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肆、為政__六、禮樂:225.夫人之所以貴於禽一獸 者,以有禮也。(卷三十三·晏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肆、為政__六、禮樂

群書治要

肆、為政__六、禮樂

六、禮樂

225.夫人之所以貴於禽一獸 者,以有禮也。

(卷三十三·晏子)

【白話】人之所以比禽一獸 尊貴,是因為人能奉行禮義。

226.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正邪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

《易》曰:「君子慎始。

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此之謂也。

(卷七·禮記)

【白話】禮的教化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它防範邪惡於未形成前,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遠離惡行,因此,先王都尊崇禮的教化作用。

《周易》說:「君子重視事物的開頭。

開頭若有一絲一毫的偏差,結果會造成千里之遠的錯誤。」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27.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卷七·禮記)

【白話】仁義道德,不借助禮在細微曲折之間,體現出的等級秩序及具體的行為規範,就不能實現;欲通過身教和言教來移風易俗,扶正去邪,若不以禮作根本標準,就不免要顧此失彼而無法周到完備;分爭曲直,辨訟是非,若不以禮作準繩就無法作出正確判斷;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間,沒有禮就無法定名位、盡本分;無論是學習 從政,還是學習 其他東西,不根據禮,師生之間就不可能使教者認真、學者專心而產生親近之情;朝班的整肅、軍隊的治理、官員的就職、法令的頒行,沒有禮就不能彰顯威嚴;祈禱酬謝神靈,祭祀供養祖先,沒有禮就不能體現誠敬莊嚴。

228.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卷七·禮記)

【白話】禮的作用,就是用來確定人與人的親疏關係,斷定疑難事情的恰當做法,分別尊卑地位的同異,明辨是非對錯。

如此一來,社會才有秩序、人人才有規矩。

229.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卷七·禮記)

【白話】君子做到以禮治身,便能與一切人事物和諧共處,而內心平和毫無怨恨。

230.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一婬一;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卷七·禮記)

【白話】富貴的人若樂於學禮守禮,就能做到不傲慢、不放縱;貧賤的人如樂於學禮守禮,就能在任何場合都心志不惑、不怯懦畏懼。

231.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

故君子重之。

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

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

(卷七·禮記)

【白話】婚禮,是締結兩個不同姓氏的家族一交一 好。

對上來說,可以奉事宗廟祭祀祖先;對下來說,可以傳宗接代、承繼香火。

所以君子十分重視婚禮。

男女各有分工且各盡其責,則夫婦之間才有道義;夫婦間的道義建立起來了,給後代做了榜樣,然後父子才能親愛和睦;父子之間有了親愛,然後君臣才能各正本位。

因此說,婚禮是禮的根本。

232.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婚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

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防止水之所自來也。

故以舊防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

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一婬一僻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鬥爭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敗起矣。

(卷七·禮記)

【白話】所以設朝覲之禮,是用來表明君臣大義;設聘問之禮,是為了使諸侯互相尊敬;設喪祭之禮,是用以表達為臣、為子的感恩之情;鄉飲酒之禮,是用以明確長輩和晚輩間的秩序;婚姻之禮,是用以辨明男子和女子在家中職責分工的。

禮節,能禁止混亂發生的根源,就像堤防能阻止洪水氾濫一樣。

所以,認為古老的堤防沒有用處而毀壞它,一定會遭遇水災;認為古老的禮儀沒有用處而廢棄它,一定會有禍亂發生。

因此,婚姻之禮被廢除,夫婦應盡的道義衰微,相處就會痛苦,而一婬一亂的罪行便會增多;鄉飲酒之禮被廢止,長幼的順序喪失,爭鬥的刑事案件就會頻繁發生;喪祭之禮被廢棄,為人臣、為人子者的恩義淡薄,而背逆祖先、不忠不孝的人就會變多;聘問之禮和朝覲之禮被廢棄,則將失去君臣各自應的有身份和地位,而反叛君主、侵凌鄰國的禍亂就會隨之產生。

【註釋】1朝覲之禮:諸侯謁見天子之禮。

2聘問之禮:古代諸侯之間,互派使者做友好訪問的禮節。

3鄉飲酒之禮:指鄉州鄰里之間定期的聚會宴飲。

此禮以敬老尊賢為主,由最高層的鄉大夫(主持鄉政者)宴請貢於朝廷的賢良之士;較低層的是鄉人鄰里之間的歡聚。

聚會前先祭祀鬼神,然後按照儀式飲宴,透過行「鄉飲酒禮」養成謙讓和莊敬的人生態度。

233.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

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卷七·禮記)

【白話】祭祀不可太頻繁,太頻繁就會產生厭煩情緒,一旦有了厭煩情緒就會不恭敬。

祭祀也不可太稀疏,太稀疏就會使人怠慢,怠慢了就會漸漸忘卻祖先。

234.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動於中,故形於聲。

聲成文,謂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卷七·禮記)

【白話】凡音樂的緣起,皆出於人心。

感情在內心深處萌動之後,表現於外的就是發聲。

聲成曲調,便成為音樂。

因此太平盛世的音樂,安詳而愉快,因為政治寬厚和諧;亂世的音樂,怨歎且忿怒,因為政令違背天理民心;亡國的音樂,悲哀而愁思,因為百姓處境困苦。

235.音聲之道,與政通矣。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

五者不亂,則無怠(本書怠作怗)懘之音矣。

宮亂則荒,其君驕。

商亂則陂,其臣壞。

角亂則憂,其民怨。

徵亂則哀,其事勤。

羽亂則危,其財匱。

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

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卷七·禮記)

【白話】音樂的內在精神,是與政治相通的。

五音中的「宮」代表君主,「商」代表臣子,「角」代表人民,「徵」代表各種事情,「羽」代表器物。

君、臣、民、事、物五者能諧和不亂,就不會有敗壞不和的聲音出現。

假如宮音一亂音樂就放散而無中心,反映君主驕傲、剛愎自用而賢人遠離。

商音一亂音樂就會傾斜不正,反映臣子官品敗壞而利用國家制度謀利。

角音一亂音樂就會充滿憂愁,反映政令苛刻而百姓哀怨。

徵音一亂音樂就會哀苦,反映徭役不休而百姓痛苦。

羽音一亂音樂就會危急不安,反映賦稅沉重而百姓財用匱乏。

如果五音全亂,則上下衝突、互相侵犯,稱為「慢音」,表示國政傲慢又怠惰。

如此一來,國家滅亡的時間就不遠了。

因此,真正的明君,為了替百姓謀福,一定會從音樂中體會民情,虛心調整政事。

236.亂世之樂,為木革之一聲 ,則若雷,為金石之一聲 ,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一聲 ,則若噪。

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蕩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

故樂愈侈,而民愈郁,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樂之情矣。

(卷三十九·呂氏春秋)

【白話】亂世的音樂,演奏木製、革制樂器的聲音就像打雷,演奏銅製、石製樂器的聲音就像霹靂,演奏絲竹樂器的歌舞就像大嚷大叫。

用這樣的聲音來擾人精神,震動耳目,放蕩性情,倒是可以辦得到;但用來作為音樂演奏,那就不能給人帶來歡樂。

所以音樂愈是奢華放縱,人民愈是抑鬱,國家就愈混亂,君主的地位就愈卑下,這樣也就失去音樂的本來意義了。

237.樂由中出,禮自外作。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卷七·禮記)

【白話】樂由內心深處發出,禮則體現於外在行為。

偉大的音樂必定是平易近人的,莊嚴的禮儀必定是簡樸實在的。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