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前歷史導讀》04章 開闢土地樹藝百谷:神農:自從女媧離去之後,各國的君長也相繼離去,其子孫承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秦前歷史導讀》04章 開闢土地樹藝百谷:神農

秦前歷史導讀

04章 開闢土地樹藝百谷:神農

種禾采粒 五穀豐足

自從女媧離去之後,各國的君長也相繼離去,其子孫承接了祖上的封地繼續治理。

中原無主,眾人就推舉莫壞,莫壞說:「我哪裡有這種威德統治中原啊!但我聽說我的祖先祝融氏有一支子孫住在厲山,稱為少典,就是少典國的國君。

少典娶安登為妃,生有兩個兒子,長子生於姜水之上,故姓姜名軌;次子叫勖。

姜軌生來就認識百谷,所以人民稱他為神農氏。

如果能找到他治理天下,那就再好不過了。」

眾人聽了都歡呼雀躍,馬上四出察訪神農。

當時神農正在伊水之濱嘗試百谷。

他發現這些穀物的顆粒有大有小,口味也有甜有淡,去殼和水煮食,能暖人胃腸,療餓止饑。

可惜一年只得一熟,更兼風雨與鳥獸的破壞,所以數量極少。

還有一種顆粒特別細小的,滋味卻異常甘甜適口,土人告訴他這就是當年倉頡造字時天上降下的「粟」。

神農豁然明白這是天賜瑞草予人活命的啊!若廣為種植,人民就有谷可食了。

神農立即造耕田的器一具,然後親自下田教給人民耕種的方法:先將田地的土翻松濕潤,再將穀物的種一子浸泡使之發芽,然後按天時四季的劃分,根據土地之高低走勢,依百谷的一性一味相宜而植;插苗時要有行有矩,便於谷苗均勻吸收水分和一陽一光;谷苗在成長中要不斷地天天施予灌溉和保護,以免乾旱和鳥獸的破壞;至成熟收割之時,谷粒要經過晾曬與去殼,就能煮食或儲存了。

人民都很相信神農的話,就跟著他在田地裡辛勤地勞動,嘗試種植九種穀物,有栗、秫、玉米、稻、麻、大豆、小豆、大麥和小麥。

等到秋天來臨的時候,九種穀物終於成熟了,沉甸甸的果實擠滿田隴,大人小孩都為之歡呼奔忙:收割、晾曬、脫粒、曬穀、去殼、儲藏……當白花花的米煮成香噴噴的飯時,人民方知種禾采粒之美勝於他物。

自此人民樂於躬耕勞動,春種秋收,五穀豐足,農事大興遍於天下矣。

神農就在當地築了一座城來篩選和儲藏谷種,名曰「谷城」。

西南地區的夏天氣候非常炎熱,煮熟的飯若是隔一一夜吃不完,第二天就會生出一種漿水來,喝起來很甜。

西南的人民紛紛傚法煮飯聚漿而飲,有人攜此漿進城獻給神農,神農嘗了說:「此漿能通血脈,暖腸胃,御風寒霧瘴,養肝扶脾,嚥下皆僦於面,就叫它酒吧。」

此後四方人民皆知造酒,東南的人拌以椰子、桑椹;西北之人拌以葡萄、麥菽,但是都不懂得濾渣,也沒有酒麴輔之發酵調味。

莫壞與眾人四處查訪神農,終於來到伊水之濱,神農卻不願為帝,拄著竹杖逃進了溫地山中,莫壞與眾人緊隨不捨,神農無奈只得與眾人出山西行。

當時的溫地山地處西北,山中林木茂密,小樹的枝幹都有兩人合抱那麼粗,大樹的主幹就達到十人合抱那麼大,盤根錯節枝絛相連,荊棘籐蔓遍地生根,已經不是人力所能砍伐的了;不計其數的毒蛇猛獸藏匿林中不時傷人,深為禍患;更兼其林大木多,近處的水份都被吸收了去,禾苗穀物不得雨露,都難以成活。

神農就命人縱火焚燒此林,頓時烈焰綿延千里,經年不熄,土焦石爛川竭山崩,害人之毒物燒死很多,西北從此也成了一片沙漠。

神農即帝位,承火德。

「本草」與「醫方」

神農見人民因病而痛苦,就在草木中採集能治病的藥物,為了分辨草藥的藥一性一和功用,神農親自咀嚼吞嚥百草,並將它們在人一體中的反應記錄下來,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神農也曾經在一日之內中毒七十餘次。

最後共尋得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然後再根據病的症狀對症下藥。

以一種草治一種病的叫做「本草」,以幾種草治一種病的叫做「醫方」,自此醫道立而人無病夭之苦。

神農治理日久,民風樸厚萬國雍和。

神農造出簡單的度量數以便人民交易。

制分錢斤兩以令人知輕重;制分寸丈尺以令人知短長;制升斗斤石令人知多少;制什佰千萬令人知損益。

然後列廛(民房地)於國,日中而市,人民聚貨交易,各得其所而歸,這就是醫農商技等行業的由來。

神農見夜間人民沒有光明難於做事,就觀察哪些草木有肥膏的,將肥膏舂絞出來曰「油」,撮草為芯臥在油中,燃之則光明如日,用來祭祀和迎接親友,人民覺得祥瑞,於是尊稱神農為「炎帝」。

神農觀百獸之中,牛力大耐久而且易於馴服,就製造鐵犁繫於牛後,一人扶犁,讓它幫人耕地。

神農造五弦之琴,按宮、商、角、征、羽,合五行之義;又燒土作匡,兩面蒙以皮革,敲打起來咚、咚作響,名曰「鼓」。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秦前歷史導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