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五 草部下-野馬豆
出西藏,乃番僧捻草末合成如豆形,故名。
王怡堂雲︰藏中出一種草,彼土人呼為野馬草。
番僧擇日采之,研為細末,置淨器中,供佛前。
更擇日合和為藥,其合藥之日,率彼土男婦皆於佛前誦咒,以所和草末研為丸,男丸者為雄,婦丸者為雌。
藥亦分雌雄形,雄者丸上有小圓凸;雌者作長凹,色有紅有黑,皆如綠豆大。
丸畢,仍置淨器中,必須雌雄合在一處,一二日能生出小豆如麻子屑,飼以藏紅花,間日視之,紅花漸少,則新生之豆漸大。
久則又生小豆,以此生生不息,亦一異也。
如攜帶遠方,無藏紅花,豆亦不死,惟不能化生小豆耳。
西寧人曾玉瀛言︰野馬豆,又呼嘛呢子。
如半粒綠豆大,藏中人得此豆,每日輒誦 嘛呢叭 六字數百遍,丸豆時,亦口念此六字,故名。
能治胃氣心痛,惟 痘瘧疾忌服。
以其善於長化顛倒一陰一陽一也。
馬少雲衛藏圖識︰藏中有子母藥,大裁可綠豆,以哈達潔裹之,經時小粒漸曾,有子母相生之義。
傳達 喇嘛默持佛咒,以糌粑一搓一成者,故以奇異著。
按︰此即野馬豆也。
朱排山柑園小識︰喇嗎嘗聚會以米麥數粒置瓶中,四人守之,誦 嘛叭呢 六字咒,飲食則代,無間晝夜,四十九日,有紅子滿瓶中,大如芥子,色似硃砂,謂之嘛 子。
佩之能避邪致祥,小兒食之稀痘。
壬子,予從戚友處覓得嘛 子數十粒,以玻璃盆貯之,形勻圓,儼似急一性一子而色紅。
據雲︰初得時色不甚紅,苦無藏紅花,即市本地河南所產紅花研屑拌之,久則色紅如硃砂。
平瑤海先生偶得西藏嘛 子數十粒,一時無玻璃器,乃即置紙裹中供佛前,日誦文殊六字真言數百遍,其子能忽多忽少,又能透出紙裹外,變幻不常。
異之,以告客,客曰︰此物一性一成本得西僧咒力,其造子之法,今都中喇嘛亦能為之。
每四月八日,大小喇嘛輒群聚佛前,選高行持誦者數十人,鐃鈴法鼓,宣揚六字真言七晝夜 ,其丸即用乾麵手一搓一如粟米大,口念手丸,以金盆貯之,丸時得咒力,粒粒皆能自飛。
或在窗欞,或在案格,堆結一團一聚,俟七晝夜滿後,其不能飛者去之,其飛者用帚掃下,以送諸王大臣,名嘛 子。
可治諸疾,變幻多寡,蓋自其成一性一巳然,無足異也。
入藥以西藏合者佳。
癸丑冬,在上虞署晤平司馬少君菜仲言︰曾隨任中甸,其地系西藏要路,有喇嗎等。
彼地呼野馬豆為舍利子,有草木佛三種,彼土富人死,必納一粒口中,雲入冥生光,土人有病,亦輒服之。
金御乘言︰慈溪有患耳聾者,其家有藏中帶來嘛 子,取服三粒,忽聞兩耳中大聲一震,轟然如掣去數百斤物者,嗣後耳更聰甚。
其人一日忽眠食一妓一家,次日復聾如故,再服亦無效矣。
味微辛,一性一平,治百病。
彼土無藥,有病即服此豆。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