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伍、敬慎__五、應事:318.位也者,立德之機也;勢也者,行義之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伍、敬慎__五、應事

群書治要

伍、敬慎__五、應事

五、應事

318.位也者,立德之機也;勢也者,行義之杼也。

聖人蹈機握杼,織成天地之化,使萬物順焉,人倫正焉。

(卷四十六·中論)

【白話】職位,好比是建立仁德的紡織機;權勢,好比是施行道義的梭子。

聖人腳踏紡織機、手握梭子,編織成天地的美好教化,使萬物和順,人倫關係端正。

319.故聖人深居以避害,靜默以待時。

小人不知禍福之門,動作(無作字)而陷於刑,雖曲為之備,不足以全身。

(卷三十五·文子)

【白話】聖人隱居以避開禍害,安靜沉默以等待時機。

小人不知道災禍和幸福從哪裡來,一有舉動就會受到刑罰,即使費盡心機想防備,也不足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320.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一交一 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卷一·周易)

【白話】孔子說:「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穩,然後才可以行動;必先換個角度為人著想,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再開口說話;必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提出要求。

君子能修養這三點,所以與人和睦相處,無所偏失。」

321.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一溫一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有九個方面值得深思熟慮。

觀看,要慎思看得明白;聽受,要慎思聽得清楚;臉色,要慎思表現一溫一 和;容貌態度,要慎思謙恭有禮;發言,要慎思誠實不欺;做事,要慎思認真嚴謹;疑惑,要慎思請教提問;發怒,要慎思會有後患;每有所得,要慎思合於道義。」

322.君子博學而淺(大戴禮淺作孱)守之,微言而篤行之。

行欲先人,言欲後人,見利思辱,見難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

(卷三十五·曾子)

【白話】君子德學廣博,而以淺薄自守;言語簡約,重在切實地履行。

行動在別人之前,說話在別人之後;若有利可得,要想想是否會招來恥辱;面對困難,如果退縮逃避,要想想是否會招來辱罵;貪求嗜欲要考慮會招致羞恥;忿恨怨怒就想到會有禍患。

所以君子應終生保持這種謹慎戒懼的心。

323.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致力於說話慎重,而做事敏捷。」

由此可知,君子講究實行,不多言、不空談。

32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睏,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而站不住腳;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發生困難;行事前的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心中有準繩,則不至於行不通。

325.子夏為莒父宰,問政。

子曰:「毋欲速,毋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卷九·論語)

【白話】子夏當莒父縣的縣令,向孔子請問政事。

孔子告訴他:「政治不能要求速成,不要著眼於小利益。

因為操之過急,反而不能達到成效;著眼於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326.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故三君之心非一心也,而嬰之心非三心也。

(卷三十三·晏子)

【白話】我(晏嬰)聽說一心一意可以事奉百位君主,三心二意不能事奉好一位君主。

所以三位君主的心意並不一樣,但我的心意也不是三心二意。

【註釋】1三君:晏子侍奉過齊國靈公、莊公、景公三位君主。

327.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

(卷七·禮記)

【白話】國家沒有九年的儲備,屬於財用不足;沒有六年的儲備,屬於財用危機;連三年的儲備都沒有,那就是國不成國了。

耕種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儲備食量;耕種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儲備食量。

按三十年計算下來,即使遇到洪水或旱災的荒年,人民也不致於挨餓,這樣,天子每天都能安心地奏著音樂吃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