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傳奇》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她這一嚇,真是非同小可,故「哎啊」一聲極叫,妙善大師等二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觀音菩薩傳奇》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

觀音菩薩傳奇

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

話說永蓮入魔愈深,忽見金甲天神,手執八稜金爪錘,闖進石洞,照定她頂門就打。

她這一嚇,真是非同小可,故「哎啊」一聲極叫,妙善大師等二人竟被她叫出定來,看她失張失致的情形,便喊道,「永蓮!是怎的一回事,卻怪叫起來?」

永蓮到此才如大夢初覺,仔細看時,三個人好端端地坐在石洞之中,哪裡有什麼水火,更何來什麼天神?才悟一切都是幻象,便將頃間之事,向二人說明。

妙善大師道:「永蓮啊,你如何又走了這遭魔來?這怕是日間受下蟒蛇的驚恐,故心神才收不攏來,以至如此。

幸而有金甲天神將你驚醒,否則要多損幾分功行呢!」

永蓮連連稱是。

其時天色已經黎明,三人便收拾了一切,出了石洞,覓路上山,沿途採些野果充飢。

走到日中時候,忽遠遠望見有一頭大白人熊,迎面走來,似乎還沒看見三人。

妙善大師便牽著二人,一同逃到樹林中去,悄悄地道:「我們躲避得過最好,如躲不過時,大家倒臥地上,屏住氣息,扮作死人模樣,切不可呼吸動彈,或者可以避過此難。」

那白熊走到林子相近的地方,聞得人氣,就四下裡找尋。

她三人看見,早已倒臥在地上,屏氣扮死.那白熊一路尋到林中,一見三個,便卻立住不動,注視了半晌,見她們無聲無息,一動不動,真的當成死人,便「哼哼」地叫了幾聲,表示它的失望,然後踱將過去,頭也不回一直走了。

妙善睜眼看白熊去得遠了,才招呼二人起來。

原來人熊一物,最忌的便是死人,一見了死一屍一,它再也不肯走近。

妙善大師知道它這種脾氣,故用此法來解厄。

當下三人仍出了樹林,依路上行,又走了五、七里,三人走得口乾舌燥,疲倦已極,恰好有一條山澗當前。

妙善大師道:「且坐著歇息一會,待舀些水吃了再走。」

於是大家倚石而坐,永蓮便取了缽盂,到澗中去舀了半缽盂清水,先遞給妙善大師吃了幾口,餘下的和保姆分吃了,也席地坐下,拾著小石塊向澗中拋擲著,看那水花飛濺來取樂。

妙善大師看了,含笑說道:「永蓮呀,石擊水飛,這其中也含有禪機啊!你可參得透嗎?」

永蓮道:「敢請大師先說。」

妙善大師說:「水本是靜的,被你石子一激,便變成為動,飛濺起來,一動一靜,這裡邊便是造化之機。」

永蓮道;「不對,不對!水原是動的。

你不看,就不是我用石子去擊,也兀自晝夜不停地流著嗎?石頭才是靜的。

要不是我去拋擲,它決不會自己飛躍到澗中去哩!」

妙善大師頻頻點首,連稱:「善哉,善哉!」

正在此時,忽平空飛來一塊石子,「撲」地打在永蓮額角上。

她很奇怪地說道;「靜的也動了,動的諒來終會靜的啊!」

妙善大師道:「這才又觀透一層哩!」

她們正在談論禪理,忽對澗「吱、吱、吱」地跳出一群獼猴來。

永蓮才悟剛才一塊石子,是猴子打過來的.

那群猴因見永蓮拋石擊水,它們就拋石來擊人。

你想,這邊三個人,如何經得起三、五十個猴子的拋擊?

永蓮、保姆二人站起身來,欲待奔逃,妙善大師道:「莫跑,莫跑!我等一跑,猴子就追上來,它們腳步敏捷,我們終是跑不了,那時反要被它們所困,不易對付。

我想猴子這件東西,生性最靈,更喜歡學人的動作。

我等三人不妨一字兒排著,向前途進行,走三步拜一拜。

猴子如其學我等的行動,雖在後面跟上來,也不怕它們再來傷害我們了。」

當下大家依言,果然排成一字兒,三步一拜地向前走。

那群猴子見她們如此,以為好耍子,果真學起樣來,也一路走著拜著,再不用石子拋擲三人了。

這三步一拜的朝山,實是妙善大師權宜避猴之計,後來信佛的人,就傳為定規,無論朝什麼山,都由山麓三步一拜地直拜到山頂,源流實是此時起始的。

她們三眾在前拜著走著,猴子也一路上跟定,如此走了很遠的一程。

忽然天空之中一陣「啪啪」之一聲 ,掮出了一陣好大的風來。

三人抬頭一看,只見一隻大鵬,在空中盤旋飛舞,此鳥比了尋常的要加上幾倍,真是翼可蔽日,足亂浮雲,兩翅飛動,就搧出狂風。

猴子這件東西,好似頑皮孩子一般,天不怕地不怕,卻只怕鷹鷗之類。

因為它由上而下,不易防躲,爪牙又異常鋒利,難於抵敵。

它們擒住了猴子,飛在空中,不消幾啄,就得斃命。

猴子若用力抗拒時,它便兩爪一鬆,從高空將猴子摔下摜死,然後飛下啄它腦子吃。

因此猴子見了鷹鷂之類,就如老鼠見了狸貓一般地害怕!何況今天所遇見的是大鵬呢?

猴子的生性極為靈敏,在它們一聽見空中刷翅的聲響,就知道對頭來了,哪裡還敢學三眾的跪拜?一陣「吱、吱,吱」地亂叫,紛紛四散地向叢林深草中,亂奔亂竄,藏躲得無影無蹤,一個也找不到了。

妙善大師等三人見猴子已經逃開去,便不再拜,一路緩緩地上山。

走到昏黑之時,又找了一個石洞藏身,好得一路懸崖峭壁之間,大小不等石洞很多,故得隨處安身。

這一晚上大家坐禪入定,各自安然無事。

次日清晨,重又上路,一連走了足足三天,才算走到半山。

一過山腰,景物卻大大的不同了。

在山麓一路地上來,雖覺得山中的氣候,比了平地寒冷,但還不至於手僵足凍。

此刻過了山腰,卻一步冷似一步。

山頂上的雪被風刮得飛下來時,撲到面上卻好像刀割的一般;地上有水沾濡之處,東一塊西一塊地結成堅冰,又冷又滑,行走十分不易。

一路上除了耐寒的松柏之外,找不出尋常的樹木,欲尋些果子來充飢,也兀自無從尋得。

永蓮看了這番情形,暗暗叫苦,腹中又饑,身上又冷,如此一路地冷下去,豈不把渾身的血都凍得凝結起來,那便如何是好?就連保姆見了這種情形,也覺得有些皺眉蹙額,獨有妙善大師一本誠心地只顧走,有如木石一般,縱然赤著腳,也毫無所苦。

走了大半天,才看見兩棵栗子樹,上邊長著不少毛一團一 。

永蓮便去敲了幾個下來,用腳踏開了大家分食,居然吃飽了肚子。

說也奇怪,肚子一吃飽,身上的寒冷就覺減了不少,精神也振奮得多了。

於是又走了一程,天色昏黑,又覓了個石洞歇夜。

這一晚上,寒氣襲人,永蓮實在熬不得,不住地喊冷。

保姆也說道:「端的寒風刺骨,令人難耐,最好弄些樹枝,敲個火燃燒起來,大家烤烤才好哩!」

妙善大師道:「你等休憑地擾嚷,深夜山中何從得火?就算敲石燃得火,火光照處,難免不驚動山中的野獸,倘然望火而來,豈不是又自惹災禍?故千萬也使不得。

並且我們欲求成道,必須一精一誠專一。

神魂完聚,身體上越受到痛苦,神魂也就越發堅強,多受一番痛苦,即多增堅強的力量。

待受過千劫百難之後,神魂即萬分地堅強完聚,永遠不會分散,那才可以成道。

成道之後,拋撇了身體,這神魂即另成一我,大千世界,環行無礙,具大神通,無所不可。

我等三人,既想得成正果,一切寒冷飢餓之苦,原是應當受的。

若連這些兒也受不了,哪裡還有證果的希望呢?我等已經歷過了不少辛苦,如造塔般,只欠一個頂丁,你難道肯前功盡棄嗎?」

這一席話,說得二人心中恍然大悟!正是:

九仞功成後,肯因一簣捐。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觀音菩薩傳奇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第二回 濁酒三杯涼亭小宴 明珠一顆好夢投懷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第四回 物色乘龍欲傳大位 閒觀鬥蚊引動慈心第五回 救孤蟬公主受傷 醫創瘢國王懸賞第六回 眾庸醫都無丹鼎藥 怪修士指說雪山蓮第七回 須彌山迦葉尋蓮 興林國賈後受病第八回 留偈語暗藏後事 感死生了悟禪機第九回 夢見佛容喜出望外 違逆父命罰作灌園第十回 祝壽筵前暢言妙旨 再貶廚下雜做苦工第十一回 一念精誠感彼宮女 半宵操作憐此勞人第十二回 鑒精誠老父回心 願修行女奴宣誓第十三回 興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捨身耶摩山第十四回 試金刀斬斷六根 人空門靜觀三界第十五回 一念興定中塵劫現 功行滿心上白蓮生第十六回 了因緣往朝須彌山 施米谷安度神鴉嶺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點前程 戀風景旁生枝節第十八回 金輪山大師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第十九回 草履幾雙黑人爭去 聖尼一位白象馱來第二十回 妙善師赤足趕行程 加拉族遊牧居沙漠第二十一回 盧莊求宿又遇因緣 糯米相貽治癒痼疾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第二十三回 上高峰巴蛇吞象 入幻境神將擊人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第二十五回 絕嶺登臨迷津悟澈 高談往事豎子弄人第二十六回 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當頭一棒喝破三千第二十七回 觀自在南海清修 憫苦厄中原化度第二十八回 灑甘霖救濟旱災 賣鮮魚感化下士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第三十回 游五台夷奴盜法像 拒寇亂菩薩現奇容第三十一回 蓮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軍 洛陽市群生照寶鏡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貪頑 托夢兆庇護善士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朧慈容隱現 情懷蕩漾浪子操刀第三十五回 詳偈語擒捉康七 入空門剃度一峰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湯 醫痧症傳說觀音柳第三十八回 嚴居土建造白衣庵 劉賢婦剮股療姑疾第三十九回 吳孝子萬里尋親 觀世音幾番現示第四十回 釣金鰲解除苦難 歸南海結束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