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卷七:清明節,尋常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京夢華錄》卷七

東京夢華錄

卷七

清明節

清明節,尋常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大。

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飛一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

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頭。

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

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

都城人出郊。

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皆系官給。

節日亦禁中出車馬,詣奉先寺道者院祀諸宮人墳,莫非金裝紺闤,錦額珠簾,繡扇雙遮,紗籠前導。

士庶闐塞諸門,紙馬鋪皆於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

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各攜棗、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一卵一雞雛,謂之【門外土儀】。

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

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墳,但一百五日最盛。

節日坊市賣稠餳、麥糕、一乳一酪、一乳一餅之類。

緩入都門,斜一陽一御柳;醉歸院落,明月梨花。

諸軍禁衛,各成隊伍,跨馬作樂四出,謂之【摔腳】。

其旗旌鮮明,軍容雄壯,人馬一精一銳,又別為一景也。

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

三月一日,州西順天門外,開金明池瓊林苑,每日教習車駕上池儀範。

雖禁從士庶許縱賞,御史台有榜不得彈劾。

池在順天門街北,周圍約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徑七里許。

入池門內南岸,西去百餘步,有西北臨水殿,車駕臨幸,觀爭標錫宴於此。

往日旋以彩幄,政和間用土木工造成矣。

又西去數百步,乃仙橋,南北約數百步,橋面三虹,朱漆欄螲,下排雁柱,中央隆一起,謂之【駱駝虹】,若飛虹之狀。

橋盡處,五殿正在池之中心,四岸石甃,向背大殿,中坐各設御幄,朱漆明金龍床,河間雲水,戲龍屏風,不禁遊人。

殿上下迴廊皆關撲錢物飲食伎藝人作場,勾肆羅列左右。

橋上兩邊用瓦盆,內擲頭錢,關撲錢物、衣服、動使。

遊人還往,荷蓋相望。

橋之南立欞星門,門裡對立綵樓。

每爭標作樂,列一妓一女於其上。

門相對街南有磚石甃砌高台,上有樓觀,廣百丈許,曰寶津樓,前至池門,闊百餘丈,下瞰仙橋水殿,車駕臨幸,觀騎射百戲於此池之東岸。

臨水近牆皆垂楊,兩邊皆綵棚幕次,臨水假賃,觀看爭標。

街東皆酒食店捨,博易場戶,藝人勾肆,質庫,不以幾日解下,只至閉池,便典沒出賣。

北去直至池後門,乃汴河西水門也。

其池之西岸,亦無屋宇,但垂楊蘸水,煙草鋪堤,遊人稀少,多垂釣之士,必於池苑所買牌子,方許捕魚,遊人得魚,倍其價買之,臨水砟膾,以薦芳樽,乃一時佳味也。

習水教罷,系小龍船於此。

池岸正北對五殿,起大屋,盛大龍船,謂之【奧屋】,車駕臨幸,往往取二十日。

諸禁衛班直,簪花、披錦繡、捻金線衫袍,金帶勒帛之類結束,競逞鮮新。

出內府金槍,寶裝弓劍,龍鳳繡旗,紅纓錦轡,萬騎爭馳,鐸聲震地。

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

駕先幸池之臨水殿錫宴群臣。

殿前出一水棚,排立儀衛。

近殿水中,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掉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

又列兩船,皆樂部。

又有一小船,上結小綵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棚,正對水中。

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綵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後有小童舉棹註:【棹】誤刻【掉】。

划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小船入棚。

繼有木偶築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傀儡】。

又有兩畫船,上立鞦韆,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候監教鼓笛相和。

又一人上蹴鞦韆,將平架,觔斗擲身入水,謂之【水鞦韆】。

水戲呈畢,百戲樂船,並各鳴鑼鼓,動樂舞旗,與水傀儡船分兩壁退去。

有小龍船二十隻,上有緋衣軍士各五十餘人,各設旗鼓銅鑼。

船頭有一軍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揮兵級也。

又有虎頭船十隻,上有一錦衣人,執小旗立船頭上,余皆著青短衣,長頂頭巾,齊舞棹,乃百姓卸在行人也。

又有飛魚船二隻,彩畫間金,最為一精一巧,上有雜彩戲衫五十餘人,間列雜色小旗緋傘,左右招舞,鳴小鑼鼓鐃鐸之類。

又有鰍魚船二隻,止容一人撐劃,乃獨木為之也。

皆進花石朱緬所進。

諸小船競詣奧屋,牽拽大龍船出詣水殿,其小龍船爭先一團一轉翔舞,迎導於前。

其虎頭船以繩索引龍舟。

大龍船約長三四十丈,闊三四丈,頭尾鱗鬣,皆雕鏤金飾,蟈板皆退光,兩邊列十子,充分歇泊中,設御座龍水屏風。

蟈板到底深數尺,底上密排鐵鑄大銀樣,如卓面大者壓重,庶不欹側也。

上有層樓台觀,檻曲安設御座。

龍頭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槳,宛若飛騰。

至水殿,艤之一邊。

水殿前至仙橋,預以紅旗插於水中,標識地分遠近。

所謂小龍船,列於水殿前,東西相向;虎頭、飛魚等船,布在其後,如兩陣之勢。

須臾,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棹旋轉,共為圓陣,謂之【旋羅】。

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

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

又以旗招之,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彩銀碗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

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標,則山呼拜舞。

並虎頭船之類,各三次爭標而止。

其小船復引大龍船入奧屋內矣。

駕幸瓊林苑

駕方幸瓊林苑,在順天門大街,面北,與金明池相對。

大門牙道,皆古松怪柏。

兩傍有石榴園、櫻桃園之類,各有亭榭,多是酒家所佔。

苑之東南隅,政和間創築華觜岡,高數丈,上有橫觀層樓,金碧相射,下有錦石纏道,寶砌池塘,柳鎖虹橋,花縈鳳舸,其花皆素馨、末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等閩、廣、二浙所進南花。

有月池、梅亭牡丹之類,諸亭不可悉數。

駕幸寶津樓宴殿

寶津樓之南,有宴殿,駕臨幸嬪御,車馬在此。

尋常亦禁人出入,有官監之。

殿之西,有射殿,殿之南,南有橫街,牙道柳徑,乃都人擊球之所。

西去苑西門水虎翼巷橫道之南,有古桐牙道,兩傍亦有小園圃台榭。

南過畫橋,水心有大撮焦亭子,方池柳步圍繞,謂之蝦蟆亭,亦是酒家占。

尋常駕未幸,習旱教於苑大門。

御馬立於門上。

門之兩壁,皆高設綵棚,許士庶觀賞,呈引百戲。

御馬上池,則張黃蓋擊鞭如儀。

每遇大龍船出,及御馬上池,則遊人增倍矣。

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

駕登寶津樓,諸軍百戲,呈於樓下。

先列鼓子十數輩,一人搖雙鼓子,近前進致語,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

唱訖,鼓笛舉一紅巾者弄大旗,次獅豹入場,坐作進退,奮迅舉止畢。

次一紅巾者,手執兩白旗子,跳躍旋風而舞,謂之【撲旗子】。

及上竿、打觔斗之類訖,樂部舉動,琴家弄令,有花妝輕健軍士百餘,前列旗幟,各執雉尾、蠻牌、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變開門奪橋等陣,然後列成【偃月陣】。

樂部復動蠻牌令,數內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一人作奮擊之勢,一人作僵仆。

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

忽作一聲如霹靂,謂之【爆仗】,則蠻牌者引退,煙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

著青帖金花短後之衣,帖金皂,跣足,攜大銅鑼隨身,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

繞場數遭,或就地放煙火之類。

又一聲爆仗,樂部動《拜新月慢》曲,有面塗青碌,戴面具金睛,飾以豹皮錦繡看帶之類,謂之【硬鬼】。

或執刀斧,或執杵棒之類,作腳步蘸立,為驅捉視聽之狀。

又爆仗一聲,有假面長髯,展裹綠袍靴簡,如鍾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鑼相招和舞步,謂之【舞判】。

繼有二三瘦瘠、以粉塗身,金睛白面,如髑髏狀,系錦繡圍肚看帶,手執軟仗,各作魁諧趨蹌,舉止若排戲,謂之【啞雜劇】。

又爆仗響,有煙火就湧一出,人面不相睹,煙中有七人,皆披髮文身,著青紗短後之衣,錦繡圍肚看帶,內一人金花小帽、執白旗,余皆頭巾,執真刀,互相格鬥擊刺,作破面剖心之勢,謂之【七聖刀】。

忽有爆仗響,又後煙火。

出散處以青幕圍繞,列數十輩,皆假面異服,如祠廟中神鬼塑像,謂之【歇帳】。

又爆仗響,卷退。

次有一擊小銅鑼,引百餘人,或巾裹,或雙髻,各著雜色半臂,圍肚看帶,以黃白粉塗其面,謂之【抹蹌】。

各執木棹刀一口,成行列,擊鑼者指呼,各拜舞起居畢,喝喊變陣子數次,成一字陣,兩兩出陣格鬥,作奪刀擊刺之態百端訖,一人棄刀在地,就地擲身背著地,有聲,謂之【扳落】。

如是數十對訖,復有一裝田舍兒者入場念誦言語訖,有一裝村婦者入場,與村夫相值,各持棒杖,互相擊觸,如相毆態。

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婦出場畢,後部樂作,諸軍繳隊雜劇一段,繼而露台弟子雜劇一段,是時弟子蕭住兒、丁都賽、薛子大、薛子小、楊總惜、崔上壽之輩,後來者不足數。

合曲舞旋訖,諸班直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馬騎,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

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旗】。

次有馬上抱紅繡之球,擊以紅錦索,擲下於地上,數騎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謂之【拖繡球】。

又以柳枝插於地,數騎以子箭,或弓或一弩一射之,謂之【柳枝】。

又有以十餘小旗,遍裝輪上而背之出馬,謂之【旋風旗】。

又有執旗挺一立鞍上,謂之【立馬】。

或以身下馬,以手攀鞍而復上,謂之【騙馬】。

或用手握定鐙,以身從後來往,謂之【跳馬】。

忽以身離鞍,屈右腳掛馬鬃,左腳在鐙,左手把鬃,謂之【獻鞍】,又曰【棄鬃背坐】。

或以兩手握鐙,以肩著鞍橋,雙腳直上,謂之【倒立】。

忽擲腳著地,倒拖順馬而走,復跳上馬,謂之【拖馬】。

或留左腳著鐙,右腳出鐙,離鞍橫身,在鞍一邊,左手捉鞍,右手把鬃存身,直一腳順馬而走,謂之【飛仙膊馬】。

又存身拳曲在鞍一邊,謂之【鐙裡藏身】。

或右臂挾鞍,足著地順馬而走,謂之【趕馬】。

或出一鐙,墜身著,以手向下綽地,謂之【綽塵】。

或放令馬先走,以身追及,握馬尾而上,謂之【豹子馬】。

或橫身鞍上,或輪弄利刃,或重物大刀雙刀百端訖,有黃衣老兵,謂之【黃院子】,數輩執小繡龍旗前導;宮監馬騎百餘,謂之【妙法院】;女一童皆妙齡翹楚,結束如男子:短頂頭巾,各著雜色錦繡捻金絲番段窄袍,紅綠吊敦束帶,莫非玉羈金勒,寶鐙花韉,艷色耀日,香風襲人,馳驟至樓前,一團一轉數遭,輕簾鼓聲,馬上亦有呈驍藝者。

中貴人許畋押隊,招呼成列,鼓聲一齊,擲身下馬,一手執弓箭,攬韁子,就地如男子儀,拜舞山呼訖,復聽鼓聲,騙馬而上。

大抵禁庭如男子裝者,便隨男子禮起居。

復馳驟一團一旋分合陣子訖,分兩陣,兩兩出陣,左右使馬直背射弓,使番槍或草棒,交馬野戰,呈驍騎訖,引退,又作樂。

先設彩結小球門於殿前,有花裝男子百餘人,皆裹角子向後拳曲花襆頭,半著紅,半著青錦襖子,義束帶,絲鞋,各跨雕鞍花驢子,分為兩隊,各有朋頭一名,各執彩畫杖,謂之【小打】。

一朋頭用杖擊弄球子,如綴球子,方墜地,兩朋爭占,供與朋頭,左朋擊球子過門入孟為勝,右朋向前爭占,不令入孟,互相追逐,得籌謝恩而退。

續有黃院子引出宮監百餘,亦如小打者,但加之珠翠裝飾,玉帶紅靴,各跨小馬,謂之【大打】。

人人乘騎一精一熟,馳驟如神,雅態輕一盈,妖姿綽約,人間但見其圖畫矣。

呈訖。

駕幸射殿射弓

駕詣射殿射弓,垛子前列招箭班二十餘人,皆長腳襆頭,紫繡抹額紫寬衫,黃義,雁翅排立,御箭去則齊聲招舞,合而復開,箭中的矣。

又一人口銜一銀碗,兩肩兩手共五隻,箭來皆能承之。

射畢駕歸宴殿。

池苑內縱人關撲遊戲

池苑內除酒家藝人占外,多以彩幕繳絡,鋪設珍玉、奇玩、匹帛、動使、茶酒器物關撲。

有以一笏撲三十笏者。

以至車馬、地宅、歌姬、舞女,皆約以價而撲之。

出九和合有名者,任大頭、快活三之類,余亦不數。

池苑所進奉魚藕果實,宣賜有差。

後苑作進小龍船,雕牙縷翠,極盡一精一巧。

隨駕藝人池上作場者,宣、政間,張藝多、渾身眼、宋壽香、尹士安小樂器,李外寧水傀儡,其餘莫知其數。

池上飲食:水飯、涼水綠豆、螺螄肉、饒梅花酒,查片、杏片、梅子、香藥脆梅、旋切魚膾、青魚、鹽鴨一卵一、雜和辣菜之類。

池上水教罷,貴家以雙纜黑漆平船,紫帷帳,設列家樂游池。

宣、政間亦有假賃大小船子,許士庶游賞,其價有差。

駕回儀衛

駕回則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前後從駕臣寮、百司儀衛,悉賜花。

大觀初,乘驄馬至太和宮前,忽宣【小烏】,其馬至御前,拒而不進,左右曰:【此願封官。

】敕賜龍驤將軍,然後就轡,蓋【小烏】平日御一愛一之馬也。

莫非錦繡盈都,花光滿日,御香拂路,廣樂喧空,寶騎交馳,綵棚夾路,綺羅珠翠,戶戶神仙,畫閣紅樓,家家洞府。

遊人士庶,車馬萬數。

一妓一女舊日多乘驢,宣、政間惟乘馬,披涼衫,將蓋頭背繫冠子上。

少年狎客,往往隨後,亦跨馬輕衫小帽。

有三五文身惡少年控馬,謂之【花褪馬】。

用短韁促馬頭,刺地而行,謂之【鞅韁】。

呵喝馳驟,競逞駿逸。

遊人往往以竹竿挑掛終日關撲所得之物而歸。

仍有貴家士女,小轎插花,不垂簾幕。

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閉池,雖風雨亦有遊人,路無虛日矣。

是月季春,萬花爛漫,牡丹芍葯,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藍鋪排,歌叫之一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聞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懸生,最一時之佳況。

諸軍出郊,合教陣隊。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京夢華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