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那曹操方才接了夏侯淵攻擊馬騰的手書,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

反三國演義

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

話說夏侯淵得了漢中,差人星夜去許昌報捷。

那曹操方才接了夏侯淵攻擊馬騰的手書,心裡自然是十分不願意,正在計劃派兵接應夏侯淵,卻接二連三得了前軍捷報,知道張魯是個無用的廢料,征西將士,一定成功,但令鍾繇調撥二三千人馬,遙為聲援。

不到一月,夏侯淵完全克復漢中的捷報到了,曹操十分高興,立刻奏請以夏侯淵領漢中太守,留張命夏侯德夏侯尚分守各要隘,曹洪文聘回許昌,各加升賞。

依著夏侯淵意思,就要乘勢攻打西川。

曹操以漢中新定,張魯餘一黨一 尚多,馬騰心懷叵測,屯駐三輔,舉措稍有不當,不徒不能得西川,並東川亦萬分危險也,就不存那得隴望蜀之心,慢慢的留以有待了,卻暗暗與眾謀士商議收抬馬騰之策。

華歆獻策道:「馬騰世在西涼,羌人畏服,所部將士,甚為精銳,此刻若興師動眾,前去征討,彼如抗命,大則動搖三輔,擾亂關中,小則退出蕭關,佔據隴阪;征西將軍,前攻枹罕,苦戰經年,幸而獲勝。

若馬騰一變,則征西將坐困於漢中,而隴上諸羌,將齊聲響應,殊非萬全之策。」

曹操道:「子魚所見,可謂洞悉敵情,但有何策,可以不勞而定?」

華歆道:「馬騰對征西使者,口口聲聲朝廷旨意,今當投其所好,丞相明日上朝,取得朝廷旨意,藉口隴羌謀變為名,召他來許商議;馬騰恃勇而輕,又自負擁有重兵,他人不能害我之意,勢必輕裝就道。

待其來許,必先來謁丞相,丞相可面數其抗命之罪,一二武士,便可制其死命。

至扶風方面,僅有馬岱。

馬超遠在涼州,可令人先至長安,教子廉將軍與文聘督發萬人,圍攻馬岱,以除後患。

韓遂駐紮馮翊,與馬騰原為犄角,但其為人,剽輕短見,好利忘義,與賈詡素相一交一 厚,可令前往,誘以官爵,馬騰既死,彼自失勢,有威可畏,有德可懷,必入吾彀,且可令其出兵截馬岱歸路,四面圍攻,不愁不勝。

然後令韓遂為金城太守,俾作前驅,以賊攻賊,馬超雖勇,外失重兵,他無援脅,不敗何俟?丞相既無西顧之憂,自可遂東征之願矣。」

曹操大喜道:「子魚一江一 東名士,可謂華實並茂矣!」立刻差人前去長安,教鍾繇與曹洪文聘暗中準備。

次日索得詔書,火速差官,前往右扶風,調取馬騰來許,商議軍事。

再差賈詡攜帶黃金千兩,采緞百端,並金城太守敕書印綬,去說韓遂。

三路差官,各自去了。

且說馬騰自從打發鍾繇使者去後,陸續聽得曹兵大捷,平定漢中,心裡暗自著慌,令馬岱龐德,將軍隊逐漸移展至寶雞千陽一帶,與天水仇池諸羌,聲氣相接;知道蕭關一帶,朝那高平,俱有重兵,難以通行,只好從南道著想,以作退步。

自古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華歆層層盤算,曹操與眾謀士,均系過人之才,竟不慮到這一步,放虎歸山,自留後患。

卻是馬氏諸人,不該駢死此地,故而如此。

卻說那許昌使者來薊,馬騰受了詔書,款待天使,與麾下將士商議,去的好,還是不去的好?眾將士都主張不去。

馬騰道:「我若是不去,是違抗聖旨,曹公便可加我以叛逆之名,右扶風四面受敵,勢必受兵,豈非自貽伊戚!不如親身前往,汝等盛兵以為後援。

曹公得我一人亦為無用,殺之又屬無名,顧忌太多,終於無濟,是我仍可安然復返也!」馬岱諫道:「叔父不受夏侯淵調度,已成嫌隙,此去許昌,決無好處。」

馬騰道:「吾意已決,汝可代統吾軍,我東去許都,驛置一人,若有不測,汝與龐德急領全軍,退出秦中,南入天水,奪取汧陽,以為根據;令步卒數百人,扮作鄉農,散入此地各村耕種,以為他日捲土重來之預備。

汝兄可從蕭關入,汝可從寶雞進攻,則吾仇可報矣。」

馬岱見馬騰去志已決,不能諫阻,頓首受命。

次日馬騰帶著馬休馬鐵暨三百人馬,同著使者,向許昌進發。

不一日來到,自向館驛住下,次日去丞相府參謁曹操。

曹操早知備細,吩咐許褚帶了二百名勇士,埋伏暖閣左右,馬騰一到,就令進來。

參謁已畢,曹操道:「將軍遠來辛苦?」

馬騰謝過。

操問道:「前日孤令夏侯淵去征討張魯,請將軍前去協助,為何不去?」

馬騰道:「一來氐羌騷動,不敢遠離;二來因未奉到令旨,故爾有違夏侯將軍的命令。」

操笑道:「孤令征西前去漢中,委以專征,關中人馬,悉聽節制,你心目中本沒有孤家,故而抗令,還敢到此巧辯?來!與我拿下!」許褚帶領勇士,一擁向前,將馬騰拿住。

馬騰到此,只好束手受擒,回頭看著曹操,高聲罵道:「俺馬騰明知來此,決無好處,不過是朝廷旨意,不能違抗。

於今我雖一死,只恐你這奸賊,也沒一個好下場頭!」曹操吩咐左右,推出斬首,不必號令,用一口薄薄棺材,將他埋在西郊附近。

立刻叫許褚前去館驛,掩捕馬騰從人,一律斬首,以除後患。

許褚領兵來至館驛,西涼兵士,已經得了消息。

馬休馬鐵,知道是不能生回,原有從人,改著鄉人衣服,叫他火速破站飛報馬岱,準備南行;自己兩個痛苦流涕,曉諭軍士,言主公無故被曹操殺害,頃刻必有兵來,汝等可速速逃走。

原來馬騰待下極有恩惠,此番聽得馬騰被害,個個目眥盡裂,大哭號咷,齊聲說道:「我等願同死此處,不願生回。」

登時弓上弦,刀出鞘,專等曹兵到來,決一死戰。

西涼兵士,正在準備,許褚已帶了八百兵士,將館驛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

後面夏侯惇帶領巡城兵四五百人,會同許褚,將館驛圍得水洩不通。

馬休馬鐵橫了心,兩個在門樓上,彎弓搭箭。

等他二人臨近館驛,覷得親切,馬休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翻身落馬。

夏侯惇原只一個眼睛,於今又去了一個,便也有力無處使,左右急救上馬。

許褚吃了一驚,門樓上馬鐵一箭,射中許褚左頰,馬休又是一箭,射中許褚右頰。

許褚忍痛,拔出箭桿,下令軍士,奮勇進攻。

卻見館驛門開處,馬氏兄弟,兩馬當先。

論氣力來,原不是許褚的對手,因為許褚受了兩傷,馬氏兄弟捨命衝殺,西涼兵士,都是把性命擱在九霄雲外。

自古道:一人拚命,萬夫莫當,何況都是久經大敵,兵強馬壯,二百餘人,一聲喊,曹兵紛紛閃開,殺出一條血路,逕奔許昌西門。

迎頭來了曹兵大將王必,帶了三千御林軍,向前截住。

馬休馬鐵雙刀並起,王必招架不住,被馬休一刀砍落馬下,西涼軍士乘勢殺出西門。

御林軍見主將已死,紛紛大亂。

許褚見馬氏兄弟,逃出城去,吩咐眾軍一火 速追趕,退後者斬,自己匹馬當先,眾軍四面圍繞前來。

西涼軍士,人自為戰,到了後來,曹兵越殺越多。

馬休馬鐵,料無生路,拔出寶劍,自刎而死。

眾軍士見主將已亡,滿拼一死,盡力迎殺,天色向晚,力盡神疲,二百餘人個個戰死,無一生降。

許褚割了二人首級,來見曹操。

曹操已知道王必喪命,夏侯惇許褚均受重傷,正在憤怒之際,一見許褚前來報功,親取傷藥,替許褚敷上,重賞許褚,教他好生將息。

又安慰夏侯惇,教人殮葬王必。

計點軍士,折損干餘人!操大驚,西涼兵士,如此驍勇,猶恐曹洪不敵馬岱,急令帳前左右護衛小將一鄧一 艾鍾會,帶領三千人馬,星夜前去協助。

二將奉命去了。

卻說馬岱龐德見馬騰去了多日,尚無消息,正在遲疑,只見進來一人,汗流滿面,氣喘不止,一看正是跟馬騰去的軍士。

稍停,那軍士將馬騰業已被害,二位小將軍,預備死戰,特令前來報信;途中看見曹洪文聘領兵前來,離此不過四五十里地了。

馬岱聞言大哭。

龐德說:「小將軍!此非慟哭之時,商議迎敵才是。」

馬岱收淚道:「叔父當去時,要我二人去到天水,以為存身之地,如今可急速拔隊起行,到了天水,再作道理。」

龐德稱是。

二人預備已久,立叫起行,到了寶雞,馬岱與龐德商議道:「你看此地山勢險惡,你我各領三千軍士,分左右埋伏,等候曹兵前來,殺他一個片甲不回!一來替叔父報仇,二來使他不敢窮追。」

龐德連聲道好,令裨將馬成領五千人馬先行,他兩個埋伏著,靜候曹兵來到。

那曹洪文聘,在長安接著魏王令旨,帶了七千人馬,星夜前行,鍾繇領了五千人馬接應,二人趕到扶風,馬岱已經走了,二人驚訝不置。

依文聘的意思,是不追趕了。

曹洪說道:「魏王旨意,要剿除馬岱以絕後患,如今聽土人言說,去尚不遠,我二人急速催兵前進才是。」

文聘依言,催兵前進,又行了一日,到了寶雞,問著土人,知道西涼兵清早過去,至多不過走了三四十里路程。

二將大喜,急急追趕。

看看日欲西沉,到了一個坡上,忽然鼓角齊鳴,左邊龐德,右邊馬岱,萬一弩一齊發,向曹軍射來。

一個是有心計算,一個是變起倉卒,曹兵抵敵不住,往後敗走,二將乘勢追殺,曹兵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十成中去了八成。

曹洪文聘敗去四十餘里,幸虧鍾繇接應,方才安下營寨。

那邊馬岱龐德,火速催軍,直向天水進發,三五日間,便到了天水。

天水太守馬遵,原是馬氏一門,聽見馬岱到來,開門迎接,進衙坐定,馬岱哭訴馬騰被害情形,馬遵亦為揮淚,便道:「賢弟且免愁煩,叔父已死,如今可遣人火速去涼州,報知孟起,興兵復仇。

愚兄這裡,尚有萬餘人馬,合賢弟帶來的兵,將近三萬,足以一戰。」

即喚部將姜維近前。

那姜維乃是冀縣人氏,武藝高強,人才出眾,在馬遵部下,當了一名偏將。

當時聽見太守呼喚,上前參見,又見過了馬岱。

馬遵道:「馬老將軍被曹操所害,小將軍避難前來,尤恐曹兵仍前追趕,伯約可領兵五千,前去千陽,謹守城池,以防曹兵來犯,我這裡再派人來接應。」

姜維領兵去了。

馬遵又令龐德領五千人馬,離千陽三十里下寨,接應姜維。

龐德領兵去了。

馬遵教馬岱帶了五百人馬,由臨洮徑回涼州,協助孟起,待這邊接到消息,即便進兵。

馬岱即刻起程去訖。

馬遵自己吩咐左右,加意警備不題。

卻說曹洪文聘,頓兵三日,鍾一鄧一 二將到了,見過曹洪,問知軍情。

一鄧一 艾道:「馬岱戰勝,急於逃走,輕騎躡之,必獲全勝,今去遠矣!」鍾會道:「岱此去必奔天水,馬遵是馬騰一家,必相連合,我兵遠出,勝負尚未可知,可稟知魏王,再行定奪。」

曹洪依言,將人馬紮住,專人啟稟丞相,靜候指示機宜。

且說韓遂屯紮在馮翊一帶,與馬騰相為犄角,聞知馬騰被召進京,知道客軍寄寓,終非上策,馬騰此去,恐怕凶多吉少,與手下將士楊秋程銀一般人正在計議,忽報許昌使者到來,韓遂連忙迎接賈詡進營。

一行坐定,賈詡宣佈曹公德意,即將黃金采緞金城太守符節印綬,一交一 與韓遂。

韓遂一一拜謝,陪著賈詡飲宴數日,一面令部下收抬行李,預備起程。

韓遂送過賈詡,同眾將商議道:「我若依曹,夾攻馬氏,馬氏既滅,勢必及我;我若助馬,是我先替馬氏受兵,諸將有何良策?」

程銀道:「賈詡此來,明是以毒攻毒的手段,馬孟起蓋世英雄,豈有不報父仇之理?主公與馬氏,世一交一 世好,又系聯盟,無馬氏是無韓氏。

然曹兵遍佈關中,我若起而發難,曹兵必環而攻我,進既不能,退又不得!不如三分所部,以一部暫留涇渭之間,一部先入金城,一部向安定高平分途駐紮,作為陸續開拔形式,示曹兵以不疑。

孟起一至金城,便可與之合兵一處,以入關中。

孟起若不出兵,我亦可以安坐金城,保全實力。」

韓遂喜道:「將軍言之有理。」

即將原有部隊萬餘人,自領三千餘人為第一隊,先行率赴金城接任;楊秋領五千人為第二隊,分駐安定高平一帶;程銀領軍五千,作為第三隊,分駐涇渭之間,靜候馬超消息不題。

卻說孫權自從大勝曹兵,每日裡提防曹兵復仇;又聽得曹兵取了漢中,殺了馬騰,聲勢十分浩大,急召周瑜程普一班將士商議。

周瑜道:「主公思患預防,誠為高見;瑜在鄱陽,據文向報告,劉玄德與糜夫人同染一溫一 病,劉玄德體質強壯,現已就痊,只糜夫人日加沉重。

甘夫人因晝夜侍疾,亦復傳染,兼天時不正,荊州又無良醫,半月以前,兩位夫人雙雙病死,現在荊州城中文武尚然穿孝。

主公幼妹,待字閨中,不如遣人去荊州為媒。

劉玄德與討逆將軍昔同王事,與主公向無深仇,我得一江一 夏,得之劉表,若與聯婚,事無不諧。

婚姻既定,盟好可尋,關張子龍,皆義氣深重,決不背主母以興無謂之師;諸葛亮龐士元,雖計謀百出,亦不致冒大不韙,以徼不可必之功。

近窺其意在圖川,欲得上流。

我與聯婚,投其所願,然後我可以釋一江一 夏之防,而專合肥之備。

即曹操大舉南下,關雲長在襄陽,張翼德在南陽,但遣一介之使,南入荊州,則襄樊之兵,可出宛洛。

曹操方自顧許昌根本之不暇,何暇輕舉以謀我也?」

孫權喜道:「公瑾之言,表裡瑩徹。

劉玄德天下英雄,吾妹遞之,亦為得人,待孤告知老母,然後再行遣使。

公瑾可前赴濡須,一視防軍,以防曹兵乍進。」

周瑜領命自去不提。

孫權入內將諸事面告吳國太。

國太道:「女大當嫁,劉玄德是景帝玄孫,英雄蓋世,汝竟行之可也!」孫權領命,即遣呂范前來荊州議婚。

那劉玄德自從甘糜二夫人雙雙病死,形單影隻,正在悲痛,孔明子龍,時常勸慰。

一日,三人小飲,孔明笑道:「主公面上,紅光煜煜,主天喜紅鸞照命,三數日內,當有續絃之喜。」

玄德歎口氣道:「二夫人患難相從,中途溘逝,一屍一骨未寒,何可遽言續娶!」一言未了,外面報進,一江一 東使者呂范求見。

孔明笑道:「恭喜主公,可稱喜從天降了!」玄德道:「軍師何出此言?」

孔明道:「請進呂范,便知端的!現在只要是闊人,不管形狀醜陋,不管年齡高大,夫人若有不幸,那做媒的便踴躍恐後;我與東吳,素無來往,兩夫人去世,亦未前來弔唁,孫權有妹,尚待字閨中,呂范此來,定系作媒無疑。」

玄德半信半疑,教人延請呂范進內。

寒暄已畢,呂范先致吳侯弔唁之意,後述吳侯景慕之誠,漸漸的說到姻事來了。

玄德暗暗佩服孔明神相,聽見呂范所說,以目視孔明。

孔明答道:「吳侯有此盛意,主公理宜答謝。」

玄德起立致謝,呂范連忙答禮。

玄德教孫乾簡雍陪伴呂范館驛安歇,與孔明計議道:「呂范作媒,必有用意,軍師為何一口允諾?」

孔明道:「此必系周公瑾懼曹操再伐一江一 南,欲聯我以拒曹耳!我欲入川,亦懼吳之上犯,姻好既成,一江一 南可以一力拒曹,我亦可以一心入川,兩利之事,何憚不為?」

玄德連聲稱是。

次日,玄德請呂范先行回去報知,令簡雍前去答禮,二人去訖。

玄德將前日所得黃金采緞,駕著畫船簫鼓,命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為納聘專使,命右將軍趙雲為親迎專使。

二人衣錦簪花,帶了從人,望一江一 南進發。

船到一江一 夏,徐盛早知消息,出郭歡迎,與趙雲甚為投契,隨即分別。

到九一江一 時,甘寧一樣款待。

順風揚帆,直到建業,孫權派魯肅程普至九洑洲相迎。

魯肅與孔明一見如故,上得岸來,並馬入城,到吳侯府第,下馬入內參見。

孫權優禮款待,又引見了國太。

國太一見孔明儒雅風一流 ,子龍英風四射,自己女婿,得此輔佐,將來定成大事,歡歡喜喜,替女兒制辦衣裝,選了良辰吉日,命諸葛瑾、孫韶為護送專使,將孫夫人送下了河。

孫權與國太送至一江一 邊,灑淚而別。

十日工夫,一行人到了荊州。

荊州城裡,家家戶戶披紅掛綵。

玄德自在一江一 干迎接彩車,十里錦溢香盈,老夫少妻,自有一番佳境,夫妻和好,自不待言。

並非兄弟捏造,但看盧子嘉馮煥章兩口子,便可以略知梗概了。

話休繁絮,劉玄德與孫夫人既成嘉禮,關張都來參見新嫂,各回訊地去了。

諸葛瑾跟孫韶吃得酒醉飯飽,心滿意足,玄德也十分厚待。

兩個辭別,自去吳侯處覆命。

正是:

佳偶初諧,他日怕成怨偶;舊人若在,今朝可比新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綱目書馬超韓遂十部變曰:操過鍾繇討張魯,而使夏侯淵等出河東,與繇會,關中諸將疑之,馬超韓遂等十部皆反。

是超遂連合反曹,實由於操命夏侯淵討張魯,諸將生疑之故。

與本書引據者同。

衣帶詔,史亦只言董承自稱受有云云,劉備因之起兵於徐州,井無馬騰之說。

演義敘操欲乘周瑜喪取吳,恐騰襲許,憶赤壁軍中訛言,因誘致騰,可謂憑空結撰。

本書曹操矯詔誅騰如故,而原因由抗命征西,假天子命以塞其口,言隴羌變以重其威,是合於情理者也。

若演義加為征南將軍,命其征吳,則太不合情理矣,豈止不合於史也!

寫馬超遠在涼州,扶風僅有馬岱,不但走為佈置軍事,令岱與龐德所部出動,可向寶雞千陽一帶展移。

且演義敘馬騰之往,謂超有乘其來召,竟往京師,於中取事,昔日之志可展等語;是超未諫,而又有勸行之失,不可不救正之也。

嗚呼!使超果有此言,則父與弟往而共死,所以輕身致危者,超將永抱終天之痛矣!今超不在側,諸將均主不去而諫之,馬岱苦口而又再諫之,是騰剛果明決,自欲就義而求仁。

岱與超也,生死天地,概無所憾。

而後英雄可以繼志,可以有為,不致稍有累於天君;於是馬騰之夷險危途,艱貞亮節,殆可抗衡於岳飛,而操乃淪與檜伍;此之謂有筆皆削、無人不全。

超一在側,使難料理。

即如演義之言詞,蓋亦非此不合馬超聲口也。

讀者必訝馬超何以竟在涼州?又何故不安放扶風?俾多一諫勸之人,騰或不行。

曾不知演義上便因如此安放,無法著筆,不得不玷辱英雄。

若超在側,必仍只見勸不見諫,英雄肝膽,誅賊為先,怕死貪生,恐馬超入墓至今,在地下千年,猶未學會如此腔調也。

否則寫的便不是馬超,或不問馬超終天抱恨不抱恨,便可去學演義般樣隨手安放,試問填平英雄恨事,尚還有何案可翻?這才叫安放不得的苦。

演義寫賈詡媚操進計,反間成功,本書便令其許爵空勞,說降失敗,成了蔣干。

演義寫一黃奎助騰,洩謀誤事,同時被害;本書寫一王必助操,截殺無用,登時被誅,成了苗澤。

演義寫設策詔騰者為荀攸;本書寫一再獻謀者為華歆。

以攸黜操封王,尚存晚節,歆附逆成篡,不妨歸惡也。

演義寫許褚裸衣斗超,臂中兩箭,而城下圍騰,曹將無一人受傷;本書寫許褚領兵圍驛,頰中兩箭,而門樓拒敵,曹將無一人不受傷;以助賊必誅,刑傷不稍末減,褒忠有典,休鐵應予復仇也。

尤妙在復侯惇為演義中操平漢中定計之人,又為操疾篤見鬼相召,亦同於殿門見鬼以死之人,本書原以張魯為鬼,即令惇失其雙目,不但使之不能見人議人,且永使其不能見鬼議鬼;尤覺翻案翻得滑稽。

若王必則去箭瘡,而令身首異處,如伏典刑,蓋正五臣死節之罪,則翻案翻得森嚴之至。

因諱一黃奎,便順諱五臣之死難,乃從翻馬騰一案,並翻五臣之兩案;明則了結夏侯惇王必助逆之輩,暗且了結管輅知機助逆之徒,是均不可不知也。

夏侯霸降姜維時,首以魏有妙齡鍾一鄧一 二人,久必患蜀為言。

世讀演義者,又必惜維之降蜀,在先主死後,霸之降蜀,在孔明死後,共助漢皆晚;而鍾一鄧一 用世,反能及時,乃興歎若有天也!設使鍾一鄧一 得遇諸葛,將如之何?亦世人之所深思者。

今即以軍事地理而及天水,因天水而及姜淮馬遵,便言本屬馬氏同宗,已見文機在手,妙造隨心。

而超孝子也,維亦孝子也,以孝及孝,以維助超,又果為惟一攜手之人物,不惟不使英雄為降將軍,此中又寓錫類不匱之至意,則幾無一處不見杼軸,無一字不有份量,更不可以信口亂造而草草讀過。

人也,地也,時也,勢也,情也,事也,安排既當。

然維固與鍾一鄧一 鬥智者也,故未出維,乃先出鍾一鄧一 ,於是鍾一鄧一 並得與諸葛角智於疆場。

自有本書,而三國人材,一齊吐氣!而世間讀者,無不如心,天地之一交一 ,從此應無缺憾事已。

演義言孫劉相忌而聯婚,本書言孫曹相畏而聯婚,原因大異,方見本書為正寫孫劉合好,一交一 不可離之文,而此回更為抬高公瑾人物之筆。

如演義魯肅討荊州,佛寺看新郎,喬國老愛財多事,劉備畏妻溺志,孫權摔硯怒追,以及夫人背母偕逃,孔明伏兵高叫,周瑜雪恥忘曹等,真將一時瑜亮,奇材妙智,寫得兩下不堪!幾同市井小人之卑陋惡劣,那一位還算得三國人物?簡直刻罵入骨矣!茲盡反之,並易入贅為視迎,這番正大光明,便叫臥龍先生一行,省在小舟伏著,去受許多悶氣,妙極!呂范照舊為媒,可謂媒星入命,只是甘糜二夫人同遭瘟病身死,黃泉路上,不免咒罵不堪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