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補遺 卷三:方知官桂林十餘年,與比部李松圃、岑溪令李少鶴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補遺 卷三

隨園詩話

補遺 卷三

辛亥端一陽一後二日,廣西劉明府大觀袖詩來見。

方知官桂林十餘年,與比部李松圃、岑溪令李少鶴諸詩人,皆至好也。

席間談及廣西官況清苦,獨宰天保三年,為極樂世界。

其地離桂林二千餘里,乾隆四年,改土歸流,方設府、縣。

歲有三秋,獄無一犯。

每月收公牒一二紙,胥吏辰來聽役,午即歸耕。

縣中無乞丐、倡優、盜賊,亦不知有樗捕、海菜、綢緞等物。

養廉八百金,而每歲薪、米、雞、豚,皆父老兒童背負以供。

月下秧歌四起,方知桃源風景,尚在人間。

劉《率郡人種花》雲;「鋤芸植嘉卉,人力助天工。

此樂真吾有,分春與眾同。

暮煙生遠水,樵唱散遙空。

領得山中趣,橫琴坐遠風。」

《甘棠渡》云: 「渡頭溪水系漁船,細雨瀠瀠叫杜鵑。

花片打門春已暮,牧童猶枕老牛眠。」

吾鄉安樂山樵著《燕蘭小譜》,皆南北伶人之有色藝者。

蓋在古人《南部煙花錄》、《北裡志》之外,別創一格。

余采一二,以備佳話。

其節義可風者,如張柯亭為某明府所暱,某以罪被誅。

柯亭在戲場,奔赴市曹,一慟幾絕。

詩美之云:「樹覆巢傾事可哀,感恩相伴逐輿台。

不知金風分飛後,曾為東樓一慟來。」

徐雙喜身長,嘲之雲;「婀娜多姿柳帶牽,臨風搖揚玉樓前。

若教嫁作曹一交一 婦,縱不齊眉也及肩。」

《嘲留須而復剃者》云:「兒童瞥見多相笑,西子麻一胡一 兩失真。」

贈最佳者云:「如意館中春萬樹,一時都讓鄭櫻桃。」

趙秋谷有《海漚小譜》,半載天津妓名。

《贈仙姬》八首最佳,摘其尤者,云:「晚涼新點曲塵紗,半月微明絳縷霞。

不忘當筵強索飲,春腮初放小桃花。」

新蟬嘈嘈送斜一陽一,小蝶翩翩過短牆。

記得臨行還卻坐,滿頭花映讀書床 。」

孔子論詩,但雲興、觀、群、怨,又云「一溫一 柔敦厚」,足矣!孟子論詩,但云「以意逆志」,又云「言近而指遠」,足矣!不料今之詩流,有三病焉:其一填書塞典,滿紙死氣,自矜淹博。

其一全無蘊藉,矢口而道,自誇真率。

近又有講聲調而圈平點仄以為譜者,戒蜂腰、鶴膝、疊韻、雙聲以為嚴者,栩栩然矜獨得之秘。

不知少陵所謂「老去漸於詩律細」,其何以謂之律?何以謂之細?少陵不言。

元微之云:「欲得人人服,須教面面全。」

其作何全法,微之亦不言。

蓋詩境甚寬,詩情甚活,總在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以不失孔、孟論詩之旨而已。

必欲繁其例,狹其徑,苛其條規,桎梏其性靈,使無生人之樂,不已慎乎!唐齊已有《風一騷一旨格》,宋吳潛溪有《詩眼》:皆非大家真知詩者。

乾隆辛未,余送黃文襄公至浦口,見隨行一員,疑為把總;與之談,方知戊午同年,姓福,名安,字仁山。

品端而性爽,遂成莫逆。

累官至贛南道。

率其幼子來隨園作別,余止而觴之,嗣後不通消息矣。

庚戌春間,余掃墓杭州,歸見几上有詩扇一柄,雲是祭陵欽差圖大人留贈。

初不知為誰,閱札,方知即當年福公之子圖敏,字時泉,官禮部侍郎。

事隔四十餘年,尚能念舊。

欲修書作謝,而公竟卒於路,為淒然者久之。

扇上詩雲;「憶昔兒時此地過,冊年重到鬢雙皤。

先生歸日應驚笑,來唱《皇華》即是他。」

乾隆庚戌,金陵風雅,於斯為盛。

吾鄉孫補山宮保為總督,滄州李寧圃翰林為知府,涇一陽一張荷塘孝廉宰上元,遼州王柏崖廩生為典史,西一江一 陶瑩明經為茶引所大使,盱眙毛俟園孝廉為上元廣文,隨園唱和,殆無虛日。

諸公詩,《詩話》中已采入矣。

近又得俟園《游邢園》一絕云:「一溪春水一橋橫,一寵一 柳嬌花夾岸迎。

儂自過橋閒處立,放開來路讓人行。」

此所謂詩外有詩也。

俟園因余愛誦其詩,故見贈云:「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

又云:「誰雲智慧能消福?不信窮愁始著書。」

王春溪明府在濟南,三月三日與李子喬諸人,夜泛大明湖,分得「南」字。

王吟云:「久客風塵倦,今宵酒意酣。

相隨賢有七,剛值日重三。

新月如鉤上,明湖似鏡涵。

濛濛煙水裡,幽夢到一江一 南。」

子喬讀而笑曰:「君得毋將官一江一 南乎?」已而榮選新一陽一,人驚為詩讖。

戊申入閹齒痛.,有句云:「易牙思妙術,鑿齒鮮良方。」

一時主司簾官,俱稱其典雅。

近時,兄弟怡怡者,多不概見。

休寧戴友衡孝廉詠《黃山連理松》云:「獅子峰前連理松,柯一交一 葉互碧重重。

為憐同氣難分剖,縱使風來不化龍。」

殊有寄托。

又,《一江一 上竹枝》云:「欲雨不雨一江一 上霞,青簾茅屋酒人家。

長年閣槳不歸去,淡月一叢蘆葦花。」

亦頗清妙。

惜未中年,遽亡。

其師吳竹橋太史為余誦之。

蕪湖令陳岸亭湛深禪理,詩故清曠。

錄其《憶梅》云:「春心忽忽在花先,盼到花時倍惘然。

一夜 梨雲空有夢,二分明月已如煙。

傳來芳訊知何日,別後嬋娟近一年。

愁絕西溪三百樹,冷香飛不到窗前。」

「巡遍簷牙十二時,紅羅白佇渺難知。

相思雪海應同漲,一笛一江一 城忍便吹?何遜官忙開閣少,陸郎路遠寄書遲。

斷煙細雨相思苦,擬作逋仙寄內詩。」

一O

詩家百體,嚴滄浪{詩話》,臚列最詳,謂東坡、山谷詩,如子路見夫子,終有行行之氣。

此語解頤。

(按:此語並非《詩話》語,乃《答吳景仙書,語。

)即我規蔣心余能剛而不能柔之說也。

然李、杜、韓、蘇四大家,惟李、杜剛柔參半,韓、蘇純剛,白香山則純乎柔矣。

一一

陳去非云:「揚子雲好奇,惟其好奇,所以不能奇。」

陸放翁云:「後人不知杜詩所以妙處,但以有出處為工,其去杜也愈遠。」

余愛二人之言,故摘錄之。

一二

東坡詩云:「惆悵東闌一枝雪,人生能得幾清明?」此偷杜牧之「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倚此闌干」句也。

然風調自別。

有人說歐公好偷韓文者,劉貢父笑曰:「永叔雖偷,恰不傷事主。」

亦妙語也。

一三

晁以道問邵博;「梅二詩,何如黃九?」邵曰:「魯直詩到人愛處,聖俞詩到人不愛處。」

其意似尊梅而抑黃。

余道:兩人詩,俱無可愛。

一粗硬,一平淺。

一四

盧仝《月蝕詩》,有「官爵及董秦」之句。

人疑藩將董秦來降,賜名李忠臣,現在貴官,盧仝不應譏之。

姚寬《西溪叢話》以為「董秦」者,漢之幸臣董賢、秦宮也。

此說似有理。

一五

癸卯春,余游黃山,見絕壁之上刻「一江一 麗田先生彈琴處」。

疑是古之仙家者流,不復相訪。

今辛亥三月間,宣州參戎楊公大壯,同一琴客一江一 某來,道其姓氏,蓋即麗田先生。

余驚喜,往訪。

見骨格清整,白鬚飄然,隱天都峰下五十餘年,終身不娶。

有貴客過者,必逾垣而避。

洵異人哉!楊誦其《詠古梅》云:「托根幽谷不知年,霧鎖雲封得自全。」

蓋自況也。

楊與之過陵一陽一,作絕句云:「山城重駐有前緣,再到陵一陽一二月天。

笑指宦囊無別物,一船書畫一神仙。」

一六

余刻《詩話》、《尺牘》二種,被人翻板,以一時風行,賣者得價故也。

近聞又有翻刻《隨園全集》者。

劉霞裳在九一江一 寄懷云:「年來詩價春潮長,一日春深一日高。」

余戲答云:「左思悔作《三都賦》,枉是便宜賣紙人。」

一七

今州縣大堂有《戒石箴》,曰:「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人但知為宋高宗語也。

後讀張端義《貴耳集》,方知是蜀王孟昶語。

本二十四句,而高宗摘取之。

猶云「清慎勤」三字,今奉為聖經賢傳;而不知司馬昭訓長史之言,見《三國誌》。

—八

余在沭一陽一署中,賦《落花》詩,已五十四年矣。

今秋,門人方甫參攜其尊甫《碧潯居士詩》來,蓋當時和余之作。

中一首雲;「獨對園林感不支,殘紅零落滿階墀。

《明妃曲》唱離鄉日,金谷魂消墮地時。

一夜 雨偏添別恨,數聲鶯尚戀空枝。

慇勤好向風前約,莫負春來隔歲期。」

又:「玉漏愁聽三月雨,金鈴誰護五更風?」「山鳥解人憐惜意,故含花片往來飛。」

皆佳句也。

讀之,想見其為人。

在當時不急急以詩來見,其高雅可知。

甫參在余門二十餘年,亦遲至今年七月,方袖詩來。

豈非風一騷一顯晦,亦有一定之時耶?先是,碧潯弱弟子雲,以詩受業餘門,尚在甫參之前,亦未言及乃兄之能詩。

余《詩話》中載子雲詩甚多,今裁知其淵源有自雲。

碧潯,諱正溶,新安人。

一九

香奩詩,至本朝王次回,可稱絕調。

惟吾家香亭可與抗手。

錄其《無題》云:「迴廊百折轉堂坳,阿閣三層鎖鳳巢。

金扇暗遮人影至,玉扉輕借指聲敲。

脂含垂熟櫻桃顆,香解重襟豆蔻梢。

倚燭笑看屏背上,角巾釵索影先一交一 。」

「一簾花影拂輕塵,路認仙源未隔津。

密約夜深能待我,吃虛心細善防人。

喜無鸚鵡偷傳語,剩有流鶯解惜春。

形跡怕教同伴妒,囑郎見面莫相親。」

碧桃花下訪臨邛,含笑開門有病容。

帶一分愁情更好,不多時別興尤濃。

枕衾先自留虛席,衣鈕遲郎解內重。

親舉纖纖偎頰看,分明不是夢中逢。」

惺惺最是惜惺惺,擁翠偎紅雨乍停。

念我驚魂防姊覺,教郎安睡待一奴一醒。

香寒被角傾身讓,風過窗欞側耳聽。

天曉余一溫一 留不得,隔宵密約重叮嚀。」

其他佳句,如;「他日悲歡憑妾命,此身輕重恃郎心。」

常防過處留燈影,偏易行來觸瑟聲。」

「勸君莫結同心結,一結同心解不開。」

皆妙。

余戲謂;「詩中境界,非親歷者不知。

然阿兄雖親歷,亦不能如此之細膩風光也。」

近又見詒庭張觀察亦工此體。

《無題》云:「真珠樓翠倚香帷,赤玉闌干白玉墀。

人與桃花爭一面,春將柳葉斗雙眉。

畫裾繡鳳晨風舉,寶鏡盤龍夜月移。

珍重瀛壺無限好,文鶯端合占瓊枝。」

「每從夢裡說相思,夢好翻嫌入夢遲。

去後情懷憑酒遣,來時歡喜有燈知。

羊權縮地真無術,張碩逢仙更有期。

一樹夭桃濃著色,梳妝樓上繡簾垂。」

其他佳句,如:「常啟鏡奩如對月,應知蝶夢不離花。」

不敢當庭愁月掩,未曾卻扇怕花羞。」

水搖鬢影疑釵墜,身比花香惹蝶親。」

觀察又有《山窗》一絕云:「空階入夜雨蕭蕭,剔盡銀燈漏轉遙。

為怕客中聽不得,小窗先日剪芭蕉。」

亦七絕中之姜白石也。

觀察名裕谷,中州名臣儀封先生之曾孫。

二O

梁山舟侍講以書名重海內。

余過其家,見箋絹塞滿兩屋。

余笑云:「君須有彭祖八百年之壽,才還清此債。」

梁為一笑,賦詩自懺雲;「誓墓歸來王右軍,暮年都付代書人。

小生那敢希前哲,只合從人役苦辛。」

可笑塗鴉逾四紀,半生白日此中頹。

書家縱有凌煙閣,恥把千秋托麝煤。」

我自無心結蛇蚓,錯傳韋陟五雲如。

世間到底無真賞,認煞題名一字書。」

從來得失寸心知,無佛稱尊或有之。

未必西家勝東宅,卻教屈了效顰施。」

「手未支離眼未昏,業緣欲斷竟何因?從今誓嚙工錘指,懶作供官設客人。」

語似謙而實傲。

二一

吾鄉多閨秀,而莫盛於葉方伯佩蓀家。

其前後兩夫人、兩女公子、一兒婦,皆詩壇飛將也。

先娶周夫人瑛清,《甲戌聞捷》云:「雙眉欲展意猶驚,起聽銅鉦屋外聲。

不惜雕樑驅乳燕,泥金帖子掛題名。」

秦家上計動經年,閨夢何由向日邊?今日離情暫拋卻,知君身到大羅天。」

《春蠶詞》云:「蠶生戢戢滿庭隅,但願蠅無鼠也無。

大婦裹鹽呼小婦,前村趁早聘狸一奴一。」

典衣買葉不論錢,要趁晴明乍暖天。

卻似靈和殿前柳,春來三起又三眠。」

《令阿緗入學》雲;「低鬟憐阿姊,與汝亦齊肩。

且令拋針線,相隨共簡編。

雙行知宛轉,坐詠愛清圓。

試看俱成誦,今朝若個先?」其他佳句,如;《都門即景》雲;「搗杏新添調酪碗,賞瓜不惜買冰錢。」

《首夏》云:「花因辭樹偏多態,鳥為催春已變聲。」

《夏日臥病》云:「小倦何心燒白朮,薄一陰一有信近黃梅。」

《柳綿》云:「乍從野水官橋見,只傍鞭絲帽影飛。」

繼娶李夫人含章,《刺繡詞》云:「朝繡長短橋,暮繡東西嶺。

生不識西湖,道是西湖景。

羅稀不受針,縑密不容線。

繡好有人知,繡苦無人見。」

《夏書》云:「午樓風暖試輕紗,語燕聲中日未斜。

滿地綠一陰一簾不卷,游絲飛上蜀葵花。」

《長沙節署感賦》云:「廿年詠絮鳴環地,今日隨君幕府開。

時外攝中丞事。

畫閣乍迎新使節,春風猶憶舊妝台。

殊恩象服慚難稱,遺愛棠一陰一待補栽。

聞道一江一 城輿頌美,如冰樂令又重來。」

夫人為吾同年李鶴峰之女。

鶴峰曾撫湖北,故有感而作也。

《萬固寺》云:「山寺不知路,忽聞流水聲。

溪隨岩石轉,塔與白雲平。

古木上無際,幽禽時一鳴。

松根堪小憩,試汲碧泉清。」

《題李白詩後》云:「千仞翔孤風,高歌一代中。

在天猶補謫,入世豈能容?膽落高驃騎,恩深郭令公。

再回唐社稷,諸將莫言功。」

《望桂兒不至》雲;「濟南秋八月,接汝數行書。

報說重一陽一日,能回上谷車。

已驚楓落後,又到雪飛初。

何事歸期誤?臨風一倚閭。」

二篇皆一氣呵成,真唐一人高手也。

其佳句,如:《詠始皇》雲;「車載輥掠山有鬼,舟行縹渺海無仙。」

《望岱》云:「海外天光明野馬,寰中人影動蜉蝣。」

《並頭蕙蘭》云:「風靜謝庭群從集,月明湘浦二妃歸。」

《重至都門》云:「每歷舊遊疑隔世,暫休征旆當還家。」

《常州道中》云:「路已近家翻覺遠,人因垂老漸知秋。」

又,《兩兒下第》云:「得失由來露電如,老人為爾重踟躕。

不辭羽鎩三年翮,可有光分十乘車。

四海幾人云得路,諸生多半壑潛魚。

當年蓬矢桑弧意,豈為科名始讀書?」見解高超,可與《三百篇》並傳矣。

其女公子令儀《春一陰一》云:「碧窗人起怯春寒,小立閒庭露未干。

牆外杏花階下草,引人長倚碧闌干。」

《舟夜》云:「小艇低昂睡不成,夜深猶自促歸程。

滿窗涼月白於雪,船底忽聞魚籪聲。」

《初夏偶成》云:「躑躅花開暮雨余,送春天氣此幽居。

棋枰半取殘箋補,詩草時尋退筆書。

節序關心殊苦樂,韶華過眼有乘除。

年來怕上蘇堤望,愁見垂楊綠映裾。」

其佳句,如:《村景》云:「帆影多從窗隙過,溪光合向鏡中看。」

《偶成》云:「多病階前時曬藥,畏寒窗外亦垂簾。」

其長媳長生,吾鄉陳句山先生之女孫也。

《春曉》云:「翠幕沉沉不上鉤,曉來怕看落花稠。

紙窗一線橫斜裂,又放春風入畫樓。」

《太真春睡圖》云:「秘殿春寒倚繡茵,君前底事效橫陳?馬嵬更有長眠處,也傍梨花一樹春。」

《寄外》云:「弱歲成名志已違,看花人又阻春闈。

兩上春官;以迴避不得與試。

縱教裘敝黃金盡,敢道君來不下機?」「頻年心事托冰紈,絮語煩君仔細看。

莫道閨中兒女小,燈前也解憶長安。」

《春日信筆》云:「軟紅無數欲成泥,庭草催春綠漸齊。

窗外忽聞鸚鵡說,風箏吹落畫簷西。」

《春園偶賦》云:「賣餳聲裡日初長,春滿閒庭花事忙。

樓外軟風鶯夢暖,籬邊疏雨蝶衣涼。

碧桃重似垂頭睡,紅藥殘如半面妝。

看盡韶光應不倦,題詩長倚小迴廊。」

其佳句,如:《硤石道中》云:「樹遠作人立,山深疑雨來。」

《春夜》云:「濕雲壓樹暝煙重,淡月入簾花氣幽。」

《聞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還山已是杖鄉人。」

余舊詠《西施》,有云:「妾自承恩人報怨,捧心常覺不分明。」

自道得題之間,載入集中。

今讀陳夫人《題一溫一 存。

捧心別有傷心處,只恐承恩卻負恩。」

與余意不謀而合。

方伯次媳周星薇,亦工吟詠,少年早夭,以故詩多失傳。

僅錄其《悼鸚鵡》云:「羽毛才就慘奇霜,敲斷銀環恨渺茫。

連日誦經知有意,昨宵說夢已非祥。

綠衣原自藏金屋,丹詔何年下玉皇?應伴飛瓊充鳥使,彩霞深處任迴翔。」

陳夫人之妹淡宜,亦工詩。

《都中寄姊》云:「鎢原分手隔天涯,風雨聯床 願尚賒。

兩地空煩詩代簡,三春只有夢還家。

病多漸識君臣藥,別久愁看姊妹花。

他日相思勞遠望,五雲深處是京華。」

二二

聞芷方伯一精一研《易》理,不屑為詞章之學;然偶爾揮毫,皆超雋不凡。

有《雁字》二十首,為尹文端公所賞。

錄三首,云:「綠章可待乞天公,箋奏遙傳碧落中。

不斷數行如曳白,有何羈怨慣書空?斜一陽一閃背金泥燦,霽雪梳翎玉箸工。

最是關山飛欲倦,數行小草最匆匆。」

「來憑月敕去風支,紀錄春秋特筆垂。

鴛闕聯班曾視草,龍湫絕頂好臨池。

揮成欲獻《凌雲賦》,過去難摹沒字碑。

最後失群余片影,西風吹散碎金詞。」

點染天池付雁王,只今真種更飄揚。

將斜復整回波秀,漸遠如無削牘忙。

體變八分猶鳥跡,天開一畫本鴻荒。

銀河秋老稀烏鵲,錦字重勞訊報章。」

二三

琴柯公子見贈四律,余已梓入《續同人集》矣。

茲又錄其《寒山即事》云:「山寺不知路,微聞清磐音。

松崖春寂寂,石屋晝一陰一陰一。

幽坐見空色,寒流無古今。

披襟成小住,只愧俗緣深。」

又填《金縷曲》寫懷云:「挨過酴酸節,怪春來畫樓燈影,幾番輕別。

孤館悄悄簾不卷,怕放楊花飛入,定添了安仁鬢雪。

憔悴天涯人一個,料青衫不為琵琶濕。

思往事,計何拙!尋春偶傍欄干立,又侵階茸茸細草,染成愁碧。

沾盡落紅三月雨,不見去年蝴蝶。

定怪我遊蹤未歇。

幾度問春春不應,遣深更杜宇低低說。

羈枕畔,正愁絕。」

二四

支公云:「北入學問,如顯處觀月。」

言其博而寡要,今之考據家也。

「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約而能明。」

今之著作家也。

《世說》稱; 「王平北相對使人不厭,去後亦不見思。」

我道是梅聖俞詩。

「王夷甫太鮮明。」

我道是東坡詩。

「張茂先我所不解。」

我道是魯直詩。

二五

宋太祖曰:「李煜好個翰林學士,可惜無才作人主耳!」秀才郭磨《南唐雜詠》雲;「我思昧昧最神傷,予季歸來更斷腸。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二六

余好詩如好色,得人佳句,心不能忘。

近又得王孝廉芑《偶過行宮賦詩》云:「街子似嫌春不去,平明催掃繡球花。」

方扶南《過周公瑾墓》雲;「一事不如張子布,墓前飛過白頭翁。」

汪易堂賦《野樹》云: 「散才倖免搜林斧,留得清一陰一與路人。」

劉悔庵《偶成》云:「小蝶過牆如使至,短筇在手當孫扶。」

又曰:「通宵玩月寧知旦,排日聞歌直到秋。」

吾鄉王星望先生有句云:「蕭綱斷酒二百日,王奐長齋十一年。」

二七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此是晚年悟道之言。

若早見及於此,則捐階焚廩,舜不告而娶之說,俱付之齊東野語而已矣。

即如葛伯以七十里諸侯,而奪童子之黍肉,此是惡丐行徑,湯遣一小卒擒之足矣,安用起兵以征之哉?余嘗謂:書中最可信者,莫如{尚書》、《論語》。

然《尚書》開口便稱「粵若稽古帝堯」,則其相隔必有千百年。

若相離不遠,史官必不稱「粵若稽古康熙、稽古順治」也。

《論語》稱陳成子、魯哀公,都是孔子亡後二人之謚法,可見《論語》之傳述,亦去聖人亡後百十年後,追述其言。

能無所見異詞、所聞異詞之慮哉?一管仲也,而忽貶忽褒,若出兩口。

子路往見丈人,至則行矣;子路不仕無義一節說話,是向何人饒舌?亦猶趙盾假寐,鈕麂觸槐死矣,所歎不忘恭敬等語,是何人聽得?師曠瞽矣,何以見王子晉火色不壽。

此種疑竇,不一而足。

故嘗有句云:「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二八

海虞女子吳靜定生氏,嫁項生肇基而寡。

婦扃戶自經,姑救之曰;「我在,汝不得死。」

婦泣而志之。

越二年,姑亡,婦又自經,叔母救之曰:「姑與夫未葬,汝不得死。」

婦乃復生。

遂析家財為三,分其叔、季,葬舅姑與夫,而不食死,年二十六。

婦生時,好觀《綱鑒》。

吳竹橋太史為之立傳,錄其噬詠史》云:「不學何須詆霍光,托孤寄命報先王。

匡、張、孔、馬多經術,青史於今若個芳?」「更有名儒莽大夫,紫一陽一書法勝南、狐。

當,年奇字人爭問:曾識『綱常』二字無?」

二九

蔣心余太史自稱「詩仙」;而稱余為「詩佛」,想亦廣大教主之義。

弟子梅沖為作《詩佛歌》云:「心余太史不世情,獨以詩佛稱先生。

先生平生不好佛,攢眉入社辭不得。

佛之慈悲罔不包,先生見解同其超。

佛之所到無不化,先生法力如其大。

二聲忽作獅子吼,喝破炎摩下方走。

天上地下我獨尊,雙管兔毫一隻手。

人間遊戲撒金蓮,急流勇退全其天。

小倉山居大自在,一吟一詠生雲煙。

有時披出紅袈裟,南天門邊縛夜叉。

八萬四千寶塔造,天魔龍象爭紛挈。

有時敷坐如善女,低眉微笑寂無語。

天外心從何處歸?鵲巢於頂相爾汝。

眼前指點說因由,千山頑石皆點頭。

三唐、兩宋攝其總,四大海水八毛孔。

一心之外無他師,六一合 以內皆佈施。

先生即佛佛即詩,佛與先生兩不知。

我是如來大弟子,夜半傳衣得微旨。

放膽為作《詩佛歌》,願學佛者從隗始。」

三O

金陵小市,買得水一精一方印,從橫二寸七分,上鐫十六字云:「好學忘老,存心對天;行樂一世,傳名千年。」

印質不甚瑩徹,而一陽一文篆書甚蒼勁,語句亦可愛。

洞庭山人徐堅,字友竹,工丹青篆刻,兼能詩,與余一交一 三十餘年矣。

今春相遇姑蘇,以《紉園詩》見示。

《紅橋暮泛》云:「春風一棹渚煙開,雨洗平皋淨碧苔。

薄暝花光辭松竹,夕一陽一人影散樓台。

鄰船歌吹移燈去,野店魚蝦入饌來。

轉眼寒梅便零落,共拼酩酊莫催回。」

《東行》云:「驅人名利路何窮,歎息勞勞來往同。

取次相逢不相識,鞭絲帽影各匆匆。」

《抵家》云:「換得輕朋越滸關,此身真個到家山。

家山畢竟風光好,久住人偏看等閒。」

其他佳句,如:「秋風不顧征衣薄,夜雨還同別淚多。」

「此際柴門深夜火,幾人一團一 坐望歸人。」

三二

友竹與秋帆尚書至好。

又嘗小住揚州汪令聞家。

汪故余戚也。

爾時宴飲酣嬉,發無二色;而今則彼此皤然,年垂八十矣。

班荊道故,不覺淒然。

其族侄龍飲尤聰俊,賞鑒書畫,一時無兩,不幸中年化去。

其詩亦散失,但記其《無子》警句云:「空費醫錢九千萬,阿一嬌 金屋總無兒。」

三三

白下秀才司馬章,字石圃,風神瀟灑,年少多情;與周麟官校書有三生之約,而格於家范,乃撰《雙星會》曲本,以舒結轄。

余錄其《辛亥記游·浪淘沙》云:「春到風城中,游運方通。

閒來指點過橋東,記得當時心醉處,蛛網塵封。

人去翠樓空,聚散匆匆。

今年花似舊時容。

可惜如花人已去,欲折誰同?」又《南柯子》云:「渡口傳桃葉,溪頭說范雲。

笑他街市語紛紛,都把文郎情事作新聞。

心結愁千縷,人歸瘦幾分。

內人不解問慇勤:今日眉頭真個為誰顰?」又們臨一江一 仙》云:「午睡昏沉偏戀枕,夢魂尋到天涯。

幾回夢得到卿家:知郎新病渴,親試六班茶。

斂笑問儂何好事,將人譜入琵琶,噥噥低語怨郎差。

覺來嫌夢短,紅日已西斜。」

三四

老友何獻葵刺史,喜談詩,而不輕作。

常云:「詩無生趣,如木馬泥龍,徒增人厭。」

嘗住隨園,得「梅子肥時落地輕」七字,卒亦懶於成章也。

其長子春巢工填詞,余已載入《詩話》矣。

今年獻葵亡,春巢乞余志墓,袖近作見示。

《秦淮感舊》云:「十年不作白門游,忽把孤帆卸石頭。

聞說舊人都不在,春風愁上十三樓。」

「迢迢一水遠通一江一 ,郎去潮來妾倚窗。

羨煞載郎船上槳,隨波來去總雙雙。」

《千金亭》云:「空亭千古對平波,野渡斜一陽一猶客過。

莫怪無人留一飯,報恩人少受恩多。」

《贈釣叟》云:「萍開風起水生紋,一葉飄然泛夕曛。

魚在綠波竿在手,船頭開坐看秋雲。」

他如:「湖邊客到花先笑,樹裡僧歸路半一陰一。」

閒雲未必忘舒捲,流水何曾管是非?」雨足田車開架樹,日斜耕犢穩馱人。」

皆佳句也。

其次子蘭庭《懷兄》云:「遠漏聲聲滴,寒宵故故長。

遙思千里客,不覺九迴腸。

月白鴉翻樹,燈昏鼠墜梁。

布衾頻轉側,有夢到錢塘。」

《重到》云:「門巷重來認未差,昏黃月色淡雲遮。

生憎一幅湘簾影,不隔鶯聲只隔花。」

《放舟》云:「茅屋疏籬綠水灣,泉聲入澗響潺諼。

篙師莫怪蒲帆滿,有客推篷愛看山。」

其佳句,如:「插新花似延佳客,讀舊書如遇故人。」

「百歲開懷能幾日?一生知己不多人。」

煙平疑積水,燈遠若孤星。」

俱妙。

春巢在金陵得端硯,背有劉慈絕句云:「一寸干將切紫泥,專諸門巷日初西。

如何軋軋鳴機手,割遍端州十里溪?」跋云:「吳門顧二娘為制斯硯,贈之以詩。

顧家於專諸舊裡。

時康熙戊戌秋日。」

後晤顧竹亭,云:「顧二娘制硯,能以鞋尖試石之好醜,人故以『顧小足』稱之。」

春巢因調《一剪梅》云:「玉指金蓮為底忙?昔贈劉郎,今遇何郎。

墨花猶帶粉花香,制自蘭房,佐我文房。

片石摩挲古色蒼顧也茫茫,劉也茫茫。

何時攜取過吳閶?喚起情郎,吊爾秋娘。」

三五

如皋女子石氏學仙,戊辰進士石公為崧之女也。

適彰德太守沙公次子又文,善書畫,工琴棋。

皋邑剪綵貼絨花鳥,自學仙始。

著有《冰蓮繡閣詩抄》。

《過故居》云:「風回玉笛夕一陽一斜,誰傍山一陽一譜《落花》?喜得春回樑上燕,不曾飛到別人家。」

《答吳門女子感懷》云: 「蘭思蕙怨惺惺語,柳絮春風字字新。

自古傷心同此病,深愁多付有才人。」

又有熊澹仙者,幼穎悟,妙解聲律,適陳氏;配非其偶,鬱鬱不樂之意,時形諸吟詠。

《見蝶》云:「曉露零香粉,春風拂畫衣。

輕紈原在手,未忍撲雙飛。」

《村女》云:「柔桑枝上聽鳴鳩,曉起提筐過翠疇。

借問誰家春一夢 好,半窗紅日未梳頭。」

《紅樹》云:「老樹經霜色更鮮,半竿斜日影前川。

漁郎指點煙波外,錯認桃源二月天。」

《感舊》云:「刺繡余閒就塾時,也從花裡謁名師。

貪看夜月憎眠早,倦挽春雲上學遲。

琴案屢吟《秋柳》句,錦箋頻寫《落花》詩。

而今回憶皆塵夢,悵望當年舊董帷。」

調《蝶戀花·詠刺繡美人》云:「二八紅閨春似水,幾日金針,拋卻奩箱裡。

貪睡朦朧慵不理,簾前鸚鵡頻催起。

手展鮫綃重著意,鴛譜拈來,幾朵花爭麗。

繡到雙飛私自喜,背人笑向紅窗倚。」

三六

句容駱氏,相傳為右丞之後,故大家也。

有秋亭女子名綺蘭者,嫁於金陵龔氏,詩才清妙。

余《詩話》中錄閨秀詩甚多,竟未采及;可謂國中有顏子而不知。

辛亥冬,從京口執訊來,自稱女弟子,以詩受業。

{游西湖》云:「渺渺平湖漠漠煙,酒樓斜倚綠楊前。

南屏五百西方佛,散盡天花總是蓮。」

《春閨》云:「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

何處風箏吹斷線?飄來落在杏花枝。」

《雲根山館題壁》云: 「寂寂園林日未斜,一庭紅影上窗紗。

主人難免花枝笑,如此開時不在家。」

《對雪》云:「登樓對雪懶吟詩,閒倚闌干有所思。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頭時。」

四首一氣卷舒,清機徐引,今館閣諸公能此者,問有幾人?

三七

山左任城東關外有泉,相傳李白浣筆處也。

上有祠堂,祀太白及賀監、少陵三賢。

乾隆辛亥,沈清齊觀察啟震葺而新之,土中得詩碣,署「木蘭山人劉浦題」,不知何時人。

其詞曰:「蘚蝕殘碑枕廢池,開元吟客剩荒祠。

空庭古柏吹風處,秋草寒泉落日時。

誰采澗毛修冷寺?我沽村酒讀遺詩。

唐宮漢寢無人記,獨有才名到處知。」

未幾,巡漕使者和希齋琳閣學入都,河帥李香林尚書祖餞於祠中。

希齋和云:「太白樓臨杜老池,此間合祀有專祠。

林泉竟屬先生地,風雅剛逢我輩時。

梁繞驪歌將進酒,壁留鴻爪共題詩。

他年重過應相訪,直與三公作舊知。」

香林云:「當年浣筆有清池,此日名泉葺舊祠。

花竹新栽游賞地,歌筵初敞餞行時。

標題不亞羲之序,重修浣筆泉,和希齋作記。

賡韻如吟白也詩。

文水堂前風月好,幾人惆悵為心知。」

漕帥管公幹珍云:「謫仙人去剩空池,剔蘚疏泉認古祠。

宦跡已沉靈武後,筆花猶及盛唐時。

入門合進臨波酒,立石重摹出土詩。

拊景漫增興廢感,好將觴詠記新知。」

中丞惠公齡云:「女牆東處甕方池,上有雲煙罨古祠。

誰向寒泉談舊跡?空餘文藻憶當時。

低徊不少飛觴飲,感慨爭留過客詩。

拍檻欲狂呼太白,要從曠世結心知。」

進士顧禮琥云:「仙在高樓月在池,池光千載抱遺祠。

幸逢元老重開宴,轉惜先生不並時。

綠水瀾洄沉彩筆,舊碑林立待新詩。

吳都狂客今初到,未要尋常賀令知。」

轉運阿公林保云:「謫仙遺跡剩荒池,合祀於今拜古祠。

蓋世才名猶在耳,斯人重聚復何時?難尋縹緲神仙路,誰補蒼茫客恨詩?愧我毫端塵未浣,空憑流水寄心知。」

陳公蘭森云:「泅水源流故有池,泉開浣筆辟叢祠。

風雲余墨人千古,仙聖同龕祀一時。

勝地從今頻集宴,殘碑自昔紀題詩。

漫言興寄形骸外,大雅欣逢盡舊知。」

觀察沈公啟震云:「源分泅水辟方池,座列三賢葺舊祠。

人地廢興原有數,主賓今古宛同時。

新移竹影亭前畫,細辨苔痕壁上詩。

樽酒落成兼送別,高情留與後來知。」

諸詩俱各清妙,輯而存之,後世想見聖世昇平,公卿風雅矣。

三八

桐城汪稼門先生云:「歐一陽一公《醉翁亭》連用『也』字,仿唐一人杜牧《阿房宮賦》『開妝鏡也』、『棄脂水也』;杜牧又仿漢人邊孝先《博寨賦》『分一陰一陽一也』、『象日月也』;不知詩亦有之,《牆有茨》三章,均用『也』字,《桑扈》三章,均用『矣』字,《櫻木》三章,均用『之』字,《細衣》三章,均用『兮』字。

又如《螽斯》三章,首句不易一字,《桃夭》、《兔置》皆然。

《漢廣》三章,末句不易一字,《麟趾》、《騶虞》皆然。」

此論,古人所未有。

先生守蘇州,廉聲為一時冠。

然公餘不廢吟詠。

游棲霞山成六韻云:「探幽臨勝地,慰我廿年思。

高節明僧紹,鴻文一江一 總持。

寒雲封舊宅,古蘚覆殘碑。

佛法青松護,泉源白鹿知。

春催花信早,僧訝客來遲。

欲采長生藥,靈崖有紫芝。」

《詠敝帶》云:「人情一交一 久情愈真,肯輕捨舊復圖新?凡物關心亦類此,低徊臨別尤酸辛。

憶我初年通仕籍,帶下雙雙垂影帛。

左垂刀佩共堅貞,右拂玉環同潔白。

學制慚無奪錦才,戔戔拘束準繩來。

但期順下如流水,豈肯隨風著點埃。

無那星霜歷悴悴,神采漸與當時異。

綢繆莫擷繭騰花,暗淡徒存雞肋意。

為憑染人施力覃,濃於河畔草拖藍。

翻舊從新費裁剪,化兩為一懲奢貪。

重加矜惜風塵外,相依仍作脛衣帶。

裙履風一流 我自慚,腰肢瘦損君應怪。

個中伸縮有誰知,蘇州猶似霍州時。

慚愧香山恩意厚,搜腸難續《故衫》詩。

香炮光銷伴岑寂,俯視帶垂增閱歷。

物理從來有菀枯,人心底事勞欣戚?一溫一 涼異態春復春,惟我與汝臭味親。

慇勤什襲藏諸笥,留作衰年老故人。」

三九

鮑步一江一 之女茴香居士,名之蕙,適丹徒張翊和,合刻《清娛閣集》,丐余為序。

舸齋游廣陵,鮑寄云:「秣陵僧院廣陵船,幾日遊蹤附彩箋。

懷渴得梅濃較酒,詩狂乘興樂於仙。

二分新月扶殘醉,四美佳辰媚少年。

珍重宵深風露冷,征衫多半未裝綿。」

張和云:「卅載休言歲月虛,縹緗差擬茂先車。

鬢絲理為茶煙濕,眉嫵成從墨沈余。

到處勝游常背汝,得來佳句轉先余。

何年始踐誅茅願?同向湖山賦遂初。」

又,《即事》雲;「夜雨催歸直到明,草痕新與漲痕平。

朝曦十里空瀠路,雙櫓飛如小燕輕。」

二人才調相匹,故知秦嘉、徐淑,不得擅美於前。

四O

滿洲伊小尹湯安,相國永公之從子,幼即工詩,來作一江一 防司馬。

《春郊即事》云:「春郊攬轡值新晴,騎馬悠悠自在行。

雪滿溝塍占歲稔,煙浮村落覺寒輕。

清風似剪能裁柳,黃犢初肥好勸耕。

猶有村氓知禮數,春醪肯為使君傾。」

謝余饋肉云:「捧來西子顰俱美,制自東坡肉亦尊。」

四一

西一江一 曹星湖龍樹,大宗伯地山同年之侄也。

出知如皋,與余未識面,而時時以詩往來。

《勸農》云:「九陌干疇繡錯開,停輿蔭借綠雲槐。

羨渠扶杖迎官者,白髮飄蕭領隊來。」

農忙翻為看官閒,戴白垂髫喜動顏。

莫道使君耕未曉,使君來也自田間。」

「鴉鬟小女學當家,阿母教同坐績麻。

觸目新紅春似海,抽身偷戴滿頭花。」

《桃葉渡》雲;「小艇盈盈隔,紅樓處處家。

昔時花映水,今日水流花。」

數首皆有芬芳悱惻之情。

四二

乾隆戊午科,余與阿廣庭相公,同出四川一鄧一 遜齋先生之門。

榜下一別,於今五十四年矣。

公出將入相,以忠勳爵至上公,而余乞養還山,賣文為活。

先生常向人云:「我門生不多,而一文一武,足勝人干百。」

余聞之赧然。

哭先生有句云:「共說師門原不忝,敢雲文武竟平分?」詩載集中。

後公在杭州,勾當公事,托今觀察方次耘馳檄見招;而余適游武夷,無由進謁。

今年冬,奇麗川撫軍陛見,公在宮門,垂問余甚殷。

奇公於路上吟一絕見寄云:「中侍傳宣遞膳牌,平明待詔立金階。

白頭宰相關心甚,問了黃河問簡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