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肆、為政__十一、賞罰:264.古之明君,褒罰必以功過;末代暗主,誅賞各緣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肆、為政__十一、賞罰

群書治要

肆、為政__十一、賞罰

十一、賞罰

264.古之明君,褒罰必以功過;末代暗主,誅賞各緣其私。

(卷二十三·後漢書三)

【白話】古代的賢明君主,褒獎和懲罰都要依據當事人的功勞或過失;末代的亡國昏君,誅殺和封賞都憑個人私情。

265.夫當賞者不賞,則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當罰者不罰,則為惡者輕其國法,而怙其所守。

(卷四十六·中論)

【白話】應當獎賞的不獎賞,那麼做善事的人就會失去本來的願望,而懷疑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意義;應當懲罰的不懲罰,那麼做壞事的人就會輕視國家的法令,而肆無忌憚的繼續造惡。

266.先王之教,進賢者為上賞,蔽賢者為上戮。

(卷四十九·傅子)

【白話】古代聖王的教誨,推薦賢人的人受重賞,刻意埋沒賢人的人受重懲。

267.爵祿者,國柄之本,而貴富之所由,不可以不重也。

然則爵非德不授,祿非功不與。

二教既立,則良士不敢以賤德受貴爵,勞臣不敢以微功受重祿,況無德無功,而敢虛干爵祿之制乎!(卷四十九·傅子)

【白話】官爵和俸祿,是國家權力的根本,而且是達到富貴的途徑,不能不重視。

既然如此,沒有美德就不應該授予爵位,沒有功勞就不能給予俸祿。

爵和祿的教令已經設立,那麼賢良的士人就不敢以淺薄的德行去接受高貴的爵位,有功勞的大臣就不敢以小功去接受優厚的俸祿,何況是沒有德行、毫無功勞的人,還敢故弄虛假地去干擾爵祿的制度嗎?

268.魏文侯問李克曰:「刑罰之源安生?」

對曰:「生於奸邪一婬一佚之行也。

凡奸邪之心,饑寒而起;一婬一佚者,文飾之耗。

雕文刻鏤,害農事者也;文繡纂組,傷女功者也。

農事害則饑之本,女功傷則寒之源也。

饑寒並至,而能不為奸邪者,未之有也。

男女飾美以相矜,而能無一婬一佚者,未嘗有也。

……刑罰之起有源,人主不塞其本,而督其末,傷國之道也。」

(卷四十三·說苑)

【白話】魏文侯問李克說:「刑罰產生的根源是怎樣的?」

李克說:「刑罰生於奸邪一婬一佚的行為。

凡是奸詐邪惡的心,由饑寒逼迫所引起;放蕩的行為,由過分裝飾而形成奢侈靡爛。

雕樑畫棟,會妨害農業的生產;紡織追求華麗,會耽誤女工的勞作。

農業生產受到妨害,便是飢餓的起因,女工勞作被耽誤,就是寒冷的根源。

饑寒一交一 迫,而沒有奸邪行為的,未曾有過。

男女互相以裝飾打扮來誇耀,而沒有放蕩行為的,也未曾有過。

……所以,刑罰的產生是有原因的,君王不杜絕根本,而只有懲處已形成的罪惡,這是損害國家的做法。」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