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卷十 蟲部-海參:入藥以 產遼海者良,紅旗街出者更勝於綠旗街。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綱目拾遺》卷十 蟲部-海參

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蟲部-海參

閩小記雲︰閩中海參色獨白,類撐以竹籤,大如掌,與膠州遼海所出異,味亦淡劣。

入藥以 產遼海者良,紅旗街出者更勝於綠旗街。

有刺者名刺參,無刺者名光參,入藥用大而有刺者佳。

一名海男子,有粳、糯二種,而黑膩者尤佳。

人以腎為海,此種生北海鹹水中,色又黑,以滋腎水,求其類也。

百草鏡雲︰南海泥塗亦產海參,色黃而大,無刺,肉亦硬,不中食品,土人名曰海瓜皮,言其如瓜皮之粗韌也。

以其充庖 豬肉食,可健脾。

入滋補一陰一分藥,必須用遼東產者,亦可熬膏作膠用。

藥鑒︰海參出盛京奉天等處者第一,色黑肉糯多刺,名遼參刺參;出廣海者名廣參,色黃;出福建者皮白肉粳,糙濃無刺,名肥皂參;光參出浙一江一寧波者,大而軟無刺,名瓜皮參,品更劣矣。

關東韓子雅言︰海參生東海中,大小不一,體滑如蜒蝣,能伸縮,群居海底,遊行迅疾。

取參者用海狗油水,海水乃清見底,見有海參,即入水取之。

此物沾人氣便不動,先以兩手探握,置頸兩傍,再取置肋下,次及兩一腿胯一下膝,皆可夾取,此物一沾人氣即不動,然後出一水,以刀刳去腸胃,鍛石醃去腥涎,令體肉一緊密,干之乃縮至寸許,其實生者大如瓜,長尺許也。

若干者寸外,生時體更大可知。

蓬萊李金什言︰海參亦出登州海中,與遼東接壤,所產海參亦佳。

彼土人言海參多伏海中大 石上,水深不可見,取參者必用海狗油滴入水中,則有一暈散開,清澈見底,然後入水取之。

每每遭鯊魚毒害,故其價亦不廉。

其體生者身多滑涎,去腸胃以灰醃去腥涎,干之出售,每多灰鹹氣也。

福山陳良翰雲︰海參生北海者佳,為天下;其參潛伏海底,至二、三月東風解凍時,多浮出一水面,在海塗淺沙中孳一乳一,入水易取;然腹中出子後,惟有空皮,皮薄體松,味不甚美,價亦廉,識者賤之,名曰春皮。

四五月則入大海深水抱石而處,取之稍難,體略肥濃;至伏月則潛伏海中極深處石底,或泥一穴一中,不易取,其質肥濃,皮刺光澤,味最美,此為第一,名曰伏皮,價頗昂,入藥以此種為上。

若秋冬時,則又蟄入海底不可得矣。

五雜俎︰海參遼東海濱有之,一名海男子,其狀如男子勢然,淡菜之對也,其一性一溫一補,足敵人參,故名曰海參。

藥一性一考︰海參遼產者佳,吳、浙、閩、粵者肥一大無味。

虛火燥結,同木耳切爛,入豬大腸煮食。

歌雲︰海參鹹寒,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勞怯症。

遼產小佳,刺密脆硬,南產濃大,肉味稍遜。

甘一溫一。

食物宜忌︰味甘鹹,補腎經,益一精一髓,消痰涎,攝小一便,壯一陽一療痿,殺瘡蟲。

生百脈血 臨安儒醫盛天然語予雲︰曾往青山裡視一婦人病,眼、鼻、口、耳、髮根皆出一血,下部亦然,其人已昏不知人。

詢其夫得症之由,數日前受驚而起。

時天酷暑大旱,又中燥烈之氣,致血溢奔騰,上下散出,即不救矣,諸醫皆斂手無策。

盛有叔曾於都中得一方,專治此症,幸尚記憶。

逐急喚人取山泉一桶,燒酒一斤,挾婦起坐,一裸一其小腿,先以燒酒淋之,俾酒從踝下即滴入水桶內;淋訖,然後將腿置水中一飯頃,其上下血即止,婦亦蘇,面色如粉;急叫人覓壯年一乳一婦,以一乳一哺之;再用海參半斤,切片焙為末,每次調服三錢,日三服。

蓋海參能生百脈之血,若失血過多,必須以此補之,其生血之功,捷于于歸芍也。

治休息痢 宋春暉雲︰余姚有孝子某,其父患休息痢,經年垂危,孝子日走神廟,祈求醫藥 ,如是月餘。

一日,途遇老人,教以用海參,每日煎湯服,不數日,全愈。

治潰瘍生蛆 慈溪楊靜山雲︰曾有人患癰破爛,內生蟲蛆,纍纍千百計,治以殺蟲藥無效。

一老醫以海參片焙末敷之,蛆皆化黃水,然後以生肌膏貼之,愈。

據言,凡一切金創及疽毒破爛,一交一暑內潰生蛆,惟海參末可療。

不藥良方︰夏月潰瘍生蛆,系一陰一濕所化,海參為末摻之,或皂礬飛過為末摻之,皆化為水。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小序卷一-水部卷一 水部-春水卷一 水部-天孫水卷一 水部-荷葉上露卷一 水部-糯稻露卷一 水部-白雲卷一 水部-滷水卷一 水部-竹精卷一 水部-古刺水卷一 水部-強水卷一 水部-刀創水卷一 水部-鼻沖水卷一 水部-丹砂水卷一 水部-曾青水卷一 水部-白鳳漿卷一 水部-天蘿水卷一 水部-黃茄水卷一 水部-梅子水卷一 水部-櫻桃水卷一 水部-各種藥露卷一 水部-御溝金水卷一 水部-起蛟水卷一 水部-混堂水卷一 水部-雞神水卷一 水部-日精油卷二-火部卷二 火部-陽火陰火卷二 火部-太陽火卷二 火部-星精飛火卷二 火部-鑽木火卷二 火部-擊石火卷二 火部-戛金火卷二 火部-人身君火卷二 火部-龍火卷二 火部-雷火卷二 火部-石油火卷二 火部-水中火卷二 火部-相火三味火卷二 火部-黃金火卷二 火部-煤火卷二 火部-籐火匏火卷二 火部-荷梗火卷二 火部-稻麥穗火卷二 火部-松柴火卷二 火部-櫟柴火卷二 火部-茅柴火卷二 火部-燒酒火卷二 火部-魚膏火卷二 火部-油火卷二 火部-丹藥火卷二 火部-蓬萊火卷二 火部-陽燧錠卷二 火部-神燈火卷二 火部-火罐氣卷二 火部-煙草火卷二 火部-煙梗卷二 火部-煙葉卷二 火部-煙桿卷二 火部-煙筒中水卷二 火部-煙筒頭中煤卷二 火部-鼻煙卷二 火部-水煙卷二 火部-鴉片煙卷二 火部-藏香卷二 土部-土部卷二 土部-楊妃粉卷二 土部-丹灶泥卷二 土部-洗手土卷二 土部-觀音粉卷二 土部-烏龍粉卷二 土部-白硃砂卷二 土部-鑄銅罐卷二 土部-白蠟塵卷二 土部-檀香泥卷二 土部-席下塵卷二 土部-回燕膏卷二 土部-鞋底泥卷二 土部-鼠穴泥卷二 土部-椅足泥卷二 土部-狗溺硝卷二 土部-雞腳膠卷二 土部-烏金磚卷二 土部-蛆鑽泥卷二 金部-金部卷二 金部-鐵線粉卷二 金部-開元錢卷二 金部-萬曆龍鳳錢卷二 金部-菜花銅卷二 金部-風磨銅卷二 金部-白銅礦卷二 金部-白銅卷二 金部-紫銅鉚卷二 金部-金花鉚卷二 金部-錫鉚卷二 金部-錢花卷二 金部-馬口鐵卷二 金部-金頂卷二 金部-烏銀卷二 金部-子母懸卷二 金部-銀銪卷二 石部-石部卷二 石部-吸毒石卷二 石部-天生磺卷二 石部-倭硫黃卷二 石部-石腦油卷二 石部-神火卷二 石部-天龍骨卷二 石部-玉田沙卷二 石部-瑤池沙卷二 石部-木心石卷二 石部-樟巖卷二 石部-仙人骨卷二 石部-禹穴石卷二 石部-桃花鹽卷二 石部-瘤卵石卷二 石部-鬆化石卷二 石部-雲核卷二 石部-瀚海石竅沙卷二 石部-巖香卷二 石部-龍窩石卷二 石部-石髓卷二 石部-紅毛石皮卷二 石部-金精石卷二 石部-雄膽卷二 石部-雉窠黃卷二 石部-石螺螄卷二 石部-貓睛石卷二 石部-辟驚石卷二 石部-奇功石卷二 石部-保心石卷三-草部上卷三 草部上-參條卷三 草部上-參須卷三 草部上-參葉卷三 草部上-人參子卷三 草部上-珠參卷三 草部上-太子參卷三 草部上-羅浮參卷三 草部上-西洋參卷三 草部上-東洋參卷三 草部上-昭參卷三 草部上-菊花參卷三 草部上-紅毛參卷三 草部上-煤參卷三 草部上-建參卷三 草部上-法落梅卷三 草部上-土人參卷三 草部上-上黨參卷三 草部上-防風黨參卷三 草部上-南沙參卷三 草部上-於術卷三 草部上-北雲術卷三 草部上-南連卷三 草部上-仙姑連卷三 草部上-天姥連卷三 草部上-水黃連卷三 草部上-馬尾連卷三 草部上-浙烏頭卷三 草部上-霍石斛卷三 草部上-五色石斛卷三 草部上-銀柴胡卷三 草部上-撫芎卷三 草部上-土藜蘆卷三 草部上-綠升麻卷三 草部上-金鐘薄荷卷三 草部上-白毛夏枯草卷三 草部上-山牛膝卷三 草部上-土連翹卷三 草部上-巴山虎卷三 草部上-土茜草卷三 草部上-野苧麻卷三 草部上-雞鴨腳艾卷三 草部上-千里光卷三 草部上-小青草卷三 草部上-澤半支卷三 草部上-狐尾草卷三 草部上-金錢草卷三 草部上-望江青卷三 草部上-無骨苧麻卷三 草部上-接骨草卷三 草部上-麻衣接骨卷三 草部上-紫接骨卷三 草部上-鳳眼草卷三 草部上-風膏藥卷三 草部上-竹葉細辛卷三 草部上-離情草卷三 草部上-和合草卷三 草部上-鹽蓬鹼蓬卷三 草部上-知風草卷三 草部上-鳳頭蓮卷三 草部上-梨松果卷三 草部上-蒲包草卷三 草部上-鬼扇草卷三 草部上-魚須卷三 草部上-紫背稀奇卷三 草部上-雀麥卷四-草部中卷四 草部中-金豆子卷四 草部中-夜關門卷四 草部中-接骨仙桃卷四 草部中-七葉黃荊卷四 草部中-山黃荊卷四 草部中-救命王卷四 草部中-金不換卷四 草部中-黃麻葉卷四 草部中-六月霜卷四 草部中-山海螺卷四 草部中-水楊柳卷四 草部中-小將軍卷四 草部中-九鼎連環草卷四 草部中-牛筋草卷四 草部中-翠羽草卷四 草部中-半嬌紅卷四 草部中-普賢線卷四 草部中-藏紅花卷四 草部中-土紅花卷四 草部中-阿勃參卷四 草部中-茄連卷四 草部中-靈通草卷四 草部中-羅裙帶卷四 草部中-金狗脊卷四 草部中-雪裡開卷四 草部中-雪裡花卷四 草部中-苦草卷四 草部中-山馬蘭卷四 草部中-野馬蘭卷四 草部中-獨腳馬蘭卷四 草部中-玉淨瓶卷四 草部中-紗帽翅卷四 草部中-石風丹卷四 草部中-象鼻草卷四 草部中-透骨草卷四 草部中-不死草卷四 草部中-拳黃雞子卷四 草部中-雞腳草卷四 草部中-刀槍草卷四 草部中-苦地膽卷四 草部中-箭頭風卷四 草部中-紅果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