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補遺 卷七:天寒海氣連雲白,風緊城烏作陣飛。紅豆裁書難寄遠,黃花插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補遺 卷七

隨園詩話

補遺 卷七

余九日登紫蔭山,見人題句云:「巾子峰前木葉稀,登高望遠思依依。

天寒海氣連雲白,風緊城烏作陣飛。

紅豆裁書難寄遠,黃花插帽事多違。

年來浪跡東西道,慚愧天涯老布衣。」

末題「陳濂」二字。

訪之,乃余甥婿陳文水孝廉之三弟也。

又,《游石門樓》云:「山風吹松雲,岩石明齒齒。

猿啼兩三聲,行人盡東視。

娟娟山上月,照見山下寺。

洞門猶未關,待我游屐至。」

他若:「秋聲一江一 甸雨,寒色海門煙。」

月冷初浮水,星稀欲近人。」

皆清絕也。

峽一江一 飛來峰寺僧澄波,告何數峰云:「丙寅有閨秀戴蘊玉,偕郎君某詣潯州府署省父,坐飛來亭題詩,詩成泣下。

有句云:『白猿自悟當年事,見說持環返上宮。

』人多不解。

比至潯州而亡。

疑其前身,或猿女耶?」

二童子放風箏,一童得風,大喜;一童調之曰:「勸君莫訝東風好,吹上還能吹下來。」

我深喜之。

蓋即孟子所謂「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之意。

余至吳門,四方之士送詩求批者,每逢佳句,必向人稱說,非要譽於後進也。

掌科許穆堂嫌太丘道廣,見贈一律云:「先生天下望,眉宇照人清。

老至通姻婭,兒時識姓名。

風一流 蘇玉局,書卷鄭康成。

可惜憐才過,揄揚誤後生。」

余道:史稱龐士元稱許人才,往往有過其分。

老人竟犯士元之病,行將改之。

游南明寺,見歸愚先生有對聯云:「瓶添澗水盛將月,衲掛松梢惹得雲。」

未知是成語,或先生所撰耶?是夕,風雨暴作,樓柱盡搖。

余有句云:「樓搖松樹頂,人臥海潮中。」

京口尼能詩,王碧雲女子贈云:「仙子傳來噬古雪》篇,步虛聲裡絳雲仙。

遙知靜對梅花月,鶴聽禪經立晚煙。」

直隸遷安縣定例,入學八名,而應試者不過六七人。

知縣一胡一 公作宰,忽有馬伕,著紅布履來告假。

問何事。

曰;「明日要赴縣考。」

一胡一 公大笑,口號以贈云:「紅鞋著腳煤磨硯,馬糞熏衣筆換鞭。」

金賢村太守潢,性倜儻,通音律;有四姬人,俱善歌,常偕至隨園度曲吹一簫,太守親為按板:殆古所云風一流 人豪者耶?籍系宛平,臨入都時,年逾六十。

噬留別》云:「何因執手涕淒然?只為分攜各暮年。

歎我已辭歡喜地,多君還上孝廉船。

關山滿目新行李,兒女隨身舊管弦。

此後隨園花滿日,夢魂還到小倉巔。」

程魚門入翰林後,寄語云:「四十年才為後輩,一交一 游若此古來稀。

頭銜入手誠清絕,書局羈身未易歸。

老景真如冬景淡,梅花又共雪花飛。

輸他居士山窗鶴,鎮日從容立釣磯。」

嗚呼!魚門家本富商,一交一 結文人,家資蕩盡,直至晚年成進士,作部郎,四庫館議敘,才得翰林,分校春闈,可謂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遽卒於秋帆中丞署中,可悲也!

一O

懷寧諸生勞竹如,詩人也。

少年喪偶,裡中有陳氏女,美亦能詩,遣媒說之。

女窺見竹如,欣然願嫁。

兩人已目成矣,為裡中富人強聘去。

女臨行,寄勞生雲;「聞說乘鸞許上天,幾番臨鏡自疑仙。

不知淪謫緣何事,便隔蓬山路幾千。」

夢見文簫私語時,想花心事要花知。

分明匣底雙珠在,不忍還君只淚垂。」

一一

余幼時同赴童子試者,有申君南屏發祥,權奇倜儻,有一溫一 庭筠之風。

代人赴考,致遭斥革;而終成進士,外出為令。

見寄云:「隨園居士今方朔,遊戲人間作歲星。

落筆便同天馬下,無人不踞灶觚聽。

略施鴻爪覘為政,妙用詼嘲當說經。

笞風鞭鸞三十載,又叨剪拂到頹齡。」

寄此詩時,官已報罷,掌教清一江一 。

余未及答,而君已卒。

一二

壬子春,與趙偉堂廣文游焦山,遇詩僧巨超,茶話良久,采其詩入《詩話》。

今春,慶大司馬奉旨到一江一 南,勾當公事,渡一江一 之便,拉同游焦山。

別後,巨超寄詩雲;「曾向金鰲汗漫遊,西風久已別荊州。

忽陪天使臨香界,卻怪神仙也白頭。

海內山川蒙一盼,人間聲價重千秋。

須知未滿山靈願,不把琴尊作小留。」

一三

山一陰一胡一 稚威天游曠代奇才,丙辰同舉鴻博,終身紆鬱而亡。

余初抄其駢體文三十篇,為楊蓉裳篡取去。

乃於別處搜得{烈女李三行》一篇,初嫌太長,難入《詩話》;然一序一詩,俱古妙,不忍聽其煬沒,今刻續集,不妨載之。

其序曰:「女李三者,河南鹿邑縣人。

父某業田,嘗以隱事與邑大豪相恨疾。

豪一陰一謀殺之:使客一陽一與親,召之酒而藥以飲,遂發病。

心知豪所為,將死,女從母泣於前。

某蚧齒切叱,曰:『何泣?若非我子也!且吾為人殺,幸有兒,俟壯或行能復仇。

若渺孑煢稚,無望也,恨終不吐矣!』女時年十餘,聞父言,晝夕憤傷,時時蓄報豪志。

更數歲,益長,日誓鬼神,往祝某墓,願魂魄相助,挾利刃,候道上,期乘便刺豪。

豪出入乘馬,從僮一奴一彪彪然,勢不得逞。

去,丐人為詞,屢訴有司、大吏鹹遍,列於官者三年矣,一人無肯白其事者。

女甚恨,曰:『此曹雖官人,實盜隸耳!徒知探金錢,取醉飽;何能為直冤痛者乎?』遂辭其母,當奔往京師。

鹿邑到京師二千里,女孤弱無相攜挈,暮托逆旅,主人或怪其獨來,疑有他,固不內:往往伏草間。

既至,將擊登聞鼓自訟,數為吏所闌。

以陳於刑部、都察院,一交一 格之,一如有司、大吏在河南者。

久之,會有新任令於鹿邑者,頗強直任事。

女聞,乃走還。

令方升車出,遮前大呼,且涕且陳,伍伯簍驅不能動。

令以某死久歲月,且無驗,意其未信。

更詰將死時語,及奔京師狀,乃受牒,縛鞫客與豪,皆自窮服。

令已論正豪罪,未即決,豪死牢戶中。

豪家滋憎女甚,謗為嘗受污。

有邑公子獨心知女賢,請聘之。

其母與長老媒媼皆勸之行,矢不許。

及母卒殮埋,悉召宗族、親戚、裡鄰,告之曰:『吾痛父見害,楚毒幾十年,幸得雪仇。

而名為人垢,忍不早就死者,傷無兄弟終奉老母。

今吾事大已,其將有所自明。

』室而掩之,遂自絞也。

於是豪子暮拍之笑,視其面,倜猶生然。

將舉刀斷之,有血激諸口,類噴怒者。

豪子駭僕不能動,左右亟扶負歸,亦竟得疾以死。

女死康熙中,至今且五十載。

歲戊午,予居長安,始聞。

感當世無能文章揚洗昭暴之,使家說戶唱,相與勉勸。

乃撰述其事,歌而系之,曰:『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

太山自言高,一精一衛銜石飛。

朝見一精一衛飛,暮見一精一衛飛:吐血填作嶇,一旦成路蹊。

豈惟成路蹊,崔嵬復崔嵬。

女面潔如玉,女身濯如脂。

十四頗有餘,十五、十六時。

婀娜環春風,明月初徘徊。

門中姊與姑,鄰舍雜姥婺。

人笑女無聲,人歡女長啼。

昔昔重昔昔,破痛不得治。

有似食大鯁,禍喉連脅臍。

阿母喚不應,步出中間閨。

女身亦非狂,女心亦非癡。

向母問阿爺:「阿爺誰所一屍一?昨者門前望,裂眼寧忍窺?爺仇意妍妍,走馬東西街。

我無白揚刃,斷作雙虹霓。

磨我削葵刀,三寸久在懷。

一心願與仇,血肉相齏蘅。」

仇人何陸梁,挾隊健如輩。

前者為饑狼,後者為怒豺。

小雀抵黃鷂,徒恐哺作糜。

大聲呼縣官,縣官正聾蚩。

宛轉太守府,再三中丞司。

堂皇信威嚴,隸卒森柴崖。

官知坐中間,一一梗與泥。

何由腐地骨,鬼笑回牙款?孤小不識事,聞人說京師;京師多貴官,列坐省輿台。

頭上鐵柱冠,獬腐當胸棲。

獬腐角岳岳,多望能矜哀。

局我頭上發,縫我當射衣。

手中何所將?血帛班斕絲。

帛上何所書?繁霜慘漾埋。

細軀誠艱難,要當自防支。

女弱母所憐,請母毋攀持。

今便辭母去,出門去如遺。

是月仲冬節,殺氣爭驕排。

層冰塞黃河,急霰穿矛錐。

大風簸天翻,行人色成灰。

夜黑不見掌,深林抱枯枝。

三更叫軻鵝,四更嗥狐狸;五更道上行,躑躅增羸饑。

舉頭望長安,盤盤鳳凰陴。

下著十二門,通洞縱橫開。

持我帛上書,鬻我囊中桂,跪伏御史府,廷尉三重墀。

尚書更峨峨,峨峨唱騶歸;頭上鐵柱冠,獬腐當胸棲。

獬腐即無角,豈與群羊齊?李女倚柱嘯,白日凋一精一輝。

結怨彌中宵,中宵盛辛悲。

有地何博博,有天何垂垂;高城不為崩,高陵不為颮。

為遣明府來,明府來何遲!長跪向明府,淚落一江一 東馳:「女今千里還,女憂終身罹,女誠不敢紿,願官無見疑。

父冤信沉沉,沉沉痛無期。

一日但能爾,井底生朝曦。

死父地下笑,生仇市中到。

顧此弱賤軀,甘從釜羹炊。」

語終難成聲,聲如系庖糜。

明府大嗟歎,嗟歎仍噓唏。

翻翻洞庭波,洞庭非淵洄;嶄嶄邛峽阪,九折無險峨。

我今為汝一屍一,汝去行得知。

爺仇得妍妍,舉家忽驚摧。

勢似宿疹發,驟劇無由醫。

同時惡少年,驅至如連雞。

銀鐺押領頭,畢命填牢陛。

有馬空馬鞍,永別街西馗。

叩頭謝明府,搦骨難相貽。

昔為羝乳兒,今為箭還鞭。

遙遙望我裡,我屋荒蔽萊。

寡母倚門唏,唏於杞梁妻。

女去母啖柏,啖柏今成飴。

雖則今成飴,母悲轉難裁。

女顏昔如玉,女發何祁祁,女口含朱丹,女手垂春荑。

哭泣親塵沙,面目余瘢劓;宛宛閨中存,黧瘠疑病羆。

姑姊看女來,簪笄不及施;鄰姥看女來,左右相呼攜。

各各自流涕,一尺紛漣湎。

鄰姥少別去,媒媼從容來,三請得見女,慇勤致言辭;「公子縣南居,端正無匹儕。

金銀列兩箱,纖紈不勝披。

身當作官人,華榮灼房幃。

頗欲得賢女,賢女勝姜姬。」

回面答媒媼:「身實寒且微。

無弟無長兄,老母心偎依。

所願事力作,澀指縫裙鞋。

安得隨他人,乖違母恩慈?」母年風中燈,女命霜中葵。

須臾母大病,死父相尋追。

棺槨安當中,起墳遂成堆。

一一營事托,姑姊可前來。

為我喚長老,長老升堂階;為我召鄉鄰,鄉鄰麋如圍。

十歲隨爺娘,幼小惟癡孩。

十五銜沉冤,灌鼻承醇醯。

二十行報仇,報仇苦且危。

三年走大梁,趙北燕南陲。

女行本無伴,女止亦有規。

皎皎月光明,不墮濁水湄。

斑斑錦翼兒,耿死安能翳?自此旋入房,重闔雙雙扉。

朱繩八九尺,掛向梁間頹。

鮮鮮桂華樹,華好葉何奇:葳蕤揚芳馨,生在空山隈。

烈火燒昆岡,三日夜未衰。

大石屋言言,小石當連輩。

蕭芝泣蕙草,萬族合一煤。

燒出白玉姿。

皎雪光皚皚。

玉以為女墳,將桂墳上栽。

夜有大星辰,其光何離離;錯落桂樹間,千年照容徽。」

一四

句曲女史,孔靜亭退庵太僕之幼一女,王孔翔公子之室也。

敷腴窈窕,有大家風。

辛亥春,隨其姑潘夫人來園看花,家人一交一 口譽之。

性尤愛靜,工詩。

記其《寄外》云:「一別看看數月期,孤燈獨坐淚如絲。

多情最是天邊月,兩地離愁總得知。」

欲寫相思寄錦箋,徘徊無語倚窗前。

勸君莫失芙蓉約,辜負香衾獨自眠。」

皆性靈獨出。

今年六月,忽詠《殘荷》云:「丰姿昨夜尚堪誇,開落無端恨轉加。

早識今番摧太急,不如前日不開花。」

孔翔訝為不祥。

七月間,竟以產難亡。

古人所云詩讖,其信然耶?孔翔哭以詩雲;「怕見秋塵點鏡台,深閨依舊綺窗開。

有時忘卻人長往,疑是歸寧尚未回。」

一五

婺源施蘭皋,少有清才,惜弱冠即棄儒就賈;然性頗愛詩,因王孔翔秀才以詩來見。

記其《新涼》雲,「才聽梧桐一葉聲,瀟瀟秋氣滿一江一 城。

羅衣著體初驚薄,羽扇搖時便覺輕。

繞榻清風侵簟冷,當階皓月照窗明。

詩吟長夜誰為伴?啾唧寒蛩四壁鳴。」

《冬夜晚步》句雲;「柳疏宜月上,水淺覺橋高。」

又,《秋懷》雲;「高梧帶雨綠侵窗。」

七字亦佳。

一六

蔣於野受業師邵晴巖曉,題《美人春睡圖》云:「幾分春一色 上花枝,雲鬢慵梳睡起遲。

鸚鵡簾前空學語,夢中情事自家知。」

閨情詩,古人最多,易於重複,余愛其結句七字蘊藉,得古人所未有。

又,《樓中》佳句云:「但得讀書原是福,也能藏酒不為貧。」

亦妙。

一七

甲寅花朝前一日,余赴友人三游天台之約,買棹渡一江一 ,在舟中接到福敬齋、孫補山兩公相,和希齋大司空,惠瑤圃中丞見懷詩札,情文雙至。

竊念四貴人中,惟孫公同鄉,惠公曾通芳訊,若福、和二公,則雲泥迥隔矣,而何以略分憐才,一至於此。

因將來札、來詩潢治一冊,題曰《四賢合璧》,以為光耀。

裝成後,又接貝勒瑤華主人寄懷二律,俱為讀《小倉山房詩集》,愛而矜一寵一 之也。

因枚有答和之作,故將原唱俱載入《全集》中。

茲但錄奇麗川中丞題冊後云:「飛騎急於風,詩筒逐驛筒。

遙從三藏外,傳入萬花中。

落筆成仙句,開函見上公。

從知諸大將,同日憶山翁。」

阿雨窗轉運題雲;「白髮隨園老,詩名鮑、謝如。

寸心千古事,萬里四函書。

文采層霄上,一交一 親舊雨余。

虹裝歸棹穩,珍重此瑤瑪。」

太湖司馬德臥雲福題云:「天下龍門啟,摳衣入恐遲。

上公爭仰鏡,萬里各裁詩。

翰墨連環重,聲名絕域知。

即看留合璧,文采盛於斯。」

—八

近日滿洲風雅,遠勝漢人,雖司軍旅,無不能詩。

福建將軍魁敘齋倫,以指畫墨菊,題云:「淡中滋味意偏長,每愛秋英引巨觴。

興到指頭塗抹際,墨香還道是花香。」

一九

揚州張椿齡先生,字鏡莊,立堂孝廉之父也。

噬詠桐》云:「春去花始開,秋來葉早落。

何日作瑤琴,自訴妾命薄?」此二十字,覺詠桐者古未有也。

二O

上海女士朱文毓于歸王氏,《撫孤甥》云:「母死誰憐汝?相攜更痛心。

呱呱啼不止,猶是姊聲音。」

此即元遺山「阿姨懷袖阿娘香」之意。

吳蘭雪《到家祝母壽》云:「母曰兒歸好,連朝鵲噪頻。

還將生日酒,醉汝到家人。」

周琬《到家見母》云:「要見慈親急步行,隔牆先已識兒聲。

升堂姊妹一齊問:幾日扁舟出石城?」吳夫人《調蘭雪》云:「滿身蝴蝶粉,知是看花回。」

四詩,皆天籟也。

二一

一江一 右多宗山谷,而揚州轉運曾賓谷先生獨喜唐音,素未識面,蒙以詩就正。

《曉行》云:「白雲渤在地,遠望一川水。

行入水雲中,霏霏收不起。」

《秋夜宿萬壽寺》云:「幡動微風來,虛堂一鍾悄。

階前瘦蛟影,斜月在松杪。」

《長生殿》云:「夕殿螢飛星漢流,芙蓉香冷鴛鴦愁。

嬌姿侍夜玉階立,月下相看淚痕濕。

世緣安得如牛、女,萬古今宵會河渚。

生生世世比肩人,牛、女在天聞此語。

可憐私語人不知,臨邛道士為傳之。」

結句尤蘊藉。

二二

謝蘊山觀察公子學墉,年才十二,《送灶》雲;「忽聞爆竹亂書聲,香黍盛盤酒正盈。

莫向玉皇言善惡,勸君多食膠牙餳。」

二三

《荀子》云:「善為《易》者不佔,善為詩者不說。」

唐賢相楊綰能詩,終身不以示人,即此意也。

杭州太守李曉園先生,政聲卓越,而於文翰之事,謙讓不遑。

偶見方藕堂明府處對聯,瘦挺可愛,而不署姓名。

其友姚秋槎誦其{詠裙帶魚》云:「瀟湘六幅已成塵,尺練誰教棄水濱?試較瘦肥量帶孔,蛟宮應有細腰人。」

二四

李滄雲給諫檠,與余為三十年前之一交一 。

今年信來,敘舊論詩,情文雙至。

見贈七古一章,已采入《同人集》矣。

茲錄其《曉發信一陽一》雲;「朝暾隱隱逗晴霞,秋色微茫路正賒。

渡口馬如鳧浴起,入山人共鳥行斜。

療饑但欲新嘗面,子野前輩喜食麵,故及之。

解渴何須浪削瓜?最喜郵程纖翳淨,風光佳處便停車。」

《岳一陽一樓》云:「高樓峭起枕寒流,俯瞰長天萬頃秋。

雲氣遠連山影動,浪花時蹴日光浮。

毫芒不辨千峰樹,芥末難分一葉舟。

領取晴和景正好,重一陽一風雨再勾留。」

二五

木元虛賦海後,詠海詩佳者甚少。

近日奇麗川中丞雲;「一片魚龍氣,茫茫匯萬川。

誰能量尺寸?天獨與周旋。

包括如斯耳,虛空本自然。

舉頭人共見,何必問張騫?」杭州轉運阿雨窗林保云:「絕頂凌滄海,雙眸萬里馳。

兩潮分晝夜,一氣混華夷。

腳底虹梁直,樽前雨勢奇。

恬波通貢道,巨艦集風旗。」

二公各有兩首,而余以為孟浩然、杜少陵詠洞庭,俱只一首,故割愛而刪之。

二六

余過嘉興,邢魯堂藥太守遺詩箋一束。

讀之,知其學杜最深。

《灌花》雲;「殘月睡鴉起,鳴蛩猶聒耳。

披衣到欄前,幽花向人喜。

經旬雨未沛,土脈干無似。

呼童轉轆轤,取此清冷水。

繞根微微灌,侵表徐及裡。

急遽少成功,俟沃方容止。

澆花使花知,培植非盡美。

譬如飲酒人,中自具微理。

初飲漸醺然,不使傷性始。

鯨吸與牛飲,豈是天全子?」《臨川道中》云:「十里平堤野色攢,柳條殘露尚一團一 一團一 。

忽看白鳥雙飛起,知有漁舟下淺灘。」

《醴泉客次》云:「短後衣衫劍佩橫,三千里外錦官城。

多情今夜關山月,才照徵人第一程。」

《登庾樓》雲;「巖疆曾飲當年馬,繡壤閒耕此日牛。」

二七

山一陰一邵壽民葆祺;即蘇州太守厚庵先生之孫也。

厚庵名大業,與余同官。

而壽民從未謀面,年才二十四,已舉孝廉,讀余《詩話》,見寄雲;「奇才不料人還在,妙論都如我欲言。

賴有奚囊收拾盡;世間多少未招魂!」

二八

松一江一 女史莊燾,廖織雲之戚也。

《季春歸家》云:「孤帆乍卸夕一陽一西,青粉牆邊柳線低。

正是內街新雨過,郁金裙上浣春泥。」

《詠牡丹》雲;「幾番厄雨殿春開,艷影招搖洛浦回。

昨夜月明人靜候,舞風疑有佩聲來。」

二九

文以情生,未有無情而有文者。

韻因詩押,未有無詩而先有韻者。

余雅不喜人以一題排挨上下平作三十首,敷衍湊拍,滿紙浮詞,古名家斷無此種。

至於上用「秋」字,下用「花」字,如秋月秋雲、桃花桂花之類,連綿數十首,是作類書《群芳譜》,非詠詩也。

三O

余少時自負能古文,而苦無題目,娶篷室多不愜意。

故集中有句云:「論文頗似昇平將,娶妾常如下第人。」

不料晚年,四方索文者如麻,不勝其苦。

故又有句云:「征銘索序兼題跋,忙殺人間冷應酬。」

三一

三十年前,徐椒林參府在廬州,與余及蔣心余二人最一交一 好,常以船載薰蘭干本,為隨園遍栽山中,花開如雪。

為人權奇倜儻。

余敘其行事,作《相逢行》贈之。

後升任貴州,竟成永訣。

今春,余過嘉興,其子雙桂秋山,宰秀水,述及一交一 情,彼此悲喜。

索乃翁詩稿,得其《自普洱寄兒》雲;「萬里當關日,葭灰報小一陽一。

三冬稱足用,一線莫虛長。

瘴癘身偏健,橇槍氣已藏。

上林好春一色 ,努力看花香。」

《題淮一陰一侯廟壁》云:「一飯尚思酬母德,三齊寧忍背君恩?」秋山有父風,《題泗亭驛》云:「天子功成一劍中,故鄉雞犬識新豐。

英雄未有無情者,老淚尊前唱《大風》。」

三二

近人薛西原詠{月》云:「何處焚香下階拜?有人私語並肩行。」

雖走西昆一路,而幽雋獨絕。

是即「月出皎兮,姣人僚兮」之餘音。

三三

常熟縣試,詩題是《野捨時雨潤》。

某童有一聯雲;「青沾沽酒肆,紅滴賣花籃。」

吳竹橋太史拔為第二。

長洲縣試童於詩,題是《綠滿窗前草不除》。

陳竹士基有一聯云:「秀色三分雨,春痕一抹煙。

祝芷塘給諫見之,拔為第七。

二人並非看卷之人,而皆與縣官一交一 好,故能愛才如此。

否則,此詩亦被輕輕點過矣。

竹士,即金纖纖之夫也。

結縭五年,互相唱和。

余到杭州一月,歸,纖纖竟死。

先是,纖纖有書上我云:「此日碧雲秋雁,奉一函於明月樓中,他時絳帳春風,當雙拜於海棠花下。」

余到蘇,果受其一拜,遂成永訣。

故吊以一聯雲;「雙拜花前,已償負笈從游願,五年燈下,未了抽簪勸學心。」

竹士在吳一江一 ,纖纖寄詩云:「紙樣羅衣秋樣瘦,那能禁得水天涼?」其伉儷之篤可想。

三四

余所到必有日記,因師丹之老而善忘也。

其耳受佳句,亦隨記帶歸。

翰林前輩沈蒿師先生榮仁詠《墨床 》云:「誰雲貪墨無休日,到底磨人有倦時。」

詠《鷺鷥》云:「豈有諸君推甲乙?可憐公子最風標。」

周去華云:「愁生肺腑登臨少,貧入衣冠慶吊疏。」

慶似村云:「竹因風靜平安久,花為春寒富貴遲。」

王雲上云:「舊紗簾額寒先入,新粉牆頭月更明。」

劉熙秀才聞高麗國人來索余詩,並及霞裳詩,故贈劉詩雲;「驥尾得名雖較易,人心所好本來公。」

龔雲洲秀才《領落卷》云:「囊底尚存無效藥,掌中慣畫不靈符。」

張瑤英女子謝余索詩稿云:「露沾桃柳干株樹,次第春風到女蘿。」

畢慧珠女子{感事》雲;「一樣春風分冷暖,桃花含笑柳含愁。」

三五

女伶虞四官拜姚秋槎居士為師,觀其演{跌霸》一出,贈云:「壯士至今休說項,美人千古最憐虞。」

後度為女道士,號空翠庵主人。

姚又贈一《探春令》云:「幾番花信暗相催,早自三春暮。

杜鵑啼罷東風懶,看滿徑堆紅雨。

年年此際歸何處?驀地拋人去。

裊斜一陽一煙外,一寸游絲,怎系得韶光住?」

三六

劉霞裳夢中得一聯云:「星搖似醉愁他墮,手舉難扶笑我低。」

醒後續二句云:「安得仙雲生袖底,御風飛到斗、牛西?」我以為醒語終不如夢語。

三七

雲貴總督楊應琚,字秋水,有賢名。

入相後,以緬甸僨事,致晚節不終。

吾嘗以南朝吳明徹相比,殊不愧也。

其孫女瓊華,嫁一江一 寧方伯永公泰之子明新。

明受業隨園,而女之父重英、號山齋者,與余有舊。

山齋參贊軍務,兼侍父疾,被緬匪虜去。

其子鶴圃,監禁二十餘年。

余過泰州,瓊華以《寄弟}詩見示,云:「否泰關天意,乘除運莫爭。

弟兄愁失散,身世感零丁。

往者家逢難,潢池盜弄兵。

韜鈐煩上相,絕域播威名。

一寵一 錫從丹禁,旌旗事遠征。

七擒功未就,五丈病先生。

風詔吳一江一 下,先大人秉臬吳門。

金鞍洱海行。

監軍隨虎帳,付藥聽雞聲。

畫角悲風起,明星大野傾。

雄師誰控馭,小丑敢縱橫。

孤壘知難守,彎弓竟不鳴。

迷途傷李廣,嚙雪感蘇卿。

馬革餘生在,魚書萬里驚。

天恩猶肆赦,疑獄幸從輕。

季弟偏膺難,鶴圃坐獄多年。

艱危志不更。

珠憐沉漢水,劍恐落豐城。

雁影縈離思,鴒原憶舊情。

佇看邀雨露,頭角再崢嶸。」

三八

余聞人佳句,即錄入《詩話》,並不知是誰何之作。

甲寅三月,余游華亭,張夢喈先生飲余古籐花下,其郎君興載耳語曰:「家姊願見先生。」

余為愕然。

已而搴簾出拜,執弟子之禮,方知{詩話補遺》第一卷中,曾載其所作《秋信》等詩故也。

貌亦莊姝。

其母夫人汪佛珍詩,久采入《詩話》第四卷中。

始信風雅淵源,其來有自。

其姑佛繡嫁姚氏,亦才女也。

《不寐》云:「欹枕閒吟夢境空,殘燈閃閃影朦朧。

梧桐不管人惆悵,翻盡銀塘一夜 風。」

他如:「一徑泥香飛燕子,滿甌茶熟亂松聲。」

何須地僻心方靜,才覺身閒夢亦清。」

俱妙。

三九

人仗氣運,運去則人鬼皆欺之。

每見草樹亦然,其枝葉暢茂者,蛛不敢結網,衰弱者,則塵絲灰積。

偶讀皮日休詩:「水痕侵病竹,蛛網上衰花。」

方知古人作詩,無處不搜到也。

四O

顧寧人云:「古不用銀。」

余頗不以為然。

近讀張籍《送南遷客》詩雲;「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以「用銀」與「騎象」對說,可知中國騎馬不騎象,用錢不用銀矣。

四一

白太傅因李留守相公見過,池上泛舟,話及翰林舊事,因贈詩云:「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

余己未翰林,亦有兩相三尚書;為之憮然。

四二

吳蘭雪《瞻園坐月}云:「林塘幽絕似山家,坐轉欄一陰一月未斜。

仙鶴一雙都睡著,冷香吹遍綠梅花。」

徐朗齋《宿泰山》云:「亂石長松路不分,數聲鐘磬隔林聞。

山中夜半燒殘燭,自起開窗照白雲。」

二詩真清絕矣!

四三

陳少一陽一與歐一陽一徹救李綱而死,廟在丹一陽一。

乾隆庚申,廟為火所焚,獨神像不動,袍笏依然。

余過其地,見壁上題云:「兩宮消息正茫茫,廟算徒聞罷李綱。

不信九門司虎豹,獨留三疏動風霜。

衣冠白晝悲東市,松柏青磷照北邙。

過客漫增桑梓感,裡居從古說丹一陽一。」

又云:「草野詎干興復計?公卿無奈諫書稀。」

余讀而愛之。

末書「於震字一川」五字。

方知即二十年前負詩來謁,自稱不蒙許可,即要投一江一 死者也。

專工明七子一體,未免鳴鉦擂鼓,見賞者稀。

然佳處不可泯沒。

見贈云:「聲名若不逢元晏,詞賦何由重洛一陽一?」《圃峰秋望》云:「岸走濤聲吞象嶺,樹浮天影出狼山。」

《延慶寺》云:「地迥人煙浮水氣,樓高木葉下秋聲。」

皆頗雄健。

至若《九一江一 》云:「商女至今歌白佇,徵人幾度換朱顏。」

則稍和緩,且降格而為之。

其人亡已二十餘年,憐其一生苦志,為理而存之。

四四

郭頻伽秀才寄小照求詩,憐余衰老,代作二首來。

教余書之。

余欣然從命,並札謝云:「使老人握管,必不能如此之佳。」

渠又以此例求姚姬傳先生。

姚怒其無禮,擲還其圖,移書嗔責。

余道:此事與岳武穆破楊麼歸,送禮與韓、張、二王,一喜一嗔。

人心不同,亦正相似。

劉霞裳曰:「二先生皆是也:無姚公,人不知前輩之尊;無隨園,人不知前輩之大。」

四五

丙辰同召試者,宣州梅兆頤先生,館文穆公家,年六十許,和藹樸誠,與余為忘年一交一 。

今甲子已周,訪其遺稿不可得,近才獲其《游敬亭山》雲;「春一色 忽雲暮,蓊然萬木齊。

命駕越市塵,扶杖尋巖棲。

白雲停一陰一嶺,清流貫長溪。

碑碣撫殘剩,台榭憑高低。

好花磴旁出,時鳥林閒啼。

古人不可作,勝地無荒蹊。

恐如桃花源,再至漁舟迷。」

四六

尹似村公子,亡後無子。

余《詩話》中有意多存之。

今又在破簏中檢得其《哭松兒》二首云:「呻吟不聽有兒音,說起生前感倍深。

忍病怕投良藥苦,佯歡且慰阿爺心。

悠悠短夢今朝醒,小小孤魂何處尋?葬汝劉家丘墓側,添衣調食自能任。

劉乃余之乳母。」

東西未辨合游嬉,天性偏生解孝思。

繞膝常將梨棗奉,午眠低喚幔簾垂。

看栽花竹攜鋤立,愛弄圖書學父為。

老淚拋殘作達語,詩人多半見兒遲。

末句諷隨園。」

《和梅岑一交一 流灑大一江一 。

乙酉北上,梅岑送至浦口。

共喜人眠茅店榻,怕聽雞唱五更窗。

攀楊難系征車遠,代面全憑尺鯉雙。

記得分歧春二月,翠濃驛路正幢幢。」

偶逢花市也閒行,老去風懷總不情。

舊雨關心推大弟,青雲得路讓諸兄。

女為兒子姬為友,竹作屏風書作城。

自笑未能除結一習一 ,與人爭處是詩名。」

四七

四十年前,余讀鍾伯敬《慰人落第》云:「似子何須論富貴?旁人未免重科名。」

以為佳絕。

不料甲寅七月,偶翻唐詩,姚合{送一江一 陵從事》云:「才子何須藉富貴?男兒終竟要科名。」

鍾先生如此偷詩,傷事主矣。

四八

青衣鄭德基詩雲;「春風二月氣一溫一 和,麥草初長綠滿坡。

牧豎也知閒便好,橫眠牛背唱山歌。」

又,《詠簾內美人》云:「到底春一光 遮不住,還如竹外看梅花。」

此二首,皆天籟也。

余命阿通代為評點,竟忽略看過,終竟詩學不深。

四九

《學記》曰:「不學博依,不能安詩。」

博依」注作「譬喻」解。

此詩之所以重比興也。

韋正已曰:「歌不曼其聲則少情,舞不長其袖則少態。」

此詩之所以貴情韻也。

古人東坡、山谷,俱少情韻。

今藏園,甌北兩才子詩,斗險爭新,余望而卻步,惟於「情韻」二字,尚少弦外之音。

能之者,其錢竹初乎?惜近日學仙,不肯費心矣。

五O

余親家蔣梅廠三子,有「河東三鳳」之稱。

其長子莘之詩,久入《詩話}。

今春再過蘇州,其弟蔚、夔又以詩來。

蔚詠{周孝侯射虎歌》云:「將軍射虎如射牛,白額橫死南山頭。

將軍縛賊如縛虎,枉說使君兼文武。

銜命往討齊萬年,忠孝之道難兩全。

草中狐鼠何足盡?英雄受制嗟可憐。

援兵四絕鼓不止,按劍一呼創者起。

猛虎入檻何能為?五千健兒同日死。

吁嗟乎!於菟之氣能食牛,烈士豈解為身謀?不然縛虎莫縛賊,依舊射獵南山頭。」

《苦雨》云:「別館深嚴作總持,焚香掃地坐裁詩。

朝來嵐氣沖簾入,正是山樓雨過時。」

夔《春一陰一》云:「綠波知共板橋平,香霧霏霏濕落英。

寒暖難憑三月候,溟瀠未定片時晴。

山齋客過苔仍合,水國潮多草亂生。

差喜疏疏添逸響,幾回細雨和茶鐺。」

他如:「田中乍熟狙公芋,溪上低開鹿女花。」

亦工。

五一

丙辰冬月,餘年二十一歲,初識吳一江一 李蓴溪光運於長安小市:《詩話》中曾載其見贈五律一首。

今甲寅秋,六十年矣,其子會恩秋試來園,讀其詩,喜蓴溪之有子。

《吊韓蘄王》雲;「枉為君王賦式微,中原不復望旌旗。

廉頗披甲心猶壯,魏絳和戎事已非。

誰使渡一江一 來白馬,竟忘行酒有青衣。

千秋遺恨無人識,回首琴台一雁飛。」

《詠雪》云:「鋪平萬戶白如海,只有炊煙一縷青。」

《新竹》云:「秉節初終才挺干,入林先後漸忘形。」

五二

君子不以人廢言。

嚴嵩{鈐山堂集》頗有可觀,如;「卷幔忽驚山霧入,近村長聽水禽啼。」

沙上柳松煙霽色,水邊樓閣雁歸聲。」

皆可愛也。

又,阮大鋮有句云:「露涼集蟲語,風善定螢情。」

後五字頗耐想。

五三

海剛峰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嘗見鷲峰寺壁上有《贈竹園隱者》云:「寂寂一江一 村路,何煩命駕過。

羊求忘地遠,松竹到門多。

野外常無酒,田間別有歌。

洗杯深酌處,落日在滄波。」

末書「海瑞」二字,筆力蒼秀。

五四

余少時讀《會真記》,嫌元九薄倖,題云:「疑他神女愛行雲,故把鴛鴦抵死分。

秋雨臨邛頭雪白,相如終不棄文君。」

程魚門恪守程、朱之學,批雲;「此詩斷不可存。」

余唯唯否否,而終不能割愛。

後讀唐太常寺參軍秦貫所撰《鄭恆及夫人崔氏合拊墓誌》,方知唐一人小說,原在有無之間,不必深考。

余詠詩用意深厚,故可勿刪。

五五

同年許紅橋朝,一字光庭,詩學放翁。

歿後,其子小橋攜父詩來謁,無力付梓,摘其{柳州舟次》云:「山戰火龍看野燒,水喧銅鼓渡驚灘。」

《虎丘》云:「渡口日斜人散影,柳梢風靜鳥啼煙。」

《雁字》云: 「殺青須仗摩天翮,飛札疑追逐日人。」

《一江一 上》云:「敗蘆藏艇炊煙出,古樹翻鴉落葉頻。」

《雜詠》云:「牛後難防燒尾火,馬前還怕打頭風。」

蹄輕驕馬嘶風立,聲澀荒雞撲雪啼。」

{隨大府勸農》云:「風翻櫻椏皆垂頸,人仰旌旗盡舉頭。」

又有《謝孝子詩》。

孝子會稽人,名振宗,以申父冤故,袖鐵椎,打碎天一安一門 內石獅子,投冤狀,發黑龍一江一 充軍,而父冤卒白,亦異人也1詩長,不備錄。

五六

余集中有《佳兒歌》,為同年李竹溪棠之子燧作也。

三十餘年,問消息不得。

今年在杭州遇李婿陳鴻舉,為仙居令,誦其近日句云:「體因慣病翻忘藥,人不工詩亦自窮。」

嗚呼!才則猶是也,而近狀可想矣。

五七

余在虞山,竹橋太史來,誦其代松雲太守贈翩如小詞云:「野芳濱水明如鏡,忽然照見驚鴻影。

來也抑何遲,今宵莫反而。

芳名才兩字,摹盡真風致。

醉眼倒還顛,疑同美少年。

翩如男妝。」

五八

人但知詩之新秀者難,而不知詩之奇辟者尤難。

鎮一江一 張秉鈞平伯《游老人峰》云:「空洞足誤踏,崩一成眾響。

歷險雖十里,炫奇已百賞。」

蘇州楊一鴻儀吉《過積溪》云:「路轉孤村明,橋橫一溪渡。

雷雨晴亦驚,蛟龍凍猶怒。」

嘉興戴光曾《宿淨慈寺》雲;「月色下平地,人影上茅屋。

湖上諸螺峰,環拱如匍匐。」

又,《常山》云:「纜從山脊牽雲去,舟向波中卷雪來。」

皆奇峭可喜。

五九秀州詩人吳文溥,別十五年,今秋忽來,詩已付梓,讀之,轉多窒礙,不如從前之明秀:信境遇之累人,而師友之功不可少也。

錄其新句之可愛者,如:「竹裡不知屋,水邊聞有雞。」

問徑花相引,開門鳥亂啼。」

風靜溪逾響,雲來樹欲移。」

皆佳。

又一絕云:「酒後客來重酌酒,飛花留客送殘春。

主人醉倒不相勸,客轉持杯勸主人。」

六O

錢瑪沙先生公子名枚者,其初生時,適余到,故仿蔡中郎以名與顧雍故事。

後舉孝廉,詩才清妙。

《策馬》云:「策馬關門外,蒼茫未識途。

一鞭殘照下,回首白雲孤。

路險愁冰滑,身欹待樹扶。

自憐儂太瘦,髀肉本來無。」

《過常州》云:「節過白露寒猶淺,岸近丹一陽一水漸低。」

六一

太湖有東、西洞庭七十二峰,奇秀可愛。

官其地者,事簡民淳,最為樂土。

司馬德臥雲先生福招余往游,小住三日。

適司李程前川思樂執贄門下。

表侄張碧川琴在幕中,出《新月》、《梅花》兩詩稿見示。

想見僚屬多才,主賓風雅,可謂不負此湖山矣。

德公詠《新月》云:「一線晶光上畫欄,漫疑素魄本非一團一 。

微開玉女奩中鏡,半吐嫦娥臼裡丸。

曲曲黛眉如淡掃,明明青眼似相看。

愛他坐到西山晚,忘卻深閨翠袖寒。」

又:「漫收兔魄含全璧,深隱雲鬟只半妝。」

《梅花》云:「瘦態每宜輕霧後,殘妝最愛晚香余。」

程前川{新月》云:「剛同翠黛新描後,好比秋波乍轉余。」

蚌珠乍吐仍銜口,寶鏡方開未出奩。」

張碧川《新月》雲;「似竟怕為天曉別,誰能留到夜深看?」斗宿自明如昨夕,樓台先得尚依稀。」

無多時別仍相見,若太分明豈乍逢?」《梅花》雲c「那防觸撥香盈袖,忍掃橫斜影上階。」

俱佳。

六二

蔣於野莘從余游洞庭兩山,吟興頗豪,多紀游之作。

其《登莫厘峰》云:「草深蒸霧濕,地曠受風多。

叢樹一陰一猶轉,飛禽影不過。」

《望太湖》云:「山都包水內,浪欲拍天浮。」

《宿石公山禪院》云:「百尺丹梯削翠屏,下蟠曲磴透瓏玲。

峰頭礙足前無路,洞腹穿雲上有亭。

天闊湖光干頃白,更深佛火一燈青。

我來不敢吟高調,多恐蛟龍出水聽。」

又,{和德司馬一陽一持節老將軍。」

殊切。

六一四

紅蘭主人有句云:「西嶺生雲將作雨,東風無力不飛花。」

其僕和福有句云:「一雙白鳥東飛急,知是西山暮雨來。」

六五

溧一陽一狄夢松夢中得句云:「眾鳥歸來托,繁林得所天。」

初不解所謂。

後會試場題與前詩意相合。

韻限「天」字,即用夢中句。

試官以其詩暗合聖意,遂入選,旋官翰林。

六六

顧仙根,興化人也,有《買僕》詩云:「我家得一僕,人家失一子。

同是父母心,還當慎驅使。」

可稱仁言。

六七

湖北蒲圻縣萬羊庵,有吳荊山尚書題壁五律,內有「翻」字、 「恩」宇。

和者如雲。

褚筠心學士視學其地,有「魚版空王法,鶯花造物恩」。

又:「去路原來路,君恩是佛恩。」

吳白華侍郎有「小鳥踏花翻」之句,押「翻」韻極新。

盧元琰湘搓過其地,云:「斷雲干樹暝,殘照一鴉翻。」

六八

奇中丞於蘇藩任內,考紫一陽一書院《鼠鬚為筆》題。

諸生課卷三百餘本,絕少佳句。

止有黃一機「揮毫驚紙嚙,起草憶燈窺」二句,為一時之冠。

六九

盧湘鹺拔貢,朝考被斥,捐州判,赴皖需次。

《自嘲》云:「不為折腰吏,權作磕頭蟲。」

七O

吳門多閨秀,近又得袁麗卿椒芳《病起}云:「月照欄杆影半斜,夜涼如水挾衣加。

經旬臥病紗窗裡,孤負一欄指甲花。」

猶自懨懨懶下樓,憑欄閒弄玉搔頭。

今朝風自來西北,東面珠簾可上鉤?」汪宜秋玉軫《中秋無月》云:「擬向嫦娥訴幽恨,昏昏月又不分明。」

《雪》云:「窗外竹梢三兩個,壓低漸近碧欄杆。」

金纖纖逸《和同人集耘勉齋》云:「綠綺攜來橫膝上,夜涼彈醒水仙花。」

《病起》雲;「鸚鵡不知人病久,朝朝樓上喚梳妝。」

又,《贈某女士》云:「謝家飛絮蘇家錦,如此才真未見來。」

余以為此句是纖纖自道。

七一

錢塘項墉金門在吾鄉大開壇坫,一時風雅之士,歸之如雲。

余到杭州,必主其家。

讀其《謝一胡一 葑塘招遊湖上》云:「閒於翹足鷺,樂似聚頭魚。」

《落葉》四句雲;「客徑夜隨寒雨墮,僧窗晴帶白雲飄。

繞坡屑宰過群鹿,隔水蕭疏抱一蜩。」

不愧老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