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卷八 諸谷部-豆:今人以飼馬,故俗又呼馬料豆。 杭州府志︰黑豆 之細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綱目拾遺》卷八 諸谷部-豆

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諸谷部-豆

x葉附 x 逢原雲︰細黑豆,一名 豆,俗名料豆。

今人以飼馬,故俗又呼馬料豆。

杭州府志︰黑豆 之細者曰 豆,細而扁者曰零烏豆,俗名馬料豆,可肥馬。

從新雲︰黑大豆之小者為馬料豆,不知料豆雖小,而形長微扁,與黑豆形迥別,當另是一種。

綱目 豆下,僅載其能去賊風風痺,治婦人產後冷血而已,其他一切功用,全未之及,為今補之。

味甘一溫一無毒,壯筋骨,止盜汗,補腎,活血,明目,益一精一,入腎經一血分,同青鹽、旱蓮草、何首烏蒸熟,但食黑豆,則鬚髮不白,其補腎之功可知。

今人以制何首烏,取以引入腎經也。

炒焦淋酒,治頭風腳氣,以其直達腎經一血分。

煮汁服,解烏、附、丹石藥毒。

藥一性一考︰本經黑大豆,即今之馬料豆也。

其色黑,而形如人腰,故入腎經。

益水明目,多服 令人身重,一年後復原;久服身輕,非花豆中之黑大豆也。

凡服豆忌蓖麻子、厚樸、豬肉。

歌雲︰黑大豆甘,腰子樣式,所以補腎,藥餌宜入;即是馬料,煮寒炒熱,調中下氣,止痢攣急,利水除脹,追風活血,生研敷腫,吞止煩渴,解一切毒;甘草煎汁,傷中淋露,產後諸疾,明目悅顏,制一服有益。

又雲︰ 豆即小黑豆,因其粒細,稱驢豆,別馬料也,治產後血風冷痛,其粒細不及馬料。

歌雲︰ 豆黑小,甘逐邪風,冷痺血滯,浸酒和融。

雨蓑翁食記︰小黑豆入鹽煮,久食,大能補腎。

事親述見︰ 豆補五臟益中,助十二經脈,調中,暖腸胃,殺鬼氣,舒筋。

紫虛子吞豆法︰黑料豆淘淨曬乾,以淨瓶裝之,初服每日一粒,以白湯生吞之,次日吞二粒,每日加一粒,至百日吞百粒,從此每日吞百粒。

但初起服之,腸胃未剛,每遇大便,須看豆化不化,如豆化,則漸加;倘未化,仍照舊勿加,必待食之能化,然後遞加至百粒為度。

服之能益一精一補髓、壯力潤肌、發白復黑,久則轉老為少,終其身無痰病也。

救生苦海有嫦娥奔月方,與紫虛吞豆法同,但其法按太一陰一盈虧之數,初一日吞一粒,逐日加 一粒,至望日十五粒而止,十六日又逐日減一粒,至晦日一粒而止,月初則又加起,與紫虛之法微有不同,並附以備用。

煮料豆方 明太醫劉浴德有增補內經拾遺四卷,其種子論後。

載有煮料豆藥方雲︰老人服之 ,能烏須黑髮、固齒明目,當歸四錢,川芎、甘草、廣皮、白朮、白芍、丹皮、菊花各一錢,杜仲炒、黃 各二錢,牛膝、生地、熟地各四錢,青鹽六錢,首烏、枸杞子各八錢,同馬料豆煮透曬乾,去藥服豆。

又羲復方︰馬料豆五升,桑椹半斤,枸杞子四兩,肉蓯蓉半斤(竹刀切去筋),青鹽、龍骨各二兩,同豆煮熟,和藥同曬乾,貯罐用。

常食大有補益。

又方,呂逸儒傳方︰何首烏一斤(用馬料豆汁煮,或老酒亦可,要九蒸九曬),枸杞一斤(酒蒸 ,用干藥末搗勻曬),馬料豆一斗(再用料豆五升煮汁,以汁煮豆曬乾,九蒸九曬,或用好酒 煮亦可),菟絲子一斤(酒煮曬焙),補骨脂一斤(酒洗焙),真川椒四兩(曬烘),青鹽二兩,川牛膝一斤(酒煮焙),煉蜜為丸服之。

又方︰何首烏二斤,青鹽一兩,棗仁、杜仲、枸杞 各 二兩,遠志、小茴香、陳皮各一兩,肉蓯蓉、苡仁、香附、白茯苓、川芎各二兩,五味子、牛膝、補骨脂、木瓜各一兩五錢,歸身三兩,肉桂五錢,防己一兩二錢,甘草八錢,小黑豆一鬥,用水煮藥數十滾,瀝出渣,以藥汁煮豆,汁盡為度,曬乾,每服百粒,開水下。

延齡廣嗣仙方︰懷生地酒制、何首烏酒煮、旱蓮草、鹿啣草(真者絕少,用仙靈脾代之),以 上各三兩,按四時;干山藥一乳一拌、當歸身酒炒、真青鹽,以上各一兩。

按分至;石菖蒲、菟絲子、肉蓯蓉酒浸去膜、補骨脂、五加皮、骨碎補、淮牛膝、白甘菊、原杜仲酒炒斷絲、枸杞子、蛇一床一子、槐角子、金櫻子、覆盆子、川黃連、建澤瀉,以上各五錢,按十六節,以上二十四味,俱合二十四氣,除去青鹽,鍋內煎汁至半,瀝渣,再將渣煎過半,瀝清,沖和煎濃,入馬料豆三升七合、女貞子一升七合,按一陰一陽一二氣、二至、二分,合年月日時周天度數,余一合半,以置閏,煮數十滾,將青鹽研細,傾入同煎,以汁盡為度,取豆曬乾,收貯瓷瓶。

每晨四錢,滾湯送下。

如遇出門飢餓,即可嚼食代點。

此豆謹按一陰一陽一二十四氣,合周天度數,製法得中和補益之妙,久服能令人鬚髮再黑、齒落更生、耳目聰明、手足便利、壯一陽一補腎、固本還元、多育子息、多增年壽,常服不斷,可成地仙。

凡腎虛目暗,上盛下虛者,尤為切合。

四寶大神丹 家一寶方︰能治五勞七傷。

服藥後,忌腥臭發物房一事。

馬料豆五升(用混堂油制 九次),黃 八兩(人一乳一制七次),白當歸酒洗四兩,金櫻子二斗(去內子與一毛一,外去刺,淘淨 熬膏,臨收時,加童便一、二盞聽用),右將前三味和金櫻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桂圓湯下。

明目補腎,兼治筋骨疼痛。

不藥良方︰小紅棗十二枚(冷水洗淨,去蒂)甘州枸杞子三錢,小馬料豆四錢,水二碗,煎一碗;早晨空心連湯共食之。

絕瘧。

制首烏剩下黑料豆,可以絕瘧。

凡四日兩頭瘧,用豆煎湯服即愈。

截三日瘧。

祝穆 桂、甘草、檳榔各三錢,小黑豆四十九粒,酒、水各二碗,慢火煎二碗,當晚先服一碗,蓋暖而睡;留一碗,至次日,須將發前早兩個時辰服,要熱服蓋暖,臥戒食生冷、勞碌風霜,忌食雞、羊、牛、蛋白、扁豆半月,永截不發。

又秘方集驗︰治瘧,檳榔、蘿蔔子、常山、甘草各一錢,紅棗四枚,烏梅七枚,馬料豆每歲一粒,水二碗,煎一碗服。

忌三日葷油,永不再發。

痰喘氣急 同壽錄︰用梨 空,中心納小黑豆令滿,留蓋合住紮緊,糠火煨熟,搗作餅,每 中風口噤 文堂集驗方︰馬料豆一升,煮濃汁如飴,含汁在口,即能言也。

黑白丸治痞積,開胃消食,健脾補腎。

百草鏡方︰馬料豆、白蒺藜去刺各一斤,炒磨末,三錢,開水送下。

治一陰一症手足紫黑 集驗方︰黑料豆三合,炒熟,好酒烹滾,熱服;加蔥須同烹,更妙。

盜汗 文堂集驗方︰蓮子七粒,黑棗七枚,浮麥、馬料豆各一合,水煎服,三次愈。

腎虛腰痛,並治一陰一虧目昏 活人書︰用腰式烏豇豆、馬料豆各一兩,煮湯,入鹽少許,五更 一陰一虧目昏,老眼失明 活人書︰馬料豆、甘枸杞、女貞子各十兩(一陰一虧目昏,除女貞子)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早晚服二、三錢,自效。

赤白帶下 白果去皮,煮熟蜜餞,每日清晨吃七枚,再食炒馬料豆一兩,白滾水送下,數日愈。

妊一娠腰痛酸一軟 產家要覽︰馬料黑豆二合,炒焦熟,白酒一大碗,煎至七分,空心下。

治產後中風,口噤目瞪,角弓反張 姚希周集驗︰用黑料豆鍋內炒極焦,衝入熱黃酒內,服之立效;再服回生丹,全愈。

華真君三豆湯稀豆 楊春涯驗方︰綠豆、赤飯豆、馬料豆等分,每日煮湯與小兒吃,出豆自 湯飲之;搗搽敷上,其毒自消。

痘風爛眼 集驗雲︰風爛眼用醃白梅一個(去核),入綠礬少許、川椒三十粒,以五銖錢二個 夾之,用苧麻紮住,無根水浸洗自愈。

若出痘得此症,再加馬料豆一歲一粒,投水中。

眼藥丸方 周氏家一寶︰用馬料豆一升,炒蟬蛻四兩(酒洗去頭足),木賊草四兩去節,菟絲子 一斤炒,甘菊花四兩曬乾,白蒺藜一斤,各為末,水法為丸,每服二、三錢,晚服,滾湯下;如若年高,桂圓湯下。

各種癬 陳別駕彬,曾任太醫院官,有治各種癬方︰用馬料豆,以瓦罐,不拘多少,裝入罐 內,罐口以銅絲罩格定,使豆不能倒出;然後用大高邊火盆一個,盆鑿一孔,將罐倒合孔上,四圍以干馬糞壅之,火燃罐底,盆底下用磚墊空,安碗一個接油;上火煨,罐內豆自焦,有油從盆底滴入碗中,色如膠漆,以此搽癬,三次即愈。

解藥毒 凡服藥過多,以致頭面浮腫、唇裂流血,或心腹飽悶、臍下撮痛者,用馬料豆、綠 豆各四兩,合煎汁,連豆服,病好為度。

中附子、川烏、天雄、斑蝥毒 不藥良方︰馬料豆煎汁服之,即解。

豆葉治瘤 急救方︰頸後粉瘤,馬料豆葉、辟麝香草,同搗敷患處,其瘤漸軟漸消,破則 聽其自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小序卷一-水部卷一 水部-春水卷一 水部-天孫水卷一 水部-荷葉上露卷一 水部-糯稻露卷一 水部-白雲卷一 水部-滷水卷一 水部-竹精卷一 水部-古刺水卷一 水部-強水卷一 水部-刀創水卷一 水部-鼻沖水卷一 水部-丹砂水卷一 水部-曾青水卷一 水部-白鳳漿卷一 水部-天蘿水卷一 水部-黃茄水卷一 水部-梅子水卷一 水部-櫻桃水卷一 水部-各種藥露卷一 水部-御溝金水卷一 水部-起蛟水卷一 水部-混堂水卷一 水部-雞神水卷一 水部-日精油卷二-火部卷二 火部-陽火陰火卷二 火部-太陽火卷二 火部-星精飛火卷二 火部-鑽木火卷二 火部-擊石火卷二 火部-戛金火卷二 火部-人身君火卷二 火部-龍火卷二 火部-雷火卷二 火部-石油火卷二 火部-水中火卷二 火部-相火三味火卷二 火部-黃金火卷二 火部-煤火卷二 火部-籐火匏火卷二 火部-荷梗火卷二 火部-稻麥穗火卷二 火部-松柴火卷二 火部-櫟柴火卷二 火部-茅柴火卷二 火部-燒酒火卷二 火部-魚膏火卷二 火部-油火卷二 火部-丹藥火卷二 火部-蓬萊火卷二 火部-陽燧錠卷二 火部-神燈火卷二 火部-火罐氣卷二 火部-煙草火卷二 火部-煙梗卷二 火部-煙葉卷二 火部-煙桿卷二 火部-煙筒中水卷二 火部-煙筒頭中煤卷二 火部-鼻煙卷二 火部-水煙卷二 火部-鴉片煙卷二 火部-藏香卷二 土部-土部卷二 土部-楊妃粉卷二 土部-丹灶泥卷二 土部-洗手土卷二 土部-觀音粉卷二 土部-烏龍粉卷二 土部-白硃砂卷二 土部-鑄銅罐卷二 土部-白蠟塵卷二 土部-檀香泥卷二 土部-席下塵卷二 土部-回燕膏卷二 土部-鞋底泥卷二 土部-鼠穴泥卷二 土部-椅足泥卷二 土部-狗溺硝卷二 土部-雞腳膠卷二 土部-烏金磚卷二 土部-蛆鑽泥卷二 金部-金部卷二 金部-鐵線粉卷二 金部-開元錢卷二 金部-萬曆龍鳳錢卷二 金部-菜花銅卷二 金部-風磨銅卷二 金部-白銅礦卷二 金部-白銅卷二 金部-紫銅鉚卷二 金部-金花鉚卷二 金部-錫鉚卷二 金部-錢花卷二 金部-馬口鐵卷二 金部-金頂卷二 金部-烏銀卷二 金部-子母懸卷二 金部-銀銪卷二 石部-石部卷二 石部-吸毒石卷二 石部-天生磺卷二 石部-倭硫黃卷二 石部-石腦油卷二 石部-神火卷二 石部-天龍骨卷二 石部-玉田沙卷二 石部-瑤池沙卷二 石部-木心石卷二 石部-樟巖卷二 石部-仙人骨卷二 石部-禹穴石卷二 石部-桃花鹽卷二 石部-瘤卵石卷二 石部-鬆化石卷二 石部-雲核卷二 石部-瀚海石竅沙卷二 石部-巖香卷二 石部-龍窩石卷二 石部-石髓卷二 石部-紅毛石皮卷二 石部-金精石卷二 石部-雄膽卷二 石部-雉窠黃卷二 石部-石螺螄卷二 石部-貓睛石卷二 石部-辟驚石卷二 石部-奇功石卷二 石部-保心石卷三-草部上卷三 草部上-參條卷三 草部上-參須卷三 草部上-參葉卷三 草部上-人參子卷三 草部上-珠參卷三 草部上-太子參卷三 草部上-羅浮參卷三 草部上-西洋參卷三 草部上-東洋參卷三 草部上-昭參卷三 草部上-菊花參卷三 草部上-紅毛參卷三 草部上-煤參卷三 草部上-建參卷三 草部上-法落梅卷三 草部上-土人參卷三 草部上-上黨參卷三 草部上-防風黨參卷三 草部上-南沙參卷三 草部上-於術卷三 草部上-北雲術卷三 草部上-南連卷三 草部上-仙姑連卷三 草部上-天姥連卷三 草部上-水黃連卷三 草部上-馬尾連卷三 草部上-浙烏頭卷三 草部上-霍石斛卷三 草部上-五色石斛卷三 草部上-銀柴胡卷三 草部上-撫芎卷三 草部上-土藜蘆卷三 草部上-綠升麻卷三 草部上-金鐘薄荷卷三 草部上-白毛夏枯草卷三 草部上-山牛膝卷三 草部上-土連翹卷三 草部上-巴山虎卷三 草部上-土茜草卷三 草部上-野苧麻卷三 草部上-雞鴨腳艾卷三 草部上-千里光卷三 草部上-小青草卷三 草部上-澤半支卷三 草部上-狐尾草卷三 草部上-金錢草卷三 草部上-望江青卷三 草部上-無骨苧麻卷三 草部上-接骨草卷三 草部上-麻衣接骨卷三 草部上-紫接骨卷三 草部上-鳳眼草卷三 草部上-風膏藥卷三 草部上-竹葉細辛卷三 草部上-離情草卷三 草部上-和合草卷三 草部上-鹽蓬鹼蓬卷三 草部上-知風草卷三 草部上-鳳頭蓮卷三 草部上-梨松果卷三 草部上-蒲包草卷三 草部上-鬼扇草卷三 草部上-魚須卷三 草部上-紫背稀奇卷三 草部上-雀麥卷四-草部中卷四 草部中-金豆子卷四 草部中-夜關門卷四 草部中-接骨仙桃卷四 草部中-七葉黃荊卷四 草部中-山黃荊卷四 草部中-救命王卷四 草部中-金不換卷四 草部中-黃麻葉卷四 草部中-六月霜卷四 草部中-山海螺卷四 草部中-水楊柳卷四 草部中-小將軍卷四 草部中-九鼎連環草卷四 草部中-牛筋草卷四 草部中-翠羽草卷四 草部中-半嬌紅卷四 草部中-普賢線卷四 草部中-藏紅花卷四 草部中-土紅花卷四 草部中-阿勃參卷四 草部中-茄連卷四 草部中-靈通草卷四 草部中-羅裙帶卷四 草部中-金狗脊卷四 草部中-雪裡開卷四 草部中-雪裡花卷四 草部中-苦草卷四 草部中-山馬蘭卷四 草部中-野馬蘭卷四 草部中-獨腳馬蘭卷四 草部中-玉淨瓶卷四 草部中-紗帽翅卷四 草部中-石風丹卷四 草部中-象鼻草卷四 草部中-透骨草卷四 草部中-不死草卷四 草部中-拳黃雞子卷四 草部中-雞腳草卷四 草部中-刀槍草卷四 草部中-苦地膽卷四 草部中-箭頭風卷四 草部中-紅果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