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卷一六:乃授嵩以定其說。嵩乃仰天而歎,良久不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卷一六

隨園詩話

卷一六

徐朗齋嵩曰:「有數人論詩,爭唐、宋為優劣者,幾至攘臂。

乃授嵩以定其說。

嵩乃仰天而歎,良久不言。

眾問何歎。

曰:『吾恨李氏不及姬家耳!倘唐朝亦如周家八百年,則宋、元、明三朝詩,俱號稱唐詩,諸公何用爭哉?須知論詩只論工拙,不論朝代。

譬如金玉,出於今之土中,不可謂非寶也:敗石瓦礫,傳自洪荒,不可謂之寶也。

』眾人聞之,乃閉口散。」

余謂詩稱唐,猶稱宋之斤、魯之削也,取其極工者而言;非謂宋外無斤、魯外無削也。

朗齋,癸卯科為主考謝金圃所賞,已定元矣;因三場策不到而罷。

謝刊其薦卷,流傳京師,故朗齋詠《唐寅畫像》云:「錦瑟華年廿五春,虎頭金粟是前身。

虛名麗六流傳遍,下第一江一 南第一人。」

「麗六」者,其場中坐號也。

次科亦即登第。

明季士大夫,學問空疏,見解迂淺,而好名特甚。

今所傳三大案,惟「移宮」略有關係。

然擁護天啟,童昏瞀亂,遂致亡國,殊覺無謂。

楊慎《大禮》一議,本朝毛西河、程綿莊兩先生引經據古,駁之甚詳。

「梃擊」一事,則漢、晉《五行志》中,此類狂人,不一而足。

焉有一妄男子,白日持棍,便可打殺一太子之理?蘄州顧黃公詩云:「天倫關至性,張桂未全非。」

又曰:「深文論宮閫,一習一 氣惱書生。」

議論深得大體。

黃公與杜茶村齊名;而今人知有茶村不知有黃公。

因《白茅堂詩集》貪多,稍近於雜,閱者寥寥;然較《變雅堂集》,已高倍蓰矣。

黃蒙聖祖召見,一寵一 問優渥,以老病乞歸;再舉鴻詞,亦不赴試:有楊鐵崖「白衣宣至白衣還」之風。

《憶內》云:「靜夜停金剪,含情對玉缸。

數聲風起處,花雨上紗窗。」

《觀姬人睡》云:「玉腕明香簟,羅帷奈汝何?不知夢何事,微笑啟腮窩。」

風韻獨絕。

余嘗見小兒睡中,往往啟顏而笑,訝其不知緣何事而喜。

今讀先生詩,方知眼前事,總被才人說過也。

同年楊大琛太史,在部以聾告歸,專心攻詩,見示一冊。

有句云:「金釧手搖春水影,玉樓簾卷賣花聲。」

風致嫣然。

惜未錄其全稿。

今太史已亡,詩稿不知散落何處。

太史字寶巖,蘇州人。

古人詩集之多,以香山、放翁為最。

本朝則未有多如吾鄉吳慶伯先生者。

所著古今體詩一百三十四卷,他文稱是,現藏吳氏瓶花齋。

先生乳哺時,啞啞私語,皆建文遜國之事。

年過十歲,方閉口不言。

初為前朝馬文忠公世奇所知,晚為本朝李文襄公之芳所知。

康熙戊午,薦鴻詞科,不遇而歸。

少時,在陳公函暉家作詩會,以《芙蓉露下落》為題,操筆立就,贈陳云:「一輩少年爭跋扈,明公從此願躬耕。」

陳大奇之。

惜其集浩如煙海,不能細閱,欲梓而存之,非二干金不可。

著述太多,轉自累也。

余在廣東新會縣,見憨山大師塔院,聞其弟子道恆,為人作佛事,誦詩不誦經。

和王修微女子《樂府》云:「剝去蓮房蓮子冷,一顆打過鴛鴦頸。

鴛鴦頸是睡時一交一 ,一顆留待鴛鴦醒。」

殊有古趣。

圓寂後,顧赤方征士哭之雲;「已沉干日磬,猶滿一床 書。」

丹一陽一鮑氏女自稱聞一道人,遭難流離,嫁竟陵陸蓑雲,年二十四而夭。

詠{溪鍾》云:「溪外聲徐疾,心中意斷連。

是聲來枕畔,抑耳到聲邊?」頗近禪理。

昔朱子在南安聞鐘聲,矍然曰:「便覺此心把握不住。」

即此意也。

康熙時,吾鄉女子卞夢玨有句云:「夕一陽交代笙歌月,曙色輕移燈火樓。」

又曰:「花謝六橋春一色 暗,雨來三竺遠山無。」

吳文溥詠《月》云:「清暉半邊缺,似妾獨眠時。」

顧赤方詠《月》云:「不分月宮人耐老,蛾眉一月一回新。」

國初說書人柳敬亭、歌者王紫稼,皆見名人歌詠。

王以黯昧事,為李御史杖死,有燒琴煮鶴之慘。

顧赤方哭之云:「昆山腔管三弦鼓,誰唱新翻《赤風兒》?說著蘇州王紫稼,勾欄紅粉淚齊垂。」

王送公卿出塞,必唱驪歌,聽者不忍即上馬去;故又云:「廣柳紛紛出盛京,一聲嗚咽最傷情。

行人怕聽《一陽一關曲》,先拍冰輪上馬行。」

悼王郎詩,只宜如此,便與題相稱。

乃龔尚書竟用「墜樓」、「賦鵬」之典,擬人不倫,悖矣!御史名森先,字琳枝,性雖伉直,詩恰清婉。

《過雲間亭》云:「空亭積水松一陰一亂,小閣張燈夜氣清。」

卒以忤眾罷官。

一O

龔芝麓尚書失節本朝,又娶顧橫波夫人,物論輕之。

顧黃公為昭雪云:「天壽還陵寢,龍輛葬大行。

義聲歸御史,疏稿出先生。

浮議千秋白,餘生七尺輕。

當年溝瀆死,苦志竟誰明?」「憐才到紅粉,此意不難知。

禮法憎多口,君恩許畫眉。

王戎終死孝,一江一 令苦先衰。

名教原瀟灑,迂儒莫浪訾。」

文士筆墨,能為人補過飾非,往往如是。

一一

余過於忠肅公墓,題詩甚多;惟山一陽一阮中翰紫坪五排最佳,警句云:「漢統愁中絕,周京喜再昌。

股肱知己竭,日月得重光。

天意還思禍,星躔又告祥。

遁荒非太伯,守節異曹臧。

未睹遺弓劍,先聞缺斧折。

三章憑翕訾,一劍答忠良。

象少祈連塚,歌憐石子岡。

誰憐十世宥,難贖百夫防?」

一二

庚午春,蘇州韓立方先生掌教鍾山,以其姑名韞玉者《寸草軒詩集》見示;慕廬宗伯之季女也。

詩只十一首,而風秀可誦。

《病中》云:「月落霜寒葉滿墀,臥痾正及晚秋時。

風簷網結長垂幌,硯匣塵封久廢詩。

瘦影怕從明鏡見,淚痕空有枕函知。

何因乞得青囊術?擬向{南華》叩靜師。」

又有顧頡亭之妻黃汝蕙、字仙佩者,有《送春絕句》雲;「九十春一光 暗裡催,花飛紅雨變芳埃。

流鶯日日枝頭喚,底事東皇駕不回?」「柳絮穿簾燕撲衣,林園紅瘦綠偏肥。

可憐花底多情蝶,猶戀殘香繞樹飛。」

一三

萬華亭雲;「孔子『興於詩』三字,抉詩之一精一蘊。

無論貞一婬一正變,讀之而令人不能興者,非佳詩也。」

華亭,進士,名應馨。

一四

毗陵黃仲則有《歲暮懷人詩·懷隨園》云:「近來詞賦諧兼則,老去心情宦作家。

建業、臨安通一水,年年來往看梅花。」

一五

「小姑嫁彭郎」,東坡諧語也。

然坐實說,亦趣。

一胡一 書巢《過小姑山》云:「小姑眉黛映秋空,衫影靴紋碧一弓。

不識彭郎緣底事,憑他拋擲浪花中。」

一六

義山譏漢文:召賈生「問鬼神」,「不問蒼生」。

此言是也。

然鬼神之禮不明,亦是蒼生之累。

嗣後武帝巫蠱禍起,父子不保;其時無前席之間故耳。

余故反其意題云:「不問蒼生問鬼神,玉溪生笑漢文君。

請看宣室無才子,巫蠱紛紛死萬人。」

一七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見秦淮壁上題雲;「一溪煙水露華凝,別院笙歌轉玉繩。

為待夜涼新月上,曲欄深處撤銀燈。」

飛盞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綠荷包。

榜人能唱湘一江一 浪,畫槳臨風當板敲。」

「早潮退後晚潮催,潮去潮來日幾回?潮去不能將妾去,潮來可肯送郎來?」三首深得《竹枝》風趣。

尾署「翠雲道人」。

訪之,乃織造成公之子嘯崖所作,名延福。

有才如此,可與雪芹公子前後輝映。

雪芹者,曹練亭織造之嗣君也。

相隔已百年矣。

—八

吳門張瘦銅中翰,少與蔣心余齊名。

蔣以排再勝,張以清峭勝;家數絕不相同,而二人相得。

心余贈云:「道人有鄰道不孤,友君無異黃友蘇。」

其心折可想。

《過比干墓》云:「只因血脈同先祖,真以心肝奉獨夫。

,』《新豐》云:「運至能為天下養,時衰拼作一杯羹。」

讀之,令人解頤。

瘦銅自言,吟時刻苦,為鍾、譚家數所累。

又工於詞,故詩境瑣碎,不入大家。

然其新穎處,不可磨滅。

詠《風箏美人》云:「只想為雲應怕雨,不教到地便升天。」

《借書》雲;「事無可奈仍歸趙,人恐相沿又發棠。」

真巧絕也。

至於「酒瓶在手六國印,花露上身一品衣」:則失之雕刻,無遊行自在之意。

一九

近日十三省詩人佳句,余多采錄《詩話》中。

惟甘肅一省,路遠朋稀,無從搜輯。

戊申春,忽一江一 寧典史王柏崖光晟見訪,貽五律四首,一氣呵成,中無雜句。

余洒然異之,問所由來。

云:「幼講詩於吳信辰進士。」

吳詩奇警。

詠《蠟梅》云:「一陽一春如開闢,盤古即梅花。

牡丹僭稱王,富貴何足誇?群芳訴天帝,鵝雁紛喧嘩。

乃呼羅浮仙,冒雪詣殿衙。

帝曰咨爾梅,首出冠群葩。

白袷與絳襦,何以懲奇邪。

梅花未及對,黃袍已身加。」

《榆錢曲》云:「桃花笑老榆,汝是搖錢樹。

不解濟王孫,飛來復飛去。」

《午夢》云:「竹徑涼飆入,芸窗午夢遲。

偶然高枕處,便是到家時。」

《木蘭女》云:「絕塞春深草不青,女郎經久戍龍庭。

軍中萬馬如撾鼓,只當當窗促織聽。」

或訾其存詩太多,乃答云:「詩自心源出,妍媸惑愛憎。

譬如不才子,撾殺竟誰能?」或訾其存詩太少,又答云:「詩似朱門宴,誰甘草具餐?三干隨趙勝,選俊一毛難。」

吳名鎮,甘肅臨洮人。

唐高駢節度西川,又調廣陵。

詠《風箏》云:「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移別調中。」

吳官山左,又調楚一江一 。

《詠懷》云:「阿婆經歲撫嬰孩,饑飽寒暄總費猜。

才識呱呱真痛癢,家人又報乳娘來。」

兩意相同。

余雅不喜陳元禮逼死楊妃。

《過馬嵬》云:「將軍手把黃金鉞,不管三軍管六宮。」

吳《過馬嵬》云:「桓桓枉說陳元禮,一矢何曾向祿山?」亦兩意相同。

吳又有《韓城行》云:「良人遠賈妾心哀,秋月春花眼倦開。

忍死待郎三十載,歸鞍馱得小妻來。」

詠《虞美人花》云:「怨粉愁香繞砌多,大風一起奈卿何?烏一江一 夜雨天涯滿,休向花前唱楚歌。」

柏崖《送客》云:「握手才經歲,含情復送君。

不堪秋色老,重使雁行分。

岳麓山前月,崇台嶺外雲。

都添孤客恨,回首念同群。」

詩甚清老,不料衙宮中乃有此人。

二O

李義山詩云:「願得化為紅綬帶,許教雙風一齊銜。」

黃甘泉秀才《途中》詩云:「惘惘行百里,多情毋乃太。

安得籠鵝生,全家口中帶?」風趣殊佳。

甘泉名世塏,徽州人。

二一

廬一江一 孫嘯壑工琴,有《琴余集》。

詠《薔薇》云:「半紅半白裊風條,雨後春一光 未寂寥。

自笑看花人漸老,讓他一歲一回嬌。」

《夜吟》云:「有燈相對好吟詩,準擬今宵睡更遲。

不道興長油已沒,從今打點未干時。」

余愛其結句,頗近禪悟,故錄之。

又:「得意水流壑,無心雲出山。」

亦佳。

二二

杭州秋闈榜發,仁、錢兩縣,往往中者五六十人。

赴鹿鳴宴時,傾城士女,垂簾而觀,見美少年,則嘖嘖歎羨。

戊午科,年少尤多。

有周孝廉名鼎者,年才三十,而滿面於慧。

嘗謂余曰;「人以赴鹿鳴為樂,我以赴鹿鳴為慘。」

余問:「何也?」曰:「余在路上揭簾坐,則兒童婦女攫啃曰:『大一胡一 子,何必赴鹿鳴?』餘下轎簾,則又簇簇然笑指曰:『此人不敢揭簾,定坐一白髮翁矣。

』豈非教我進退兩難乎?」徐朗齋有句云:「有酒休辭連夜飲,好花須及少年看。」

真閱歷語。

又句云:「幽榻琴書偏愛夜,異鄉風月不宜秋。」

新涼半床 月,殘醉一簾花。」

皆可愛也。

二三

山左李呈樣少詹謫戍時,有李現田者贈云:「洗耳自同高士潔,披襟不讓大王雄。」

及到遼東,押解者姓高名士潔。

抵戍所,後至者為侍郎王舜,舜初名雄。

歸後偶話其事。

尤展成曰;「二句是余戲作『浴乎沂,風乎舞雩』詩也。」

二四

膠州李世錫進士,字霞裳;詠《甘草》雲;「歷事五朝長樂老,未曾獨將漢留侯。」

借人詠藥,真甘草身份。

又有人詠《菊枕》云:「野人枕此增顏色,似有床 頭未盡金。」

亦酷是菊枕。

二五

馮益都相國溥,訪高念東侍郎於松雲僧捨,竟日留連。

高賦絕句云:「戶倚雙扉禪宇開,無人知是相公來。

相看一笑忘塵市,風味依然兩秀才。」

馮答曰:「隱幾僧寮戶不開,天親無著憶從來。

而今相對渾忘卻,但識維摩是辯才。」

相傳:公二十一歲,鄉舉報到,而公酣眠不醒;太夫人一大驚,以水噗面,乃張目曰:「夢登泰山,雲氣擁身而行,至一殿上。

碧霞元君迎之,置錦幔,張樂飲酒;未終,見海日如車輪,大驚而醒。」

醒時猶帶酒氣。

二六

李杜字雲帆,山一陰一人,貧不能自存,流轉燕、趙、吳、楚間,依僧而居。

年三十餘,卒於京師。

性耽吟詠,嘗有「黃河水闊秋飛雁,銀漢風疏夜墮星」之句。

友人某書之扇頭,過查樓。

有一江一 南顧姓者,見而愛之,詢姓名往訪,知其寒困,為贈金置裘而去:殊難得也。

雲帆又有《題伍大夫廟》詩云:「入吳雖是成兄志,破楚終非望子心。」

《客懷》云:「一一江一 涼月呼同載,到處名山恨獨看。」

皆有逸氣。

二七

元遺山惜義山詩無人箋注。

漁洋先生亦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句。

近時馮養吾太史注《玉溪集0Q斷定以為此悼亡之詩。

「思華年」,原擬偕老也,「莊生曉夢」,用鼓盆事;「藍田日暖」,用吳宮事:皆指夫婦而言。

曰「無端」、曰「不憶」者,雲從何得此佳婦。

曰「惘然」者,早知好物不堅牢。

《湘素雜記》以「錦瑟」為令狐家青衣者,非也。

又注《漫成》五章,專為李衛公雪冤而作。

「代北」二句,為石雄發。

「韓公」、「郭令」,推尊德裕也。

以史證之,殊為確切。

二八

壽光安致遠詩曰:「試罷三雅與『五經』,密雲小酌付樵青。」

「雅」字讀平聲,人以為疑。

按劉表「三雅」之說,出於《典論》。

一作「蛋」,《方言》曰:「盈、杯也。

秦晉三郊謂之蛋。」

《周禮》:「大胥、小胥」,即《詩》之《大雅》、《小雅》也。

《詩》曰:「邊豆有且,侯氏宴胥。」

《太玄》曰;「不宴不雅。」

宴胥猶宴雅也。

二九

孫子未先生襄幼孤貧,鬻某家為青衣,聰穎非凡。

伴主人之子讀書,代其作文。

塾師大奇之,告知主人,養為己子。

遂中康熙乙丑進士,官至通政司參議;以時文名重天下,詩亦清超。

有《鶴侶齋集》。

《次漁洋一交一 比芝蘭投臭味,韻將絲竹疊參差。

古人不作原無恨,此日齊名更勿疑。

老去自憐才力盡,恰欣二妙正同時。」

三O

余幼時聞吾鄉督學何公世瑾之賢,和若春風,廉如秋月。

世宗時總督直隸,贈尚書,謚端簡;漁洋先生之高弟子也。

有《暢春苑詩》云:「出郭逢新霽,垂鞭信馬蹄。

松林微見日,沙路淨無泥。

鳥語含風軟,楊花撲水低。

不妨隨意歇,流水小橋西。」

《詠史》云:「丞相安知獄吏尊,將軍爭似外家親。

七諸侯破亞夫死,社稷臣非少主臣。」

三一

余幼時府試,見杭州太守李慎修,長不滿三尺,而判事明決,膽大於身,吏民畏之。

與盧雅雨同年,一時有「兩短人」之號。

李喜步韻。

盧道:「非古也。」

規以詩云:「每以歌行矜短李,笑將月旦詡前盧。」

李初不以為然,後和「盧」字,屢押不妥,乃喟然服曰:「君言是也。

「引見時,嘗勸上勿以吟詠勞聖躬。

上嘉納之。

出外,不言。

後恭讀《御制初集》,始知有此奏;其慎密如此。

三二

徐公士林,巡撫蘇州,凡讞決,先摘定案大略,牌示於外,而後發繕文冊:所以杜書吏之影射也。

世宗謂曰:「爾風格凝重,當為名臣。」

程中丞元章薦三人:一公,一盧雅雨,一陳文恭公也。

後皆稱職。

盧贈云:「賢名久訝龍圖近,異相應從麟閣看。」

三三

李遠敬太史以剛直將被劾,惠半農先生救之,得免。

或謂曰:「何不勸以和柔?」曰:「渠尚不肯為朱考亭折腰,何能降心當道耶?」其《詠懷》云:「臨風一杯酒,對水一曲琴。

嵇生禽鹿性,莊叟濠魚心。」

自成沖淡一家。

注書與朱子不合。

三四

王清范太守,觀察浙一江一 ,月課諸生。

余以童子受知。

後落職再起,來守一江一 寧,到園文宴,自誦其《海塘》詩云:「滄桑直似爭三島,捍御時防潰六州。」

公名斂福,與盧抱孫辛丑同年,時相過從。

盧贈云: 「席當散後猶呼坐,馬到門前總不行。」

三五

余在李晴洲家,見高南阜山人小像,鬚眉奇偉,頗似先大夫。

晴洲為言;山人宰歙縣時,人誣以贓。

盧抱孫轉運兩淮,營救甚力,有指為一黨一 者,並盧謫戍。

故山人詩云:「幾曾連茹茅同拔,卻為鋤蘭蕙並傷。」

盧和云:「不妨李固終成一黨一 ,到底曾參未殺人。」

山人詩才敏捷,制府尹文端公試以「雁字」,操筆立就,警句云:「無意回波風錯落,有時潑墨雨模糊。」

又曰:「落霞點出簪花格,驟雨催成怠就章。

尹公喜,將欲薦拔之,而公調雲貴矣。

在獄中詩云:「敢道案無三字定,終期心有一人知。」

山人《泰州題壁》曰:「鳶墮無端逢腐鼠,角觸那信有神羊。」

按: 「觸」字韻本無平聲,惟毛西河引《西京賦》:「百獸凌遽,駿瞿奔觸。

喪一精一忘魄,失歸妄趨。」

作平聲押。

其博覽如此。

《游孤山》云:「寒香飛盡不成花,何處清風問水涯?石罅竹根殘雪裡,還留數點認林家。」

山人落魄揚州,適盧守水平,貧不自聊,乃以書告急,盧尚未答,而山人化去矣。

盧哭雲;「巫咸不為劉蕢下,邑宰誰迎杜甫來?」

三六

牛進士運震,字階平,號真谷,學問淵雅,年五十有三,無疾而終。

未死前一月,屢夢遊金碧樓台,光華照耀。

一日謂家人曰:「昨夜我又游前庭,殆將復位。

臨去時,汝輩慎毋驚我。」

次日,無疾而終。

余得公文集,未得其詩,但見《題畫》一絕云:「潑墨似雲林,秋意森滿幅。

石氣翻空青,古樹寒如束。

樵徑寂無人,西風下叢竹。」

三七

孫子未先生嘗於其師秀水徐華隱座中,見一貧客,乃徐年家子也。

先生仰體師意,留養家中,待之甚厚。

忽謂孫公曰:「受恩未報,明年當生公家。」

末幾卒,公果生女。

六歲時,戲抱之謂家人曰:「此華隱師客也,說來報恩。

乃是女兒,恐報恩之說虛矣。」

女勃然曰: 「爺憎我女耶?當再生為男。」

逾十日,以痘殤。

明年,公果舉子,頂有痘瘢,名於盤,字莊天,雍正乙卯舉人。

有《織錦詞》一首,載《山左詩鈔》;詩不佳,故不錄。

三八

功臣子孫封蔭多襲武職,其中頗多文學之士,用違其才。

然唐以前,文武原無分途;具韜略者,未嘗不雅歌投壺也。

吾所一交一 好者,如威信公岳公之三子游、昭武將軍楊公之玄孫大壯,皆官參戎,賓賓好學。

現任贛州總鎮王午堂先生,世襲冠軍侯,尤好吟詩;《登雞母澳演炮》云:「小隊來秋閱,窮崖出石陘。

沙喧山雨白,龍過海天青。

遠舶千帆掛,蒼溟一氣停。

自慚非鎖鑰,烽靜仰皇靈。」

又,《黃岡即事》云:「賈航風是路,蛋戶水為家。」

俱有唐音。

公諱集,正紅旗人。

楊《巡海》云:「欲回刁悍俗,將吏先和衷。

多謝良守令,君子之德風。」

其胸次可想。

三九

吾鄉高翰起司馬,髫年入學,會稽王瞻山廣文命賦《琢玉亭聽雨詩》,有「未見草逾碧,先看花減紅」之句。

王大奇之,許以少女,未婚而卒:方知詩已成讖也。

高同余舉戊午鄉試,而入學則後余一年。

和余《重赴泮宮詩》云:「難老依然在泮身,飛騰逸樂兩奇人。

璵沙方伯與於才同入學。

我嗟遲暮呼庚癸,歲到明年又戊申。

蒲柳滋生空度日,鴛鳩決起不離塵。

只餘往事堪追想,琢玉亭邊雨後春。」

四0

余向讀孫淵如詩,歎為奇才。

後見近作,鋒楉小頹。

詢其故,緣逃入考據之學故也。

孫知余意,乃見贈云:「等身書卷著初成,絕地通天寫性靈。

我覺千秋難第一,避公才筆去研經。」

四一

投贈佳句,余摘錄甚多;今又得常州鈕牧村云:「一語慣申寒士氣,五雲常護老人星。」

年家子管粵秀雲;「刻鵠每為童稚喜,登龍還仗祖宗緣。」

孫鍵雲;「《比紅》得句尋花笑,飛白揮毫對雪書。」

郭磨雲;「生尚見公休恨晚,天留此老亦多情。」

四二

杭州錢進士圯,號北庭,過隨園;余晨臥未起,乃題壁而去。

亡何,患奇疾,一日夜飲三石水,猶道渴甚,遂卒。

其詩云:「三徑亭台水一隈,蕭蕭落葉點莓苔。

小舟隔岸穿花出,怪樹當門揖客來。

看竹何妨人竟入,題詩好是雨先催。

袁安穩臥雲深處,怕引西風戶未開。」

北庭乃璵沙方伯之族弟,在隨園賞梅,一見陳梅岑,即妻以女。

梅岑大父省齋,向作一江一 寧司馬,余舊長官也。

梅岑年十五,即攜至山中,命受業門下,曰:「此兒聰明跳蕩,非隨園不能為之師。」

果一見相得。

為取名曰熙,其梅岑則渠所自號也。

性一愛吟詩,不愛時文。

余每見其詩必喜,見其文必嗔。

嘗規之曰:「此事無關學問,而有系科名:奈何勿一習一 耶?」卒以此屢困場屋。

後受知於李香林河督,得官河廳司馬,亦以詩也。

四三

吳涵齋太史女惠姬,善琴工詩,嫁錢公子東,字袖海。

伉儷篤甚。

錢善丹青,為畫探梅小照。

亡何,錢入都應試;而惠姬亡,像亦遺失。

錢歸家,想像為之,終於不肖。

忽得之於破簏中,喜不自勝,遂加潢治,遍求題詠,且載其《鴛鴦吟社箋詩稿》。

《贈夫子》云:「白雲紅葉青山裡,雙隱人間讀道書。」

後《入夢》云:「已托生吳門趙氏。

郎可以玉魚為聘。」

錢因自號玉魚生,賦詩云:「可憐女士已成塵,翻使蕭郎近得名。

聽說只今吳下路,歌場人說玉魚生。」

四四

龔端毅公《定山堂集》,有《觀袁鳧公水部演西樓傳奇》一首。

所云「虞叔夜」者,即鳧公之托名,蓋康熙初年事也。

王子堅先生曾親見鳧公:短身赤鼻,長於詞曲。

莫素輝亦中人之姿,面微麻,貌不美,而性耽筆墨。

故兩人一交一 好。

為趙某所忌,故假趙伯將以刺之。

龔詩雲;「詞客幸隨明月在,新聲應逐彩雲飛。」

四五

常州鈕牧村,天才縱逸,倜儻不羈。

壬申歲,在蘇州福仁山邑宰幕中,與余元旦登妓樓,遍召諸姬,評花張飲。

今三十六年矣,歷幕楚、粵、中州,為督撫上客,忽來見訪。

見贈云:「才子神仙且莫論,襟期當代有誰倫?驚人眉宇光先照,傳世文章筆有神。

天下已無書可讀,意中惟有物同春。

香山蘊藉東坡達,知是前身是後身?」昔年吳下許從游,元日尋春上酒樓。

桃葉嬌持名士筆,梅花親插美人頭。

板橋歌舞輕雲散,莊令(按:疑為「念」之誤。

)農席上。

鈴閣壺觴逝水流。

謂望山相公署中。

忽漫相逢懷舊侶,空餘一江一 上幾沙鷗。」

牧村名孝思,受業於李芋圃檢討。

李故余本房弟子,牧村亦自稱弟子。

或訾之。

牧村曰:「曾皙、曾參同事孔子,未聞有太老師之稱。」

人莫能難。

余亦鄂文端公之小門生也,公命稱師,曰:「太老師尊而不親,不必從俗。」

四六

余嘗謂;美人之光,可以養目;詩人之詩,可以養心。

自格律嚴而境界狹矣;議論多而性情漓矣。

四七

吾鄉王文莊公際華,與余有總角之好。

余游粵西,借其手抄《韓昌黎集》,久假不歸;詩學因之大進。

同舉戊午科,與羅在郊三人為車笠之會。

後三十年,余乞養隨園,而公官司農,典試一江一 南,班荊道故。

今公委化已久,次子朝揚選一江一 寧司馬,來修通家之禮,與談竟日,清遠絕塵,真《孟子》所謂「無獻子之家者也」。

見贈云:「夢想名園二十年,今朝花裡識神仙。

款門行處真如畫,人勝渾疑別有天。

檻外煙雲饒供奉,榻前圖史任丹鉛。

久知福慧雙修到,贏得聲名海內傳。」

先生風味愛林泉,循吏詞林總偶然。

杖履晚游天下半,文章早列古人前。

三層樓閣居宏景,一卷《螂娘》記茂先。

公著《子不語,。

我勸上清姑少待,緩迎公返四禪天。

今年二月八日,公夢有僧道二人,來請公復位。」

四八

余讀錢注杜詩,而知錢之為小人也。

少陵「鄖州月」一首,所云「兒女」者,自己之兒女也。

錢以為指肅宗與張後而言,則不特心術不端,而且與下文「雙照淚痕干」之句,亦不連貫。

善乎黃山谷之言曰:「少陵之詩,所以獨絕千古者,為其即景言情,存心忠厚故也。

若寸寸節節,皆以為有所刺;則少陵之詩掃地矣!」

四九

余幼時賦《古別離》云:「無情生山川,無情造舟車。

今日君與妾,遂至淚盈裾。」

後五十年,見陳楚南有句云:「天不欲人別,星辰分方隅。

地不欲人別,山河界道塗。

吁嗟古聖賢,乃造舟與車!」

五O

余每作詩,將草稿一交一 阿通謄正。

通不識草書,往往誤寫。

劉悔庵句云:「詩稿兒童猜草字,書聲病婦笑華顛。」

歎其真實情實事。

五一

沭一陽一呂觀察名昌際,字嶧亭,出身非科目,而詩似香山,字寫東坡,好談史鑒:真豪傑之士也。

乾隆癸亥,余宰沭一陽一。

觀察尊人又祥為功曹,有異才,相得甚歡,官至常德太守。

其時觀察才四歲,今作冀寧道,養母家居,書來見招。

余欣然命駕。

則須已斑白,相對憮然。

主於其家,園亭軒敞,膳飲甘鮮,致足感也。

因賦詩云:「黃河水照白頭顱,重到潼一陽一認故吾。

竹馬兒童三世換,琴堂書吏一人無。

笑非丁令身為鶴,喜是王喬舄化鳧。

四十六年如頃刻,滄桑何處問麻姑?」「此邦賴有呂公賢,肯讀淮南《招隱》篇?舊雨不忘雲外客,官聲久付晉一陽一煙。

蕭齋論史燈花落,子捨承歡彩服鮮。

我奉慈雲三十載,喜君追步到林泉。」

一時和者如雲。

錢接三文學云:「百姓謳歌隨路有,使君城府一分無。」

吳南昀中翰云:「胸中武庫誰能測,天下名山歷盡無?」余因近體易招人和,故草草賦此二章,而別作五古四首,存集中。

嶧亭聞余到,以詩迎云:「使回捧讀五雲箋,如獲珍珠滿百船。

引領南天非一日,者番望月月才圓。」

「膏澤流傳五十年,甘棠蔽芾已參天。

忽聞召伯重來信,父老兒童喜欲顛。」

又和余《留別》云:「半月追陪興正豪,平生飢渴一時消。

相逢不敵相思久,忍聽驪歌過野橋?」「河橋送別滿城悲,駐馬臨風怨落暉。

人影卻輸原上草,一江一 南一江一 北傍征衣。」

五二

沭一陽一教諭朱黻,字竹一江一 ,一江一 一陰一詩人也。

聞余至,朝夕過從,間一日不至,余與呂公必遣人促之。

詠《落花》云:「名園酒散春何處?剩有歸來屐齒香。」

《春草》云:「萋萋那得不關情?畫裙拂遍花時節。」

皆清麗可愛。

為余送別云:「世間皆小住,詩卷已長留。」

和五古四章尤佳,因太長,載《續同人集》中。

五三

有禮房吏張朝魁者,年八十三矣,甲子科,因其工書,攜入秋闈;此番獻詩云:「南天旭日光同翥,靈鵲驚飛噪高樹。

恍似青牛紫氣來,那知舊尹帽帷駐。

三門初見城四圍,黃童白叟未全非。

漢南依依柳將落,東籬一團一 一團一 菊正肥。

憶昔瀛洲推獨步,殿前曾作摩空賦。

讓他老鳳蹲池邊,著我雙鳧下雲路。

蓬萊頂上飛朱霞,散作河一陽一一縣花。

仁風不負東山扇,甘雨真隨百里車。

爾時給役有小吏,簿書堆裡常陪侍。

眼看剖決速如流,直疑手口同遊戲。

藥籠參苓得士賒,採珠幾輩握靈蛇。

爭褰夫子扶風帳,不瞇歐一陽一貢舉紗。

出宰郎官移列宿,歎息當年難借寇。

豈料睽違五十年,尚教胥吏瞻依就。

喜見商山採藥行,敢隨杖履話平生。

仙人不棄凡雞犬,許向雲中作吠鳴。」

五四

又有吳廷貢秀才者,贈詩云:「五十年來跡已陳,新侯不及故侯親。

追思竹馬歡迎日,一世人如兩世人。」

五五

《金陵懷古》詩,最難出色。

皖一江一 潘蘭如瑛云:「《玉樹庭花》唱已遙,金陵王氣又重消。

龍蟠不去懷雙闕,牛首空回望六朝。

故壘雲低天漠漠,荒林秋盡雨瀟瀟。

石頭城畔多情月,夜夜來看一江一 上潮。」

通首音節清蒼。

又,《宛轉歌》云:「宛轉松上蘿,松枯蘿色喜。

同體不同心,安望同生死?」殊堪風世。

又:「船頭山月落,人指海雲生。」

活對亦佳。

五六

新安方如川秀才,來金陵鄉試,贈墨百螺,上鐫「隨園先生著書之墨」。

余不覺驚喜,覺弟子束惰,未有雅如秀才者。

錄其《席間有贈》云:「煙籠明月月籠煙,十里湘簾卷畫船。

阿翠不知秋已老,調箏猶唱杏花天。」

九七

曹劍亭侍御《胥一江一 》云:「市近人聲雜,船多夜火明。」

王廷取太守《沙河》云:「危巢雙燕宿,破屋一驢鳴。」

汪守亨秀才《佛寺》云: 「塔影衝霄直,亭一陰一晌午圓。」

王麓台司農《題畫》云:「蛟龍疑有窟,風雨若聞聲。」

此數聯皆聞人傳誦,而余愛之,故摘記者也。

曹又有《送梁階平司農隨駕木蘭》云:「獵獵旌旗擁玉珂,森森帳殿碧嵯峨。

三秋月色臨邊早,萬馬風聲出塞多。

晨捧金泥隨輦草,暮翻玉靶落天鵝。

知君奏罷《長楊賦》,合有新詩寄薛蘿。」

通首唐音。

五八

宋荔裳《贈犬》云:「榻邊飽飯垂頭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高念東《過邯鄲》云:「願作盧生不願寤,飽食黃粱追夢去。」

皆讀之令人欲笑。

五九

余常謂收帆須在順風時,急流勇退,是古今佳話;然必須嘿而不言,趁適意之際,毅然引疾,則人不相疑。

若時時形諸口角,轉覺落套:而上游聞之,以為飽則思揚,翻致掛礙矣。

錢竹初擅「鄭虔三絕」之才,抱梁敬叔州郡之歎,屢次書來,欲賦遂初。

余寄聲規其濡滯。

今秋才得解組,余賀以詩。

渠答云:「海上秋風一江一 上蓴,塵顏久已悵迷津。

竊公故智裁今日,勸我抽身有幾人?世事楸枰留黑白,老懷齏臼雜酸辛。

退閒自此陪裙屐,長作田間識字民。」

「勞生那復計年華,歸識吾生本有涯。

未定新巢同燕子,早營孤塚付梅花。

千秋欲借先生筆,十畝從添處士家。

他日並登皇甫《傳》,始知真契在煙霞。」

六O

詩餘之佳者,余已附載數首入《詩話》矣。

茲檢舊冊,又得蔣用庵侍御送余出都《沁園春》二首,時侍御尚作秀才也。

其詞云:「聊作粗官,蕭然一琴,五月治裝。

正中朝元老,聞而扼腕;西林、鐵崖兩相公。

一時學者,望輒沾裳。

僕竊有言:先生此去,厚意還須識彼蒼。

一江一 南好,捨驚才絕代,管領誰當。

一江一 山東晉南唐,便雨打風吹未就荒。

更畫船七里,燈烘虎阜,珠簾二月,花繡雷塘。

洗馬愁乎,阿龍超矣,人物由來數過一江一 。

憑君到,把斜一陽一草樹,收入春一光 ;」「一代詞場,誰則如君,歷落多姿。

每奮衣而起,詞都滾滾;酒酣以往,語更霏霏。

隨意判花,閒情顧曲,贏得三生杜牧之。

今行矣,剩東塗西抹,付并州兒。

城南頻歲棲遲,笑末坐偏容平子知。

記絳紗剪燭,縱橫商略;平台啜茗,次第敲推。

儂本阿蒙,君將南去,肯向緇塵戀染衣?須記取,待杏花春雨,予亦遄歸。」

又,周之桂作《金縷曲·送同劉郎游天台》雲;「春是先生主,怎頻年尋春不倦,又搖柔櫓?家有梅花愁輕別,一半嬌波不語。

看瘦減雲英如許,只有多情新桃李,逐春風、還共尋南浦。

楊柳餞,《柘枝》舞。

誰知密意留行苦,似花神從天暗乞,者回風雨。

煙水確人應難出,況是一江一 流寒阻。

喚不到吳娘六柱。

我本沖泥遙相送,乍聞言、也覺寬離緒。

歌《水調》,且延佇。」

及余返棹,周喜,又贈《沁園春》雲;「如此先生,老更清豪,行歌采芝。

正西湖妝靚,重牽鄉夢;天台花笑,易惹游思。

足任生雲,懷堪貯月,萬壑千巖一杖攜。

掀髯處,每逢人誇健,涉險忘疲。

文章流播天涯,聽處處推袁事更奇。

恁瓣香爭奉,人間香祖;一經難質,曠代經師。

忽拜靈光,都疑絳歲,苦向三生認鬢絲。

歸來笑,似還鄉羽客,出夢希夷。」

六一

先君子幕游楚南,舊主人高公名清者,在衡一陽一九年;亡後,以虧帑故,妻子下獄。

先君子出全力援之,竟得歸殯。

有楊朗溪太史贈詩云:「袁夫子,當今真義士。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

恨我相見今猶遲,湘一江一 傾蓋締蘭芝。」

余時尚幼,讀而記之,今忘其全首矣。

太史名緒,武陵人,權奇倜儻,詩宗少陵,字寫《爭坐位》。

雍正間,苗民蠢動,王師征之,未捷。

公學酈生,單身入洞說之,群苗羅拜乞降。

亦奇士也。

六二

康熙間,山左名臣最多,如:相國李文襄公之芳之功勳;湖廣總督郭瑞卿銹之剛正;兩一江一 總督董公訥之經濟:皆赫赫在人耳目;而皆能詩。

世人不知者,為其名位所掩也。

李《與施愚山陪祀郊壇》云:「太乙瑤壇接露台,龍旌遙拂翠華來。

仙韶細度《雲門》奏,玉殿初明泰時開。

千尺爐煙天外轉,九重環珮月中回。

祠官解有登封意,獨愧甘泉作賦才。」

董《興化道中》云:「村從煙際出,草逼浪頭生。」

《沅州道中》云:「雲裡諸峰堪入畫,雨中無樹不含秋。」

郭撰《太皇太后輓詞》云:「撫孤三十載,兩世際和豐。

渭水開姬歷,塗山助禹功。

雞鳴問曙切,烏哺報劉同。

遙想含飴日,徽音宛在躬。」

又,《偶成》云:「去官人易懶,無累病常輕。」

皆可誦也。

相傳:郭公之劾納蘭太傅也,趁其慶壽日,列款奏之。

旋帶疏草,登門求見。

太傅疑此人崛強,何以忽來稱祝。

延之入,長揖不拜,而屢引其袖。

太傅喜曰:「御史公亦有壽詩見贈乎?」曰:「非也,彈章也。」

太傅讀未畢,公從容曰:「郭誘無禮,應罰一屍一自飲一巨觥,趨而出。

滿座愕然。

少頃,太傅廷訊之旨下矣。

一說:郭初宰吳一江一 ,籃簋不飭,聞湯潛庵來撫蘇州,自陳改悔之意,請另擇日到任,果聲名大震。

湯遂薦之。

後湯為太傅所傾;郭故劾之報師恩,亦以申公論也。

六三

久聞廣東珠娘之麗。

余至廣州,諸戚友招飲花船,所見絕無佳者,故有「青唇吹火拖鞋出,難近多如鬼手馨」之句。

相傳:潮州六篷船人物殊勝,猶未信也。

後見毗陵太守李寧圃《程一江一 竹枝詞》云:「程一江一 幾曲接韓一江一 ,水膩風微蕩小般。

為恐晨曦驚曉夢,四圍黃篾悄無窗。」

「一江一 上蕭蕭暮雨時,家家篷底理哀絲。

怪他楚調兼潮調,半唱消魂絕妙詞。」

讀之,方悔潮一陽一之未到也。

太守尤多佳句:《潞河舟行》云:「遠能招客汀洲樹,艷不求名野徑花。」

《姑蘇懷古》云:「松柏才封埋劍地,河山已付浣紗人。」

皆古人所未有也。

又,《弋一陽一苦雨》云: 「水驛蕭一騷一百感生,維舟野戍聽雞鳴。

愁時最怯芭蕉雨,夜夜孤篷作此聲。」

《珠梅閘竹枝詞》云:「野花和露上釵頭,貧女臨風亦識愁。

欲向舵樓行復止,似聞夫婿在鄰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