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三 草部上-昭參
金沙一江一志︰即人參三七,產昭通府,肉濃而明潤,頗勝粵產,形如人參中油熟一種。
王子元 官於滇,曾以此遺外舅稼村先生,予親見之,狀較參紅一潤,大小亦不等,味微苦甜,皮上間有帶竹節紋者。
劉仲旭少府雲︰昭通出一種名蘇家三七,儼如人參,明潤紅熟,壯少者服之作脹,惟六十以外人服,則不腹脹。
其功大補血,亦不行血,彼土人患虛弱者,以之蒸雞服,取大母雞用蘇三七煎湯,將雞煮少時,又將三七渣搗爛入雞腹,用線縫好,隔湯蒸至雞爛,去三七食雞,可以醫勞弱諸虛百損之病。
據所言︰即昭參也。
宦游筆記︰三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中,每一莖一上生七葉,下生三根,故名三七。
土人入山采根曝干,色微黃,形似白芨,長而有節者,其味微甘而苦,頗類人參。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
味同而功亦等,故人並稱曰人參三七。
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
此常中丞筆記所言︰人參三七以形圓而味甘如人參者為真,其長形者,乃昭參水三七之屬,尚欠分晰也。
識藥辨微雲︰人參三七,外皮青黃,內肉青黑色,名銅皮鐵骨。
此種堅重,味甘中帶苦,出右一江一土司,最為上品。
大如拳者治打傷,有起死回生之功。
價與黃金等。
沈學士雲︰竹節三七即昭參,解酲第一,有中酒者,嚼少許,立時即解。
又近時人參三七中,有名佛手山漆者,形長,儼如佛手,上有指。
出廣西,藥客販至,其價在圓山漆之上。
(此名荸薺山膝,即所稱銅皮鐵骨參三七是也。
)壬戌,有客自打箭爐來,帶有藏三七,名佛手參。
儼如干麥冬而堅實,形小不大,作三叉指形,玲瓏如手,故名。
王聖俞曾嘗其味,淡而微辛涼,雲能治肺血勞損,此亦白芨三七之屬也。
浙產台一溫一山中,出一種竹節三七,色白如殭蠶,每條上有凹痕如臼,雲此種血症良藥。
庚申,予於晉齊處見瓊州山漆,圓如芋,皮光,色黃白,肉黃如金,雲瓊人珍之,名野山漆。
勝右一江一所出者。
又一種出田州土司,如佛手形,名佛手三七,雲此種系野生,入藥更勝。
百草鏡雲︰人參三七味微甘,頗似人參,入口生津,切開內瀝青色,外皮細而綠,一種廣西山峒來者,形似白芨,長者如老乾薑,黃有節,味甘如人參,亦名人參三七。
又名竹節三七。
此外又有旱三七,名蘿蔔三七,色白味苦。
有小三七,色黑,出湖南寶慶府,亦名紅三七。
有羊腸三七,即水三七之類,形如羊腸細曲。
又一種出雲南昭通者,能亂人參,色味無異,且油熟明透,但少蘆耳,然回味太甜。
金御乘雲︰近時市品三七之外,有水三七、有白芷三七、有竹節三七、其形狀功效,皆未見其有考核者。
味甘苦,同人參,去瘀損,止吐衄,補而不峻。
以末摻諸血中,血化為水者佳,大能消瘀,按︰人參三七,出右一江一土司邊境,形如荸薺,尖圓不等,色青黃,有皮,味甘苦,絕類人參 ,故名。
彼土人市入中國,輒以顆之大小定價,每顆重一兩者最貴,雲百年之物,價與遼參等。
余則每顆以分計錢計者,價不過一二換而已,昭參無皮,形如手指,絕無圓小者,間有短扁形者,亦頗類白芨樣。
金沙一江一志所載︰以為即人參三七,恐未確,故附存劉說以備考。
治吐血︰種福堂方︰用雞蛋一個,打開,和人參三七末一錢,藕汁一小杯,陳酒半小杯,隔七寶散︰仇氏傳方;刀傷收口,用好龍骨、象皮、血竭、人參、三七、一乳一香、沒藥、降香末 陳氏回生集載軍門止血方︰人參、三七、白蠟、一乳一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蠣各等分,不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