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補遺 卷六:未幾,信來,說信面改「三」作「二」,有揠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補遺 卷六

隨園詩話

補遺 卷六

余在山一陰一,徐小汀秀才一交一 十五金買{全集》三部,余歸如數寄之。

未幾,信來,說信面改「三」作「二」,有揠補痕,方知寄書人竊去一部矣。

林遠峰云:「新建吳某夜被盜,七人明火執仗,捆縛事主,甚鬧,最後有美少年,盛服而至,翻擷架上,見宋板《文選》、《小倉山房詩集》各一部。

笑曰:『此富兒能讀隨園先生文,頗不俗;可釋之。

』手兩書而去。」

余按唐一人載李涉遇盜一事,彷彿似之。

至於竊書者,則又古人所無。

方藕船明府云:高麗進士李承熏、孝廉李喜明、秀才洪大榮等,俱在都中購《隨園集》,問余起居、年齒甚殷。

嘻,余愧矣!

那鑒堂澄為常中丞鈞之第四子,牧通州時,入山見訪;長身玉立,書氣迎人。

入都後,寄近作來,讀之,如接謦咳。

《步耕堂韻》云: 「縱步高岡望禁城,襟懷豁處念俱清。

樹排盤磴野花滿,水瀉深溝新漲平。

追想風塵為俗吏,何如耕鑿謝浮名。

尋幽莫恨無同調,且喜心知共此行。」

《悼亡》云:「謝家風味最難忘,不愛濃妝愛淡妝。

惜福如何偏減算,生憎檢點舊衣箱。」

「尋常小別尚依依,況復長眠竟不歸。

杯酒墓門空一奠,白楊風冷紙錢飛。」

毛大瀛海客妻口氏,能詩。

初婚時,毛贈云:「他日香閨傳盛事,鏡台先拜女門生。」

妻笑曰:「要改一字。」

毛問何字。

曰:「門』字改先』字方妥。」

毛大笑。

後寄毛家信云:「出門七年,寄銀八兩。

兒要衣穿,女要首飾。

『巧婦不能為無米之炊』,此之謂也。

至於年年被放,妾面增羞;此皆妾命不齊,累卿如此。

夫復何言?」

吾鄉陳叔毅先生名曾毅,阮亭高弟子也。

與湯西崖、姜西溟同時,而至今無人知者。

嚴司馬守田寄抄稿來。

《東阿道上》云:「嵐光到眼忽清虛,不負吟情兀短驢。

石井泉澆行客飯,水田衣掛老僧廬。

兩頭雲幄張無數,四面煙鬟畫不如。

盡日小車行百里,坐看山色臥看書。」

先生尤長於言情。

《好風》雲;「輕軀細馬獨徘徊,自把絲鞭不敢催。

足鐙巧將新月隱,面羅剛被好風開。

花如欲折心還怯,路到分歧意屢猜。

夫婿不教相伴去,阿誰扶下繡鞍來?」《哭妾》云:「水晶簾下玉蘢蔥,十樣新蛾畫未工。

留得青銅三尺鏡,更無人影在當中。」

半枝樺燭夜熒熒,記得歸遲掩曲屏。

比玉能一溫一 比花活,最難忘是夢初醒。」

避人洗手作羹湯,不遣郎知試教嘗。

直到加餐方笑問,阿儂果否勝廚娘?」

太常卿伊雲先生朝楝,素未識面,托王葑亭給諫寄稿商榷,詩多雋逸。

《喜葑亭移居相近》雲;「借得輕車載具遷,宣南坊地雁秋天。

桑林我已淹三宿,花徑君初拓一廛。

雲抹樓頭宵共月,煙銷井口曉分泉。

素心晨夕經過數,佳事應圖主客傳。」

《歸舟》云:「殘月銜帆影,長一江一 一葦回。

煙寒瓜步樹,潮走海門雷。

六代銷波底,三山落酒杯。

儒生仗忠信,涉險興悠哉。」

其子秉綬進士,見寄云:「魯靈光殿蜀峨嵋,猶在寰中見未期。

早歲誦詩同尚友,逢人問訊當親師。

名園藏得三山勝,妙筆兼將五色持。

聞道朱顏映梅萼,幾時來訪鄭當時?」

彭太守繼酒饋葛筠亭,路上為僕人所覆,葛調以詩云:「食指而今笑不靈,黃堂佳釀剩空瓶。

分甘特教貽『三雅』,束帶忙傳接『五經』。

徐氏聖賢來有信,阮家兄弟去無形。

路傍破甑公休問,對菊依然我獨醒。」

余為其友何南園刻詩,葛又謝云:「搜得遺編帶淚刊,憐才出自大賢難。

鑒空遇物無逃影,花好逢春立改觀。

恩到九原知己少,名留千載夜台安。

從今不羨方三拜,賞識應同及第看。」

余尤愛其《吊馬湘蘭》云:「天教命薄為官妓,人實誰堪作丈夫?」

對聯之佳者:或題禪堂云:「無法向人說,將心替汝安。」

佛座云:「大護法不見僧過,善知識能調物情。」

題春冊雲;「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謂道,此時此際難為情。」

題戲台云:「做戲何如看戲樂;下場更比上場難。」

題書齋雲;「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或見贈云:「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樂得做神仙。」

李青蓮《嘲魯儒》,有「未行先起塵」之句。

余少時(按:民國本後有「詠霧」二字。

)云:「張眸始識青盲苦,對面如同學究談。」

有童子某嘲其師云:「褒衣大招方矩步,腐氣沖天天亦懼。」

有太白《嘲魯儒》之意。

劉知幾云:「有才無學,如巧匠無木,不能運斤;有學無才,如愚賈操金,不能屯貨。」

余以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髮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

至於腔調塗澤,則又是美人之裹足穿耳,其功更後矣!

一O

武林女士王樨影姐,嫁虹橋居士麟征,詩才清麗。

詠《懶貓》云: 「山齋空豢小狸一奴一,性懶應慚守敝廬。

深夜持齋聲寂寂,寒天媚灶睡蘧蘧。

花一陰一滿地閒追蝶,溪水當門食有魚。

賴是鼠嫌貧不至,不然誰護五車書?」{曉色》云:「殘星天上淡將落,冷露花間滴未唏。」

{落花》云:「正值鶯啼春樹曉,那堪雨歇綠一陰一生?」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欣然至。

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

『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

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今潭已壅塞。

張惺齋炯題云:「蟬翻一葉墜空林,路指桃花尚可尋。

莫怪世人一交一 誼淺,此潭非復舊時深。」

惺齋乃詩人棲園汝霖司馬之子,落筆綽有家風。

一二

滿洲嵩孝廉,別字雨韭,聞其玉樹臨風,為長安才子之冠。

陶怡雲歸,誦其《懷隨園》雲;「名從五十年前盛,一交一 在三千里外論。」

余從未通書,而蒙其推挹如此,以未見其人為恨,賦詩報謝云:「蒹葭倚玉知何日?風雨懷人各一天。」

一三

余冬月渡一江一 過永濟寺,有人題壁云:「梵宇沉沉裊篆煙,人能到此即為仙。

犬心尚且閒如許,鎮日如來殿外眠。」

末署云:「倘隨園老人過此見之,不以為野狐禪否?」末署「松嵐」二字,不知何許人。

一四

葑亭給諫之次子王風書,年十七,孔翔之弟也。

噬無題》云:「倚舟春思正徘徊,恰值仙郎覿面來。

待要郎看還似怯,半窗斜掩半窗開。」

《北渡》雲;「北過黃河不見山,誰知此地有峰巒?抬頭絕似人離久,分外搴簾要細看。」

又;「村僻犬驚車轍響,地高鳥近屋簷飛。」

句亦佳。

一五

詠折花者,潘蘭如云:「風枝露蕊夜初開,金剪商量密處裁。

為贈美人才折汝,也應笑入手中來。」

揚州汪坤云:「手折花枝翠黛顰,慇勤欲寄遠征人。

明知到日應憔悴,即此梅花見妾身。」

一六

畫家有讀畫之說。

余謂畫無可讀者,讀其詩也。

偶過書鋪,懸楊椒山詩一幅,雲;「飲酒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即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又見薄仲文竹筆筒上雕一詩云:「山外清一江一 一江一 外沙,白雲深處有人家。

船頭不是仙源近,那得飛來數片花?」又,笪一江一 上題畫雲;「雲歸忽帶雨幾點,木落又添山一峰。」

一七

近今夫婦能詩者,《詩話》中已載數人。

茲又得孫子瀟妻席佩蘭、字韻芬者,《南歸題上一黨一 官署》云:「一回頭處一淒然,弱質曾經住兩年。

呼婢留心檢妝合,莫教人拾舊花鈿。」

雨後棠梨片片殘,飛來和淚濕闌干。

一花一草尋常見,到得離時卻耐看。」

《春遊》云: 「放槳如飛落日遲,並船想見好花枝。

春遊學得新興髻,明日梳頭更入時。」

《惜春》云:「十樹花開九樹空,一番疏雨一番風。

蜘蛛也解留春住,宛轉抽絲網落紅。」

噬陸行》云:「脫卻風波踏地平,穿將珠顆數郵程。

明明馬鐸車前響,錯認閨中鐵馬聲。」

《酸酒》云:「箇中滋味誰嘗遍?下第才人被放官。」

《哭安兒》云:「一杯涼醞奠靈床 ,滴向泉台哭斷腸。

誰是酒漿誰是淚?教兒酸苦自家嘗。」

安兒年五歲,能誦唐詩。

爺出對云:「水如碧玉山如黛。」

應聲曰:「雲想衣裳花想容。」

亦奇兒也。

一八

吾杭高怡園景藩觀察之季女淡仙韞珍,詩才清妙,不愧家風。

《詠小青》云:「朱門黃土恨年年,草掩孤山墓可憐。

消盡紅香如逝水,生來薄命敢違天?梨花春一夢 瀟瀟雨,柳色秋風漠漠煙。

多謝檀郎能瘞玉,芳魂流落聖湖邊。」

《除夕與淡人郎君同作》云:「殘年已過春三日,一歲猶余話半宵。」

淡人《湖上晚歸》云:「荒村犬吠路冥冥,移上天邊幾個星。

山月未高湖面黑,漁燈一點浦煙青。

歸來遠樹低飛鳥,遮住橫橋半截亭。

隔水人家看不見,但聞笑語出寒汀。」

《客中》云:「病後吟詩多感舊,醉中無夢不還家。」

與淡仙琴瑟甚調,而淡仙早卒,可悲也!高公甲辰進士,余丁巳年主其家三月。

後為銘墓,以報其德。

一九

士風卑諂,太史某惡而刺以詩,中有「吮癱舐痔」字樣。

余規之云:「下愚所為,賢者非特不為,亦不能知。

譬如鳳凰翔於干仞,下界有蛄蜣轉糞之蟲;鳳凰未必知也。

王公貴人,辱詈其僕從,在僕從未必辱,而自己反損威重矣。

原壤,狂士也,故孔子以杖叩之。

蔡經,半仙也,故麻姑以鞭笞之。

其他庸惡之徒,其能受聖人之杖、仙人之鞭也哉?所謂『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愁』,即此意也。」

二O

凡古人用雙字者,如依依、潺潺、悠悠、匆匆之類,指不勝屈。

唐、宋名家,從無單用一字者。

近今詩人貪押韻,又貪疊韻,遂不得已而往往單用之,此大謬也!作者當以為戒。

二一

吳太史竹橋寄鮑銘山詩來。

其人幕遊客死,屬余采數語入《詩話》中。

《秋夕》雲;「颯颯長廊落葉聲,霞光黯淡照簾旌。

芙蓉泣露秋塘晚,絡緯吟風小院清。

好夢似雲回首散,新愁如水遂潮生。

無端觸眼驚陳跡,洗馬茫茫此際情。」

他如:「人間不夜皆因月,天上無情豈是仙?」「網欹屋角漁人散,犬吠橋邊野棹還。」

滿苑落花剛客到,小樓聽雨又春深。」

俱佳。

二二

雍正間,孫文定公作總憲,李元直作御史,陳法作部郎:三人嶷嶷自立,以古賢相期,京師號曰「三怪」。

余出孫公門下,采其行略,為作神道碑。

後與李公子憲喬一交一 好,為撰墓誌。

惟陳公觀察淮揚時,余宰沭一陽一,隸其屬下,親承風采,平易可親。

及河帥白公被罪,公獨以一疏保之,致革職戍邊。

信異人哉1僅寄其《臥病》詩云:「高臥新秋及暮秋,酒場文社廢一交一 游。

蕭疏鬢髮愁潘令,清瘦形骸笑隱侯。

盡日閒書留枕畔,經時殘藥貯床 頭。

世情肯信吾真懶?奈是維摩疾未瘳。」

公字世垂,貴州人,癸巳進士。

二三

金孝廉有句云:「病身對妾莊如客。」

黃野翁有句云:「老眼看燈大似輪。」

此二句,正可作對。

二四

黃蛟門《寄張香巖》云:「接到手書偏不發,先從函外看平安。」

又有句云:「浣衣池淺春無雨,糴米人歸屋有煙。」

金陵有此詩人,而予不知。

二五

余園中種芭蕉三十餘株,每早采一花 百朵,吸其露,甘鮮可愛。

恐漢武所謂金莖仙掌,未必有此味也。

以一盤飛送香亭。

渠謝詩云:「初日瞳瞳燦曉霞,敲門驚起樹棲鴉。

平頭一奴一子飛箋送,一盒芭蕉帶露花。」

叮嚀開盒便須餐,略緩須臾露已干。

從古成仙在頃刻,莫教福薄走金丹。」

莊周何必賦《逍遙》?一飲醍醐萬念消。

分與全家兒女吃,也呼雞犬上煙霄。」

不是神仙已是仙,兄鋤明月弟耕煙。

更期三萬六千日,再乞瓊漿共上天。」

二六

乾隆庚寅,余在杭州,訪蔣苕生太史;聞寓湖州太守張公處,即具名紙往投。

蔣未見,乃有一峨冠者,拱手出。

心知是太守,素無一交一 ,而其意甚親,未免愕然。

太守笑曰:「先生不識我耶?我早識先生,並識先生之夫人,貌作何狀,令姊貌作何狀,歷歷如繪。」

余益驚,問故。

太守曰:「當年公作翰林,住前門外橫街。

我年九歲,與公陸氏二甥同在蒙館讀書。

塾師放學後,嬉游公家。

公姊及夫人梳頭,常在旁,手進梳篦。

公過,猶呼餅餌啖我。

公竟忘耶?』余謝曰;「事實未忘,不料昔日聖童,今為公祖也。

惜二甥早亡矣!」相與唏噓者久之。

從此遂別,更二十年,公子惠堂孝廉來,權知溧水,又是余改官一江一 南第一次捧檄之所,重重春一夢 ,思之憮然!其前事跡,已作七古一篇贈蔣,梓入集中矣。

今年衰,不能再贅,乃作一聯贈惠堂云:「後我冊年,同為南國親民宰,通家兩代,曾見而翁上學時。」

蓋實敘平生佳話,非敢挾長也。

二七

張毅齋琰,香巖秀才之兄也,有絕句云:「板橋一望風初晴,映水紅欄分外明。

底事簾前香不散?晚風吹過賣花聲。」

《聞鶯》云:「高士有情頻側耳,香閨無夢亦關心。」

二八

庚戌冬,余有感於相士壽終七六之言,戲作生輓詩,招同人和之。

不料壬子春,竟有傳余已故者。

信至蘇州,徐朗齋孝廉邀王西林、林遠峰諸人,為位以哭,見挽云:「名滿人間六十年,忽聞騎鶴上青天。

一騷一壇痛失袁臨汝,仙界爭迎葛稚川。

著作自垂青史後,彭殤早悟黑頭先。

望風不敢吞聲哭,但祝遲郎繼後賢。」

余讀之,笑曰:「昔范蜀公誤哭東坡,有淚無詩。

今諸君誤哭隨園,有詩無淚。

然而淚盡數行,詩留千古矣。」

二九

金紹鵬秀才病跛,而詩才清妙,居南門外,甚遠。

余作詩會,輒肩輿迎之。

《炙硯》雲;「凍合端溪冷倩烘,炙來欣趁暖爐紅。

煙雲氣吐一陽一春外,鐵石心回方寸中。

冰釋恰如蘇地脈,筆耕才得展田功。

更誇文陣通兵法,即墨城堅仗火攻。」

{糊窗》云:「素楮晶瑩賽越綾,書窗面面霽輝凝。

不教故紙遮雙眼,自有清光透一層。

弄影待看梅襯月,敲詩好映雪挑燈。

白生虛室神先爽,篇展《南華》幾試憑。」

噬呵筆》云:「中書也感吹噓力,崛強全消聽指揮。」

三O

林竹溪皖{柳絮》云:「一春從未見渠開,只見紛紛點翠苔。

忙殺嬌癡小兒女,閒庭捧手待飛來。」

懷寧勞崇煦云:「笑指半鉤飛破鏡,戲拋雙釧疊連環。」

好夢易離歡喜地,春晴難到兩三天。」

俱眼前語,而拈出便新。

壬予冬過淮,嚴司馬歷亭守田,席間誦孫相國士毅《領兵赴台灣》云:「自笑陳琳檄未工,也曾磨盾學從戎。

夢驚猛拱濤頭白,渴飲官屯戰血紅。

元請一丸封已足,頗遺三矢盼猶雄。

感恩何處酬豪末?願得浮一江一 比阿童。」

《南征》云:「欒城襟帶接重洋,上下思文景物荒。

寅霧蛟涎工掩日,丁男鴉嘴慣耕霜。

入雲阪洞盤千折,夾道翁茶網四張。

土人呼「官」為「翁茶」,出入結網為轎。

最是馬前煩慰勞,檳榔滿植當壺漿。」

裘帶居然遍百蠻,洱河恩許唱刀環。

文淵跡已埋銅柱,定遠心原戀玉關。

二月花濃黃木渡,三年香染紫宸班。

只因妖鳥巢猶 在,夢繞羅平未肯還。」

汪汝弼夢巖《送春》云:「子規啼急客情牽,婪尾花中罷綺筵。

飛到楊花春似夢,立殘斜日草如煙。

消愁心緒憑杯酒,看好韶光待隔年。

我亦欲歸歸未得,數聲長笛暮一江一 天。」

又:「夕一陽一在樹蟬聲遠,涼月墜簾花影生。」

皆妙句。

其見贈詩,已入{同人集》。

余游天台,離家半載,歸後見几上有書一封,署名杜情海,不知何許人也。

其略云:「惟才人能慕才人,而或關山間隔,貧無以聚糧;駒隙流光,命有如朝露。

至於題碑揮涕,抱書嗚咽,詞客有靈,實增遺憾。

竊每念及,耿耿終宵。

海於海內才人,留意多矣。

惟公則才大如天,惟僕則情深如海。

自聞名以來,不知何以低徊思慕,朝夕不置。

豈三生之說,原有可征,而一代之才,自應作合耶?僕常有句云:除狂幾欲死,不殺定相憐。

』倘或相見有阻,而小杜清魂一縷,蕩天入地,有不與劫灰俱滅者。

所憑青眼,鑒此丹誠。」

余因其詩有奇氣,姑錄之,待訪其人。

三四

余作令六年,曾作{俗吏篇》數首,存集中。

今讀錢竹初明府《吏不可為》六章,覺從前吏治,尚不至此,特錄之,以俟采風者。

其詞曰;「雞初鳴,偵大府。

鼓聲隆隆,銜尾疾進如群鼠。

坐左箱,日亭午。

饑不得餐輪轉肚,口燥唇乾噤無語。

須臾手版如葉飛,曰公不遑詰旦來。

如是者再四,乃得側身入謁升其階。

『無恆暢雨乎?民不疾苦乎?』口之所咨非所圖,以色示退僂而趨。

歸告其賓朋,今日上官遇我殊。」

(《參謁》)「若者縣緊望,若者賦上中,肥瘠揣而知,窶數藏其胸。

問吏何所有,一絲一粟民膏脂。

一交一 親組褒來,白著顏忸怩。

所愛權錙銖,所畏揮沙泥。

山中麇鹿川中魚,竟陵四盡古有徒。

取彼以與此,海波之瀾乃自濡。

令公喜,令公怒,朱提有神作人語。」

(《饋遺》)「官如大魚吏小魚,完糧之民其沮洳。

官如虎,吏如貓,具體而微舐人膏。

二月絲,八月谷;婦出門,雞登屋。

五刑之屬郵麗事,役情追呼罪其罪。

心所不怒強威之,投簽鏗然厭且憊。

坐堂皇,鞭其尻,役以皮肉更錢刀。

彼縱不苦我則勞,署上上考何足高。」

(《催科》) 「強者盜,懦者賊,明者劫,暗者竊。

盜不易捕賊易得,豺狼伏莽鼠跳壁。

此輩民之蟊,五毒宜懲凶。

及觀號呼慘,肢體與我同。

所起由饑寒,刑之不可止。

單辭鞫徒煩,得情無足喜。

穿窬內荏而色厲,取非其有賢充類。

乃知天下之賊難盡求,竊鉤者誅竊國侯。」

(《鞠賊》) 「晨起罷盥漱,僮來促官書。

官書日幾何,堆案二尺餘。

刊章匡以花,急遞插以羽。

歲月加封檢,字句乏蜘蛀。

披之兩眸吒,朱墨手倦舉。

算事耶?算丁耶?甲乙丙者著令耶?決事之比紛如麻。

需頭辭卑累而上,得一大諾自天降。

宜底駢,緘其狀。

符火速,竿作櫝,尾加恫喝視已熟,大胥之叱守令如叱僕,」(《判牘》)「樂莫樂兮見故人,苦莫苦兮對惡賓。

胸隔千里萬里貌強親,唯唯諾諾不敢嗔。

銜杯引手;視蔭不走,使餚核下嚥不得腐,嬈腦填腸洩且嘔。

何如還鄉獨處扃門庭,所不願見者叩不應。」

(《酬賓》)

三五

乾隆己丑,今亞相劉崇如先生出守一江一 寧,風聲甚峻,人望而畏之。

相傳有見逐之信,鄰里都來送行。

余故有世誼,聞此言,偏不走謁,相安逾年。

公托廣文劉某要余代撰《一江一 南恩科謝表》,備申宛款。

方知前說,都無風影也。

旋遷湖南觀察。

余送行有一聯云:「月無芒角星先避,樹有包容鳥亦知。」

不存稿,久已忘矣。

今年公充會試總裁,猶向內監試王葑亭誦此二句。

王寄信來雲,故感而志之。

三六

新安王太守顧亭先生,看《隨園詩話》有得,頓改從前之作。

《養生潭觀魚》詩雲;「客亦知魚樂,相將坐小舟。

水深清見底,沙淨白疑浮。

得食依行棹,成群戲涉流。

夕一陽一橫斷岸,紅蓼幾枝秋。」

恰有唐一人風味。

三七

人間:「詩要耐想。

如何而耐人想?」余應之曰:「『八尺匡床 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狎客淪亡麗華死,他年一江一 令獨來時。」

燭花漸暗人初睡,金鴨無煙恰有香。」

夢裡不知涼是雨,醒來微濕在荷花。」

僧館月明花一樹,酒樓人散雨千絲。

』五言如:『夜涼知有雨,庵靜若無僧。」

問寒僧接杖,辨語犬銜衣。

』皆耐想也。」

三八

唐薛能笑杜少陵不敢作荔支詩,香山有之而不佳,自作一首,誇云「不愧不負」,而不知庸淺已甚,可笑也1能詩最佳者,詠{蜀柳》雲;「高出軍台遠映橋,賊兵曾斫火曾燒。

風一流 性在終難改,依舊春來萬萬條。」

二九

余九歲時,偕人游杭州吳山,學作五律,得句云:「眼前三兩級,足下萬千家。」

至今重遊此山,覺童語終是真語。

又,《偶成》云:「月因司夜終嫌冷,山到成名畢竟高。」

亦似有先知之意。

四O

詩如射也,一題到手,如射之有鵠,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干百箭不能中。

能之一精一者,正中其心,次者中其心之半,再其次者,與鵠相離不遠,其下焉者,則旁穿雜出,而無可捉摸焉。

其中不中,不離「天分學力」四字。

孟子曰:「其至爾力,其中非爾力。」

至是學力,中是天分。

四一

康節先生有三不出之戒,謂風不出,雨不出,大寒暑不出也。

余七十後,惟暑不出。

過中秋裁出,此定例也。

今年八月八日,太守松雲李公新修莫愁湖成,招余往飲,且云:「能為莫愁破例否?」余答雲;「老僧入定,聞釵釧聲便要破戒,況莫愁乎?」即往赴之。

適王顧亭太守見訪,不值,追至湖上,口號以贈云:「似鏡湖光一葉橫,白頭遙認是先生。

·盧家,尚具神通力,竟把閒雲引出城。」

四二

新安一胡一 葆亭有句曰;「千里雄心空似驥,百年衰族可無鳩?」余愛其典雅。

後其子雪蕉比部《聞鶯》雲;「細雨乍移一江一 上舫,好春又放故園花。」

方知一胡一 氏詩學傳家,淵源有自。

雪蕉有弟岳見贈云:「隨口篇章皆絕調,及門弟子總傳人。」

郭頻伽秀才見贈云:「生不佞人何況佛,事惟欠死恐成仙。」

呂仲篤讀《隨園詩話》,贈云:「大海自能含萬派,名山真不負千秋。」

范瘦生讀《隨園集》,贈云:「有筆有書有音節,一朝兼者一先生。」

四三

余不信風水之說。

人言:「黃巢、李闖,俱因毀墓而敗,非風水之驗否?」余道:「此等逆賊,雖不毀其墳,亦必敗也。」

因口號一詩,以曉世人云:「寄語形家莫浪驕,《葬經》一部可全燒。

汾一陽一祖墓朝恩掘,依舊榮華歷四朝。」

四四

余訪京中詩人於洪稚存。

洪首薦四川張船山太史,為遂寧相國之後,寄《二生歌》見示,余已愛而錄之矣。

追憶乾隆丙辰,薦鴻博入都,在趙橫山閣學處,見美少年張君名顧鑒者,彼此訂杵臼之一交一 ,疑與船山有瓜葛,寄信問之,不料即其尊人也。

垂六十年,忽通芳訊,知故人官至太守,尚無恙,且有子不凡,為之狂喜。

蒙以詩稿見寄,名曰《推袁集》,尤足感也。

聞亦玉樹臨風,兼仲容之姣。

有秀水金筠泉孝繼、無錫馬雲題燦,俱願與來生作妾。

船山調之曰;「飛來綺語太纏一綿 ,不獨嫦娥愛少年。

人盡願為夫子妾,天教多結再生緣。

累他名士皆求死,引我癡情慾放顛。

為告山妻須料理,典衣早蓄買花錢。」

「名流爭現女郎身,一笑殘冬四產春。

擊壁此時無妒婦,傾城他日盡詩人。

只愁隔世紅裙小,未免先生白髮新。

宋玉年來傷積毀,登牆何事苦窺臣?」余聞而神王,亦戲調之曰;「夫妻喻友從蘇、李,賢者憐才每過情。

但學房星兼二體,心期何必待來生?」

四五

王濯亭廷取別駕,顧亭太守之弟也,。

有{瓶花》一首,云:「一枝濃艷膽瓶中,一習一 一習一 春生幾席風。

莫怪無根易凋謝,人情只愛眼前紅。」

余道:此詩與翁承贊《詠僧寺牡丹》相同。

其詞云:「爛漫香風引貴游,高僧閒步亦遲留。

可憐殿角長松色,不得王孫一舉頭。」

均有寄托可喜。

別駕又有《文殊台》詩,云:「文殊台上日初曛,翠影嵐光看不分。

片石尚堪容獨坐,坐寒三十六峰雲。」

《東溪山莊》有句云:「剩有好山供望眼,自來勝事屬閒身。」

俱可愛也。

四六

法時帆學士造詩龕,題云:「情有不容已,語有不自知。

天籟與人籟,感召而成詩。」

又曰:「見佛佛在心,說詩詩在口。

何如兩相忘,不置可與否?」余讀之,以為深得詩家上乘之旨。

旋讀其《淨業湖待月}云:「緩步出柴門,天光隔橋溺。

溪雲沒酒樓,林露滴茶籠。

秋水忽無煙,紅蓼一枝動。」

又:「摳衣踏蘚花,滿頭壓星斗。

溪行忽有阻,偃蹇來醉叟。

攘臂欲扶持,枕湖一僵柳。」

此真天籟也。

又,《讀稚存詩奉柬》云:「盜賊掠人財,尚且有刑辟。

何況為通儒,靦顏攘載籍。

兩大景常新,四時境屢易。

膠柱與刻舟,一生勤無益。」

此笑人知人籟而不知天籟者。

先生於詩教,功真大矣。

《詠荷》云:「出水香自存,臨風影弗亂。」

可以想其身份。

又曰:「野雲荒店誰沽酒,疏雨小樓人賣花。」

可以想其胸襟。

四七

余與和希齋大司空,全無介紹,而蒙其矜一寵一 特隆。

在軍中與福敬齋、孫補山兩相國,惠瑤圃制府,各有寄懷之作,已刻{倉山集》中。

茲又從黃小松司馬處,得其《西招春詠》云:「莫訝春來後,寒容轉似添。

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煙。

風怒沙能語,山危雪弄權。

花稀名不識,何處聽啼鵑?藏中入春,風雪轉盛。」

《中秋德慶道中》云: 「山峻肩輿緩,徵人夜未休。

久忘家萬里,驚見月中秋。

去歲姜肱被,今宵王粲樓。

喜成充國計,含笑解吳鉤。」

《春夜》云:「銀釭閃閃漏迢迢,風送邊聲助寂寥。

殘月印窗天似曉,寒雞叫月夢偏遙。

頻年客況當春好,一味鄉心易鬢凋。

莫以沐猴譏項氏,夜行衣錦笑班超。」

三詩,雖吉光片羽,而思超筆健,音節清蒼。

方知皋、夔、周、召,本是詩人;非真有才者,不能憐才也。

《寄隨園》詩自注云:「當在弟子之列。」

與小松札中,又有「久思立雪」之語。

虞仲翔得此知己,真可死而無憾。

但未知八十衰年,今生尚能一見否,思之黯然!

四八

余春間返故鄉掃墓,洞庭朱澗東成入山見訪,不值,題壁云: 「五十年前父母官,於今八十享清閒。

斯民不放袁公去,留得青天在此間。」

「四壁琳琅少女辭,山一陰一應接頗如之。

那堪更讀童君畫?絕筆梅花絕筆詩。

童二樹素未識面,畫梅贈先生,題詩未竟而卒。

先生加跋,懸諸壁間。」

追余至吳門,於山塘相見,又見贈云:「叨作蒹葭倚,名園紀勝游。

笙歌今北海,圖畫古營丘。

健合扶紅袖,閒宜伴白鷗。

公應是萱草,相對日忘憂。」

詠物詩難在不脫不粘,自然奇雅。

澗東詠《玉簪花》云:「瑤池昨夜開芳宴,月姊天孫喜相見。

醉裡遺簪直等閒,香風吹落墮人間。

醒來笑向阿母索,起跨青天白羽鶴。

移時搜到野人家,乃知狡獪幻作花。

煙中便欲搔頭去,翠袖紛披寶髻斜。」

四九

湘潭張紫峴,老詩人也,於澗東為前輩,仿其體,題渠所畫墨蘭云:「公孫大娘舞劍器,顛旭得之為草書。

澗東兼二妙,寫作幽蘭圖。

縱橫豈有形與模,天工人巧相與俱。

湘妃愁春隔煙水,古雲念雨一十里。

《霓裳》玉珉慵斜倚,來降紙窗素瓷裡。

對之微笑忽通靈,澹無言說天純青。

心苞意萼謝俗墨,九畹辟盡畦與町。

我欲置之九嶷峰巔四千丈,不可采兮但遙望。」

五0

詠桃源詩,古來最多,意義俱被說過,作者往往有疊床 架屋之病,最難出色。

朱澗東來誦黃岱洲其仁《過桃源》一絕云:「桃源盤曲小山河,一洞深深鎖薛蘿。

行過溪橋雲密處,但聞花外有漁歌。」

淡而有味。

《滄浪詩話》所謂作詩不貴用力,而貴有神韻(按:《滄浪詩話》並無此語。

):即此是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