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
卷一
東都外城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里。
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
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系四正門,皆留御路故也。
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傍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樓門,傍亦有蔡河水門。
蔡河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故也。
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面,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
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
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諸門名皆俗呼。
其正名如西水門曰利澤,鄭門本順天門,固子門本金耀門)。
新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
城裡牙道,各植榆柳成一陰一。
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
舊京城
舊京城,方圓約二十里許,南壁其門有三:正南曰朱雀門,左曰保康門,右曰新門。
東壁其門有三:從南汴河南岸角門子,河北岸曰舊宋門,次曰舊曹門。
西壁其門有三:從南曰舊鄭門,次汴河北岸角門子,次曰梁門。
北壁其門有三:從東曰舊封丘門,次曰景龍門(乃大內城角,實菉宮前也),次曰金水門。
河道
穿城河道有四。
南壁曰蔡河,自陳蔡由西南戴樓門入京城,遼繞自東南陳州門出,河上有橋十一,自陳州門裡曰觀橋(在五嶽觀後門),從北,次曰宣泰橋,次曰雲騎橋,次曰橫橋子(在彭婆婆宅前),次曰高橋,次曰西保康門橋,次曰龍津橋(正對內前),次曰新橋,次曰太平橋(高殿前宅前),次曰糶麥橋,次曰第一座橋,次曰宜男橋,出戴樓門外曰四里橋。
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至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
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七里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次曰順成倉橋,入水門裡曰便橋,次曰下土橋,次曰上土橋,投西角子門曰相國寺橋。
次曰州橋(正名天註:【天】誤刻為【大】。
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筍螲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
州橋之北岸御路,東西兩闕,樓觀對聳;橋之西有方淺船二隻,頭置巨桿鐵槍數條,岸上有鐵索三條,遇夜絞上水面,蓋防遺失舟船矣。
西去曰濬儀橋,次曰興國寺橋(亦名馬軍衙橋),次曰太師府橋(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橋,次曰西浮橋(舊以船為之橋,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門便橋,門外曰橫橋。
東北曰五丈河,來自濟鄆,般挽京東路糧斛入京城,自新曹門北入京,河上有橋五:東去曰小橫橋,次曰廣備橋,次曰蔡市橋,次曰青暉橋、染院橋。
西北曰金水河,自京城西南分京、索河水築堤,從汴河上用木槽架過,從西北水門入京城,夾牆遮擁,入大內灌後苑池浦矣。
河上有橋三:曰白虎橋、橫橋、五王宮橋之類。
又曹門小河子橋曰念佛橋,蓋內諸司輦官親事官之類,軍營皆在曹門,侵晨上直,有瞽者在橋上唸經求化,得其名矣。
大內
大內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雲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樓,朱欄彩檻,下列兩闕亭相對,悉用朱紅杈子。
入宣德樓正門,乃大慶殿,庭設兩樓,如寺院鐘樓,上有太史局,保章正測驗刻漏,逐時刻執牙牌奏。
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
殿外左右橫門曰左右長慶門。
內城南壁有門三座,系大朝會趨朝路。
宣德樓左曰左掖門,右曰右掖門。
左掖門裡乃明堂,右掖門裡西去乃天章、寶文等閣。
宮城至北廊約百餘丈。
入門東去街北廊乃樞密院,次中書省,次都堂(宰相朝退治事於此),次門下省,次大慶殿。
外廊橫門北去百餘步,又一橫門,每日宰執趨朝,此處下馬;余侍從台諫於第一橫門下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橫門。
東廊大慶殿東偏門,西廊中書、門下後省,次修國史院,次南向小角門,正對文德殿(常朝殿也)。
殿前東西大街,東出東華門,西出西華門。
近裡又兩門相對,左右嘉肅門也。
南去左右銀台門。
自東華門裡皇太子一宮入嘉肅門,街南大慶殿後門、東西上門;街北宣佑門。
南北大街西廊,面東曰凝暉殿,乃通會通門,入禁中矣。
殿相對東廊門樓,乃殿中省六尚局御廚。
殿上常列禁衛兩重,時刻提警,出入甚嚴。
近裡皆近侍中貴。
殿之外皆知省、御藥、幕次、快行、親從官、輦官、車子院、黃院子、內諸司兵士,祗候宣喚;及官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
唯此浩穰諸司,人自賣飲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間未有也。
每遇早晚進膳,自殿中省對凝暉殿,禁衛成列,約欄不得過往。
省門上有一人呼喝,謂之【撥食家】。
次有紫衣、裹腳子向後曲折襆頭者,謂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黃繡龍合衣籠罩,左手攜一紅羅繡手巾,進入於此,約十餘合,繼托金瓜合二十餘面進入,非時取喚,謂之【泛索】。
宣佑門外,西去紫宸殿(正朔受朝於此)。
次曰文德殿(常朝所御),次曰垂拱殿,次曰皇儀殿,次曰集英殿內諸司。
內諸司皆在禁中,如學士院、皇城司、四方館、客省、東西上門、通進司、內弓劍槍甲軍器等庫、翰林司(茶酒局也)、內侍省、入內內侍省、內藏庫、奉宸庫、景福殿庫、延福宮、殿中省六尚局(尚藥、尚食、尚輦、尚醞、尚捨、尚衣)、諸分、內香藥庫、後苑作、翰林書藝局、醫官局、天章等閣、明堂頒朔布政一府。
外諸司
外諸司: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庫、內酒坊、牛羊司、一乳一酪院、儀鸞司(帳設局也)、車輅院、供奉庫、雜物庫、雜賣務、東西作坊、萬全(造軍器所)、修內司、文思院、上下界綾錦院、文繡院、軍器所、上下竹木務、箔場、車營、致遠務、騾務、駝坊、象院、作坊、物料庫、東西窯務、內外物庫、油醋庫、京城守具所、鞍轡庫、養馬曰左右騏驥院、天駟十監、河南北十炭場、四熟藥局、內外柴炭庫、軍頭引見司、架子營(樓店務、店宅務)、榷貨務、都茶場、大宗正司、左藏大觀元豐宣和等庫、編估局、打套所。
諸米麥等:自州東虹橋元豐倉、順成倉,東水門裡廣濟、裡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國、廣盈、萬盈、永豐、濟遠等倉,陳州門裡麥倉子,州北夷門山、五丈河諸倉,約共有五十餘所。
日有支納下卸,即有下卸,指軍兵士支遣,即有袋家每人肩兩石布袋。
遇有支遣,倉前成市。
近新城有草場二十餘所。
每遇冬月諸鄉納粟稈草,牛羊闐塞道路,車尾相銜,數千萬輛不絕,場內堆積如山。
諸軍打請,營在州北,即往州南倉,不許僱人般擔,並要親自肩來,祖宗之法也。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