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貳、臣術__三、勸諫:66.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貳、臣術__三、勸諫

群書治要

貳、臣術__三、勸諫

三、勸諫

66.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

先其未然,謂之防也;發而進諫(進諫作止之),謂之救也;行而責之,謂之戒也。

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

(卷四十六·申鑒)

【白話】臣子盡忠有三種策略:第一種是預防,第二種是補救,第三種是告誡。

錯誤尚未發生而能設法避免,稱為「防」;剛剛發生錯誤而能進行勸阻,稱為「救」;已經造成既定事實而能直言指正,稱之為「戒」。

預防為上策,補救為次等,告誡是下策。

67.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隨侍君子時容易犯三種過失:話沒到該說時就說,這就是心浮氣躁;話當說而不說,這就是隱匿之過;沒有觀察君子的神色就說話,這就是不懂言語分寸,猶如盲人說話不看對方,大為失禮,所以也是過失。」

【註釋】1君子:指才德出眾的人或是在位的君王。

2瞽:本指瞎眼的人,此處則表示沒有見識、沒有觀察力的人。

68.景公問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

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

……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出,臣何送焉?若言不用,有難而死,是妄死也;謀而不從,出亡而送,是詐偽也。

忠臣也者,能納善於君,而不與君陷於難者也。」

(卷三十三·晏子)

【白話】齊景公問晏子:「忠臣應該如何輔佐國君?」

晏子回答說:「國君有危難,忠臣不送死;國君出外逃亡,忠臣不送行。

……諫言如果被採用,國君一生都沒有危難,忠臣何需送死?謀劃如果被聽從,國君終身不至於逃亡,忠臣何需送行?如果諫言不被採用,國君有危難而忠臣跟著送死,那是白白送死!如果謀劃不被採納,國君逃亡而忠臣送行,那是欺騙、偽善!所謂的忠臣,是善於向君主進諫良策,而不是和君主一起陷於危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