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前歷史導讀》26章 孫叔敖:祖父蒍呂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親蒍賈,任楚國司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秦前歷史導讀》26章 孫叔敖

秦前歷史導讀

26章 孫叔敖

孫叔敖(公元前約630年-公元前593年),楚國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獵,蚡冒之後,「世為列姬,國地朝廷」。

祖父蒍呂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

父親蒍賈,任楚國司馬。

孫叔敖出生於郢都(紀南城)北海子湖邊白土裡(又稱孫家山,今雨台山附近)。

少年時,曾遇兩頭蛇,時俗認為見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見。

於是,他斬殺了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為族人讚佩。

那山丘因而得名「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約二十里。

及成年,因父親獲罪,他舉遷期思(今河南固始北境)。

他發動民工排漬水,又在雩婁(固始東南)開挖渠道,利用史灌河興辦灌溉工程,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

楚莊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孫叔敖拜為令尹,即相國,主張「施教於民」,「布政以道」。

他極為重視民生經濟,制定、實施有關政策法令,盡力使農、工、賈各得其便。

他在漢西利用沮水興修水利,還在江陵境內修築了大型平原水庫「海子」。

鼓勵農民秋冬上山採礦,使青銅業大力發展。

楚國出現了一個「家富人喜,優贍樂業,式序在朝,行無螟蜮,豐年蕃庶」的全盛時期。

當時的楚國通行貝殼形狀的銅幣,叫做"蟻鼻錢"。

莊王卻嫌它重量太輕,下令將小幣鑄成大幣,老百姓卻覺得不方便,特別是商人們更是蒙受了巨大損失,紛紛放棄商業經營,這使得市場非常蕭條。

更嚴重的是,市民們都不願意在城市裡居住謀生了,這就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孫叔敖知道後,就去見莊王,請求他恢復原來的幣制。

莊王答應了,結果三天後,市場又恢復到原來繁榮的局面。

當時,淮水流域常常會鬧水災,影響了農業的發展。

孫叔敖為使百姓富足,國家強盛,就去親自調查,主持興修水利設施。

最著名的就是芍陂。

芍陂原來是一片低窪地,孫叔敖就發動農民數十萬人,修築堤堰連接東西的山嶺,開鑿水渠引來河水,造出了一個人工大湖。

有水閘可以調節水量,既防水患又可以灌溉澆田,從而振興了楚國的經濟。

由於隋唐以後芍陂在安豐境內,所以又叫安豐塘。

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在安豐塘北邊修建了一個祠堂,即孫叔敖祠。

北宋時,王安石還為祠堂寫了詩句"楚相祠堂仍好在"。

莊王曾認為當時楚國的車子太小,遂命令全國一律改造高大的車子。

孫叔敖勸諫,若以命令行一事,會招致百姓反感,不如把都市街巷兩頭的門限做高,低小的車過不去,人們就會自覺改造高車了。

莊王又嫌原來通行的貨幣太小,改鑄大幣,強令通行,人民使用不便,引起市場混亂。

他認為「便民為要」,勸說莊王恢復通行小貨幣,市場又趨繁榮。

孫叔敖還是傑出的軍事家,他選擇適合於楚國的條文,立為軍法,對各軍的行動、任務、紀律等都制定了明確規定,運用於訓練和實戰。

莊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楚軍在訴地(今河南正一陽一一帶)修築城池,由於他用人得當,計劃周密,物資準備充足,30天就完成了任務。

次年,楚與晉大占於邲,他輔助莊王機智靈活地指揮了這場戰鬥,剛一出動戰車,他即鼓動楚軍勇一猛一衝擊,一鼓作氣,迅速一逼一近晉軍,使其措手不及,倉惶潰散,逃歸黃河以北,中原霸主的地位便轉向楚國。

由於行政、治軍有功,楚莊王多次重額封賞, 孫叔敖堅辭不受。

為官多年,家中卻沒有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

司馬遷《史記》中記為「循吏」第一。

去世後,歸葬於江陵白土裡。

另在沙頭鎮(今沙市區)有衣冠塚。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立有「楚令尹孫叔敖墓」石碑。

墓在今中山公園東北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秦前歷史導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