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卷一三:何言之沉痛也!余不能仿韋莊上表,追贈詩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卷一三

隨園詩話

卷一三

李穆堂侍郎云:「凡拾人遺編斷句,而代為存之者,比葬暴露之白骨,哺路棄之嬰兒,功德更大。」

何言之沉痛也!余不能仿韋莊上表,追贈詩人十九人。

乃錄近人中其有才未遇者詩,號《幽光集》,以待付梓。

採取未畢,姑先摘數首及佳句,存《詩話》中。

歸安姚汝金,字念慈,初名世錸,性落拓,冠履欹斜,有南朝張融風味。

《謝吳眉庵少司馬薦鴻博啟》云:「十年老女,猶畫蛾眉;百戰將軍,空爭猿臂。」

一時傳其工整。

《題〈李將軍夜逢醉尉圖〉》云:「隴西將軍雄且武,猿臂閒來聊射虎。

良宵與客飲田間,飲罷歸遭亭尉侮。

將軍醉矣尉未醒,宿之亭下良復苦。

羸馬單車野次偕,昏燈淡月殘更吐。

是時將軍正失官,意豈須臾忘滅虜?暫屈龍沙熊豹姿,試聽鷺堠蝦蟆鼓。

畫師摹寫如目睹,面帶微酣色微怒。

古者門官各有司,彼候人兮實主之。

夜行必禁犯必罰,由來啟閉惟其時。

今將軍尚不得爾,斯言良是非醉詞。

儻師文帝獎細柳,此尉應得蒙恩知。

或如丙相恕酒失,異日可藉聞邊機。

請俱一旦快私忿,將軍之量宜偏裨。」

《看劍》云: 「齊金楚鐵擅名高,碧血模糊舊戰袍。

不躍不鳴兼不化,問渠何處異鉛刀。」

念慈受知於鄂文端公。

公卒,念慈哭云:「未報公恩徒一慟,自憐此淚亦千秋。」

在山左時,有訛傳其死者。

後入都,諸桐嶼太史贈詩云:「學道終朝銀闕去,入都快比玉一門 還。」

念慈答云:「欠來一事能逃否?聞到同心自愕然。」

金陵劉春池,名芳,織造府計吏也。

不戒於火,將龍衣貢物,俱付焚如。

賠累後,既貧且老,而詩興不衰。

如:「貧難好客如當日,老覺逢人羨少年。」

「三間屋僅棲兒女,一領裘還共祖孫。」

「從古詩惟天籟好,萬般事讓少年為。」

皆佳句也。

其《憶半野園舊居》云:「半野園堪遂隱淪,山為屏障水為鄰。

林亭已入天然畫,休息難終老去身。

喬木昔曾經我種,好花今復為誰春?傷心最是重來燕,不見堂前舊主人。」

《吊香櫞樹》云:「自別園林甫二旬,忽枯此樹是何因?伊如義不迎新主,我獨悲同哭故人。

物與情通原有感,木經歲久豈無神?尚須留取根株在,猶望仍回舊日春。」

劉以欠帑入獄,予向尹文端公誦其詩。

尹驚其才,即命寬限,一時傳為佳話。

其子曾,字悔庵,亦好吟詩,不省家事,人目為癡。

然得一二句,便寫示余。

《歲晏》云:「簷以低常暖,裘因敝轉輕。」

見贈云:「新稿只呈蕭穎士,長裾不謁鄭當時。」

嗚呼!胸襟如此,何得目為癡哉?春池尚有佳句云:「道在己時惟自適,事求人處總難憑。」

「衰齡轉作無家客,多壽還須有福人。」

「異地幾忘身是客,禪門今已熟於家。」

春池富時,有窮胥倚以生活,後竟負之。

故詠《落葉》云:「積怨堆愁委地深,西風衰草亂蟲吟。

此時狼籍無人間,誰記窗前借綠一陰一?」《雨中海棠》云:「黑雲若得明朝霽,紅雪猶余未放枝。

我獨笑花花笑我,今年俱未得逢時。」

此雖仿羅隱贈妓詩意,而運用恰新。

烏程凌雲,字香坪,少有《吳門紀事》詩,極酒場花徑之樂。

晚年就館李參戎家,鬱鬱不得志而卒。

《胥門感舊》云:「金閶曾度五清明,選勝攜朋取次行。

楊柳堤邊調細馬,杏花村裡聽嬌鶯。

春風久負青山約,舊雨難尋白鷺盟。

今日胥一江一 重艤棹,斜一陽一芳草不勝情。」

《過分水龍王廟》云:「汶河西注水汪洋,南北中分界兩行。

從此空彈遊子淚,隨波流不到家鄉。」

他如:「雨積山多瀑,煙收樹滿村。」

「魚跳驚燭影,雞唱亂孥音。」

俱有風味。

表弟章菔齋秀才,名袁梓,性迂碎,有潔癖,好神仙吐納之術;自謂可長生,而卒不驗。

《睢一陽一客興》云:「幾度飄蓬動客嗟,況逢遲日感韶華。

階前杖響誰看竹,月下煙飛自煮茶。

游騎踏殘零露草,幽禽含過隔牆花。

尋芳孺子知時節,也著新衣到酒家。」

《對雪》雲; 「素光燦爛映簷楹,未許疏狂歎獨清。

隔夜一江一 山都改色,連朝猿鳥並無聲。

風飄墮瓦寒冰響,鼠滅殘燈外戶明。

畫帳香茵初睡起,舉頭錯認是天晴。」

其他佳句云:「有梅人坐靜,踏雪鶴行徐。」

「風枝挑瓦墮,石筍引籐纏。」

「宵柝暗驚孤客夢,寒雞時作故鄉聲。」

「蜂能負子應知老,燕屢升堂若賀貧。」

「花香夾路人歸緩,水影搖天月上遲。」

「投杖驚逃穿屋鼠,圍棋引進過門人。」

俱妙。

高文照字東井,少年韶秀,嶷嶷自立。

父植,宰德化,有賢聲。

所得俸,盡為東井買書。

年未二十,詩已千首。

目空一世,於前輩中所心折者,隨園與心余而已。

舉甲午鄉試,後卒於京師。

詩稿不知流落何處。

見贈云:「萬壑千峰裹一門,仙家住老百花村。

重開朱戶樓台出,未改青山面目存。

執手各探新得句,驚心難定舊離魂。

憐才誰似先生切,替拭襟前積淚痕。」

「宏獎何人得到斯,文章風義一身持。

眼無後起偏憐我,座有先生敢論詩?轉柁風看收柁候,在山泉話出山時。

才名官職誰多少?未要區區世上知。」

「此身幾肯受人憐?低首為公拜榻前。

不朽文章傳郭泰,得聞絲竹許彭宣。

女要詈予申申日,一鄧一 禹嗤人寂寂年。

想到平生知己報,商量只有祖生鞭。」

其他佳句如:《過衢州》云:「水回雙碓落,灘急一篙爭。」

《壽山庵》云:「一磬隔花出,片幡當殿一陰一。」

《送人》云:「且將一點思鄉淚,灑向君衣好寄歸。」

《贈方子雲》云:「門外市聲三日雨,簾前風色一床 書。」

《過阮懷寧故宅》云:「鳥語尚疑偷法曲,池波無復照明妝。」

昆山徐柱臣,字題客,健庵尚書之孫,余親家也。

《飲外舅張氏青山莊》云:「東風報花信,春一色 來南枝。

輟棹風漸細,到門香已知。

綠野佔勝跡,青山似昔時。

登樓俯林杪,雪影何離離。」

《舟中晚眺》云:「天垂余靄橫,船在鏡中行。

拍手沙禽起,回頭明月生。

向南寒氣減,入夜酒懷清。

不有蘭陵釀,銜杯空復情。」

題客性耽詞曲,晚年落魄揚州,為洪氏司音樂以終,惜哉!又有句云:「看慣舊書多脫線,移來新樹少開花。」

徐緒字徵園,蘇州人,貌短小,為李守備炯記室。

終日以酒一壺、杜詩一卷自娛。

此外,不知有人間事。

余題其小像云:「吳市布衣大,杜陵詩骨尊。」

卒貧死。

詩稿散失。

余錄其《雨阻胥一江一 》云:「擊柝嚴城閉,相依再宿舟。

一天惟是雨,六月竟如秋。

漸覺江湖滿,能無稼穡憂?萍蹤憐乞食,華發早盈頭。」

《移居》云:「剝啄衡門啟,時過話老農。

卻欣環泮水,不厭此萍蹤。

對酒東鄰樹,催詩南寺鐘。

隔城山色好,落日見芙蓉。」

《歸舟至盤溪》云:「漂泊仍長鋏,歸來買釣鹺。

順流風勢緩,近岸雨聲多。

小鳥沖煙起,低橋撥棹過。

家人應識我,篷底遠聞歌。」

《盆菊》云:「束瓦為花盎,無須金屋藏。

帶霜移牖下,就日列階旁。

種細開尤晚,名多記輒忘。

到殘應匝月,不限舉壺觴。」

《寒簷》云:「寒簷短景如風馳,迢迢長夜佔八時。

弱女刺繡補不足,一燈豆大燃殘脂。

呼兒劇論千古事,老妻來聒明朝炊。

掩耳疾走且相避,隔屋吾弟能吟詩。

不圖轉落乃嫂笑,小郎亦有兒啼饑。」

《西鄰哭》云:「夜聞西鄰哭,哭聲一何悲!雲是母哭兒,聲聲哭入老夫耳。

老夫亦有丈夫子,同日辭家分路死。

死弗及見哭憑棺,三月到今淚未乾。

傷心有口那能言;君不見,烏生八九子,一一飛上青林端。」

《新竹》云:「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長梢盡過牆。

微露粉痕初解籜,疑君已帶九秋霜。」

杭州仲蘊檠,字燭亭,與余同庚。

雍正癸丑,兩人初學為詩,彼此吟成,便攜袖中,冒雨欣賞。

後余官白下,而燭亭亦就幕一江一 南,常得把晤。

歲辛卯,相見蘇州,怪其消瘦,不類平時壯佼;然意致尚豪,猶令小妻出拜,尚無子。

亡何,訃至。

記其《長至日飲隨園》云:「老大空憐役庫車,清樽小語過一精一廬。

二千里客易中酒,半百外人無熟書。

斷雁貼雲寒雨後,歸鴉擁樹晚晴初。

今朝罨畫軒西醉,覓句差貪一線余。」

《莫愁湖》云:「晴波嫩柳舊歌台,一眺愁心略小開。

湖影淡拖山色去,春煙冷送夕一陽一來。

游絲不綰金跳脫,水調空沉《阿濫堆》。

誰更風一流 問徐九,銷魂無那索茶杯。」

《郊行》云:「雨霽郊圻笑語嘩,裙腰碧過四娘家。

游思解渴問荒店,春尚慰人留病花。

遠寺鍾隨遲日度,隔一江一 山挾晚青斜。

零星落地榆錢好,賤買村醪敵歲華。」

他如:「月於低處作湖色,山漸暝時生水煙。」

皆瘦硬自喜。

余甲子分校南闈,題《樂則韶舞》。

有一卷云:「一人奏琯,而八伯歌風。」

愛其文有賦心,薦而未售。

出榜後,遇外監試商寶意先生,曰:「我收卷,見一文絕麗。

問之,乃吳梅村先生孫也。

我告之曰: 『此文若遇袁太史,必能賞識。」

』因誦此二句。

予告以果力薦矣,彼此大喜,覺論文有心心相印之奇。

未幾,吳到沭來謁,貌如美一女 ,年才弱冠,益器重之。

癸酉余從秦中歸隨園,而吳已中經魁;來見,則嘔血失音,非復曩時玉貌。

予心憂之。

赴都會試,竟死場中,年二十七;其時同薦者,有松一江一 廩生陳邁晴,亦奇才也。

場後賦百韻詩來謁,惜未存其稿,先吳卒。

吳在席上題《盆中飛白竹》云:「渭水清風譜,流傳有別支。

出藍誇逸品,飛白擅奇姿。

名以中郎重,根從子敬移。

森然一筆起,暖若八分披。

卷葉輕於觳,抽枝弱比絲。

映花風獨轉,拂草露俱垂。

細細分龍節,輕輕洗玉肌。

生來鳳尾貴,不怕雀頭癡。

影落屏風小,香傳榮幾遲。

恰添承旨石,同上伯英池。

專室居何愧?登床 賞自奇。

地依蕭寺好,人在晚晴宜。

擢彼東南秀,珍逾十二時。

品題無與可,篤好有羲之。

北館承家學,南宮得畫師。

綠窗窺窈窕,紅燭照參差。

蘭墨傳新樣,魚箋寫折枝。

好將端獻筆,追取順陵碑。」

吳諱維鶚,太倉人。

佳句尚多,僅錄其吉光片羽者,不料其即赴玉樓也。

陳生五策,博引群書,兩主試愕然不知來歷。

余爾時年少氣盛,語侵主司,以故愈不得售;亦其命運使然耶?有《哀兩生》詩,存集中。

一O

常熟王陸提,字介祉,瘦長骨立,兩眸熒然。

家貧母老,又遭馮敬通之厄,客死長沙,年三十二。

其詩清麗。

《蘇台紀事序》云:「僕本恨人,尤希好事。

趁蘭膏之餘焰,述花月之新聞。

則有參佐名流,弘農妙裔。

王昌居處,跡近金堂;韓壽來時,香通青瑣。

牆頭一笑,秋風客鑽穴相窺;枕畔五更,夜度娘鑿壞而遁。

不須青鳥,為約佳期;何必玄駒,始諧歡夢。

手提金縷,逾沓冒以聲希;懷落鈿釵,胃流蘇而影亂。

輕攏屈戍,潛由顧愷之廚;反合倉琅,永匿梁清之洞。

遂致空閨大索,徒勞阿母閱門;鄰壁旁求,共訝彼姝履闥。

倘屬無妻之牧犢,或易牽絲;偏為有婿之羅敷,難收覆水。

霧生三里,葉不翳蟬;風掛一帆,花終戀蝶。

可憐月姊,隨蟾魄以俱奔;詎耐冰人,賦鼠牙而作訟。

謀成秘計,大都鸚鵡之禪;下得官符,不是鴛鴦之牒。

悵三生兮永別,未消圓澤之煙;縱九死以無辭,難覓茅山之藥。

是則煉媧皇之石,莫補離天;彎后羿之弓,長仇怨日者矣。

嗚呼!人生行樂,難禁贈芍遺椒;我輩鍾情,未免焚芝歎蕙。

觸哀弦於舊軫,儂亦情狂;戒覆轍於前車,卿休放誕。

不逢白傅,誰裁《長恨》之歌?為語雙文,我作《會真》之記。」

詩云:「東風如夢春如畫,蘿蔓須扶薇待架。

黃雀飛飛鏡檻邊,班騅得得樓欄下。

綠楊門巷是兒家,青粉牆高隔亂鴉。

惜艷羞窺留影鏡,耽閒懶逐斗風車。

柔懷脈脈慘幽獨,少小紅絲曾系足。

蕭史遲吹引鳳簫,馬卿忽奏《求凰曲》。

尋常聲息互知聞,促漏遙鍾兩斷魂。

側帽望殘窗竹影,抽釵劃遍砌苔痕。

蓬萊咫尺休嗟遠,絆縹輕裙便往返。

曉把豪犀故剔梳,宵捫了鳥還加鍵。

懷中轉側掌中檠,殷茜難描婀娜形。

蛤帳霞光猶恍忽,蜃窗日彩更晶熒。

刻骨恩同膠漆洽,迷藏秘戲貪嬉狎。

連天夢雨罨一陽一台,平地風波生楚峽。

無端阿母喚匆匆,卷幔披帷室是空。

鸚鵡攪翻脂盈粉,狸一奴一搔亂繡床 絨。

侍兒尋覓爭牽惹,瞥見微光抽替聞。

間道斜通鳥鼠山,頹垣近接鴛鴦社。

防閒始悔未週遭,直待亡羊與補牢。

瓜字分明慚碧玉,藕絲宛轉怨金刀。

多生久作雙飛侶,豈忍禁持別離苦?攜手潛登范蠡舟,齊眉共寄梁鴻廡。

夭桃已放出牆枝,元稹從題《決絕詞》。

無奈鴆媒偏作惡,不容雁婿永追隨。

訴牒倥傯控花縣,狐城兔窟徵求遍。

里胥排日計郵簽,亭長分程馳驛傳。

替戾岡旋劬禿當,可憐屈體受銀鐺。

淋鈴雨泣紅顏婦,貫索星臨白面郎。

鍘誓從今消舊一寵一 ,刀環約在要離塚。

馱金縱許贖文姬,化玉何時見韓重?君不見:雪絮漫空揚作塵,沾衣拂幌總前因。

柳枝逸去樊娘嫁,我亦情傷潦倒人。」

《留須》云:「漸看鬱鬱復離離,忍遣芟除累剃師?潘鬢見來增老態,飛一胡一 學得憶兒嬉。

依稀草活抽芽日,彷彿花殘露蒂時。

猶自堪摩未堪捋,免教人把彥回嗤。」

「屬體風懷夢裡春,鬃鬟羞憶嚙妃唇。

好陪覓句拈髭客,休對熏香菇面人。

青縷細含微見影,紫珍才展便傷神。

從渠長到星星日,敢向中涓戲效顰?」詠《題名錄》云: 「倚棹向通津,紅箋哄市塵。

買時慚啟齒,展處暗傷神。

千佛名經錄,三生慧業因。

未看先鄭重,回視更逡巡。

幾輩曾盟笠,伊誰是積薪?名場驚絕跡,號捨記比鄰。

藥銚相依切,風簷問訊頻。

獨憐叉手客,未遇點頭人。

何敢輕余子?徒教怨不辰!窮通知有命,俯仰總嫌身。」

《孫園剪牡丹歸》云:「尋春閒訪野人家,扶醉歸來日未斜。

買得扁舟小於葉,半容人坐半容花。」

其他如:《落梅》云:「驛使再來休問信,美人已嫁莫相思。」

《杏花》云:「開當落日憐微倦,嫁與東風恐不甘。」

《偶成》云:「誤書因想得,微倦覺眠佳。」

介祉好作無題詩,如:「衣上石華新唾跡,帳中霞彩舊丰神。」

「登牆不惜三年望,展畫誰甘百日呼。」

人誚其輕薄,則云:「畢竟《閒情》累何德?不言惟有息夫人!」

十一

常州李檢討英,字芋圃,余甲子科所得士。

為人醇古淡泊,一望而知為君子。

年老乞歸,掌教六安州,過隨園,宿十日去,竟永訣矣!卒無子。

《歸雁》云:「清秋雁聲落屋簷,春早急去程期嚴。

此邦之人非汝嫌,高飛冥冥去且僉。

稻粱雖謀退亦恬,江湖暑濕難久淹。

吁嗟物性尚避炎!」《春深》云:「春深淹久客,門掩即山家。

悶遣攤書坐,吟耽倚杖斜。

晚風敲徑竹,微雨潤窗花。

不覺蒼苔暗,深林已暮鴉。」

《僻處》雲;「僻處無喧囂,閒中耐寂寞。

一卷味可耽,雙屐懶不著。

荏苒春將殘,東風捲羅幕。

庭前碧桃花,遲開亦遲落。」

十二

丙辰在都,詩人一大會。

有常州儲君師軾、字學坡者,年最長,為坐中祭酒。

後三十年,會試出余門生李英名下,選作校官,監鍾山書院。

久不來見。

余與莊君念農先往,大呼而入,曰:「太老師來捉小門生矣一屍一彼此大笑。

招飲隨園。

見贈云:「廿年名姓達安昌,應許彭宣到後堂。

問字久辭松徑杳,傳觴重嗅竹林香。

樓台近水千層曲,草木連山一帶長。

只恐征書來北郭,未容老住白雲鄉。」

「高築天風百尺樓,憑欄懷古意悠悠。

聲詩不墮開元後,法物還從宣政收。

借箸風生磨盾鼻,讀與某將軍書。

登山雲起遂菟裘。

中林猿鶴無猜忌,繞樹銀燈蠟屐游。」

卒,無子。

詩多散失。

十三

杭州潘涵,字宇情,宰六一合 ,以循吏稱。

兩子早卒,家竟絕嗣;甚矣,天道之難知也!僅錄其《隨園小集》云:「安住林亭遠放舟,境隨人轉水隨鷗。

好山剛近長一江一 口,老屋深藏大樹頭。

叱馭原同招隱別,買園先為種花愁。

解還墨綬銅章貴,換得繁英與素秋。」

「香名弱冠飲都城,壯志空山踽踽行。

陶令獲田償酒債,敬姜操績伴書聲。

漁童歌好垂絲聽,長者車來拂袖迎。

一片倉山梅影水,回頭還比玉堂清。」

「西亭北榭斗闌干,閣引天風獵獵寒。

舊約飛魚傳去杳,新詩走馬借來看。

風生咳吐追唐調,禮失威儀謝漢宮。

笑我熱中心未死,偷閒來弄釣魚竿。」

一四

同年許朝,字光庭,常熟人。

詩似放翁,歿後家無繼起者。

錄其佳句云:「泉礙石流無意曲,草經霜隕不須芟。」

「倚床 愛就肱邊枕,照鏡貪看背後山。」

「得月便佳還值望,是山都好不須名。」

「預思煮雪壚先辦,不會裁花譜借抄。」

五言如:《病騾》云:「眠沙深有印,嚙草懶無聲。」

《山村》云:「峰亂向人湧,泉分界石流。」

又:「舟隔堤撐半露篙」,七字亦佳。

一五

蘇州周鈺,字其相,相遇於一江一 雨峰家;蒙一見傾心。

每過蘇州,必主其家。

家道甚豐,而性嗇且傲,卒無子;以葬親故,墜水死。

見贈云:「零亂花飛又一年,思君時間北來船。

隨園清夜三更月,應照幽人獨自眠。」

「空吟場藿《白駒》詩,往事傷心不可思。

南國至今悲賈誼,為他偏值聖明時。」

詠《落花》云:「鶯從此日空啼樹,人到明朝懶上樓。」

一六

張長民秉政,予表侄也。

父灝,官侍讀學士。

長民十五舉京兆,三十夭亡。

送余出都云:「芙蓉雙闕致君身,誤逐飄風落九曼。

丹穴有天翔鳳鳥,金羈何術擾麒麟?關前候吏覘青犢,一江一 介行舟蕩白蕷。

此去未須憐左授,下方欲識謫仙人。」

一七

史梧岡進士,名震林,湛深禪理,半世長齋。

知余不喜佛,而愛與余談,以為頗得佛家奧旨。

余亦終不解也。

記其《觀荷》云:「露折朱霞裹旭開,淒涼心付蓼花猜。

銀河正曬天孫錦,風雨欺香禁早來。」

「蕊綻華峰斗錦年,序班宜在牡丹先。

攜琴笑坐如船藕,去訪蓬萊海外天。」

梧岡言:「修行無他慕,只求免入輪迴,少認世間無數爺娘耳一屍一

一八

閩人劉南廬,名芳,貌若枯僧,以布衣雲遊;所到必棲深山古剎,受群僧供養。

問何不還鄉,笑而不答。

晚年卒於通州之狼山。

群僧為葬於駱右丞墓側,置石碣焉。

丁丑九月宿隨園,見贈七律,僅記中二聯云:「安仁尚有栽花興,孟博全無攬轡心。

水影到窗知月上,松風攪枕信秋深。」

《焦山避暑》云:「千丈洪濤一小舶,乘危逃暑到僧寮。

衣沾濕翠晴猶滴,榻拂涼雲午不消。

壓檻有天連水閣,開門無路入塵囂。

濁醪我欲酬高隱,千古幽魂未可招。」

《瓦官寺》云:「瓦官瓦破佛廬荒,三絕空懷舊講堂。

曲徑雲深僧笠重,閒門花落客鞋香。

行經河畔聞簫鼓,坐近台邊想鳳凰。

弔古一尊沽未至,煙鍾風磬立斜一陽一。」

《軍山夜坐》云:「星辰夜影窗間落,一江一 海秋潮枕上生。」

一九

湯西崖少宰,幼有美人之稱。

其幼子名學顯,戊寅見訪,長身玉立,想見少宰風儀。

有《慧山》二首云:「九峰郁雲根,蜿蜒羅青蒼。

夤緣入幽磴,長史舊草堂。

只今法象空,寶幡馴鴿翔。

葉落拂床 塵,花放見佛光。

僧不談禪,哦詩草木香。

孤意與俱永,隨在如坐忘。」

「颯灑林風生,寒空弄清樾。

山禽隔葉鳴,好音聞不絕。

訪碣剔煙蘿,釵腳半磨滅。

蝶老抱秋花,松疏漏涼月。

際此孰含毫?秀采芙蓉發。」

二O

李嘯村最長絕句,人有薄其尖新者;不知一溫一 子升云:「文章易作,逋峭難為。」

若嘯村者,不愧逋峭矣!其《泰州舟次》云:「煙汀月暈影微微,辦得宵衣草上飛。

垂發女兒知蕩槳,不辭風露送人歸。」

《夜泛紅橋》云:「天高月上玉繩低,酒碧燈紅夾兩堤。

一串歌喉風動水,輕舟圍住畫橋西。」

《廢園》云:「誰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塵。

偏是關心鄰舍犬,隔牆猶吠折花人。」

《青溪》云:「粉牆經掃落花塵,一帶樓台樹影昏。

雨細風斜簾未卷,縱無人在亦消魂。」

《卻人寫一真 》云:「有影正嫌無處匿,不才尚覺此身多。」

此是嘯村最佳詩;而歸愚《別裁集》只選《上巳憶白門》一首,云:「楊柳晚風深巷酒,桃花春水隔簾人。」

不過排湊好看字面,最為下乘。

捨性靈而講風格者,往往捨彼取此。

二一

白太傅云:有唐衢者愛其詩,亡何唐死;有一鄧一 訪者愛其詩,亡何一鄧一 死。

吾於金陵,得二人焉:一金光國,一高步瀛。

詩筆超雋,受業未及三年,俱死。

金之詩,惟存《祝壽》數章。

高有《未灰稿》二編。

《晚春》云:「百花開落草芊芊,傑閣層樓白石邊。

埋沒春一光 全是雨,初長天氣卻如年。

客來未慣驚雛燕,人到無愁愛杜鵑。

榮幾一燈三徑晚,垂簾影裡是茶煙。」

七絕云:「風刀瘦剪綠楊絲,一路芳菲落日時。

山曲不妨隨徑轉,隔雲早見酒家旗。」

「靜裡消磨墨數升,封書遠問作詩僧。

尋君曾到聞鍾後,流水村橋照蟹燈。」

佳句云:「不是近霜偏愛菊,要需時日始看梅。」

「燈非報喜花爭結,人慣離家夢轉無。」

「同人催上馬,臨水廢觀魚。」

「名每輸王后,嫌終避周前。」

皆有一精一心結撰,不入平淺一流。

二二

紹興布衣俞楚一江一 ,名瀚,久客京師;金少司農輝,薦與望山相公。

公稱其詩有新意,卒無所遇,賣藥虎丘而亡。

《登九龍山遇雨》云:「浮生徒碌碌,冒雨渡寒津。

策馬山頭過,雲橫不讓人。」

《偶成》云:「安貧求自寡,書劍漫相從。

且築數椽屋,將為一老農。

亭空雲可貯,院小樹還容。

居近開元寺,臥聽清夜鐘。」

「戒飲原因病,村旗莫浪招。

忙酬花事畢,閒養睡魔驕。

霜色歸蓬鬢,秋聲上柳條。

竹爐茶未熟,一縷細煙飄。」

他如:「誰與吾來往?西山一片雲。」

「柳倦欲眠風勸舞,鳥歌未和雨催歸。」

俱有意趣。

二三

儀真諸生張日恆,受知梁瑤峰學使,寫詩一冊,屬尤貢父先容,將來見余;呼舟未行,以暴疾亡,年未三十。

冊書《山中早春》云:「不知芳信轉,但覺鳥聲和。

倚檻聽溪水,紆行繞竹坡。

池香生草細,樹暖著花多。

雅意春風愜,還應倒白鹺。」

《青山守風》云:「野戍依沙岸,孤帆守客塗。

勞心虛悵望,終夜戀菰蘆。

一江一 影時明滅,星光乍有無。

曉風狂不定,神女弄波珠。」

《一江一 令宅》云:「南都多舊第,一江一 令最知名。

長板雙橋合,青溪一水迎。

仙台回騎杳,高樹晚鳩鳴。

悵望城東路,年年春草生。」

二四

杭州宋笠田明府,名樹谷,宰蕪湖,有賢聲;罷官再起,補陝西兩當縣,過隨園一宿而別。

聞為甘肅案,謫戍黑龍一江一 ,年近七旬,恐今生未必再見。

幸抄存其詩。

《立秋柬顧孝廉》云:「前宵白雨昨清風,爍石炎威轉眼空。

萬竅商聲先蟋蟀,一年落葉又梧桐。

花開涼夜香偏久,吟入秋來句易工。

為報湖頭二三子,好修游屐理詩筒。」

《獨步淨業湖》云:「風吹堤柳綠斜斜,淨業湖波亂似麻。

京國清明初斷雪,故園二月已飛花。

青簾易買三升酒,白乳空思七碗茶。

日暮一行飛雁落,知渠曾否過吾家?」《山村小步》云:「如此春一光 不自持,寬鞋短策步來遲。

得時花柳有矜色,入畫雲山無定姿。

佳節放閒村學散,豐年預兆老農知。

日斜碧水橋頭坐,何處餳簫向客吹?」《出京留別》云:「六年燕市聚遊蹤,酒席歌場處處同。

一夕西風人去遠,便從天上望諸公。」

《對月》云:「桂花庭院晚風輕,簾卷西窗看月生。

只費一鉤懸樹杪,已教秋思滿一江一 城。」

《盆梅》云:「數枝也復影橫斜,惹得羈人鄉夢賒。

拋卻西溪千樹雪,瓦盆三尺看梅花。」

《山塘閒步》云:「疏狂猶記少年時,幾處歌場斗雪詩。

今日舊遊零落盡,酒痕只有故衫知。」

「似此風光絕可憐,相攜朋好踏春煙。

怪他楊柳舒青眼,只向長街看少年。」

《紅花埠題壁》云:「六年京國夢一江一 城,此是一江一 南第一程。

為算還家多少事,昨宵枕上聽三更。」

《林處士墓》云:「巖居尚恨雲常出,世事惟余詩未刪。」

《僧捨》云:「新花倚石儼相待,古佛候門如欲迎。」

《近郊小飲》云:「風吹池水幹何事?人映桃花憶此門。」

笠田詩甚多,子又年幼,慮其散失,故再錄其詠《屋上草》云: 「秋雨積我簷,秋草繁我屋。

分行隨瓦溝,踞勝等山麓。

得天雖有餘,資地苦不足。

踐踏倖免加,滋蔓遂逞欲。

率爾佔萬間,偶然余一角。

下止駭飛鳥,仰望饞奔犢。

垂垂映垣衣,密密成翠幄。

高先偃疾風,柔能格響雹。

慣被炊煙遮,不受樵采辱。

鴟吻日以藏,龍鱗日以駁。

省牽蘿補苴,代索絢約束。

寧肯事剪除,留作百花褥。」

二五

孤甥陸建與香亭弟同受詩於余,而建早亡。

余已梓《湄君集》行世矣。

其弟忻,年未及冠而夭。

詠《小滄浪》云:「十里橫塘路,船搖明月春。

鴛鴦相識否?前度採蓮人。」

《春暮》云:「吟窗晝靜獨徘徊,綠上疏簾認翠苔。

忽見飛花三兩片,回風舞過小溪來。」

《落花》云: 「傷春無奈落花紅,夾在《離一騷一》一卷中。

葬汝自憐非玉匣,開書到底見春風。」

二六

湖州進士沈瀾,字惟涓,詩近皮、陸,人多輕之;然典雅處,不可磨滅。

《寄懷杭堇浦》云:「休向一江一 潭悵獨醒,青山偃蹇稱閒庭。

枕函自秘《螂娛記》,農社還修《耒耜經》。

小艇瓜皮乘月泛,清歌菱角隔簾聽。

朝衫拋卻饒幽興,好伴維摩著素屏。」

「步臊經過屢結趺,同床 各夢一悲吁。

謂舉一陽一馬事。

篷窗聽雨都元敬,酒郡移官張藐姑。

琴作家資空送別,鶴分俸料耐償逋。

偶耕他日期相訪,穩臥瓜牛號野夫。」

二七

丹徒朱竹樓《懷人》云:「何處飛來殘笛聲?西窗月落鳥爭鳴。

誰言夏夜夜偏短?萬里夢迴天未明。」

二八

蘇州汪縉,詩學七子。

《游穹隆》云:「星滿天壇河瀉影,月離海嶠樹生煙。」

《棲霞》云:「雲埋大壑封秦樹,雷劈一陰一崖見禹碑。」

乙酉秋闈,遺才不錄,遽登舟歸。

余聞之,急往見學使彭公芸楣。

公謙云: 「某在此衡文三年,得毋有人怨我乎?」答曰:「有。」

彭駭然變色。

余笑曰:「公毋驚也。

詩人汪大紳,公不許其入場。

何也?」彭更駭云: 「此某所拔歲考案首也,豈有遺才不取之理?」余云:「渠已買舟歸矣。」

乃手書其名,補付提調,而遣人追之;時已八月初七日矣。

傍晚汪到。

見謝詩云:「業已湛盧歸越國,忽蒙追騎喚王孫。」

二九

考據家不可與論詩。

或訾余《馬嵬》詩,曰:「『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當日貴妃不死於長生殿。」

余笑曰:「白香山《長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何曾路過峨嵋耶?」其人語塞。

然太不知考據者,亦不可與論詩。

余《錢塘一江一 懷古》云:「勸王妙選三千一弩一,不射一江一 潮射汴河。」

或訾之曰:「宋室都汴,不可射也。」

余笑曰:「錢謬射潮時,宋太祖未知生否。

其時都汴者何人,何不一考?」

三O

唐相陸層云:「士不飲酒,已成半士。」

余謂:詩題潔,用韻響,便是半個詩人。

三一

蕪湖洪進士鑾,以「一江一 山好處渾如夢,一塔秋燈影六朝」句馳名。

沈歸愚愛其「夕一陽一無近色,飛鳥有高心」二句。

余道不如「窗邊落微雪,竹外有斜一陽一」之自然也。

七言云:「人居客館眠常早,家寄空書寫最難。」

三二

壬戌秋,余補官一江一 寧,途逢豫長卿,以弟子禮見。

其人修潔自好,以《詠簾波》為戴雪村先生所賞。

詩宗一溫一 、李。

其《秦淮曲》云:「燈船歌吹酒船遲,天鼓聲閒唱《柘枝》。

石上暗潮嗚咽語,無人解拜侍中祠。」

可謂曲終奏雅矣。

詠《竹床 》云:「微吟留枕席,殘夢入瀟湘。」

三三

癸未四月,京口程君夢湘同游焦山,一路論詩;渠最心折於吾鄉樊榭先生,心摹手追,幾可抗手。

有絕句云:「昨宵忘記下簾鉤,吹得梅花滿竹樓。

五夜蘭衾清似水,夢涼酒醒雪盈頭。」

《在隨園賞海棠》云:「隔著紫玻璃一片,夕一陽一紅得可憐生。」

又曰:「朦朧月色一溫一 馨酒,錯認釵鈿列兩行。」

嗚呼j有才如此,宰湘一陰一未二年,以事罷官。

《口號》云:「舌在猶生路,詩多即宦囊。」

甫四十歲而死,惜哉!然《松寥山房集》四卷,頗足不朽。

君字荊南,天資絕高,好吟詩,畏作時文。

壬午鄉試,向家人詭雲入闈,乃私匿隨園數日,為余斟酌詩集,頗受其益。

三四

尹似村詩,雖經付梓,而非其全集也。

集外佳句云:「鵲非報喜何妨少,雨縱澆花也怕多。」

「欲穿竹筍泥先破,才放春花蝶便忙。」

「水去硯池防夜凍,春生布被藉爐一溫一 。」

「買將花種分兒女,試驗誰栽出最多。」

《接尚方伯書》云:「惹得妻孥來笑我,柴門那說沒人敲。」

數聯可謂專寫性情,獨近劍南矣。

三五

甲午二月,予過真州南監,掣張東皋招觀並頭牡丹。

一時作詩者,無不以二喬為比;獨楊鯤舉二句云:「似承周、召桃夭化,絕勝漁一陽一麥兩岐。」

三六

古名士半從幕府出,而今則讀書不成,始一習一 幕,此道漸衰。

猶之古稱秀才,楊素以為惟周、孔可以當之;非若今之讀時文諸生也。

康熙、雍正間,督撫俱以千金重禮,厚聘名流。

一時如張西清、范履淵、潘荊山、岳水軒等,皆名重一時。

范詩最清,無從訪覓。

只記西清《過潯一陽一》云:「潯一陽一江一 上客,一歲兩經過。

去日梅花好,歸時楓葉多。

櫓聲搖夜月,帆影落晴波。

為向山僧問:塵容添幾何?」

三七

楊蓉裳金陵鄉試,偕舅氏顧公斗光來。

顧長不滿四尺,而詩筆特佳。

仿鐵崖《詠史樂府》,《伏生女》雲;「坑不得閫內儒,燒不得腹中書。

伏生父女皆口授,典謨訓誥如其初。

吁嗟伏生女!強記人不如。」

《漂母》云:「哀王孫,在淮一陰一,一飯之恩如海深。

哀王孫,不求報,千金之贈不可少。

千金容易一飯難,沛公家有轢釜嫂。」

三八

吾鄉王麟徵秀才,名曾祥,工古文,不甚作詩,而五言獨工。

如:「星芒林際大,雪滴晚來疏。」

《慰某落第》云:「曾說捐金能市馬,俄聞買櫝竟還珠。」

三九

山右王峨園先生名師,為一江一 蘇方伯;為巡撫安公所劾,奪職歸。

余時宰一江一 寧,賦詩送行云:「他日終為黃閣老,此時權作白雲夫。」

公迴廊留月久;中庭老樹閱人多。」

四O

蘇州劉潢,字企山,有清才,與顧景岳齊名。

嘗因召試,來隨園。

貌瘦而弱,旋以瘵亡。

僅記其《晚步》云:「缺月依橋斷,孤雲背郭流。」

四一

明鐵崖孝廉,性骯髒不羈,年四十早亡。

其兄竹巖為誦其《落花》云:「薄命誰憐傾國色?受風偏是最高枝。」

《贈友》云:「空腸得酒生芒角,一交一 友因人判淺深。」

四二

己未年,余乞假歸娶,見呂觀察守曾於完顏臬使署中。

讀其《松坪集》,樂府最佳。

如云:「雨雪思見睨,觀去淚如霰。

來時笑相迎,啼時歡不見。

夏日冬之夜,猶有旦暮時。

與郎情難滿,如醑釃漏卮。」

《登雲山》云:「石徑巉巖花氣紛,偶乘餘興送斜曛。

不知絕壑何人嘯,遙帶鐘聲入暮雲。」

未二年,署布政使,以盧案受內臣周內,憤而雉經;非其罪也。

四三

洞庭山人蔣愚谷喜吟詩,致貧其家,以瘵疾亡。

其《成仁庵》云:心安靜看閒雲過,地僻渾忘夏日長。」

《虎丘》云:「鳥棲深樹斜一陽一影,風過虛堂貝葉聲。」

愚谷每來隨園,往往有匆遽之色。

死後,予輓聯云:「生為誰忙,學業未成家已破;死虧君忍,高堂垂老子初啼。」

四四

余知一江一 寧,過觀象台,見有題壁者云:「草色荒台過雨遲,短牆古柏暮雲垂。

桃花紅引遊人去,獨自斜一陽一讀斷碑。」

問之僧人』,乃嘉興夏培叔名復森者所題。

因聘修志書。

耳聾興豪。

一日,從嘉興還金陵,告余曰:「家中手植老梅一本,去冬為僮所伐,乃吊之云:『老梅移種廿餘載,客裡歸看已作薪。

無復橫斜舊時影,負他多少後來春。」

』《秦淮夏集》云:「傍晚紛紛載酒卮,有箏琶處過船遲。

——河風月無人管,都付橋南楊柳枝。」

亡何,歸里卒。

相隔三十餘年,聞其子鼎,中庚子副車。

余感詩人有後,為之狂喜。

四五

沈歸愚選本朝詩,不知杭州王百朋,幾有遺珠之歎。

余告之曰:「百朋,諸生,名錫,毛西河高弟子也。

有《嘯竹軒集》。」

《無題》云:「燈暗頻疑虛室響,衾多不敵半床 寒。」

「金針入處心俱痛,素線添時恨共牽。」

皆余幼時所熟誦句。

其子厚齋與余鄰居一交一 好,和余《落花》云:「乍驚彼美從天降,直覺斯文掃地來。」

余覺不祥,果一第而卒。

厚齋名風淳。

四六

人但知商寶意先生以詩名海內,而不知其弟名書、字響意者,亦詩人也。

作貴州吏目。

有《消夏吟》云:「雨後壑全響,日中崖半一陰一。

壤簷蛛網結,嘉樹雀巢深。

永日無公事,閒居有道心。

短衣隨意著,涼意滿衣襟。」

又:「六月無三伏,一朝有四時。」

「蜂巢當午鬧,蚓壤趁涼歌。」

真能寫黔中風景。

四七

唐一人詩中,往往用方言。

杜詩:「一昨陪錫杖。」

「一昨」者,猶言昨日也。

王逸少帖:「一昨得安西六日書。」

晉人已用之矣。

太白詩:「遮莫枝根長百尺。」

「遮莫」者,猶言儘教也。

干寶《搜神記》:「張華以獵犬試狐。

狐曰:『遮莫千試萬慮,其能為患乎?」』晉人亦用之矣。

孟浩然詩:「更道明朝不當作,相期共鬥管弦來。」

「不當作」者,猶言先道個不該也。

元稹詩:「隔是身如夢,頻來不為名。」

「隔是」者,猶雲已如此也。

杜牧詩:「至竟薛亡為底事?」「至竟」者,猶雲究竟也。

四八

《古樂府》:「碧玉破瓜時。」

或解以為月事初來,如瓜破則見紅潮者,非也。

蓋將瓜縱橫破之,成二「八」字,作十六歲解也。

段成式詩:「猶憐最小分瓜日。」

李群玉詩:「碧玉初分瓜字年。」

此其證矣。

又詩中用「所由」者,蓋本《南史·沈炯傳》。

文帝留炯曰:「當敕所由,相迎尊累。」

一解以為州縣官,一解以為裡保。

又,和凝詩:「蝤蠐領上訶梨子。」

人多不解。

朱竹詫曰:「訶梨,婦女之雲肩也。」

呂種玉《言鯖》云:「祿山爪傷楊妃乳,乃為金訶子以掩之。

或雲即今之抹胸。」

四九

偶讀馮益都相公集,有《吊明季楊、左二公》詩,云:「忠魂莫再傷冤抑,今日猶能廑聖衷。」

下一註:「面奉聖祖云:『二臣死於廷杖,非死於獄也。」

五O

相傳世有空青,人無瞽目。

其真者,余未之見也。

惟南蘭張天池家藏一顆石巔,趾僅寸許,面帶波痕,光彩空靈,中伏一兔。

兔腹下藏銀母漿,搖蕩有聲。

據云:其先人得自海上,傳家已三世矣。

同年儲梅夫太史題七古云:「白雲縹渺太素含,波光隱現細浪蹙。

入水能教霞彩生,舟行怕有饞龍逐。」

《博物誌》:龍嗜空青燕肉。

五一

海鹽馬世榮,字煥如,墨林觀察之祖,與陸稼書先生一交一 好。

所著詩集,有《白生歌》云:「白生者,蛇一精一也,化美男子,為錢千秋孝廉所狎。

孝廉謫戍出塞,白與偕行,情好綢繆。

後遇赦歸。

錢官司李,白以手帕托錢求張真一人用印,事破受誅。

乃乞錢以玉瓶裝其骨,道百年後,可仍還原身。」

事甚詭誕。

而馬乃理學人,非誑語者;惜詩有百韻,不能備錄。

五二

蘇州老紅豆惠周迪先生有句云:「花浮小盞三投酒,乳撥深爐七品茶。」

人疑「七品」當是「七碗」之誤。

余曰:非也。

金人七品官,才許飲茶,事見《金史》。

惟「三投酒」未詳所出,或是「三辰酒」之訛。

先生有《香城驛》一絕云:「縵田乘雨破春耕,落日柴車帶犢行。

繞屋馬通高一尺,地名還自號香城。」

五三

桐城二詩人,方扶南與方南塘齊名。

魚門愛扶南。

余獨愛南塘;何也?以其詩骨清故也。

扶南苦學玉溪、少陵兩家,反為所累,夭閼性靈。

南塘如:「風定孤煙直,天遙獨鳥沉。」

「因潮通估客,隔葦見漁燈。」

「閏年入夏花猶在,積雨逢晴草怒生。」

皆扶南所不能。

至於「無意懷人偏入夢,未報恩門羞再入」,其妙在真。

又:「清風時一來,悠然復徐歇。」

真陶詩之佳者。

五四

顧俠君先生選《元百家詩》,夢有古衣冠者數百人,拜而謝焉。

杭州嚴曙聲娘贈云:「但見三吳書板盛,不知十載選樓忙。」

王介眉撰《通鑒》,成而未梓。

儲梅夫贈云:「二十一史加前明,王郎鏤板胸中行。」

五五

凡詠險峻山川,不宜近體。

余游黃山,攜曹震亭、一江一 鶴亭兩詩本作印證。

以為一江一 乃巨商,曹故宿學;以故置一江一 而觀曹。

讀之,不甚慊意,乃擷一江一 詩,大為歎賞。

如:《雨行許村》云:「昨朝方戒途,雨阻欲無路。

今晨思啟行,開門滿晴煦。

雨若拒客來,晴若招客赴。

山靈本無心,招拒詎有故?」又曰:「非是山行剛遇雨,實因自入雨中來。」

皆有妙境。

《雲海》云:「白雲倒海忽平鋪,三十六峰遭吞屠。

風帆煙艇雖不見,點點螺髻時有無。

一笑看(按:「看」字據民國本加。

)塵中,局縮轅下駒,曷不來此登斯須?垣遮瓦壓一胡一 為乎?」《雲谷》云:「領妙如悟禪,搜秘等居讎。

看山得是法,善刃無全牛。」

其心胸筆力,迥異尋常。

宜其隱於禺莢,而能勢傾公侯,晉爵方伯也。

卒無子,年逾六十而終。

嗚呼!非余與一交一 四十年,又誰知其能詩哉?

五六

正喻夾寫之詩,前已載數條矣。

茲又得黃莘田《驟冷》云:「今日蒙茸昨締絡,炎涼只在一宵中。」

闡乘僧《園上》云:「縱教吹出桃花去,自有山風吹送回。」

王雲《上山行》云:「敢雲閱歷多艱苦,最好峰巒最不平。」

五七

閩中鄭蘭州太守《無題》云:「此身願化催歸鳥,到處逢人苦勸歸。」

余仿其意,賀人致仕云:「我是嘉賓慕高隱,喜人歸勝自家歸。」

鄭有駢體自序云:「羊叔子不如銅雀妓,雖近於諧;卓文君得嫁馬相女口,尚嫌其晚。」

五八

合肥才女許燕珍《元夜竹枝》云:「鰲山煙火照樓台,都把臨街格子開。

椒眼竹籃呼賣藕,金錢拋出繡簾來。」

題余三妹素文遺稿云:「綵鳳隨鴉已自慚,終風且暴更何堪?不須更道參軍好,得嫁王郎死亦甘。」

嗚呼!班氏《人物表》,原有九等。

王凝之不過庸才中下之資,若妹所適高某者,真下下也。

燕珍此詩,可謂「實獲我心」。

五九

同年錢文敏公維城,在都時所居綠雲書屋,陳乾齋相國之故宅也。

公女浣青,有詩才,與婿崔君龍見、弟維喬、戚里莊君忻、管君世銘五人倡和。

宅有古桑,綠一陰一毿毿,映一畝許;視其影將逾屋,則公必退朝。

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

有《鳴秋合籟集》兩卷,真公卿佳話也。

余嘗戲之曰:「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四人而已。」

諸君詩不能備錄,惟摘浣青《通天台》云:「當塗代漢逾百年,銅人之淚流作鉛。

移經灞水亦傷別,回頭立盡東關煙。」

《華清宮故址》云:「新台之水古所恥,老一奴一遂為良娣死。

盛衰轉眼五十年,始知李嶠真才子。」

六O

余甲子科從沭一陽一就聘南闈,過燕子磯,見秦秀才大士題詩壁上,有「漁火真疑星倒出,鐘聲欲共水爭流」之句,心甚異之。

次年,奉調一江一 寧,秦以弟子禮見。

見贈一律,中二聯云:「門生半為論文至,大吏都邀作賦還。

玉麈清談時善謔,烏紗一習一 氣已全刪。」

予月課多士,拔其尤者,如車研、寧楷、沈石麟、龔孫枝、朱本楫、陳制錦及秦君等,共二十人,征歌選勝,大會於徐園。

有伶人康某為余所賞,秦即席賦詩云:「秋雲冪歷午一陰一長,舞袖風回桂蕊香。

忘是將軍門下客,公然仔細看康郎。」

一坐為之解頤。

余尤愛其《游秦淮》云:「金粉飄零野草新,女牆日夜枕寒津。

興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後中狀元,官學士。

六一

徐園高會時,余首唱一絕,諸生和者十九人。

龔孫枝繪圖以記其勝。

掛冠後,詩畫俱遺失,園亦荒圮。

越四十年,有邢秀才作主人,葺而新之,求亭上對聯。

余題曰:「舊地怕重經,記當年絲竹宴諸生,回頭似夢;名園須得主,看此日樓台逢哲匠,著手成春。」

六二

庚申在京,余與裘叔度同年同車遇雨。

裘誦其師梁仙來太史一聯云:「飛雨不到地,輕煙吹若塵。」

太史名機,雍正癸卯翰林,外出為令;高安相公薦鴻博,入都,與余相遇於琉璃廠書肆中。

詠《桃花》云:「渾疑人面隱,下馬誤題門。」

《贈妓》云:「欲作歌聲畏花落,選詞先唱《鎖南枝》。」

《蹙篥》云:「老去還嗟耳力退,自吹羌管不聞聲。」

《沙丘》云:「荊卿匕首漸離築,可惜不逢祖龍三十六。」

六三

揚州一江一 賓谷白首名場。

余每過邗一江一 ,賓谷必呼子侄出見,曰: 「余少時得見前輩某某,至今誇說於人。

汝等不可與隨園先生當面錯過。」

余感其意,錄其《與弟蔗畦夜坐》云:「宵中更警嚴城柝,暑退人親小室燈。」

《冬晴》云:「剩菊尚支苔徑賞,凍蠅微觸紙窗聞。」

詠《古梅》云:「乍見根疑石,旋驚雪作香。」

蔗畦名恂。

詠《穹廬雪》云:「穹廬雪,嚼復咽。

氈毛已盡雪不歇,雪能冷骨不冷心,十九年來覺長熱。

風沙大地慘無春,只有手中之節凍不折。

君節臣執臣不辭,臣節君薨君不知。

淚零紅雪吞不得,灑在茂陵松柏枝。」

蔗畦刺亳州,守徽州,俱有善政。

所藏金石文字最多。

六一四

余作《春寒》詩,黃星巖和云:「寒深疑歷誤,春久沒花知。」

何士頤和雲;「流細水初活,花遲春轉寬。

,』

六五

常州徐太史昂發,《上韓慕廬尚書》云:「佳士姓名常在口,好官階級不關心。」

孔雩谷《贈龍明府雨樵》云:「有意憐寒士,無心媚長官。」

嗚呼!古之人歟!

六六

丙戌三月,余過京口,宿茅耕亭秀才家。

庭宇幽邃,膳飲一精一妙,燈下出詩稿見示。

余為加墨,記其佳句云:「鄰船通客語,虛枕納潮聲。」

「千里月明天不夜,五更風急海初潮。」

《官亭道上》一絕云:「細道繞平疇,時聽農歌起。

回頭不見人,聲在禾麻裡。」

未數年,秀才入詞林。

丁酉鄉試,作吾鄉副主考。

六七

淮寧詩人黃浩浩《秋柳》云:「小驛孤城風一笛,斷橋流水路三叉;」余曰:「佳則佳矣,惜其似梅花詩。」

有某公詠《梅》云:「五尺短牆低有月,一村流水寂無人。」

或笑曰:「此似偷兒詩。」

六八

許竹人侍御《題路上去思碑》云:「君看去思官道石,深鐫鐫不

到人心。」

足補白太傅《詠碑》之所未及。

六九

壬寅春,余游西湖,寓漱石居;閒步斷橋,遇一少年問路,愁容可掬。

扣其故。

曰:「我平湖秀才,來遊湖上,進錢塘門,行李被竊,無處投宿。」

予疑不實。

問:「既是秀才,可能詩乎?」曰:「能。」

命詠《落花》。

操筆立就,有句云:「入宮自訝連城價,失路偏多絕代人。」

余大驚,留宿贈金而別。

但記姓郁,忘其名。

七O

余苦春寒不已。

中州呂柏巖詩云:「朔風烈烈知何意?不許一江一 春入得來。」

張自南云:「春寒不逐早已去,今日又從何處來?」兩押「來」字,俱妙。

七一

王中丞恕,四川人,號樓山。

《過潮州感舊》詩曰:「金山遙對鳳凰洲,策馬崆峒憶舊遊。

二十七年如昨日,八千里外是并州。

空餘大樹翻斜日,尚有遺丁說故侯。

路過西州秋欲老,舊參軍也雪盈頭。」

通首唐音。

許竹素先生為余誦之。

七二

余嘗謂魚門云:「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為其胸中書太少。

我輩所以不如古人者,為其胸中書太多。

昌黎云:『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

』亦即此意。

東坡云:『孟襄一陽一詩非不佳,可惜作料少。

』施愚山駁之云:『東坡詩非不佳,可惜作料多。

詩如人之眸子,一道靈光,此中著不得金屑;作料豈可在詩中求乎?』予頗是其言。

或問:『詩不貴典,何以少陵有讀破萬卷之說?』不知『破』字與『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讀書作文之法。

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

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采一花 而所釀者蜜,非花也。

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七三

嚴冬友曰:「凡詩文妙處,全在於空。

譬如一室內,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處也。

若窒而塞之,雖金玉滿堂,而無安放此身處;又安見富貴之樂耶?鍾不空則啞矣,耳不空則聾矣。」

范景文《對床 錄》云:「李義山《人日》詩,填砌太多,嚼蠟無味。

若其他懷古諸作,排空融化,自出精神。

一可以為戒,一可以為法。」

七四

保勵堂侍郎《送人納妾》七律,後四句云:「席上偶然教進酒,燈前何敢遽呼郎?只因未識夫人性,試問明朝那樣妝+」

七五

明季用兵時,有女子劉素素者,被掠,題詩店壁云:「天明吹角數聲殘,將士傳呼上玉鞍。

恰憶當時閨閣裡,曉妝猶怯露桃寒。」

七六

宛平袁明府增,字保侯,宰一江一 寧時,與余通譜。

有句云:「天遠望窮飛去鳥,春寒誤盡早開花。」

詠《瓶》雲;「飲水自知胸最冷,銜花應覺口常香。」

七七

先慈九十生日,祝壽詩無慮百餘首;予獨愛龔旭開秀才五律一結云:「為有稱觴客,今朝戶不扃。」

淡而有味。

七八

杭州風俗:人家作醬,甕上鎮壓,必書「姜太公在此」五字。

余嘗疑之。

孫文和秀才笑曰:「君豈不知太公不能將兵,而善將將乎?」又過張息侯家,見其一奴一攜燈籠來,上題「賴有此耳」四字。

兩用史書語,令人莞然。

七九

蔣戟門觀察招飲,珍饈羅列,忽問余:「曾吃我手制豆腐乎?」曰:「未也。」

公即著犢鼻裙,親赴廚下。

良久擎出,果一切盤餐盡廢。

因求公賜烹飪法。

公命向上三揖;如其言,始口授方。

歸家試作,賓客鹹誇。

毛侯圍廣文調余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調。

誰知解組陶元亮,為此曾經三折腰。」

八0

南宋末年,士大夫籃簋不飭。

有鄭熏者,素作賊,以軍功得主簿,眾不禮焉。

鄭乃獻詩云:「鄭熏素行本非端,熏有狂言上眾官。

眾官作官還作賊,鄭熏作賊還作官。」

八—

方亨鹹《論畫》云:「神品如孫、吳。

能品是刁斗森嚴之程不識。

逸品則解鞍縱臥之李將軍。」

又曰:「厚不因多,薄不因少。」

余愛其言可通於詩,故錄之。

八二

唐太宗云:「泥龍竹馬,兒童之樂也;翠羽明珠,婦女之樂也。」

余亦云:「急流勇退,後起有人,士大夫之樂也。」

今之人,惟揚州秦西巖先生以觀察致仕,子又繼入翰林,宜其詩之自然駘宕也。

《南莊題壁》云:「郭繞村煙水繞堤,數椽屋可托卑棲。

百年老樹留花塢,二頃荒田雜菜畦。

庾信小園枝下上,王詢別墅澗東西。

誰雲巢、許買山隱?家在城南認舊溪。」

「策杖登樓眼界寬,邗溝一水迅奔湍。

天邊漕運梯雲上,一江一 外山光帶霧看。

南北塔高雙鵠立,東西橋鎖九龍蟠。

往來多少風帆急,孤棹何如斗室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