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化書
譚峭簡介
譚峭為唐末五代道教學者,字景升,泉州(今屬福建)人。
生卒年不詳。
幼讀經史,屬文清麗。
父唐朝國子司業譚洙之子,訓以進士業。
而峭立志修道學仙,後辭父出遊終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華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復返。
於嵩山師事道士十餘年,得辟榖、養氣之術。
據南唐沈汾《續仙傳》載:譚峭後居南嶽,煉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
唐末五代,社會動亂。
譚峭不求仕進榮顯,而以學道自隱,但亦十分關心世道治亂,民生疾苦,乃著《化書》凡六卷。
認為統治者的剝削、壓迫是造成十人民痛苦、社會動亂的基本原因,統治者的驕奢十婬十逸、享樂腐化是加重剝削壓迫、激化社會矛盾的內在因素。
提出統治者應用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以醫治社會弊病,實現天下太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願望。
《化書》成後,十十交十十與南唐宋齊丘,請其作序傳世。
宋齊丘遂佔為己有,一時《化書》被篡名為《齊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續仙傳》為譚峭立傳時,未述及譚峭撰《化書》一事。
後陳摶揭露宋齊丘欺世盜名的醜行,稱:「吾師友譚景升始於終南山著《化書》,……授齊丘曰:『是書之化,其化無窮,願子序之,流於後世』,於是杖靸而去。
齊丘奪為己有而序之耳。」
自此,始正名為《譚子化書》。
全書分「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六篇,計六卷,凡一百零九章,率皆從二字為題。
但往述為一百一十篇,蓋原有序篇計之。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