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傳奇》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和尚道:「如何?你如今可知道觀世音菩薩的法力了?菩薩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觀音菩薩傳奇》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

觀音菩薩傳奇

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

話說馬郎聽了和尚的話,果真攜鏟來到美一女 瘞葬的地方,扒開墳頭一看,不覺大為驚喜!哪裡是什麼一屍一身,卻留著一付黃金鎖子骨。

和尚道:「如何?你如今可知道觀世音菩薩的法力了?菩薩因為這一方的百姓,不知禮義,愚蒙可憐,故特地化身美一女 ,前來點化大眾。

合該是你的緣法,授了大藏《法華經》,你就該本菩薩的宗旨,抱定宣揚佛法,對導大眾的心志,將來功德圓滿,不怕沒有你的好處啊!」

馬郎連連應喏,說話之間,和尚卻又不見了:從此,馬郎便把三間草屋,改作茅庵,塑起觀世音菩薩的法像,但所塑的還是賣魚美一女 的形狀,一手提著魚籃,故世稱為魚籃觀音。

又因為當時名義上曾嫁給馬郎,故又稱為馬郎婦觀音,其實都是觀自在菩薩的化身罷了。

再說菩薩自點化了馬郎之後,一路遵海而行。

那一日到一個所在,見有一股怨氣,聚結不散,菩薩就動了慈悲之念,化身為一個行腳僧人到民間去訪問。

原來此間地名寧波,是東南海口的重地,出產豐富,尤其是海洋珍味居多數。

百姓富足,安居樂業,又值盛世,本來不知有什麼疾苦。

可是近幾年來,因為一件貢品,就鬧得雞犬不寧,民怨沸騰起來。

你道為何?原來那時唐文宗在位,他生平最嗜食蛤蜊一物,真是愛如生命一般,幾乎不可一日無此物,沒有此物就不能吃飯。

蛤蜊一物,雖各處海口都有出產,但要算寧波出產的最為名貴,肥嫩鮮美,無出其右。

既是皇帝愛到此物,自然要責令寧波貢獻了。

掘蜊是寧波的土產,寧波的漁戶又多,進貢些些,講來也算不了什麼啊!卻為何竟民怨沸騰呢?

端只官府差役等人狐假虎威,借了責貢這問題,就大大地駿削起百姓來了。

漁戶進呈貢品蛤蜊,自然不敢含糊,先行選擇一遍,然後呈繳給責貢的差役。

那時差役便擺出他們上命差遣的面目,左不是,右不是地一味挑剔,不是嫌你選擇不均,就是說貨色不佳,總不肯紿你爽爽快快過秤錄收的。

你若是事先送幾貫給這衙役,就是貨色果真欠佳,他們也一樣地收下來;你若是不花錢的話,他們就給你一個乾擱,三天五日不給你過秤,縱然磕破了頭去求他,也是不瞅不睬。

蛤蜊是最易死的,幾天一擱,又得重行采捉,結果還是要用錢。

你若是因此而誤了限,就捉到當官,辦一個大大的罪名,包你吃不了兜著走。

並且,別種貢品,每年一回或每年二回,次數是有一定的。

獨有蛤蜊,卻是一年到頭不斷地要貢。

故寧波一班漁戶也就一年到頭地在責貢中度日。

貢些蛤蜊本沒有什麼,但是要每次貼上幾貫差役錢,這卻老大吃不了。

故數年之中,把那班漁戶,富的弄窮了,窮的弄得賣妻鬻子,家破人亡了。

因為一人口腹之好,不知破了多少人家,說來正自可憐呢!

那麼這班漁戶未免太笨了,難道就不能改業避免這種苛政麼?卻又不然。

官府事前就有準備,先將漁戶查明記錄,凡是名字被落去的人,就逃不得差,並且刁;准中途改業,非到本人身死,決不能逃免。

故很有些人因欲留些產給後輩,不惜犧牲他自己性命去自一殺的。

你想,在這種情形之下,又怎教那些百姓不怨氣沖天呢?

當下觀世音菩薩來到寧波,問明了這種情形,兀自搖頭歎息。

暗想:「這一班可憐的百姓,也是前生造的孽,才罹此厄.如今我不相救,他們哪有脫離苦厄的日子呢?」

菩薩便走到海灘,見那時正好潮頭欲上,許多蚌蛤之屬都張殼迎潮,那些漁戶卻冒死地捕捉,只聽得一片長吁短歎之一聲 。

觀世音菩薩便暗中運用她的法力,把自己的莊嚴寶相,深深地印入蛤蜊中去。

在那些漁戶,可是始終沒有覺得,各各捕捉滿了數,自顧地前去繳納,好似還債一般。

這班漁戶正在無法擺脫這種苛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時候,忽然上面下旨停止責貢蛤蜊,並且禁止捕捉,詔各縣設立觀世音菩薩廟宇,供養大士。

寧波的一班漁戶,聽了這個消息,怎麼不喜出望外,距躍三百呢?但如何會特然有此一道旨意下來,大家終是猜詳不透。

後來幾經打聽,方才知道箇中原因,卻是觀世音菩薩暗中救助之力。

受惠的人自免不了皈依蓮台之下。

原來那一批蛤蜊進貢入都之後,御廚見了新鮮之品,少不得就裡邊挑擇了幾個肥大的,預備做羹上進。

不料第一個剖去,就堅如金石,再也剖不開來,御廚就覺得十分可疑。

待到用力一劈,只見金光閃處,「砉」的一聲,那蛤蜊就裂開了,中間卻不是蛤肉,倒是端端整整一個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質地晶瑩透澈,似玉非玉,似珠非珠,只覺得光華奪目。

御廚見了,不覺大駭,不敢隱瞞,便拿去奏明上邊。

文宗也十分駭愕,便命用金飾檀盒貯藏起來,一面下旨罷貢蛤蜊。

後來召見恆正禪師,問起此事,禪師道:「物無虛應,這是菩薩欲啟陛下的信心,以節用愛人罷了。

佛經上說:『應以菩薩身得度的,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

文宗道:「菩薩身卻是見了,只是沒有聽得菩薩說法。」

禪師道:「我只問陛下信與不信?」

文宗道:「事實彰明,怎敢不信呢?」

禪師道:「既然如此,陛下已不啻聽得菩薩說法了。」

文宗因此大悟,以後永戒食蛤,並令合天下的寺廟,都另辟一殿,供養觀世音菩薩。

因為這一次的觀世音菩薩法像出現在蛤蜊之中,故世稱為蛤蜊觀音。

這並不是做書的一胡一 謅,好為玄談,此事在《佛祖統紀昔陀山志》等書都有同樣的記載哩!

當下觀世音菩薩自海灘將法相感應了蛤蜊,救了一班漁戶貢賦之苦,便一路行來,直到山東登州府地界。

其時正值盛夏,疫癘盛行,死傷相繼,實在淒慘萬狀。

一班庸醫俗子,又沒有奇方妙藥救得此疾。

菩薩知道此病都由正氣虧耗,被外邪侵襲所致,只有霍香可治。

便入山採藥,化為一個賣藥老叟,肩荷藥囊,入市求售。

那邊的百姓,起初見了這外來的人物,不敢嘗試,後來有一班貧苦無錢的人,聽說他肯施診給藥,於是漸漸有人求治。

葵然藥到病除,這才大家注意,紛紛求治。

在兩三個月不知救了多少生靈。

直到疫氣全消,菩薩才示現給智林寺優曇禪師,傳了霍香治疫的靈方。

優曇禪師向大眾宣說之後,大家才知道是菩薩示現。

於是一班受惠的人們,各自捐金起建觀音庵,塑起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虔誠供養。

但是所塑的法像,面目打扮,雖與別處的相同,但手中不捧淨瓶楊柳,卻是拈著一棵藥草。

這也是當地人民不忘報德的意思,既受了藥草之惠,就請菩薩拈著藥草做個紀念。

這就是世稱為施藥觀音的啊!

後世病家在危急無法時,往往到觀音堂裡去求籤請藥,實在也是濫觴於此哩I更有那一班叫名和尚,濫刻藥方,憑人求取,借此斂錢,這非但是佛門之蠹,並且還得害人,那真可恨得很,豈是菩薩救世濟人的本旨啊?

菩薩此去又化身不肯去觀音往潮音洞住息,留下許多聖跡,受人瞻禮了。

正是:

聖跡經留處,慈悲救世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觀音菩薩傳奇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第二回 濁酒三杯涼亭小宴 明珠一顆好夢投懷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第四回 物色乘龍欲傳大位 閒觀鬥蚊引動慈心第五回 救孤蟬公主受傷 醫創瘢國王懸賞第六回 眾庸醫都無丹鼎藥 怪修士指說雪山蓮第七回 須彌山迦葉尋蓮 興林國賈後受病第八回 留偈語暗藏後事 感死生了悟禪機第九回 夢見佛容喜出望外 違逆父命罰作灌園第十回 祝壽筵前暢言妙旨 再貶廚下雜做苦工第十一回 一念精誠感彼宮女 半宵操作憐此勞人第十二回 鑒精誠老父回心 願修行女奴宣誓第十三回 興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捨身耶摩山第十四回 試金刀斬斷六根 人空門靜觀三界第十五回 一念興定中塵劫現 功行滿心上白蓮生第十六回 了因緣往朝須彌山 施米谷安度神鴉嶺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點前程 戀風景旁生枝節第十八回 金輪山大師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第十九回 草履幾雙黑人爭去 聖尼一位白象馱來第二十回 妙善師赤足趕行程 加拉族遊牧居沙漠第二十一回 盧莊求宿又遇因緣 糯米相貽治癒痼疾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第二十三回 上高峰巴蛇吞象 入幻境神將擊人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第二十五回 絕嶺登臨迷津悟澈 高談往事豎子弄人第二十六回 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當頭一棒喝破三千第二十七回 觀自在南海清修 憫苦厄中原化度第二十八回 灑甘霖救濟旱災 賣鮮魚感化下士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癘手到生春第三十回 游五台夷奴盜法像 拒寇亂菩薩現奇容第三十一回 蓮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軍 洛陽市群生照寶鏡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貪頑 托夢兆庇護善士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朧慈容隱現 情懷蕩漾浪子操刀第三十五回 詳偈語擒捉康七 入空門剃度一峰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湯 醫痧症傳說觀音柳第三十八回 嚴居土建造白衣庵 劉賢婦剮股療姑疾第三十九回 吳孝子萬里尋親 觀世音幾番現示第四十回 釣金鰲解除苦難 歸南海結束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