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1500年後的世界 中文版前言:不過,我也感到有點不安,因為我擔心中國讀者在閱讀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全球通史》1500年後的世界 中文版前言

全球通史

1500年後的世界 中文版前言

當然,我很高興,也很滿意我的《全球通史》能與中國讀者見面。

不過,我也感到有點不安,因為我擔心中國讀者在閱讀時將不會給予足夠的批評。

人們閱讀任何東西都應提出批評,這是因為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沒有任何東西能作為純真理或完整的模一式而被人接受的時代。

環顧20世紀後期的世界,我們將意到一個陷入重重困境之中的世界,看到一個一切都被弄得亂七八糟、一切都在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世界。

不僅一個國家、一種社會制度如此,全球如此,不發達的第三世界、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世界和發達的資本主義第一世界也是如此。

如今,這三個世界都在轉動著它們的車輪。

由於不發達的第三世界日益落後,因此,盡避在"聯合國發展的幾十年"期間,我們作了種種努力,但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正在加大。

聯合國那幾十年的發展失敗慘重。

以致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今天的處境比它們過去作為殖民地時更加惡化,因而,它們現在進入的不是"發展的幾十年",而是"生存的幾十年"。

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世界同樣面臨著種種嚴重的問題。

1961年,尼基塔·赫魯曉夫曾誇口說,到1980年,蘇聯的工業生產將超過美國。

但事實恰恰相反。

蘇聯在當今新的尖端技術方面,並不是一位領導者,而是一位追隨者。

所以,它的工業產量已越來越落後於美國,實際上也落後於日本;蘇聯不但沒能趕上美國,而且落到了日本的後面。

因此,蘇聯現在在全球工業等級中名列第三。

今天,我們之所以聽到持不同政見者安德列·薩哈洛夫以及領袖人物米哈爾·戈爾巴喬夫作出這樣的宣佈:根本的問題在於蘇聯的社會和實際做法需要徹底檢查,原因就在於此。

在富有想力的美國,我們發現太一陽一並不明亮,人民也並非幸福。

相反,今日的美國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國家,許多嚴重的問題日益加深。

在過去的幾年中,它已從世界上第一債權國下降為第一債務國。

工人失業,農民失去農場。

美國報紙上儘是這樣的報道:無家可歸的人們露宿街頭;營養不一良和飢餓的現象不斷增長、遍及全國;酒一精一中毒、吸毒成癮、少女懷孕和青少年自一殺的比率與日俱增。

19世紀,整個世界接受了一種社會模一式,那就是西方的資本主義。

如今,再也不存在什麼世界一性一的社會模一式,因為所有社會都處在深深的危機之中。

當然,我們可以從國外學習某些獨特的技術,但就總的社會模一式而論,卻沒有一個可鑒用。

或許,我們應該記住一毛一主席的勸告:我們能從反面經驗中學到某些東西。

的確,全世界有許多值得我們觀察、考慮、並可以從中得益的反面經驗。

每塊大一陸、每個地區的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問題,他們有責任拿出自己獨特的解決辦法。

這就是當今世界所做的社會實驗和社會改革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多的原因。

我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有前途的趨勢。

人類過去歷史中的許多災難都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社會的變化,色是遠遠落後於技術的變化。

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人們十分自然地歡迎和採納那些能提高生產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術;但是,人們卻拒絕接受新技術所必需的社會變化,因為採納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總是令人不快的。

今天,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人民已發覺自己陷入困境,當今技術革命與技術革命所需要的相應的社會革命之間的時間滯差是造成這一困境的一個根本原因。

例如,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世界目前生產的食物多於它的需求。

如果林這些食物平均分配,我們將擁有一個人民過於肥胖的世界,但是,這些食物並沒有平均分配。

由於我們拒絕接受社會的變化,每個民族中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全世界窮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變得越來越大。

因此,在我們的時代,古老的生產率問題首次得到解決之後,營養不一良和忍饑挨餓的人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同樣,科學家警告我們,現代核武器以核冬天即人類自取滅亡的危險威脅著人類。

然而,所有的國家都在繼續裝備自己,繼續備戰,彷彿我們不是在用氫彈、太空武器和毒氣,而是在用長矛和弓箭打仗一樣。

上述例子說明,技術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的時間滯差多麼嚴重,多麼可怕。

一愛一伯特·一愛一因斯坦既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

廣島、長崎事件發生後,他立即警告我們:"原一子一彈的殺傷力已改變除我們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這樣,我們會逐漸陷入空前的大災難之中。

"不幸的是,一愛一因斯坦告誡我們所要避免的向大災難的陷入一直持續到現在。

我們有責任使人們警覺並認真考慮一愛一因斯坦對我們的警告。

人類的前途取決於人們的覺悟程度;我希望,我的書能對人們的覺悟有所貢獻。

L·S·斯塔夫裡阿諾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全球通史
◆1500年前的世界 第一編 文明之前的人類第一章 引言:世界史的性質第二章 人類——食物採集者第三章 人類——食物生產者第二編 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1000年)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第五章 古代文明諸類型第六章 古代文明的結束第三編 歐亞大陸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第七章 最初的歐亞文化高度發達的核心區第八章 希臘和羅馬的文明(上)第八章 希臘和羅馬的文明(下)第九章 印度文明第十章 中國文明第十一章 古典文明的終結第四編 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500-1500年)第十二章 歐亞大陸文化高度發達的核心區第十三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第十五章 傳統的拜占廷文明第十六章 傳統的儒家文明第十七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第五編 1500年以前的非歐亞大陸世界第十八章 非洲第十九章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第二十章 歐洲擴張前夕的世界後記1500年後的世界 中文版前言序言第一編 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第一章 導言:從地區史到全球史第二章 西歐擴張的根源第三章 西歐擴張時的穆斯林世界第四章 西方擴張時的儒家世界第五章 西方擴張時的非歐亞大陸世界第二編 新興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六章 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階段(1500-1600年)第七章 西歐的擴張:荷蘭、法國、英國階段(1600-1763年)第八章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第九章 這一時期對世界歷史的意義第三編 西方據優勢地位時的世界(1763-1914年)第十章 科學革命第十一章 工業革命(上)第十一章 工業革命(下)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上)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下)第十三章 俄國第十四章 中東第十五章 印度第十六章 中國和日本第十七章 非洲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上)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下)第十九章 這一時期對世界歷史的意義第四編 1914年以來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上)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下)第二十一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義起義第二十二章 1929年以前歐洲的革命與和解第二十三章 五年計劃和大蕭條第二十四章 走向戰爭(1929-1939年)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第二十六章 從大同盟到冷戰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上)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下)第二十八章 兩極分化的結束第二十九章 西方的衰落與成功後記:我們的黃金時代嗎?後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