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二 石部-鬆化石
唐書︰僕骨東境康於河,斷松投之,輒化為石,其色佳,謂之康於石。
錄異記︰婺州永康 縣山亭中有枯松,因斷之,誤墜水中化為石,取未化者試於水,隨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幹乃皮與松無異,但堅勁。
博物誌雲︰松本石氣,石裂受沙即產松,松至三千年更化為石。
與地紀︰宋建炎間,遂寧府轉運使衙門後圃有松石,外猶松樹,而中化為石。
又重慶府永川縣有石松坪,有松花石,石質而松理,或二三尺許,大可合抱,然不過相望數山有之,俗呼雷燒松。
神仙傳,三千年當化為石。
張綠猗塗說︰松花石有黃紫二色,質理甚細,皮上有水紋,或松皮紋,亦有節暈紋者,天台山間有之。
西北亦產,乃年久折松入澗水,得地氣變石。
且有變不全,尚帶松質者,入藥宜用全化者。
服之令人忘情絕想。
治相思症,凡男一女有所思不遂者,服之,便絕意不復再念。
敏按︰鬆化石乃有情化無情,為一陽一極反一陰一之象,男一女一愛一慕,結想成病,致君相二火虛磨妄動 ,鑠耗真一陰一,魂狂魄越,神不守舍。
非此反折之使入和平不可,正取其貞凝之氣以釋妄緣也。
瀕湖石部不灰木後附松石雲︰松久所化,不入藥用,殆未深悉其奧妙耳。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