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補遺 卷四:嘗有句云:「詩亡原只存三百,文古何曾止八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補遺 卷四

隨園詩話

補遺 卷四

余不信孔子刪《詩》之說,而又不料茅鹿門之選八大家,至今奉為定例也。

嘗有句云:「詩亡原只存三百,文古何曾止八家?」

張古香太守之詩,余已摘入《詩話》矣。

其子玉階孝廉,詩筆清於乃翁。

《花殘》云:「花殘一樹系愁思,斷送春一光 是雨絲。

我是主人花是客,縱留他住不多時。」

《過趙北口》雲;「連天春水晚煙浮,一曲紅欄映碧流。

絕似一江一 南好風景,跨驢人去又回頭。」

金陵嚴翰鴻,雖行賈嶺南,而性篤風義。

余孤甥汪蘭圃將之肇慶,缺於路資,余托嚴挈之以行,一路彼此倡和。

《晚泊》云:「酒旗挑出屋簷斜,古木蕭疏掛落霞。

吹笛牧童歸竟渡,滿頭多插野山花。」

姚姬傳太史言:國初有懷寧逸老汪梅湖先生,隱居不仕,詩格甚高;而本朝諸采詩者,竟未收錄,殊可惜也!其《田家雜詠》云:「戴勝鳴中園,社燕棲故巢。

田田壟水白,秧針日以高。

即事欣有賴,襟顏舒郁陶。

余其理閒策,步過林塘坳。」

蝶子小如葉,沿溪泛藻蕷。

繫纜甫植杖,柴門見主賓。

主賓匪異人,左右一二鄰。

科跣各真率,貌簡情乃親。

須臾挈酒植,餚核亦具陳。

共言禾苗好,瞥眼當食新。」

「風日美襟度,釣溪理綸竿。

芳餌投文漪,修鱗逝駛湍。

眾山一色碧,獨鳥孤光寒。

夕一陽一冥水村,新月上林端。

暢好詠而歸,無魚何所歎?」 「寒月挾秋氣,孤燈耿清影。

寥寥天宇曠,迢迢夜漏水。

魚罾響轆轤,雞窗啄苓笤。

遙聞犬吠聲,行人楓葉冷。」

《秋懷》云:「村靜日當午,雞鳴三兩聲。

籬花催野菊,鄰釜熟香粳。

讀史數行淚,看天萬種情。

浮云爾何意,只傍隴頭生?」《晚步》云:「春雨晚來歇,殘一陽一湖上峰。

人家煙漠漠,田壟水淙淙。

小步林塘路,時聞山寺鐘。

幽情屬何許?古道牛羊蹤。」

詩境清遠,是陶、韋家數。

又有《寄周櫟園侍郎》三首,因櫟園往訪不值故也。

想見當時亦名動公卿雲。

人常言:某才高,可惜太狂。

余道:非也。

從古高才,有過顏子與孔明者乎?然而顏子則有若無,實若虛矣。

孔明則勤求啟誨,孜孜不倦矣。

曾贈德厚庵云:「不數袁羊與范汪,更從何處放真長?驥雖力好終須德,人果才高斷不狂。」

又有人言:某天分高,可惜不讀書;某精明,可惜太刻。

余又道:非也。

天分果高,必知書中滋味,自然篤嗜。

精明者,知其事之徹始徹終,當可而止,必不過於搜求;搜求太苦,必致自累其身。

故嘗云:「不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塗。」

唐待士大夫,失之太厚。

選官有小選者,凡流外官,兵部、禮部舉人,得自主之。

又念嶺南、黔中人離長安太遠,遣御史郎官就其近地,設為南選、東選,以選官。

是移粟以就民也。

見《選舉志》。

凡使外國者,許其舉州縣十員,為遠行之費,以便其私,謂之「私覿官」。

白居易作學士,自稱家貧,求兼領戶曹,上許之。

守杭州時,余俸太多,存貯庫中,後官亦不便領用,直至黃巢之亂,裁用為兵餉。

家居後,郡僚太守,猶為之造橋栽樹:不已過乎?余嘗讀《長慶集》而嘲之曰:「滿口說歸歸不肯,想緣官樂是唐朝。」

士各有志:邴原與鄭康成同裡,而不肯師康成。

人尤之,原曰: 「人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求珠者,各寶其寶,不必同也。」

余故有詩云:「丁少微,陳希夷,兩個神仙有是非。

蘇子瞻,程伊川,兩賢胸中各不然。

可惜不見尼山老,狂狷中行盡和好。」

偶理舊書,得尹似村斷句云:「有月燈常緩,多餐睡偶遲。

愁添雙鬢雪,怕憶少年時。」

蓋是似村在京師寄詩囑批;余就其五律一首,摘而存之者也。

又摘其《贖出典裘》斷句云:「老妻見故衣,開箱色先喜。

姬人持熱升,慇勤熨袖底。

無奈縐痕深,熨之不肯起。」

獨寫性靈,清妙乃爾。

嗚呼!似村為尹文端公第六子,祖、父宰相,兄、弟皆侍郎、尚書;而似村自號「殿試秀才」,不就官職,賦詩種竹,以林泉終:豈非漢之張長公一流人乎?「殿試秀才」者,以丁卯科試,諸生鬧場,上惡之,親自監試,似村獨蒙欽取故也。

熨斗名「熱升」,見《庶物異名疏》。

閩中楊鏡村太守,歷任三吳,判獄如神,人亦風一流 儒雅。

中年得狂易之疾。

余常鬱鬱,閔天道之無知。

今秋,其子學基以詩來,風格雋永:方信善人之有後也。

《吳門雜詠》雲;「巖桂香飄艷素秋,石湖風靜水悠悠。

洞簫吹出山頭月,兩岸輕煙半未收。」

「回塘夜火刺船行,銀燭高燒水榭明。

兩岸採菱歌不絕,木蘭舟上又吹笙。」

「行春橋畔水雲涼,萬頃琉璃映夕一陽一。

霧觳衫輕紈扇薄,捲簾低喚賣花郎。」

見贈云:「獨佔詞壇五十秋,坡仙老去尚風一流 。

滄桑幾見歸來鶴,花柳常停不系舟。

到處逢迎多士女,半生疏懶薄公侯。

天教享盡才人福,飽看溪山至白頭。」

一O

諸升之文思繁富,三赴北闈,不售。

高翰起司馬贈以詩云:「中原非爾力,患或在才多。」

諸旋中庚辰榜眼。

辛亥十月,一胡一 少司馬希呂督學金陵,為予誦之。

諸名重光。

一一

杭州多閨秀,有張夫人者美而賢。

郎主喜狎邪,張不能禁,而慮其染惡疾也,規以詩雲;「此去湖山汗漫遊,紅橋白社更青一樓 。

攀花折柳尋常事,只管風一流 莫下流。」

一二

有某公課士,以《賦得「蜻蜓立釣絲」》限「蜻」字、七排四十韻。

人以為難。

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

若以多為貴,則豈不知徐樂傳名,一書已足;阮鹹作掾,三語猶多乎?」

一三

浦柳愚山長云:「詩生於心,而成於手;然以心運手則可,以手代心則不可。

今之描詩者,東拉西扯,左支右吾,都從故紙堆來,不從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

吳西林處士云:「詩以意為主人,以詞為一奴一婢。

若意少詞多,便是主弱一奴一強,呼喚不動矣。」

二說皆妙。

一四

金陵莊秀才元燮,弱不勝衣,少年綺旎;作《無題》云:「鬢雲撩亂不曾梳,先向池邊飼碧魚。

露滴翠荷擎不定,戲分小妹當珍珠。」

可謂詩如其人。

一五

李香林尚書,愛才如命。

督南河時,詩弟子陳熙,從州停薦用至銅沛同知。

而公移督河東矣,猶書扇寄之,云:「握手河梁別緒縈,忍驚月璃已頻更。

語憑尺素書難盡,意似層波去又生。

風靜珠湖應有夢,雲橫岱岳總關情。

水窗此夕君何處?重展鸞箋對短檠。」

又,尚書在蘭一陽一行館,《題竹》云:「干霄修竹自漪漪,十載相違每系思。

笑我塵勞鬚鬢改,羨君青翠尚如斯。」

亦復有纏一綿 之旨。

昔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其公之謂歟1

一六

涇縣,古宣州所屬,故多詩人;梅宛陵之後,本朝愚山先生,其最著者也。

近日涇邑孝廉趙元一帥與其弟琴士,俱工吟詠。

丁未秋,在丹徒廣文署中,以詩集見示;余為加墨而去。

今五年矣。

今冬寄《偉堂詩鈔》來,凡余所甲乙者、商榷者,無不降心相從,虛懷若谷,宜其造詣之進而彌上也。

錄其《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

林昏星有影,一江一 定夜無聲。

設席臨嘉樹,論詩對短檠。

依然留臥榻,一枕百蟲鳴。」

《焦山頂觀月出》云:「為看月上海門東,洞口盤紆石磴崇。

行到雙峰多竹樹,不知身在大一江一 中。」

《青山晚泊》云:「倒捲長一江一 白浪飛,幽巖鍾磐靜禪扉。

秋風極甫雁初下,暮雨空山僧未歸。

漢上估檣千樹密,洲前漁火一星微。

明朝更約齊安過,載酒題詩赤壁磯。」

他如:「夕一陽一低野樹,秋水斷河橋。」

「秋深海國梧桐老,夜靜關山鼓角清。」

俱不愧唐一人音節。

一七

蔡侍郎觀瀾守一江一 寧時,私宰之禁甚嚴。

余不以為然。

一日,余在府署,蔡公坐堂收呈,有回民之黠者,具呈請釋牛犯。

其狀首云:「為恩足以及禽一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事。」

蔡遣家人謂余曰:「君原勸我貴人賤畜,今果惹回民之嗔。

然其狀詞,文理甚佳,須君替我強詞奪理。」

余書五絕於紙尾云:「太守非牛愛,心原愛老農。

耕牛耕滿野,百姓豈無功?」黠回無詞而退。

太守牛禁,亦因之稍寬。

一八

余宰一江一 寧時,門下士談毓奇為刻《雙柳軒詩文集》二冊。

罷官後,悔其少作,將板焚燬。

後《小倉山房集》中,僅存十分之三。

辛丑清明,游雨花台,謁方正學祠;夜夢有古衣冠者,揖余而言曰:「子詩也,《懷古》有:『燕王北下金川日,行到《周官》第幾章?』此詩刪之可也。

又有句云:『一江一 山忽見開燕闕,風雨原難對孝陵。

』此二句甚佳,如何可刪?」余唯唯。

其人言畢,有儀從呼唱而去。

餘次日語人。

或曰:「此莫非正學先生乎?」

人有訾余《詩話》收取太濫者。

余告之曰:「余嘗受教於方正學先生矣。

嘗見先生手書《贈俞子嚴溪喻》一篇云:『學者之病,最忌自高與自狹。

自高者,如峭壁巍然,時雨過之,須臾溜散,不能分潤。

自狹者,如甕盎受水,容擔容鬥,過其量則溢矣。

善學者,其如海乎?旱九年而不枯,受八州水而不滿:無他,善為之下而已矣。

,D書法《爭坐位》,筆力蒼堅。

余道:「先生一精一忠貫日,身騎箕尾,何妨高以自待,狹以拒人哉?然而以此二字,諄諄示戒;則其平日之虛懷樂善可知。

余與先生,無能為役;然自少至老,恰惡此二字,竟與先生有暗合者。

然則《詩話》之作,集思廣益,顯微闡幽,寧濫毋遺:不亦可乎?」

一九

近學郊、島詩者最少;獨葑亭給諫,於無意中往往似之。

《秋蟲》云:「直使孤燈死,常催白髮生。」

又:「瘦篁腰刻字,古樹腹藏人。」

風多螢貼樹,月出鷺巡堤。」

皆孟、賈集中佳句。

《在閘河水淺》雲;「不勞畫地還成獄,且喜窺天尚有窗。」

何其苦也!及渡一江一 得順風》雲;「大一江一 東去月西走,獨客南歸風北來。」

又何其樂也!詩人善體物情,往往如是。

二O

余性通脫,遇繁禮飾貌之人,輒以為苦。

嘗詠《桐花》云:「桐花恰也清香甚,瑣碎無人肯耐看。」

二一

程蓴一江一 晚甘園,屋甚少,而春間游女甚多。

主人請余作對聯,余提筆云:「好(按:原作「時」,據民國本改。

)花美一女 有來時;明月清風沒逃處。」

主人喜其貼切。

香亭以餘年衰,勸勿遠出遊山。

余書六言絕句與之云:「看書多擷一部,遊山多走幾步。

倘非廣見博聞,總覺光一陰一虛度。」

新一陽一明府王春溪向余云:「歲丁酉,課徒山中;夏日偶以陶詩 『中夏貯清一陰一』命題。

有族弟名如山者,結句云:『夜深微雨過,積翠滴成音。

』余賞其作意,而嫌有鬼氣。

不逾月,病卒。

因哭之曰:『難忘翠滴成音句,是我尋簷腹痛時。

』益歎詩讖之說,非漫然也。」

余因記壬申入都,·遇雪途中,有句云:「僕夫與主人,麻衣無短長。」

後五月而丁先君憂。

己酉秋,余與金姬同患病,先一月得句云:「好夢醒難尋枕上,落花扶不上枝頭。」

已而自嫌不祥。

劉霞裳曰:「先生非花也,其應在金夫人乎?」已而果然。

二四

金陵吳思忠,字孝侯,善畫工詩,受知於錢南浦觀察。

《宿別峰庵》云:「別峰庵結焦山西,庵外諸峰無與齊。

雙眼攝盡大一江一 色,入門頓覺青天低。

月光欲上水氣白,送鬮鬥酒傾玻璃。

不辭酩酊歡清夜,好與楹前松鶴棲。」

《檢黃鹿巖遺稿》云:「愴無兒祭荒涼墓,幸有人抄失散詩。」

又,《偶興》云:「床 頭剩有宣和紙,寫我當時看過山。」

二五

尹文端公公子大半徂謝,去年尹太夫人亡百日,而十二公子又亡。

五郎晴村作青州都統,《哭弟》云:「吾家駿足望騰驤,底事青年竟夭亡?百日從親歸地府,九原先我侍高堂。

枯荊每見花枝折,倦鳥何堪羽翼傷!才隔一程成永別,余出京之次日。

阿兄能不淚干行?」可謂情文雙至。

文端公在九泉,亦必歎賞。

二六

何春巢向余云:「沙竹嶼,如皋寒士,性孤傲不群;應試不售,遂棄書遠遊,足跡遍天下。

其所推重者,惟先生一人。」

誦其《秋齋》云:「小庭人寂猗蘭開,獨對幽香一舉杯。

薄暮閒雲不成雨,冷風吹月上簾來。」

《山居》雲;「飯罷鐘聲已斷煙,偶來閒倚寺門前。

夕一陽一暝色行人絕,空見群峰亂插天。」

又,《讀》云:「瓣香好下隨園拜,安得黃金鑄此人?」

二七

余老矣,最喜人說少年舊事。

何蘭庭句云:「回思慈母悲今日,最愛山僧說幼時。」

為之擊節。

何又有《一江一 樓看雨》云:「狂風驟雨逼蕭晨,萬里煙波失遠津。

穩坐西窗憑幾望,幾多浪裡著忙人?」詩外有詩,深得風人之旨。

《游理安寺》云:「不信客從山外入,恰疑僧在樹頭歸。」

亦真境也。

蘭庭幼時,其父西舫許我為婿,後以路遙不果,惜哉!

二八

熊澹仙女子,不止能詩,詞賦俱佳;以所天非解事者,故詠《螢火》云:「水面光初亂,風前影更輕。

背燈兼背月,原不向人明。」

作《廣怨賦》云:「文采遭傷,久矣人皆欲殺,蛾眉致妒,何能我見猶憐?」《聞笛賦》云:「三更不寐,遙知思婦情深;十指俱寒,想見高樓獨倚。」

二九

《周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毛詩》曰:「求其友聲。」

杜少陵曰:「文章有神一交一 有道。」

皆不期其然而然者也。

故余嘗謂文字之一交一 ,比骨肉妻孥猶為真摯,非雲泥所能判,關山所能隔者。

如惠制府瑤圃、法學士時帆諸公,都已載入《詩話》。

近又得何水部道生、劉舍人錫五二賢焉,抱英絕之才,而獨倦倦於隨園,各贈長律數首,以篇幅稍長,故另刻{續同人集》中。

而其所心醉之句,有不忍不標而出之者。

如劉云:「閒來志怪都根理,語必驚人總近情。」

余道第二句,直指心源,包括小倉山六十四卷《全集》,較勝他人作序萬語干言矣。

何雲;「願署隨園詩弟子,此生端不羨封侯。」

矜一寵一 一至於斯,使我顏汗!擬作《山右二賢歌》以美之;而年衰才盡,未敢落筆也。

三O

余行路喜水而惡陸,聞明日站遠,則夜眠不安。

·偶見楊次也先生有句雲;「車平終日臥,路遠隔宵愁。」

可謂先得我心。

昔人《罵蚊》雲;「滿腹經營飽膏血,可知通夜不眠人?」又:「山在鄰家樹上青。」

皆能道人意中事。

三一

吳一江一 朱坤隱於市廛,有詩,號《琴思集》,中可采者,如《哭弟》詩一絕云:「尋飴索哺淚雙流,隨少隨多與即休。

剩有半盤梨栗在,可憐攜去祭墳頭。」

《旅中送春》雲;「旅人從此賦歸兮,落絮飛花襯馬蹄。

鶯到今朝聲不惜,垂楊一陰一里盡情啼。」

五言絕云:「極憐春意好,隨月入花一陰一。

上有雙棲蝶,行來亦小心。」

又:「花霧著人微似濕,柳風吹面不生寒。」

皆可誦也。

三二

仁和俞作梅,號天羹,有《潮州竹枝詞》云:「榕樹如郎妾女蘿,朝朝牽掛在枝柯。

根須著處成連理,只是怪他頭腦多。

,』又,《即事》一絕雲;「芳竹園林朱槿笆,銀環穿耳小蠻娃。

見人躲入牆一陰一去,觸墮簪頭金風花。」

三三

吳一江一 女史汪玉軫,有詩才,《偶成》云:「夜靜更闌猶未眠,熏爐香燼不生煙。

且推窗看中庭月,影過東牆第幾磚?』,「風飄柳絮雨飄花,多少新愁上碧紗。

借問過牆雙蛺蝶:春一光 今在阿誰家?」

三四

王葑亭《夜行》云:「殘星雞口落,初日馬頭高。」

鄭德基《夜行》云:「蝶夢來驢背,雞聲隔隴頭。」

三五

詩家紅袖多,青衣少。

然鮑亨殷胄作楊素家一奴一,未嘗非名士。

白下有鄭德基者,穆太守僕也。

《梅雨》云:「窗前一夜 聽梅雨,曉看堂前生碧苔。

正惜滿城花落盡,偏教殘蕊燕銜來。」

《馬嵬》云:「馬嵬坡下草萋萋,過客停車望欲迷。

知是太真身死處,馬蹄何忍踏香泥?」《朝天寺》云:「朝天山下川流急,短艇孤篷趁順風。

絕頂不知還有寺,白雲深處一聲鐘。」

《上元無月》云:「星橋火樹滿街紅,微雨疏風過碧空。

想是嫦娥開夜宴,雲簾深鎖廣寒宮。」

《除夕》云:「今夜不眠非守歲,防他有夢到家鄉。」

《棧道》云:「馬盤絕頂青霄近,人到中天壑低。」

澗水勢催群石走,浮雲如擁亂山行。」

《與友黃鶴樓分袂》云:「我如黃鶴去,君似白雲留。」

《贈隱者》云:「讀書豈必皆觀國,學佛何須定出家?」

三六

從來閨秀及方外詩之佳者,最易流傳。

余編《隨園詩話》,閨秀多而方外少,心頗缺然。

方坳塘觀察過訪山中,談及禪僧智朗,號漁陸,上元人,性至孝,母歿出家,住持理安。

《歸省母墓》云:「風木驚心二十年,偷生只為學金仙。

誰知杖錫歸來日,荒草叢中化紙錢。」

「蓬鬢荊釵苧布裙,夕一陽一影裡淚紛紛。

趨前欲訊重泉恨,吹過西風一片雲。」

《改葬》雲;「別後匆匆掩一棺,多年淺土忍重看?故衣斷線痕猶在,靜樹搖風骨已寒。

西崦可憐通夜夢,南陔空說潔晨餐。

慈恩欲報終難報,徙向平原意少安。」

又,泰州光寺僧西林有句云:「黃花野徑僧歸寺,紅樹村莊人倚樓。」

亦有畫意。

三七

吾鄉金秀才霖,眼旁青色,自號青眼山人;幕游金陵,執贄隨園,拓漢印百方而去。

詩古峭可喜。

《西塞山》云:「志和揮手去,冷落少微星。

蓑笠高風遠,魚龍夜氣腥。

一江一 雲走虛白,石壁斷空青。

獨有金湖月,年年照翠屏。」

《一江一 浪餘生歌贈萬別駕》云:「海莊別駕量如海,生死關頭氣不改。

飆風促浪高百尺,別駕氣穩如鼎鼐。

風狂浪急船不支,舵工水師無所為。

排風挾浪未頃刻,磅礡一聲桅下垂。

從人狂叫齊涕泣,船尾向天如壁立。

別駕遲徊步慢移,顧謂諸君莫惶急。

以手指浪浪即摧,一江一 上風回水倒開。

斯須一江一 水幾及膝,艇子恍從天上來。

嗟哉海莊性篤厚,先喚從人上岸走。

筍輿無恙亦相隨,有如嫂溺能援手。

回眸獨剩檣梢動,片舫低昂浪輕送。

歸來歌嘯月滿樓,蛟龍影滅秋一江一 空。」

他如{郊外》云:「宿雲平接地,新漲遠浮天。」

《畫鷹》云:「風邊秋影靜,堂下鳥聲空。」

《夜坐》云:「花影一庭蟲四壁,一江一 聲千里月三更。」

《春冷》雲;「鳥聲著意試空谷,雲影有心低漢一江一 。」

皆妙。

三八

番人最重銅鼓,即剝蝕而聲空空者,可易牛千頭;相傳為諸葛亮征蠻所鑄,不知《後漢書·馬援傳》已載之矣。

余丙辰至粵,金中丞得鼓二面,命余作賦,大加稱賞,即命刻廣西志書中。

甲辰歲,余重遊桂林,閱《省志·藝文》一門,國朝首載此賦;且驚且感,題一絕云:「五十年前《銅鼓賦》,自家披覽自家憐。

不圖漓水《崇文目》,竟冠熙朝第一篇。」

三九

劉撥字文白,湖北沔一陽一州人;少穎悟,過目成誦。

比長,剛正不阿。

能驅鬼怪,有某氏女為怪所迷,自稱丁相公。

劉訪知是野廟木偶,執而枷之,怪遂絕。

詩亦清老。

錄其《新堤》雲;「鼓柑晨光裡,彎環一港通。

林鳩猶喚雨,檣燕欲凌風。

帆影一江一 煙外,人家水氣中。

誰憐秧李樹,如雪吐晴空?」他如:《過白湖》雲;「微波不動處,新月自然生。」

《詠月》云:「宿樹鴉聲定,侵窗花影移。」

俱妙。

四O

余今歲約女弟子駱綺蘭,同游西湖。

余須看過梅花方出行,而綺蘭約女伴先往;及余到湖樓,則已先一日歸矣。

見壁上題詩,詠《秋燈》云:「獨坐影為伴,閒窗對短檠。

照人雖冷淡,觀我自分明。

焰小知風急,光寒避月盈。

欲挑還住手,無語聽殘更。」

《秋扇》雲;「暑消新雨後,人困晚涼天。」

余愛其清妙,即手錄以歸。

四一

方藕堂維翰,與程魚門因詩文一交一 好,遂結婚姻。

後藕堂補官杭州,年四十無子。

其夫人為置一妾,而藕堂於役吳興,竟未知也。

歸後驚喜,賦詩謝內云:「中年華發漸成絲,羞對紅妝入繡帷。

冀我免為今伯道,知君曾讀古《螽斯》。

剛逢燈月一交一 輝夜,乍見衾稠與抱時。

良願早符燕姑夢,春蘭花發正盈墀。」

又,《芍葯》云:「豐台十里春如夢,風軟沙平感舊遊。

悔自南來消息斷,一年春盡一回頭。」

四二

武臣能文,皆太平盛事。

,「公侯干城」,見於《周南》;「郁谷悅禮樂而敦《詩》、《書》」,見於《左傳》。

余游貴池齊山,見壁上鐫岳武穆詩云:「年來塵土滿征衣,偶得閒吟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盡,馬蹄催趁月明歸。」

想見名臣落筆,自然超妙,不止曹景宗之能諧競病也。

近余又得二人焉:鎮一江一 都統一陽一公儉齊春保,《登北固山用唐一人孫魴韻》云:「古屋倚蒼冥,呂蟯聳地形。

波連湘浦闊,山抱潤城青。

遠樹迷一江一 驛,寒煙淡晚汀。

故人不可見,嵐翠滿空庭。」

《詠敝裘》云: 「自是一腔春意滿,故教兩袖盡開花。」

可稱趣絕。

松一江一 提督陳公樹齋大用《閱兵皖一江一 登大觀亭》云:「浩浩長一江一 天際橫,地連吳楚一波平。

蒼茫草樹迷遙浦,歷落帆檣趁晚征。

斜日墮城千堞迥,漁燈點水亂星生。

不知多少英雄事,都付潮聲徹夜鳴!」《寄懷程也園》云: 「今宵夜氣劇清寒,底事逡巡欲睡難。

明月滿庭花樹靜,料應詞客也憑欄。」

兩公位登極一品,而風貌秀整,謙若書生;皆蒙其先來見訪。

《毛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其斯之謂歟?

四三

餘年十八,受知於浙督程公元章,送入萬松書院肄業。

離家二十里,夜不能歸,輒借榻湖州沈謙之、永之寓所。

後永之同舉戊午鄉榜,官至糧道,晚年結兒女姻親。

而謙之以一孝廉,中年捐館,深可悲也!今春,其子東橋寄《竹翠溪堂詩集》來,讀之,想見當年謦咳。

《即席贈嚴崧瞻進士》云:「萍浮梗泛得相親,酒賦琴歌不厭頻。

君莫傷時悲不遇,世間多少布衣人!」《釣台》云:「王氣終應在茂陵,菟肩麥飯記飄零。

故一交一 貧賤如相忘,帝座何由犯客星?」二詩皆有寄托,足以風世。

又,《謝僧餉茶》云:「幽絕一精一藍莫記名,到門惟有老僧迎。

烹茶不是在山水,那得一杯如許清?」五言如:「雕隨遠山沒,帆帶夕一陽一飛。」

「離情花落後,春病雨聲中。」

水闊疑無岸,雲昏不辨山。」

皆佳句也;東橋,名鼎生。

四四

東橋設帳永之家,教其幼一女全寶,即許配阿遲者。

年才十五,娟好閑靜,即已能詩。

《寄侄女音保》云:「與君分手忽經年,長自關心望日邊。

幾欲寄書魚雁少,今朝才得劈雲箋。」

淨幾明窗喜不支,曾同硯席曰親師。

而今遠隔三千里,憶否春風並坐時?」《即事》云:「首夏天光照眼明,綠楊芳草雨初晴。

清一陰一繞徑渾如畫,閒面窗前聽鳥聲。」

嘻1三首一氣卷舒;阿遲與之同年,尚不能作一韻語;豈吾家詩事,將來不傳於兒,要傳兒婦耶?

四五

壬子三月,余與吳門陳斗泉秀才,同游天台。

斗泉與余步月雲; 「作合在山水,南橋風景清。

·灘聲亂人語,巖月隱一江一 城。

共有煙霞癖,誰憐羈旅情?來朝理筇屐,華頂撥雲行。」

又,《雜詠》云:「一行紆回渡翠崖,杳無人跡落蒼苔。

白雲抹斷丹台路,知是前峰雨欲來。」

斗泉善畫,雅得二王神韻,故詩中亦含畫意。

四六

余每下蘇、杭,必采詩歸,以壯行色;性之所耽,老而愈篤。

近有聞風而來,且受業者。

蔣莘,字於野,年才十九。

《游古寺》云:「山外野僧家,孤龕半落霞。

磬聲流樹杪,鈴語繞簷牙。

波靜魚近鏡,香消佛散花。

我來無別事,應許問楞枷。」

《山行》云:「村古籐為瓦,溪幽樹作橋。」

《佛手》云:「天下援非易,楊枝灑未忘。

有心擎法界,彈指過秋光。」

《表忠觀》雲;「鐵券已分唐土地,璽書曾奉宋春秋。」

皆妙。

其弟名蔚,字起霞,年才十六。

《落梅曲》云:「一樹幽花世外姿,依依水淺月斜時。

無端玉骨飄零甚,不怨東風恰怨誰?」神山昨夢夜逡巡,花底聞吹紫玉聲。

三叩素扉人不見,滿庭殘雪落無聲。」

《詠王半山》雲;「竟使紅羊成小劫,幾同白馬害群賢。」

《偶成》云:「細雨一簾飛燕子,春寒幾日又花朝。」

兩昆季皆未易才也。

起霞愛趙雲松詩,題七古一章,奇橫譎詭,惜篇長,不能備錄;為錄稿寄與雲松。

四七

吳門戈小蓮培,吾家侄婿也。

詩筆清矯。

《天平山》云:「不辨翠微色,蒼茫夕照濃。

澗喧爭一水,寺近鎖千峰。

煙隔雲間月,聲傳花外鐘。

近人歸去後,只有白雲封。」

《無題》云:「可奈相逢處,翻生落漠愁。

人前渾不語,留意在雙眸。」

《繡球》云:「一團一 一團一 微雨濕,片片春風冷。

蝴蝶窗外來,飄搖亂花影。」

四八

少年之詩,往往有句無篇,能通體完密者最少。

京口左墉,字蘭城,年才弱冠,而風格清穩。

《舟過無錫》云:「梁溪山色好,向晚放舟行。

名酒分泉味,吳歌雜櫓聲。

人家多近水,楊柳半遮城。

遙見斜一陽一里,長堤一線平。」

《湖樓》云:「夜靜披衣坐,湖光浸滿身。

遠山微有月,近岸寂無人。

舟小漁成市,村孤樹作鄰。

碧天涼似水,鐘鼓報清晨。」

《秦淮》云:「客中無酒醉花朝,騎馬閒行過板橋。

蝶影亂飛芳草路,歌聲爭送白門潮。

重尋舊院人何在,空對斜一陽一恨未消。

惟有春來堤上柳,年年煙雨換長條。」

通首音節清蒼。

四九

徐心梅秀才備經,住洞庭西山。

辛丑余游石公、飄渺二峰,宿其家凡七日。

徐手錄隨園詩成帙。

己雖不多作,而落筆甚超。

《題一輪上人一流 。

佳句如:《長干塔》云:「人影長空落,風聲絕頂驕。」

《送弟就婚黃平》云:「遠遊憐汝小,出贅苦家貧。」

《韓侯釣台》云:「王楚王齊無寸土,微時翻有釣魚台。」

五一

余過太倉,秋帆尚書之從子曉山孝廉裕曾苦留小住,至藏匿行李,不許上船。

甚矣,主人之尊賢禮士,綽有家風也!示我《春詞》四首,云:「細雨空庭長綠苔,梅花零落杏花開。

叮嚀侍女逢春社,高卷珠簾待燕來。」

春一光 淡蕩愛新晴,高樹鶯啼曉夢驚。

紅日滿窗人未起,隔牆風送賣花聲。」

自把雙眉柳葉描,曉妝成後最無聊。

春來女伴多相問:繡閣新添線幾條?」「滿目山川似畫屏,綠楊芳草水邊亭。

花時獨愛熏香坐,懶逐鄰姬去踏青。」

五二

近日閨秀能詩者,往往嫁無佳偶,有天壤王郎之歎。

惟吾鄉吳小谷明府之女柔之,適狄小同一居 士;紹興潘石舟刺史之女素心,適汪潤之解元:皆彼此唱和,如笙磬之調。

小同幕游在外,吳寄云:「伊人蹤跡又天涯,小別無端感歲華。

千里迢遙此寒夜,一般清瘦共梅花。

孤桐入爨聲難辨,美玉求沽願久賒。

不為封侯緣底事,紀游詩捲向誰誇?」小同答之,有「幾行新句機中錦,一瓣幽香雪後花」之句。

潘《寄外》云:「瘦影新痕楊柳枝,杏花十里送春時。

須知吟詠無閒筆,那向妝台更畫眉。」

《哭姊》云:「彩筆長辭詠絮人,硯池妝閣久生塵。

瑤階明月空如水,更有何人立滿身?」俱一時傳誦。

五三

吾鄉詩多浙派,專趨宋人生癖一路。

惟小同以明七子風格救之。

《一溫一 州感舊》云:「十載曾游地,三秋悵別時。

郗生仍入幕,謝客舊題詩。

潮落沙痕在,舟輕塔影移。

霜華今夜白,偏惹鬢邊絲。」

五四

余過山一陰一,宿徐小汀秉鑒家七日。

小汀,乃貴州方伯紫亭同年之子也。

抄詩見示。

錄其《陪劉石帆昆季西園雅集》云:「名園高會啟郇廚,詩興還隨酒興俱。

人雅不關居有竹,鳥鳴疑喚客提壺。

分爭旗鼓憑三雅,領袖詞壇有二蘇。

惆悵柴桑陶處士,秋風匹馬獨馳驅。」

其他佳句,如;「萬山迎暮靄,一雁下斜一陽一。」

「杏花欲破春將半,竹影初圓月正中。」

但使故人長聚首,不妨十日石尤風。」

皆可愛也。

其友人施漢一政亦耽吟詠,蔣心余弟子也。

在僧院懷蔣云:「雲煙飄忽此生浮,去住無端我欲愁。

鎮日蕭蕭僧院雨,輕風瑟瑟竹床 秋。

射師示的弓猶在,戰馬聞鉦旆未收。

三十年來生老病,不堪同首識荊州。」

五言佳句如;「月明孤棹遠,波動小橋移。

驚電招雷至,殘更帶雨移。」

七言如:「殘照有餘留水面,淡煙無際到山腰。」

五五

沈石田畫蠶一筐,題云:「題詩勸爾多餐葉,二月吳氓要賣絲。」

徐文長畫葡萄,題云:「滿腹珠璣無處賣,閒拋閒擲亂籐中。」

五六

余編《詩話》,為助刻資者,畢弁山尚書、孫穭田慰祖司馬也。

畢公詩,采錄甚多;而孫君不幸早卒。

余向其家昆仲搜得遺稿二卷。

《歲暮感懷》云:「雪積干重鎖翠霞,寒宵戢影悵摶沙。

雲中怕聽回峰雁,風裡驚聞過市車。

慣趁慵身勤劃草,強扶凍足去尋花。

捲簾小閣熏香坐,更向晴窗曬畫叉。」

《杏花》云:「十里輕紅罨畫樓,柳絲牽雨作春愁。

催花一片東風起,村裡人歸壓滿頭。」

調寄《意難忘·贈人》云:「日暮雲遮,聽聲聲孤雁,點點棲鴉。

添香燒秘辭,拈韻斗尖叉。

風蕭索,月橫斜。

臨別轉含嗟。

憶舊遊不如歸去,我亦久離家。

湘一江一 未許乘槎。

漫挑燈夜坐,同話桑麻。

輕盈低竹葉,屈曲小梅花。

三盞酒,一杯茶。

這清味堪誇。

恨殺了片帆早掛,腸斷天涯。」

五七

華亭吳鈞詩云:「籐梢橘刺胃煙鬟,芍葯捎裙露未干。

昨夜剪刀尋不著,曉來橫在竹欄杆。」

思致幽雋,於艷體中,獨闢一境。

吳蓋吳松四布衣之一也。

五八

汪研香司馬攝上海縣篆,臨去,同官餞別一江一 滸,村童以馬攔頭獻。

某守備賦詩云:「欲識黎民攀戀意,村童爭獻馬攔頭。」

馬攔頭」者,野菜名,京師所謂「十家香」也。

用之贈行篇,便爾有情。

五九

余蕭客詠《病馬》云:「旋毛腹下一千里,死骨人間五百金。」

汪墨莊詠《老馬》云:「末路料難逢伯樂,壯心猶想出邯鄲。」

六O

詩寫雛姬情態易,寫雛伶情態難。

吳玉松進士客河南學使幕,《席上贈顧伶》云:「舞隊《大垂手》,歌曹小比肩。

問年羞不語,笑指十三弦。」

吳苑折垂楊,驅車向大梁。

恐傷孤客意,只道不思鄉。」

讀之,覺是兒可愛。

六一

「白水遙連郭,青山直到門。」

畏壘山人詩也。

「野水白連郭;亂山青到門。」

王子乘詩也。

二詩各臻其妙。

然觀楊誠齋「一江一 欲浮天去,山疑渡水來」,則又瞠乎後矣!

六二

虞山蔣文恪公入相後,門生滿天下。

而從前官至學士,尚未持文衡也。

己未初次分房,得予與裘文達公。

故嘗向公戲引南漢劉鐵語云:「若聚飲同門,枚當執挺,為門生之長。」

公為莞然。

公家子弟多貴顯,無以詩名者。

今年過常熟,見公孫旭亭居士,詩才倜儻。

錄其《閨怨》云:「花朝又屆好良時,病骨蕭疏強自支。

鸚鵡不知人去後,窗前猶自背郎詩。」

「獸火金盆仔細添,繽紛瑞雪壓斜簷。

一江一 梅又送春消息,只管沉沉下繡簾。」

佳句如:「風透疏窗燈易盡,涼生薄被腳先知。」

「銀漢遠涵秋水淡,小樓斜受夕一陽一多。」

俱妙。

六三

蔣於野莘《初夏》云:「小山如畫仿眉青,已潤莓苔雨乍晴。

滿戶風來潮未退,捲簾飛入兩蜻蜓。」

詠《殘柳》云:「無物可為長壽客,多情難作後凋身。」

陳春華暉見贈云:「花無可戀香難捨,書有何讎校不休?」余謂校讎二字,能如此分開用,可稱妙手。

又,詠《春信》云:「天上若無雙鯉至,人間那有萬花知?」亦善做信字。

與蔣生皆少年;詩筆如此,他時何可限量?

六一四

心梅又有《秋山》一首,云:「秋山靜自古,空翠滿衣裳。

矯首看雲岫,支筇過草堂。

風清松子落,水動藕花香。

中有巖阿樂,欲言意已忘。」

《田家》云:「今年春雨足,歡聲動茅屋。

新婦助插秧,小兒拾桑落。

烏鬼船頭忙,一團一 桑籬下綠。」

老翁沽酒猶未來,門前野花笑自開。」

俱有王、孟逸趣。

六五

宋軼才中丞,為丁巳翰林前輩。

在京中,與予比鄰而居;兩家眷屬往返,如姻婭然。

後內遷少司農而卒。

其公于思仁、思敬,俱與予一交一 好。

今年在蘇,有持其女孫詩來者,讀之清妙。

《焚香》云:「一剪清香午夜焚,都梁迷迭靜中分。

為憐紫玉成煙去,約住簾鉤護篆雲。」

佳句如:「綠濃新雨後,紅墮晚風初。」

風聲到樹葉初墮,月色窺窗漏正長。」

皆可愛。

女名靜娟,字守一,好觀史鑒,住蘇州平橋。

六六

一陽一儉齋先生詩,已采入{詩話》矣。

近又見麗川中丞贈一陽一一律,奇偉可愛。

非中丞不能作,非一陽一公不能當也。

詩云:「玉關雙啟動風雷,儒將新從瀚海回。

座上舉杯軍令肅,馬前得句陣雲開。

劍留回紇人煙外,筆帶單于地影來。

公駐回部,多紀其事。

移節一江一 南春正好,太平風景供詩才。」

六七

青一陽一兩詩弟子:一陳蔚,一沈正侯也。

二人有五絕句,皆天籟而不自知其佳。

余為表而出之。

陳《春閨》云:「春來花滿枝,春去花散飛。

幾度花開落,栽花人未歸。」

沈《村晚即事》雲;「身安萬事閒,日落一村靜。

攜兒向月明,壁上看人影。」

皆絕妙天籟,非粗心者所知。

六八

方明府於禮從京師來,說高麗國史臣樸齊家以重價購《小倉山房集》及劉霞裳詩,竟不可得,怏怏而去。

亡何,金畹香秀才來,又說此事,與前年方公維翰所云相同,但使者姓名不同耳。

余按:史稱新羅國請馮定撰《黑水碑》,吐谷渾有《一溫一 子升文集》。

外夷慕化,往往有之,況高麗原有箕子之餘風乎?霞裳聞之喜,賦詩曰:「劉頒何幸侍歐公?姓氏居然海外通。

蟬附高枝聲易遠,鶯初調舌語難工。

毛萇詩自傳門下,闞澤名疑在月中。

多謝蠻姬能識曲,弓衣繡勝碧紗籠。」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