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卷十: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京夢華錄》卷十

東京夢華錄

卷十

冬至

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

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大禮預教車象

遇大禮年,預於兩月前教車象。

自宣德門至南薰門外,往來一遭。

車五乘,以代五輅。

輕重每車上置旗二口,鼓一面,駕以四馬。

挾車衛士,皆紫衫帽子。

車前數人擊鞭。

象七頭。

前列朱旗數十面,銅鑼鼙鼓十數面。

先擊鑼二下,鼓急應三下。

執旗人紫衫、帽子。

每一象則一人裹交腳襆頭紫衫人跨其頸,手執短一柄一銅紬,尖其刃,像有不馴,擊之。

象至宣德樓前,一團一轉行步數遭成列,使之面北而拜,亦能唱喏。

諸戚里、宗室、貴族之家,勾呼就私第觀看,贈之銀彩無虛日。

御街遊人嬉集,觀者如織。

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並紙畫,看人攜歸,以為獻遺。

車駕宿大慶殿

冬至前三日,駕宿大慶殿。

殿庭廣闊,可容數萬人。

盡列法駕儀仗於庭,不能周遍。

有樓對峙,謂之【鐘鼓樓】。

上有太史局生,測驗刻漏。

每時刻作雞唱鳴鼓一下,則一服綠者執牙牌而奏之,每刻曰【某時幾棒鼓】,一時則曰【某時】。

正宰執百官皆服法服,其頭冠各有品從。

宰執親王加貂蟬籠巾九梁,從官七梁,余六梁至二梁有差。

台諫增魍角也。

所謂【梁】者,謂冠前額樑上排金銅葉也。

皆絛袍皂緣,方心曲領,中單環珮,雲頭履鞋,隨官品執笏。

余執事人皆介幘緋袍,亦有等差。

惟門御史台加方心曲領爾。

入殿祗應人給黃方號。

余黃長號、緋方長號,各有所至去處。

儀仗車輅,謂信幡龍旗、相風鳥、指南車、木輅、象輅、革輅、金輅、玉輅之類。

自有《三禮圖》可見,更不縷縷。

排列殿門內外及御街,遠近禁衛、全裝鐵騎,數萬圍繞大內。

是夜內殿儀衛之外,又有裹錦緣小帽、錦絡縫寬衫兵士,各執銀裹頭黑漆杖子,謂之【喝探】。

兵士十餘人作一隊,聚首而立,凡數十隊。

各一名喝曰:【是與不是?】眾曰:【是。

】又曰:【是甚人?】眾曰:【殿前都指揮使高俅。

】更互喝叫不停。

或如雞叫。

又置警場於宣德門外,謂之【武嚴兵士】。

畫鼓二百面,角稱之。

其角皆以彩帛如小旗腳裝結其上。

兵士皆小帽,黃繡抹額,黃繡寬衫,青窄襯衫。

日晡時、三更時,各奏嚴也。

每奏先鳴角,角罷,一軍校執一長軟籐條,上系朱拂子,擂鼓者觀拂子,隨其高低,以鼓聲應其高下也。

駕行儀衛

次日五更,攝大宗伯執牌奏中嚴外辦,鐵騎前導番袞。

自三更時相續而行,像七頭,各以文錦被其身,金蓮花座安其背,金轡籠絡其腦,錦衣人跨其頸,次第高旗大扇,畫戟長矛,五色介冑。

跨馬之士,或小帽錦繡抹額者,或黑漆圓頂襆頭者,或以皮如兜鍪者,或漆皮如犀斗而籠巾者,或衣紅黃罨畫錦繡之服者,或衣純青純皂以至鞋褲皆青黑者,或裹交腳襆頭者,或以錦為繩,如蛇而繞系其身者,或數十人唱引持大旗而過者,或執大斧者,胯劍者,執銳牌者,持鐙棒者,或持竿上懸豹尾者,或持短杵者。

其矛戟皆綴五色結帶銅鐸,其旗扇皆畫以龍、或虎、或雲彩、或山河。

又有旗高五丈,謂之【次黃龍】。

駕詣太廟青城,並先到立。

齋宮前叉竿捨索旗坐約百餘人,或有交腳襆頭、胯劍、足靴如四直使者千百數,不可名狀。

余諸司祗應人,皆錦襖。

諸班直、親從、親事官,皆帽子、結帶、紅錦,或紅羅上紫一團一答戲獅子、短後打甲背子,執御從物。

御龍直皆真珠結絡、短頂頭巾、紫上雜色小花繡衫、金束帶、看帶、絲鞋。

天武官皆頂朱漆金裝笠子、紅上一團一花背子三衙並帶。

御器械官皆小帽、背子或紫繡戰袍,跨馬前導。

千乘萬騎,出宣德門,由景靈宮太廟。

駕宿太廟奉神主出室

駕乘玉輅,冠服如圖畫間星官之服,頭冠皆北珠裝結,頂通天冠,又謂之卷雲冠,服絛袍,執元圭。

其玉輅頂皆鏤金大蓮葉攢簇,四柱欄檻鏤玉盤花龍鳳,駕以四馬,後出旗。

常輅上御座,惟近侍二人,一從官傍立,謂之【執綏】,以備顧問。

挾輅衛士,皆裹黑漆一團一頂無腳襆頭,著黃生色寬衫,青窄襯衫,青褲,系以錦繩。

輅後四人,擎行馬前。

有朝服二人,執笏面輅倒行。

是夜宿太廟,喝探警嚴,如宿殿儀。

至三更,車駕行一事。

執事皆宗室。

宮架樂作,主上在殿上東南隅西面立,有一朱漆金字牌曰【皇帝位】。

然後奉神主出室,亦奏中嚴外辦,逐室行禮畢,甲馬儀仗車輅,番袞出南薰門。

駕詣青城齋宮

駕御玉輅詣青城齋宮。

所謂【青城】,舊來止以青布幕為之。

畫砌甃之文,旋結城闕殿宇。

宣、政間悉用土木蓋造矣。

鐵騎圍齋宮外,諸軍有紫巾緋衣素隊約千餘,羅布郊野。

每隊軍樂一火。

行宮巡檢部領甲馬來往巡邏,至夜嚴警喝探如前。

駕詣郊壇行禮

三更駕詣郊壇行禮,有三重牆。

駕出青城,南行曲尺西去約一里許乃壇也。

入外東門,至第二里面,南設一大幕次,謂之【大次】,更換祭服,平天冠,二十四旒,青袞龍服,中單朱舄,純玉珮。

二中貴扶侍行至壇前,壇下又有一小幕殿,謂之【小次】,內有御座。

台高三層,七十二級。

壇面方圓三丈許,有四踏道。

正南曰午階,東曰卯階,西曰酉階,北曰子階。

壇上設二黃褥,位北面南,曰【昊天上帝】;東南面曰【太祖皇帝】。

惟兩矮案上設禮料。

有登歌道士十餘人,列鐘磬二架,余歌色及琴瑟之類,三五執事人而已。

壇前設宮架樂,前列編鐘玉磬。

其架有如常樂,方響增其高大。

編鐘形稍螴,上下兩層,掛之架,兩角綴以流蘇。

玉磬狀如曲尺,系其曲尖處,亦架之,上下兩層掛之。

次列數架大鼓,或三或五,用木穿貫,立於架座上。

又有大鐘,曰景鐘,曰節鼓。

有琴而長者,如箏而大者,截竹如簫管,兩頭存節而橫吹者,有土燒成如圓彈而開竅者,如笙而大者,如簫而增其管者。

有歌者,其聲清亮,非鄭、衛之比。

宮架前立兩竿,樂工皆裹介幘如籠巾,緋寬衫,勒帛。

二舞者,頂紫色冠,上有一橫板,皂服朱裙履。

樂作,初則文舞,皆手執一紫囊,盛一笛管結帶。

武舞,一手執短松,一手執小牌,比文舞加數人,擊銅鐃響環,又擊如銅灶突者。

又兩人共攜一銅甕就地擊者。

舞者如擊刺,如乘雲,如分手,皆舞容矣。

樂作,先擊,以木為之,如方壺,畫山水之狀,每奏樂擊之,內外共九下,樂止則擊敔,如伏虎,脊上如鋸齒,一曲終,以破竹刮之。

禮直官奏請駕登壇,前導官皆躬身,側引至壇止,惟大禮使登之,先正北一位拜,跪酒,殿中監東向一拜,進爵盞;再拜,興;復詣正東一位,才登壇而宮架聲止,則壇上樂作。

降壇則宮架樂復作。

武舞上,復歸小次。

亞獻終,獻上亦如前儀。

當時燕越王為亞終獻也。

第二次登壇,樂作如初,跪酒畢,中書舍人讀冊,左右兩人舉冊而跪讀。

降壇復歸小次,亞終獻如前。

再登壇,進玉爵盞,皇帝飲福矣。

亞終獻畢,降壇,駕小次前立,則壇上禮料幣帛玉冊,由酉階而下。

南門外去壇百餘步,有燎爐,高丈許,諸物上台,一人點唱入爐焚之。

壇三層,回踏道之間,有十二龕,祭十二宮神。

內外祭百星。

執事與陪祠官皆面北立班。

宮架樂罷,鼓吹未作,外內數十萬眾肅然,惟聞輕風環珮之一聲。

一讚者喝曰:【贊一拜!】皆拜,禮畢。

郊畢駕回

駕自小次祭服還大次,惟近侍椽燭二百餘條,列成圍子,至大次更服袞冕,登大安輦,輦如玉輅而大,無輪,四垂大帶。

輦官服色,亦如挾路者。

才升輦,教坊在外東西排列,鈞容直先奏樂,一甲士舞一曲破訖,教坊進口號,樂作,諸軍隊伍鼓吹,皆動聲震天地。

回青城,天色未曉,百官常服入賀。

賜茶酒畢,而法駕儀仗鐵騎,鼓吹入南薰門。

御路數十里之間,起居幕次,貴家看棚,華彩鱗砌,略無空閒去處。

下赦

車駕登宣德樓,樓前立大旗數口,內一口大者,與宣德樓齊,謂之【蓋天旗】。

旗立御路中心不動。

次一口稍小,隨駕立,謂之【次黃龍】。

青城、太廟,隨逐立之,俗亦呼為【蓋天旗】。

亦設宮架,樂作,須臾,擊柝之一聲,旋立雞竿,約高十數丈,竿尖有一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盤底有彩索四條垂下,有四紅巾者爭先緣索而上,捷得金雞紅幡,則山呼謝恩訖。

樓上以紅綿索通門下一綵樓上,有金鳳銜赦而下,至綵樓上,而通事舍人得赦宣讀。

開封府大理寺排列罪人在樓前,罪人皆緋縫黃布衫,獄吏皆簪花鮮潔,聞鼓聲,疏枷放去,各山呼謝恩訖,樓下鈞容直樂作,雜劇舞旋,御龍直裝神鬼,斲真刀倬刀。

樓上百官賜茶酒,諸班直呈拽馬隊,六軍歸營,至日晡時禮畢。

駕還詣諸宮行謝

駕還內,擇日詣景靈東西宮行恭謝之禮三日。

第三日畢,即游幸別宮觀或大臣私第。

是月賣餈糕、鶉兔方盛。

十二月

十二月,街市盡賣撒佛花,韭黃、生菜、蘭芽、勃荷、胡桃、澤州餳。

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

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臘日,寺院送面油與門徒,卻入疏教化上元燈油錢。

閭巷家家互相遺送。

是月景龍門預賞元夕於寶菉宮,一方燈火繁盛。

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閤家替代錢紙,帖灶馬於灶上。

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

夜於床底點燈,謂之【照虛耗】。

此月雖無節序,而豪貴之家,遇雪即開筵,塑雪獅,裝雪燈,以會親舊。

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之行帖子。

賣乾茄瓠、馬牙菜、膠牙餳之類,以備除夜之用。

自入此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火,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

除夕

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並用皇城親事官。

諸班直戴假面,繡書色衣,執金槍龍旗。

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偉,貫金副金鍜銅甲裝將軍。

用鎮殿將軍二人,亦介冑,裝門神。

教坊南河炭醜惡魁肥,裝判官。

又裝鍾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餘人,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祟】而罷。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

士庶之家,圍爐一團一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凡大禮與禁中節次,但嘗見習按,又不知果為如何,不無脫略,或改而正之,則幸甚。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京夢華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