彼必前來搦戰,丞相令諸將驕兵以誘之,先令良將埋伏山口左右,俟吳兵深入,為圓陣以包圍之。

山上吳兵必出求應,伏兵起乘其隙,奉丞相威靈,是一鼓可以得此險也!」

操喜道:「吳皆步卒,我以精騎蹙之,當無不勝。」

遂令臧霸韓浩呂虔張郃四將各領兵二千人,埋伏山前左右,俟第二次吳兵殺出,從中截擊,乘勢上山,四將領兵去了。

又令張遼領兵三千,用民船渡過淝水,擾亂吳兵後路;令李典許褚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夏侯德曹真曹休八將,各領三千人馬,迎敵吳軍,四分四合,八方響應,以為一網打盡之計。

令陳矯程昱,謹守合肥,自己帶著曹彰,領三千鐵騎,居中策應。

佈置已畢,雙方因軍事計劃,休息了三日。

不料那天晚上,張遼便敗回來了。

你說那種笨重的民船,那裡趕得上戰船的輕巧?慣騎大馬的北軍,那裡及得出沒風濤的海鬼?還虧張文遠老於征戰,一見吳兵截擊,知事不妙,火速收隊,還折損了三數百軍士,回營請罪。

操平日最喜張遼,說道:「此非將軍之過,乃地理不熟之故,將軍可嚴軍守護合肥,恐吳軍前來襲城也。」

張遼領命,自回城守不題。

到了次日黎明,吳軍兩路來攻曹營,異常驍勇,曹營早有準備,四散分開。

甘寧太史惑,原系誘敵,都不直進,只向旁邊衝殺。

曹兵左右回合,捲上前米,二將回馬便走,曹兵乘勢追趕,二將剛到山前,曹兵四伏齊出,截住二將。

二將大呼道:「曹兵已中我都督之計,諸軍可努力殺賊!」周瑜看見危急,吩咐周泰韓當火速下山接應。

二將提刀上馬,率領軍隊,衝下山來,曹兵向後一退,左側轉出黃蓋,火筒火箭,漫天遍地射來,燒得曹兵焦頭爛額,紛紛敗走,諸將禁止不住,斜刺裡呂蒙一彪軍,橫殺出來。

曹操見陣勢已亂,急命曹彰領鐵騎前往,衝破吳軍陣勢。

那鐵騎乃是烏桓鮮卑挑來的良馬,曹彰又勇不可當,東吳都系步軍,如何抵敵得住。

看看要反敗為勝,肯軍陣後,忽然鼓角齊鳴,宛城馬隊一齊到了,張繡丁奉,揮軍直入,魯肅在後面催動人馬,殺入曹軍後面。

曹軍不知何處來的人馬,登時大亂。

東吳兵一得勢,四面包圍,曹彰見不是頭路,帶了鐵騎,保護曹操,與眾謀士進了合肥城,回頭來再接應諸將;諸將殺得筋疲力盡,死戰得脫。

還虧張遼出來苦戰一場,方才進得城去,閉上城門。

吳兵大獲全勝,也不攻城,離城二十里,安下營寨。

周瑜親自出營,迎接張繡,說道:「今日之戰,若非將軍,幾誤大事。」

張繡答道:「負罪遠奔,荷承都督收容,區區微勞,何足掛齒?」

兩人攜手進帳,排下酒宴,與眾將賀功,一面遣人向吳侯處報捷。

且說曹操敗進合肥,檢點人馬,折損五萬餘人,糧草器械,不計其數。

諸將李典張郃,受傷最重,操自往看視,吩咐安心調養,決意大起人馬,與周瑜決一死戰。

荀彧諫道:「丞相不宜操之過激,勝敗兵家之常,東吳雖勝,決不敢攻合肥,丞相且回許都,休養兵士,乘機再舉不遲;且關雲長近在襄陽,我若與吳人久戰,彼必乘虛襲許,根本動搖,實為失計。」

曹操默然不語,次日,令劉曄在合肥,輔助張遼守城,自領諸將僚佐回許都去了。

細作報知周瑜,周瑜乃令潘璋陳武,協助太史慈呂蒙,鎮守濡須各地;令丁奉代張繡暫統部隊,駐紮合肥附近,以防曹兵,俟張繡回來,再行一交一 卸。

黃蓋留步軍二千,歸呂蒙指揮;甘寧仍領原兵回九一江一 ;魯肅率領兵船回鄱陽;自己同張繡黃蓋孫韶周泰韓當,奏凱還朝。

孫權早得捷報,聞聽周瑜還來,喜之不勝,親率文武,出城十里迎接。

周瑜見孫權立候道左,與諸將滾鞍下馬,上前參謁。

權一一撫慰,自與張繡周瑜三騎馬,並轡入城。

城廂內外,百姓填街塞巷,皆來看都督戰勝歸來,張繡心中,也自佩服。

到了府內,孫權以客禮待張繡,張繡執意不肯,孫權固讓,張繡勉強就座。

諸將以次坐下,權親自把盞,諸將謝過。

又命左右買來了羊酒禮物,分頭犒勞徐盛甘寧呂蒙太史慈諸將。

大宴三日,仍命張繡前去居巢,統率原兵,替回丁奉。

周瑜仍回鄱陽,令魯肅回建業,共襄政務不提。

這次曹吳構兵,方才休息,那兩川戰禍,又復蔓延,不過也是生民劫數,逃無所逃。

單說漢中祭酒張魯,因與西川劉璋,有殺母一之 仇,每思圖報,因劉璋闇弱無能,逐漸的向西川邊境蠶食起來。

劉璋那裡是他的對手,跟左右詳細商議。

那時他駕前就有一位西川名士,名叫張松,形容古怪,性氣疏傲,因劉璋未曾大用於他,甚懷不平,早欲將西川獻與他人,以圖一身富貴。

只苦尚無機會,此時正中下懷,即向劉璋獻計道:「張魯暗食邊地,志不在小,蜀兵懦弱,恐非其敵,依松愚見,不如入貢天子,詳訴利害,曹丞相威震天下,誠得一介之使,馳諭漢中,張魯決不敢抗曹,西川亦可安枕矣!」劉璋喜道:「即煩大夫一行。」

張松應允,劉璋收抬進貢禮物,張松暗將所畫地圖,攜去中原,訪求售主。

只可惜劉季玉尚把他當作好人,高高興興,送他出了成都,有分教:

錦一江一 春一色 ,乍傳消息於一江一 陵;巫峽哀猿,又吊遺蹤於杜宇。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赤壁鏖兵,周郎得志,此等處完全翻案,便是埋沒英雄。

不可以一筆抹殺為能文也。

故仍以水陸敗曹兵書,自是文章正體。

區區小儒,所以咋舌,正在此耳。

看他先用陸遜識破操聲東擊西之謀,次出程普奮發其老當益壯之勇,而以甘寧文書告急接筍之。

未出兵前,一老一少,一將一帥,已諧協力禦侮之謀,仍令黃蓋領兵沿一江一 直上,不使退居人後,俾揚功績;而後公瑾佈置手書方到,捷書勝算,已在眼前,此較演義舌戰庭爭,連環苦肉,光明多矣。

於是簫鼓陳兵,不在長一江一 ,而在小峴;一山一水,與演義互相反照,復夾寫操瑜容貌,妍媸相對,阿瞞不待一交一 戰,已極不堪。

不惟滑稽筆墨,趣味橫添,抑知此正反寫橫槊賦詩,不欲恭維老瞞一字也。

結局仍以火攻取勝,而以鐵騎橫衝,包圍殺敗殿之,蓋一幕赤壁鏖兵,說破來只有火攻二字,為正當兵家言,余皆插科斗諢類耳。

至於南北兵爭,未有舟步即是相當而捨用騎者,演義一到東吳,便無陸戰,操豈有自喪其長者乎?故必寫出馬隊,以為文章生色,亦暗點演義之漏略處,於是方可作正式兵爭文字看也。

故彼為小說之文宇,此真為軍事之文字,又便宜一個張繡出了風頭耳。

寫周瑜見兵士踴躍,不免想起孫伯符來,謂使伯符健在,那有曹兵在他眼底。

余讀演義至赤壁之戰,亦油然同具此懷,謂倘孫策不亡,恐曹兵猶不能至一江一 上也。

蓋三國中只一孫策可稱真正英雄,縈髯大耳,俱非其匹,文中人此一節,令人想望英雄不止,亟起覓袁子才祭吳桓王廟文而痛讀之。

樂琳欲報父仇,轉喪張遼之子;於禁聞瑜輕敵,即令割去兩耳;曹瞞以詭計襲人,乃至損兵折將,禍及其部而使樂琳無父,張遼無子,於禁毀其五官,張郃失其盔甲,寫來參差錯落,以見曹營諸將喪膽亡魂,逼到曹操雖欲再戰而不可得,蠍蠍螫螫,只有趕快收兵之一途,荀彧再以雲長乘虛躡後之言恫之,老瞞此時真不禁如此一嚇矣,一笑。

演義中以蔣干漏消息於曹營,而敗曹兵;本書中以張繡漏消息於東吳,而敗曹兵。

以一張繡,引出一張松;以千里襲人,引出千里獻地。

於是反映文章中,帶出順筆線索,又皆情節翻案,而大體不翻案,可見一題百作,能手便各不同。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