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失汗衄血證(八十一): 裡人秦氏子得傷寒.發十熱.身疼.骨節疼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傷寒九十論》失汗衄血證(八十一)

傷寒九十論

失汗衄血證(八十一)

裡人秦氏子得傷寒.發十熱.身疼.骨節疼痛.惡風無汗.或者勸其不須服藥.待其自安.如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醫治之.醫至問日數.又不審其脈與外證.但雲已過期矣.不可汗下矣.且與調氣藥以正氣.復延予.予診其脈.浮澀而緊大.此麻黃證無疑者.但恐當汗不汗.化為衄血.必有是證.言未已.衄血作.予急以麻黃湯與之.繼之以犀角地黃湯.血止汗解愈.論曰.仲景雲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或稍遲.病即傳變.雖欲除必難為力.今醫不究根源.執以死法.必汗之於四日之前.下之於四日之後.殊不知此惑也.又雲病不服藥.猶得中醫.此為無醫而設也.若大小十便不通.必待其自瘥乎.蓋前後不得溲.必下部腹脹.數日死矣.又況結胸蓄血.發狂發斑之類.未有勿藥而愈者.知者知變.愚者執迷.以取禍也.須是隨病淺深.在表在裡.或十陰十或十陽十.早為治療.如救火及溺然.庶易瘥.素問雲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十毛十.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扁鵲望齊侯而逃.其斯之謂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傷寒九十論
辯桂枝湯用芍葯證(一)桂枝加附子湯證(二)桂枝加濃樸杏子湯證(三)麻黃湯證(四)大青龍湯證(五)陽明可下證(六)陽明蜜兌證(七)腎虛陽脫證(八)臍中出血證(九)陰中伏陽證(十)傷寒暴死證(十一)夜間不眠證(十二)大柴胡湯證(十三)陽明急下證(十四)傷寒自解證(十五)熱入血室證(十六)筋惕肉證(十七)陽明當下證(十八)桂枝加葛根湯證(十九)葛根湯證(二十)剛證(二十一)厥陰證(二十二)太陰證(二十三)太陽中證(二十四)指甲黑青證(二十五)瞪目直視證(二十六)舌卷囊縮證(二十七)循衣摸床證(二十八)邪入大經證(二十九)太陽桂枝證(三十)桂枝證(三十一)少陰證(三十二)少陽證(三十三)兩感證(三十四)三陽合病證(三十五)白虎加人參湯證(三十六)發熱惡寒證(三十七)結胸可下證(三十八)結胸可灸證(三十九)汗後吃逆證(四十)漏風證(四十一)小便出血證(四十二)妊娠傷寒腳腫證(四十三)風溫證(四十四)狐惑證(四十五)發黃證(四十六)濕家發黃證(四十七)黃入清道證(四十八)先汗後下證(四十九)太陽瘀血證(五十)陰病陽脈證(五十一)辯少陰脈緊證(五十二)青筋牽引證(五十三)下膿血證(五十四)刺陽明證(五十五)陰陽交證(五十六)陰陽易證(五十七)叉手冒心證(五十八)傷寒耳聾證(五十九)揚手躑足證(六十)遺尿證(六十一)舌上滑苔證(六十二)衄血證(六十三)傷寒脅痛證(六十四)傷寒溫瘧證(六十五)發斑證(六十六)髒結證(六十七)陽結證(六十八)傷寒協熱利證(六十九)胃熱嘔吐證(七十)霍亂轉筋證(七十一)兩脛逆冷證(七十二)汗後勞復證(七十三)汗後瘡瘍證(七十四)面垢惡寒證(七十五)傷寒下利證(七十六)傷寒閉目證(七十七)傷寒表實證(七十八)手足逆冷證(七十九)寒熱類傷寒證(八十)失汗衄血證(八十一)脾約證(八十二)格陽關陰證(八十三)太陽陽明合病證(八十四)懊怫郁證(八十五)兩手撮空證(八十六)下利服承氣湯證(八十七)濕溫證(八十八)血結胸證(八十九)六陽俱絕證(九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