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集注》第四十三章:[116]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子集注》第四十三章

老子集注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16]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7]

【註釋】

[116]這裡需要注意「馳騁」二字。

柔之所以「克剛」,不是「剛」克「剛」那樣。

而「至柔」者何也?唯「道」可也。

「道」之行於天下,馳騁縱橫,所向披一靡一,故稱「至堅」。

[117]後一句無非是說「行不言之教」、「無為而無不為」這些大道理天下很少能夠作到罷了。

而前一句,即「無有入無間」倒有些難於理解。

莊子《養生主》裡的「庖丁解牛」倒有類似的話:「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需要進一步考慮,什麼是「無有入無間」。

什麼是「無有」?在前面指出過,所謂「無為而無不為」的要義在於統治形式的非實體化。

就是說,盡量減少人們對於被統治這一事實的感受和認識。

所以說這種統治方式就是所謂的「無有」。

什麼是「無間」?老子所論述的「道」即「無間」。

就是說「道」的演繹是呈現流水般的統一的。

沒有可能打破這個渾然一體的天然統一。

所以惟有「無有」才能將其意志浸一潤到這個統一體中。

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德」,強調主觀的作為,強調統一,強調意志。

所以現在,兩個「道」已經非常明顯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這兩個「道」,也就是「上德」,和「下德」。

區別在於,一個是「無為」而「無以為」,另一個是「為之」而「有以為」。

那麼哪個是「無有」呢?哪個是「無間」呢?已經得到正確的回答了吧。

【譯文】

天下最柔一弱的東西,能夠役使天下最剛強的東西,沒有形體的東西能夠進入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知道無為是有益處的。

不用言語表敘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能比得上。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子集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