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蟲部-海參
閩小記雲︰閩中海參色獨白,類撐以竹籤,大如掌,與膠州遼海所出異,味亦淡劣。
入藥以 產遼海者良,紅旗街出者更勝於綠旗街。
有刺者名刺參,無刺者名光參,入藥用大而有刺者佳。
一名海男子,有粳、糯二種,而黑膩者尤佳。
人以腎為海,此種生北海鹹水中,色又黑,以滋腎水,求其類也。
百草鏡雲︰南海泥塗亦產海參,色黃而大,無刺,肉亦硬,不中食品,土人名曰海瓜皮,言其如瓜皮之粗韌也。
以其充庖 豬肉食,可健脾。
入滋補一陰一分藥,必須用遼東產者,亦可熬膏作膠用。
藥鑒︰海參出盛京奉天等處者第一,色黑肉糯多刺,名遼參刺參;出廣海者名廣參,色黃;出福建者皮白肉粳,糙濃無刺,名肥皂參;光參出浙一江一寧波者,大而軟無刺,名瓜皮參,品更劣矣。
關東韓子雅言︰海參生東海中,大小不一,體滑如蜒蝣,能伸縮,群居海底,遊行迅疾。
取參者用海狗油水,海水乃清見底,見有海參,即入水取之。
此物沾人氣便不動,先以兩手探握,置頸兩傍,再取置肋下,次及兩一腿胯一下膝,皆可夾取,此物一沾人氣即不動,然後出一水,以刀刳去腸胃,鍛石醃去腥涎,令體肉一緊密,干之乃縮至寸許,其實生者大如瓜,長尺許也。
若干者寸外,生時體更大可知。
蓬萊李金什言︰海參亦出登州海中,與遼東接壤,所產海參亦佳。
彼土人言海參多伏海中大 石上,水深不可見,取參者必用海狗油滴入水中,則有一暈散開,清澈見底,然後入水取之。
每每遭鯊魚毒害,故其價亦不廉。
其體生者身多滑涎,去腸胃以灰醃去腥涎,干之出售,每多灰鹹氣也。
福山陳良翰雲︰海參生北海者佳,為天下;其參潛伏海底,至二、三月東風解凍時,多浮出一水面,在海塗淺沙中孳一乳一,入水易取;然腹中出子後,惟有空皮,皮薄體松,味不甚美,價亦廉,識者賤之,名曰春皮。
四五月則入大海深水抱石而處,取之稍難,體略肥濃;至伏月則潛伏海中極深處石底,或泥一穴一中,不易取,其質肥濃,皮刺光澤,味最美,此為第一,名曰伏皮,價頗昂,入藥以此種為上。
若秋冬時,則又蟄入海底不可得矣。
五雜俎︰海參遼東海濱有之,一名海男子,其狀如男子勢然,淡菜之對也,其一性一溫一補,足敵人參,故名曰海參。
藥一性一考︰海參遼產者佳,吳、浙、閩、粵者肥一大無味。
虛火燥結,同木耳切爛,入豬大腸煮食。
歌雲︰海參鹹寒,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勞怯症。
遼產小佳,刺密脆硬,南產濃大,肉味稍遜。
甘一溫一。
食物宜忌︰味甘鹹,補腎經,益一精一髓,消痰涎,攝小一便,壯一陽一療痿,殺瘡蟲。
生百脈血 臨安儒醫盛天然語予雲︰曾往青山裡視一婦人病,眼、鼻、口、耳、髮根皆出一血,下部亦然,其人已昏不知人。
詢其夫得症之由,數日前受驚而起。
時天酷暑大旱,又中燥烈之氣,致血溢奔騰,上下散出,即不救矣,諸醫皆斂手無策。
盛有叔曾於都中得一方,專治此症,幸尚記憶。
逐急喚人取山泉一桶,燒酒一斤,挾婦起坐,一裸一其小腿,先以燒酒淋之,俾酒從踝下即滴入水桶內;淋訖,然後將腿置水中一飯頃,其上下血即止,婦亦蘇,面色如粉;急叫人覓壯年一乳一婦,以一乳一哺之;再用海參半斤,切片焙為末,每次調服三錢,日三服。
蓋海參能生百脈之血,若失血過多,必須以此補之,其生血之功,捷于于歸芍也。
治休息痢 宋春暉雲︰余姚有孝子某,其父患休息痢,經年垂危,孝子日走神廟,祈求醫藥 ,如是月餘。
一日,途遇老人,教以用海參,每日煎湯服,不數日,全愈。
治潰瘍生蛆 慈溪楊靜山雲︰曾有人患癰破爛,內生蟲蛆,纍纍千百計,治以殺蟲藥無效。
一老醫以海參片焙末敷之,蛆皆化黃水,然後以生肌膏貼之,愈。
據言,凡一切金創及疽毒破爛,一交一暑內潰生蛆,惟海參末可療。
不藥良方︰夏月潰瘍生蛆,系一陰一濕所化,海參為末摻之,或皂礬飛過為末摻之,皆化為水。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